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

2014-08-15 00:49唐荔琴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斑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唐荔琴

(无锡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语文教学直观、可感化,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包罗万象,而很多篇章是叙述事件、描摹画像的。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用语言文字加以表述事件或画面,学生往往是空洞地、枯燥地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而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说明文,特别是科学小品说明文的时候,就利用物体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配以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或物体间的内在联系。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的状况,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语文教学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这种兴趣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发现并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多媒体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也就是把计算机同音响、电视、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通过这一技术,可以使原本抽象概括、静止单一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获得如影视般的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不再僵化,不再枯燥,让学生恹恹欲睡的课堂一去不返。相反,多媒体音乐、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情感认识上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我首先想到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学生们大多数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对明星黄磊的了解远比对文学家徐志摩的了解多,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黄磊本身的文学功底也不错,还是个大学讲师,朗诵起来颇能打动人心,所以很容易就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情境中来。接着我再显示徐志摩的照片及个人简介,在舒缓的小夜曲中展现剑桥大学、康河的风光。在创设了这种情境后再让学生伴乐朗诵、分析,最后在视听中让学生回味诗歌。整节课如同一首唯美的歌,学生在浪漫的乐曲中一品诗人的情怀,直到下课,学生们还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赏读原汁原味诗的同时,更能体会和感悟文字与艺术的无穷魅力。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形成了审美共识,而且使学生对王维的诗画相结合的艺术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语文教学感性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通过场景再现,将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理解,把握主题。还记得以前出去学习交流的时候,一位东绛中学的老师上的《斑羚飞渡》一课让人记忆犹新。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飞渡是什么意思,那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接着多媒体演示:“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上,伤心崖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教师巧妙地导入课文重点部分,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的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体会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写作方法。

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还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加快学生学习接受过程。在教授诗歌时,学生一般都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朗读,因为诗歌太抽象了,显得枯燥无味。但我们知道,诗歌的诵读很重要,于是我在诵读时配上音乐或影像图片,让学生对诗意有很好的认识,对作者的感情有直观的体会。如朗读《山居秋暝》时,配上舒缓的音乐及有关图片或者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面,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会更好地理解该诗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在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也可配上一些色彩绚丽的、图案抽象的、给人以梦幻般感觉的图片,使学生对李白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有更深的体会。如在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先播放朗读录音,将学生带入一个意境开阔的境界,接着再在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领略变幻莫测、缤纷多彩的梦幻世界。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内信息的容量加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如讲到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就可以把这句中的“月”的意象由表达作者对月怀人的情感,扩展开来,让学生查找其他有关包含“月”的意象的诗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其中“月”的意象也都是作者抒发对亲人或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通过寻找、分析、比较这些诗词的意象,不仅扩大了课堂内的信息量,而且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

1.多媒体技术只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手段,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将课上成了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一句话,借助电教手段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切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促进教学优化发展的手段。教师,学生不能被课件束缚手脚,围着电脑课件转,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互动,课件不能取代教材的权威性,更不能取代教师。

3.影视,音乐,图片的选择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不能一放了之,开展讨论漫无边际,偏离教学的知识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如在讲《项链》一文时,可采用flash的形式把这个故事表现出来,但是切记不要把故事的续尾也规定死,给学生树立了一块“方向标”。也许看上去这个课件很完美,实际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缩小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阻碍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斑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