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对当代学生党员的启示

2014-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对立面辩证法学生党员

万 文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杨献珍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在这些哲学思维方法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合二而一”哲学思想。杨献珍“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深刻体现了辩证法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并非是“合二而一”的那种“斗争哲学”,而是一种凝聚一切力量,共同促进新局面的开创的“和谐哲学”。这种“和谐哲学”对当代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党员的认知与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的哲学内涵

任何思想界的思想都是从继承前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就像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时所指出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的形成也是如此,“合二而一”思想是杨献珍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立统一规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要考察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所包含的哲学内涵,就必须对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进行了解。

1.1 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提出的背景

从时代背景来讲,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前期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使党中央高层领导逐渐产生自满情绪,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八大二次会议之后,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开始,全国不少地区都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思想有粮就有粮、思想有钢就有钢”等唯心主义口号。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社会状况引起了杨献珍的重视。

1958年11月,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杨献珍在给党员上课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做法触犯了不少人,在与他们的斗争中,杨献珍被降为党校副校长。但是杨献珍并未停止对真理的追求,他陆续撰写了多篇相关文章,来针对这个问题。1964年,杨献珍撰写了《要学会掌握对对立统一规律去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尊重辩证法》一文,并在文中全面阐述了“合二而一”思想,这是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成熟的标志。

从理论渊源上讲,最先引起杨献珍注意的是1956年列宁《哲学笔记》在中国的出版。在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谈谈辩证法》一文里,列宁对辩证法的实质进行了阐述,并引证“统一体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这一观点。随后,杨献珍又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发现了“合有无谓之元”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达法。随着杨献珍对这种思想认识的逐渐深入,最终阐发了“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

1.2 “合二而一”思想的哲学内涵

从理论基础方面讲,“合二而一”强调的是矛盾的统一性。一方面,“合二而一”注重实物对立面的统一性,看到双方如何互相依存、联系,注重探求事物对立面统一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合二而一”以矛盾对立面的同一作为价值诉求,从未抛弃矛盾的斗争性。杨献珍引证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话:“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当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杨献珍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学习毛主席的掌握矛盾的同一性的原理来指导工作,是扩大革命力量的唯一正确的方针。……如果我们能够用矛盾的同一性的原理来观察国际的和国内的问题,也能使我们具有清醒的头脑,而不致为一时的满天乌云所迷惑。” 他还明确指出,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典范。统一战线政策是辩证法,关门主义是形而上学。

从思维方式上看,“合二而一”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什么叫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呢?是——否,否——是,是中有否,否中有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它不是绝对不能够相容的对立,而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否,自由一一必然,联合——斗争。自由里面有必然,我们认识了必然,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办事情,那就自由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联系的观点,它反对割裂对立面的联系而走向极端片面的形而上学,“合二而一”正是建立在这一科学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杨献珍认为,“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就是说,要学会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来做工作,学会两条腿走路。所谓对立统一,就是两条腿走路”。这是对“合二而一”的形象概括。

有上述可以知道,“合二而一”的内涵,简而言之,就是杨献珍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命题,立足于现实生活并赋予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内涵,将其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达方法。

2. 当代学生党员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党员在高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着优异的成绩、较为全面的思维方式以及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他们也是身边同学学习的榜样和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但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党员对自己的学习和信仰都产生了怀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2.1 重活动、轻学习现象滋生,并呈蔓延趋势

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对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凭借 其努力不仅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有的更是成为了某个学生组织或社团的领导者。这种看似辉煌的表象,实际上却为广大学生党员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分配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当二者冲突之后该如何选择?如果选择学习,放弃学生组织,那么值钱的辛劳就付诸东流;如果选择学生组织,减少学习时间,那么就失去了一个学生应有的本分。不少学生党员都或多或少的陷入这种困惑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两者矛盾愈演愈烈。

2.2 读书无用思想侵蚀,严重影响学生党员心理成长

读书无用论思想不仅存在与普通学生之中,也存在于学生党员之中。导致学生出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所学专业实用性问题。存有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大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实用,毕业之后只能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其次,是不少党员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活动,从心里认为读书不如动手。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很难找到跟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自己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就成为了摆设,而工作时,又要一步步的从头做起。不少优秀的学生党员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逐渐的对工作和学习都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这种心态也将会影响到周边的同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与实践、读书有用与无用论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成长与成才。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如果处理不慎,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党员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3. 杨献珍“合二而一”思想对学生党员的启示

杨献珍“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认为:要注重实物对立面的统一性,看到双方如何互相依存、联系,注重探求事物对立面统一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哲学方法来解决学生党员所遇到的问题。

3.1 “合二而一”的“和谐哲学”有利于学生党员正确处理学与行的关系

杨献珍的“合二而一”的思想从哲学层面上来讲,实质上是一种“和谐哲学”。“和谐哲学”的内涵是而是凝聚一切力量,共同促进新局面的出现。虽然它并不像“斗争哲学”一样只能通过斗争来产生新的事物,但是这种“和谐哲学”之中,也是包括斗争的。因为杨献珍认为“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都是关于“对立统一”的表述。这种“和谐哲学”对学生党员正确处理学与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既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对校园活动的实践。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实践,很容易走向唯心主义的误区;只知道实践而不学习理论知识,那也只是蛮干。因此,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但是,将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也需要“斗争”——如何分配两者的时间。对于实践分配,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成长的基础。因此,学生应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学生党员要做的活动非常重要,那么,学生党员可以与教师或同学商议,将课堂内容下课后利用其他时间补上。这样,就可以减少因为时间冲突所引发的矛盾。

3.2 “合二而一”地看问题有利于党员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合二而一”思想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法,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它不是绝对不能够相容的对立,而是对立中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联系的观点,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问题。面对学生党员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党员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面对学生党员所出现的对读书有无用性的困扰时,首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导致读书无用论思想产生并流传的成因是很多的,找出问题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并去分析矛盾;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合二而一的思维来看待这些矛盾,让学生了解到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不能只看到坏的一面而不看到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注意它不是绝对不能够相容的对立。只有正确的认识矛盾对立的双方,才能够彻底的解决问题。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列宁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 杨洪林.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杨献珍文集(第1、2、3 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7] 杨献珍.合二而一[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对立面辩证法学生党员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恐惧的对立面
“相爱想杀”和“粉转黑”英文怎么说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我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