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S平台的大学生法律信息素养教育

2014-08-15 00:49夏淑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微信法律大学生

夏淑芳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在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有时思想认识会存在偏差,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近年来,大学生触犯法律的现象屡屡发生,有时,大学生犯罪的理由微小得不能理解。同时,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不丰富,也往往是不法分子侵犯的对象。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息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尚法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大学生法律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上普遍存在成绩至上,就业待遇至上的思想,使得当今家长、学校、学生过于在乎专业学习和就业技能,不重视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被家里人宠着长大的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世尚不成熟,且大多为独生子,承载了家庭太多的期许,对人生的期望值过高,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往往难以应对。信息时代,网络社会带来的网络涉黄,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网络买卖纠纷等网络犯罪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有时会酿成大祸。

我国法制建设起步较迟,是法制进程中国家,处于文化转折期、经济转折期,网络高速发展期,环境不断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很多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和建立,每年大量的新法律法规不断颁布,但是人们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条款的关注度不够。法制教育不似技能培养,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只有懂得基本的法理常识,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经过长时间的法律文化熏陶,具备对当今法治进程的感知,及时汲取最新的法律知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化公民。汲取法律信息是开展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的必然过程,通过法律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纠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其自控能力,规范其言行举止。作为将来国家建设栋梁的大学生,获取法律信息,不仅可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还可以向周围人提供法律帮助,促进周围遵纪守法氛围的形成,甚至能够发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通过合理的途径为现代化法制建设出谋划策,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通过SNS平台培养大学生法律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信息素养仅靠一个学期的《思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寻找更多的教育途径培养大学生自身学习法律的意识和能力。互联网加速了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使得教育教学活动不再受时间、地点、气象的约束,变得更加便利、迅疾。因此,法律教师,两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法律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突出的特点在于其互动性,社区性。近几年,随着3G手机普及,网络普及,SNS在众多网民中获得了充分的运用。2014年针对我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常用的SNS平台有百度空间、QQ空间、博客、搜搜百科、天涯论坛、人人网、豆瓣、开心网、微信、飞信等。使用、参与最频繁是百度空间、QQ空间和博客。手机上网、语音通话、拍照、摄像已成基本配置,使信息获取、制作、传播更便捷。通过SNS平台传播法律信息,开展大学生法律信息素质教育,符合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习惯,是时势所趋。法律知识相对比较枯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传播法律信息能提高法律知识的可接受性,可以激发大学生汲取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也可以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需要。以SNS平台建立的第二教学站,具备了建构主义学习所要求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学习要素,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获取法律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把信息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

三、通过SNS平台培养大学生法律信息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通过SNS平台向大学生传播法律信息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信息资源库”。因此,我们要发挥个体信息资源库的价值。首先,保持很高的学习精神,广闻博览,且对从事的专业和感兴趣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次,努力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技能,熟悉目前通用的搜索引擎技术,具有一定的搜索能力,能准确观察问题、恰当提炼主题词,较迅速而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第三,乐于接受新事物,能适时更新与教学、学习相关的电子设备,认真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并及时跟进受大学生欢迎的SNS交流平台。融入学生的SNS社区,就意味着占领了教育学生的高地,我们应努力把博客、微信、QQ空间建设成展示我们的空间,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把我们积累的人生经验,思想认识,知识内涵发散出去。我们可以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步骤、推荐书目、参考文献等通过课件、讲义、图片、作业、视频等形式展示在博客、QQ空间、百度空间、微信等 SNS平台上,通过下载、转载、共享、收藏、关注等方式广泛传播。百度文库可以与微博、人人网、QQ空间绑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QQ邮箱的内容可以通过QQ网页助手生成网页与微信、微博共享,或以链接的方式发给其他人。通知、作业布置和作业反馈等可以通过飞信、微信让学生及时获知。有适合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建议学生关注,如“法律图书馆”的公众平台能帮助学生及时收看最新的法律条款及丰富的法律报道,“法律出版社”的公众平台则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法律文化。SNS平台在不断发展中,新的应用也将被不断挖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通过 SNS平台,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播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性的法律知识,还要传播法治理念和学习、运用法律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二)通过SNS平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接受新事物,教师囿于经验,易产生代沟,应加强交流。SNS平台是自我呈现性舞台,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都会在这个舞台获得不同程度的展示,平台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使师生交流更为全面、更为自然、更为宽松,交流时思维也更灵动,可以让师生看到更真实的自我并建立更亲密的联系。首先, 教师应努力进入不同的SNS平台,多角度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贴吧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适当光顾大学生常用贴吧,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认识;人人网主要由当代大学生参与,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关注热点。从博客、QQ日志和微信等转载分享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趣、涵养和追求;从微博更新、个性签名和QQ说说能看出一个人当下的心情。教师通过观看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不仅要在情感上对学生给予支持和疏导,更要从法律层面上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其次,通过不同的SNS平台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微博群、QQ群、飞信群、论坛等召开网上交流会;可以利用说说、留言板、评论、群发信息等对当前发生的法律事件展开评论;网络空间的关注、转载、分享、点赞等也是一种交流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动向积极参与其中。在当今的互动传播时代,互动是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可以通过日志共享,也可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与法律学习相关的内容或者学习研究的成果制作成一定的展示材料用于共享。腾讯QQ和百度空间是目前大学生运用较多的两个SNS平台,腾讯QQ侧重于交友娱乐,百度空间侧重于学习交流,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通过SNS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法律信息的能力

