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研究

2014-08-27 09:30柴国君
财经理论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内蒙古物流

柴国君,李 丹

(1.内蒙古财经大学 科研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大会上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构建内蒙古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延边经济带的政策,为发展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发展口岸物流方面,内蒙古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理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两条欧亚大陆桥的建设,将我区和中亚、欧洲连成了一个整体,我省的陆路口岸,大多是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铁路枢纽,东西方来往的进出口货物量、物流需求和货运周转量大,2012年,内蒙古的货物周转量为5422.3亿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15%,这就要求我区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跟的上对外贸易的需求。

内蒙古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现建有口岸19个,分布在边境14个旗(市)以及呼和浩特市和呼伦贝尔市。其中,对俄罗斯开放的有6个口岸,主要有满洲里铁路口岸、满洲里公路口岸、二卡公路口岸等。对蒙古国开放的有10个口岸,主要包括:二连浩特、策克、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形成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为主要节点,其他口岸为辅翼的点线面、铁路公路航空空间立体交叉、全方位的向北开放的格局,发展物流业的区位和基础优势明显。但是我区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物流集聚区的物流产业。

一、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

(一)口岸物流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对外开放口岸有18个,满洲里和二连浩特是国内较大的国际陆运口岸,分别通往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内蒙古境内铁路横贯东西,主要干线有北京到包头;包头到兰州;北京到通辽;呼和浩特到通辽;北京经二连直达乌兰巴托、莫斯科;北京经满洲里直达莫斯科等,并且开通了经蒙古、俄罗斯到达法兰克福的货运专列。公路东西纵横,南北延伸,周边多点辐射,路网通向全国各地。内蒙古有9个民用机场,开通航空干线30余条。可直航国内多个中心城市和香港,国际航线通往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俄罗斯联邦赤塔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路运输方面

2012年,全区公路建设规模达 1.9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3万公里,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公路出区通道不畅情况得到较大改善。2012年全区营业性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23310万人、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26404百万人公里;营业性公路货运量累计完成125260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329982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9%、9.5%、20.8%、20.5%。在与邻国的互联互通方面,内蒙古继续拓展国际运输服务。2012年,新开通3条通往俄罗斯、蒙古的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至此,内蒙古开通的国际客货运输线路达到28条。

2.铁路运输方面

铁路方面,2012年,内蒙古铁路建设完成投资约230亿元,内蒙古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285公里,成为全国首个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省区。一批铁路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建成了集宁至包头第二双线等重点铁路项目,实现了京包铁路线的客货分线运行。随着路网的完善和铁路运行提速,呼和浩特、包头和集宁三地之间将形成3小时铁路交通圈,呼和浩特至北京的旅行时间将压缩到6.5小时之内。

表1 内蒙古铁路货运与旅客周转量

(二)边境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

内陆边境口岸物流主要以汽车、铁路运输为主,随着我国与俄蒙经贸活动的良性开展和物流业发展主线的确定,内蒙古口岸物流业发展规模也日益壮大,边境口岸已逐步形成集运输、转运、仓储、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枢纽。适应口岸物流发展的需要,口岸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相继出现,形成了多层次的口岸物流节点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陆续建设多个物流园区,如二连浩特口岸已建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物流园区:中外运集装箱进口海关监管区、益德商贸联检一体化物流园、嘉友国际物流园区、利众物流园区等。

(三)口岸物流信息化推进速度加快

物流信息化逐步展开,信息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区加快数据、宽带网络建设,地区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现已形成电信、联通、移动等通信运营企业并存发展的格局,具备国内比较领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通讯能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社会物流信息化得到一定发展。中蒙俄边境口岸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俄边境最大的边境口岸站——满洲里的电子口岸已经建成,运行状况良好,大大提高了物流通关效率。二连口岸站目前虽未建立电子口岸,但是经过与联检单位的密切配合,建立了24小时通关平台,实现了进出口货物的24小时通关。

二、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供应体系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内蒙古陆路口岸商贸物流业大多是过境贸易,边境贸易出口的本地化程度低。物流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支撑,商贸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向为工业服务阶段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口岸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是货物装卸、简单的仓储、国际中转等物流的基本服务,而进出口的加工服务业为次。目前口岸的工业园区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工业项目尚处在分散、低关联度、原料初级加工阶段,工业项目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高的加工工业、高技术产品企业几乎还是空白,相关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工业深加工的特色产业缺乏。这种缺少完整产业链依托的物流业,只能处于发生“交货”为主,“交易”为次的尴尬局面。

(二)物流服务方式单一,专业化程度低

口岸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口岸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首先,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其次,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再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

(三)物流渠道不畅,物流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岸至今尚未建立系统性物流业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二是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企业之间、企业与俄蒙两国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对俄蒙两国商务预警不到位,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物流成本难以降低,在国际市场份额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

