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4-08-27 09:30
财经理论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线性标准煤变量

石 宁

(内蒙古财经大学 研究生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研究背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质条件之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能源的利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作为基础地位的能源成为现代国家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虽是资源能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消费量在世界的排名并不乐观。在不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问题日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因此,完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研究我国能源消费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转换技术等因素。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Y)、国内生产总值GDP(X1)、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X2)、能源加工转换率(X3)、年末总人口数(X4)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X5)作为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具体数据来自于1991—2011年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2).

从选取的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种关系:GDP越高能源消费需求也就越高,能源消费量相应也越大;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越大预示着能源消费越大;很显然,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越高,能源消费量越高;人口数量越多,需要的能源也就越多,能源消费也就越大。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越高,人们消费能源的意愿越低,需求也就越少。

三、模型设定

本文是研究我国能源消费需求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我们将模型设定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u

其中:Y为我国能源消费需求(万吨标准煤)

X1为GDP(亿元)

X2为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千克标准煤)

X3为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X4为总人口数(万人)

X5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u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四、回归与检验

利用Eviews3.1软件,导入数据,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通过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发现Y、X1、X4取对数后散点图和线性图具有更好的规律性,所以本文对其取对数处理,记作 lnY、lnX1、lnX4。

初次的回归结果如下:

表2 包含全部变量的回归结果

(一)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由此可见,该模型的可决系数较高,F检验值607.2902,明显显著。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1.检验:用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都比较高,所以该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用逐步回归法修正多重共线性。

分别做 lnY 对 lnX1、X2、X3、lnX4和 X5的一元回归,依次分析结果发现:

加入X2的方程最大,所以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

经分析比较结果,新加入X3的方程的改进最大,而且各参数的T统计量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3,再依次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在X2、X3的基础上加入lnX4,明显增大。加入X5时也增大,但是T统计量符号不合理,所以剔除X5,最终采用X2、X3、lnX4这三个变量。

最后修正严重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如下。

表3 经过多重共线性处理的回归分析表

其回归结果为:

(二)异方差检验

我们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表4 怀特检验分析表

由此结果看出,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P=0.110292>0.05。所以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三)自相关检验与处理

由表3知:DW=1.579955。查DW分布表,得临界值 dl(21,3)=1.026 du(21,3)=1.669。所以:du>DW>dl。由DW检验决策规则知,du>DW>dl不能判定是否有自相关。这就体现了DW检验方法的一个局限性:DW检验有两个不能确定区域,即du>DW>dl和4-dl>DW>4-du区域。一旦DW落在这两个区域就是无法判断的,这是只能继续增大样本容量重新进行分析。对此本文不做重新分析。

五、模型分析及其经济意义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检验,最终模型为:

由模型可以看出,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总人口数。

该模型估计的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每增长1千克标准煤,资源消费就会增加0.003752万吨标准煤;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资源消费就会增加0.019580万吨标准煤;同理,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总人口数每增加1万人,资源消费就会增加3.07011万吨标准煤。显然,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也是相一致的。

六、对我国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能源消费情况的计量分析,我们找到了三个影响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总人口数。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能源消费计划,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合理的调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的能源利用既不影响经济增长,也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根据以上的计量分析,本文提出几点简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能优先。能源发展战略的总方针应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在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的关系中,节能应放在第一位。这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不断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水平,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目前的能源效率约为33%,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很低,只有11.1%,也就是说,能源可采储量变成终端有用能的只有1/10,约90%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掉了。因此,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要坚持开发节约并举,确保节能首要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就是要逐步改变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的局面,加快开发新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优质能源,初步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并在煤炭的洁净利用方面取得突破。

总的来说,对于我国能源消费,就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宏观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消耗的机制,加快能源技术进步,加强能源管理,妥善解决能源供给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保障现代化建设的能源需求。

[1]范雪红,张意翔.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M].理论月刊,2005.

[2]陶磊.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5):769 -744.

[3]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9-297.

[4]郭郡郡,刘成玉.经济增长、FDI来源与中国环境污染[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2):40 -45.

[5]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计量经济分析[J].统计研究,2001.

[6]赵丽霞,魏巍贤.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预测,2008,(6):32 -35.

[7]国家计委节能.能源预测模型开发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史丹.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3.

[9]唐齐鸣,张炎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多重结构突变模型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3):38-43.

[10]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课题组.我国能源供求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2004,92.

猜你喜欢
共线性标准煤变量
作者更正
抓住不变量解题
南瓜SWEET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分析
银行不良贷款额影响因素分析
也谈分离变量
文氏图在计量统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多重共线性内容为例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定义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建议
低碳生活专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