SNS的交互功能能弥补传统课堂授课师生、生生交流不足的缺陷,使大学生获得更多业余指导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促使学生从接受教师授课为主的学习模式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发展。可以通过腾讯QQ、移动飞信、微信等SNS平台建立学习大群(即虚拟学习社区),再在学习大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立各讨论组,分享信息,交流思想,解疑答问。教师要培养学习领袖,讨论话题领袖,活动组织领袖,对所有成员参与情况实施评价。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项目、科研项目等,或者参与到教师的项目建设中来。宣传、发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法律运用调查,法律知识普及等社会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呈现情境性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参与到百度问问、百度百科,搜搜问问、爱问知识人等互动平台中去,为他人提供帮助。学生要养成探究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可以发布题目在群里讨论或到搜搜问问、百度问问中征集答案。学生在SNS平台上应勤于分享信息资源和搜索信息,考证信息真假的经验。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很多类型的法律文书,如买卖合同、租赁协议、出国留学协议等,学生要尝试练习多种法律文书的解读和写作,为走上社会积累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实践中,求职应聘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

(四)通过SNS平台提高学生整理运用法律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 信息的接受和存储。加关注、收藏等给我们对信息的利用和存储获取带来便利,把资源存在网络平台上,需要用的时候利用搜索获取,远比存在电脑硬盘上来得方便快捷。邮箱、图库等都是我们的收藏夹,大容量的文件可以存在云盘上。存储信息忌多而杂,博客、QQ空间日志支持内容分类保存,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利于查找利用。不仅要梳理网络信息资源,还要梳理网络人际资源,QQ好友中的分类,博客、QQ空间中的添加关注,就是对人际资源的整理。能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加关注。提供不良信息、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的选择不接受、屏蔽或加黑名单,可以避免被动阅读一些无关的信息。

2. 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等对通过调查、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等,用多种媒体、软件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研究性成果。我们还要养成及时整理信息的习惯,很多信息具有时效性,有的看过即可删除,有的需保留一段时间,有的则需作长期保存。及时删除不需要的信息就像及时清理电脑上的垃圾一样能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整理信息也是重温信息,把信息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必然过程,需要强化的应加以强化,需要延伸的及时延伸,能够应用于实践和开发的及时应用起来。

[1] 王甲佳,崔强,吕顺雷.随时随地秀微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孙丽芳.QQ空间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J].北京社会科学,2010,(6).

[3] 富明远.浅谈 QQ 在教育教学以及教研中的应用[J].新视角,2012,(11).

[4] 匡文波.颠覆传媒——手机:新时代的电脑和器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微信法律大学生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微信
微信
让法律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