试析修辞格“拈连”的辨识与应用——以网络流行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为例

2014-08-15 00:50○王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修辞格现代汉语句式

○王 虹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024)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这一句式曾经在网络上引爆了流行浪潮,该网络用语一时间大火,攻占国内各大论坛,甚至连朋友聊天也会用这样的句式幽默一把。这个句式之所以特别,能够广泛流传,和修辞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可是它的修辞性质究竟如何,是否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格仍然是众说纷纭。

朱岱先生曾经谈到过这一句式,并提到了其运用的修辞格是“转喻”或是“隐喻”。他提出:“为什么人们公认是‘面’,‘哥’却认为是‘寂寞’?”因此,朱岱先生认为:“面”和“寂寞”之间发生了“转喻”或是“隐喻”的关系。[1]此外,很多人认为这一句式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格。本文从“拈连”这一修辞格的特点和性质出发,对这一网络流行语进行具体分析,希冀能够对“拈连”这一修辞格的结构和辨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的修辞性质辨析

“拈连”也叫“粘连”,最早见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修辞学发凡》中对“拈连”的定义是:“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2]几十年来,这种修辞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越来越为人们熟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对这一修辞格作出解释:“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3]在李庆荣编著的《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中把“甲事物”称为“本体”、“乙事物”称为“拈体”,把将两个事物拈连起来的词称为“拈词”。[4]

从这几个定义中可以总结出“拈连”出现的条件:首先,拈词和本体的组合是符合常规的,而拈词与拈体的组合关系是超越常规的。也就是说,“拈连”是将某一词语从经常使用的环境里“拈”到非常规使用的环境里来。另外,“拈连”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

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这个句式中,出现了一个否定词,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哥吃了某物”,别人说是面,哥却说是寂寞,其实只叙述了一个对象,这一点不符合“拈连”的定义,因此,可以判断这句话不是拈连。如果把原句式改为“哥吃了面,也吃了寂寞”,那么原来适用于“面”的词语“吃”就被趁便移用到了“寂寞”上,而且,拈词“吃”和本体“面”的组合是符合常规说法的,而拈词“吃”和拈体“寂寞”在组合上是超越了常规的。经过修改后的句子就符合了“拈连”的定义。

二、修辞格“拈连”的辨识与应用

1.修辞格“拈连”的辨识

在拈连中,“拈词”是必不可少的。拈词是本体与拈体相连的桥梁。拈词要完成本体和拈体“连”的任务,一般要出现,它既与被拈连体搭配,也与拈连体搭配。在上面提到的句子“哥吃了面,也吃了寂寞”中,作为本体“面”和拈体“寂寞”之间桥梁的拈词“吃”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拈词多为动词、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重要的语法成分,所以,少了拈词,句子的表述违背语法规范。例如“我的戈壁,我放牧过骆驼与青春的戈壁”这句话,拈词“放牧”既涉及本体“骆驼”,同时也涉及拈体“青春”。“放牧”尽管只出现了一次,却担负了拈和连的重任,发挥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字面上不露“拈”的痕迹,实际上既有“拈”又有“连”。这种紧缩形式的拈连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丰富含蓄,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已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眷念。

拈连离不开联想。拈连是在两种事物连贯叙述时,通过拈连词的移用产生的现存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我造门,我造窗,我造温暖,我造阳光”这句话,“造窗”是合乎语法搭配常规的正常说法,“温暖”、“阳光”是不可造的抽象事物,单说“造温暖”、“造阳光”是一种不合乎语法常规搭配的不正常说法。但在这里不仅不会认为它的不合语法常规搭配是错误,反而感到更形象、更生动。通过联想,将门、窗与温暖、阳光相连,温暖和阳光暂时成了可造的具体事物。这样就使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得到升华和深化。

2.修辞格“拈连”的作用和应用

拈连这种修辞格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汉语中。像是“人穷志不穷”和“落榜不落志”这样的句子。在“落榜不落志”这个句子中,拈体“志”和拈词“落”是一种述宾结构,用本体“榜”中适用的词“落”表现拈体“志”,更充分地表现出参加高考但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并没有因此消沉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状态。

不仅是在现代汉语中,拈连在古代诗文中也常常见到。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就运用了拈连的手法。惶恐滩,是一处水流湍急的险滩,人们渡船时惊恐万分。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军打败后曾经经过这里。零丁洋是文天祥被俘后押解路过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拈用两个地名中的“惶恐”和“零丁”,表现了深沉的忧虑和孤立无援的叹息。

拈连作为修辞格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使表达更加丰富生动。首先,拈词和本体、拈体彼此间互相映衬,思想感情会显得更加深切。在杨朔的名篇《荔枝蜜》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在这段对蜜蜂的描写中,“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这一句,借助“酿造”的拈连运用,文字由写实进一步得到了升华,提出了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思想,加上那深情的赞美——“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不能不使人有所触动,深切体会到作者表达出的情感。

由于用来和本体组合的拈词在拈用时常常是不合常规的,所以具有一种嘲讽的效果。有这样一则报纸标题:“大观园违反规定供奉香火,香客拜假佛,公园拜金钱。”对“佛”用“拜”毋庸置疑,表现了香客的虔诚,标题将拈词“拜”拈用于“金钱”,用这样一种不合常规的组合无情地嘲讽了“公园”的贪婪。

另外,因为拈连中的拈词和拈体的超常规组合,常常会别出新意,它既可以加强语气,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又能够制造诙谐风趣的气氛。

例如下面一段母子对话:

孩子:“妈妈,我想再玩儿一会儿电子游戏,行吗?”

母亲:“玩!玩!玩!成天就知道玩游戏。如果玩游戏能玩进大学,玩出个比尔·盖茨,我就让你玩个够!”[5]

上面的例子中运用拈词“玩”和“大学”、“比尔·盖茨”组合,用这样不合常规的组合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

三、结语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中运用的修辞格是否为隐喻或转喻还有待考究,这一网络流行语引发了对“拈连”这一修辞格的关注与思考。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网络用语还需要加强规范性,如果将这句话改为“哥吃了面,也吃了寂寞”会更严谨。用拈词“吃”和拈体“寂寞”超常规的组合,更能表达出“哥”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郁郁不得志的孤独和彷徨。在运用修辞格“拈连”时,不仅要注意字面上的联系,还要从内容和效果上考虑,这样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1]朱岱.也说“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J]﹒当代修辞学,2011(2).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李庆荣.现代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仝金钟.刍议现代汉语修辞与语言表达[J]﹒成都大学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修辞格现代汉语句式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论修辞格的本质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