(四)边贸政策不稳定,通关成本高

由于外方海关官员更换频繁,造成口岸边贸政策、清关的不稳定,外方对运输车辆依据限长、限高、限重的标准执行,给口岸出口货物带来了诸多不便,致使货物通关费用过高,企业利润降低,外贸企业流动性较大。俄罗斯海关长期未实现电子报关制度,通关手续冗长繁琐,不仅导致走私逃税现象严重,更逼迫中国商人采取毫无安全保证的“包税”这一不规范途径进入俄罗斯的商品市场,因为无法出具合理手续而被查抄没收事件时有发生,使中国商人经济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巨大打击。俄方海关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向过关人员所要财物的现象非常普遍;俄方铁路运输秩序混乱,运输效率低,而且俄方口岸收费远远高于中方。

三、内蒙古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物流产业集聚环境

在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发展物流产业集聚有着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的规划和建设。内蒙古物流产业集聚可以向国内外成功的物流园区学习经验,如德国的不莱梅物流园区、北京空港物流园区、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和苏州综合物流园区等。营造良好的物流产业集聚环境,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实际工作中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合理的进行物流空间布局。重视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确保物流园区建设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布局应按“经济区域”进行,选择在交通综合枢纽上,完善物流园区功能,并使各物流园区的功能独具特色,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第二,建设高水平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内蒙古还应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使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在此平台上能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第三,建立高效科学的物流行政服务体制。精简行政审批程序,简化行政手续,构筑高效行政办事流程。可以通过工商、海关、交通等部门进驻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方式,就近为物流企业提供行政服务,实行“大通关”或“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加快物流通关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吸纳物流企业入园经营。

(二)发展口岸关联度高的加工工业及工业园区、加强园区企业管理

1.发展口岸关联度高的加工工业及工业园区

要在全区范围内着重开发基础好、有潜力的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加工贸易,打造制造业中心,使之尽快成为我区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合理的进行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严格企业生产标准,引导企业在基地内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形成集群优势。要积极发挥我区多口岸和二连口岸作为国际大通道的优势,把口岸经济变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二连浩特口岸应充分利用进口畜产品、木材、铁矿粉、铜矿砂、化工原料等资源,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纺织品加工业,将其初加工或深加工,使其增值后销售。

甘其毛都口岸应利用距离蒙古国两大矿区近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煤矿、铜矿选矿冶炼为主的进口矿产资源加工,改变进口资源“传岸而过”的局面,实现进口资源的增值。实现从出口产品开发、设计到生产制造,装配、包装、储存、运输、商检一直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2.加强园区企业管理

针对我区口岸地区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对其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为其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保障。针对蒙方履约率较低,给中方造成严重损失,又缺乏约束和惩罚机制的情况,在我国相关法律,如对外贸易法和民商法中增加有关内容,或者与外方政府进行谈判,达成双边协议,建立对贸易双方的约束机制,维护其合法权益。

对由于俄、蒙两个国家的政局不稳定及政策的不连续性,致使贸易双方缺乏协调机制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境外调研,派专人了解俄蒙方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机构设置和人事变动的情况,尽快获取最新信息并通知各外贸企业,避免因不了解情况变化而受到损失。同时要制止对外贸企业不合理,不正当的行政干预,尽量为其减轻负担,并提供宽松、稳定的经营环境,促进口岸外贸事业的繁荣兴旺。

(三)政府应重视口岸物流集聚区的配套交通网络建设

口岸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作为基础,完善的交通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口岸物流中心的辐射效应,从而拓宽口岸物流的发展空间。所以省政府应加强口岸配套交通体系建设,此外,省政府应着力推行省内口岸之间的专用线建设,增加口岸互通性,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为了更好的推动口岸物流发展,进而为建设口岸物流中心做准备,政府部门应降低或免除口岸进出口集装箱运输路桥通行费,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口岸的竞争力。

(四)建立并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企业认为专业人才的缺乏是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上岗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完善“产学研”结合体制,促进企业和大学机构合作,使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物流产业集群的“虚拟R&D中心”,成为创新性物流企业的孵化中心;二是加强高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力度;三是为了帮助、鼓励行业协会和物流企业等组织能够有计划的培训物流技术在职人员,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四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采购师和物流师资格证书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更为成熟的资格证书培训体制;五是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物流企业与相关部门积极引进国外资深物流管理及工程技术人才。

四、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是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改善内蒙古投资环境,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区应该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陆路口岸物流集聚区的物流产业,使我区真正的成为我国北方的桥头堡。

[1]何黎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8):14 -16.

[2]温耀庆.论我国口岸物流与港口物流中心建设[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4,(5):15-17.

[3]李强.关于二连口岸物流发展的探讨[J].现代物流,2010,(5).

[4]解琨.云南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23):25 -26.

[5]段秀芳.中国陆路口岸跨区域合作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2):34 -36.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内蒙古物流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可爱的内蒙古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爱在内蒙古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