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2014-08-29 08:02俞常喜金丽慧陈孝飞
护理与康复 2014年2期
关键词:压豆蛛网膜下腔

俞常喜,金丽慧,陈孝飞

(诸暨巿中医医院,浙江诸暨 311800)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后常见的表现,由外伤引发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易诱发再出血,死亡率大大提高[2]。文献报道[3],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便秘患病率达50%~70%,便秘持续存在直接影响脑外伤治疗疗效。因此,及时缓解tSAH患者便秘情况对防止颅内再出血及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对50例tSAH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保守治疗;意识清醒,无中线移位及脑疝征象,无严重胸腹联合伤;符合便秘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有习惯性便秘,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或急性消化道损伤、肠道器质性病变、心肺严重疾患、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6~78岁,平均(41±7.28)岁;单纯性tSAH12例,tSAH伴有颅骨骨折18例、伴有不同程度脑挫伤20例;大便未解2~4 d。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18~82岁,平均(43±6.89)岁;单纯性tSAH10例,tSAH伴有颅骨骨折17例、伴有不同程度脑挫伤23例;大便未解2~4 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病情允许进食后,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每日饮水1 500~2 000 ml,睡前饮1杯蜂蜜水或清晨饮1杯温开水以助排便;指导床上运动,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重视排便信号的出现,如有肛门排气、肛门坠胀欲解大便,及时给予便盆指导其床上排便,同时注意遮挡床单位,保护患者隐私。

1.2.2 观察组 除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外,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主穴:肺、胃、大肠、小肠、乙状结肠、三焦;配穴: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选主穴3个、配穴2个。先用75%乙醇清洁耳穴周围皮肤,在相应的穴位点用探棒刺激,患者诉有疼痛感或出现皱眉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块胶布贴到穴位上,埋豆后采用对压法刺激,用拇指、食指指腹分别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压迫贴于耳穴的王不留行籽。王不留行籽贴压后,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3 min,刺激量以最大耐受量为准,5 d换贴1次,两耳交替进行,夏天炎热,汗多者4 d换贴1次。连续治疗15 d。

1.3 评价方法 每天观察患者排便情况,统计首次排便时间,了解患者排便感觉(畅快、困难),观察粪便性状。疗效标准[5],治愈:2 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 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 d以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解除便秘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解除便秘效果比较

3 讨 论

3.1 tSAH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调。tSAH患者脑组织受损,神经传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导致排便反射降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粪便在结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重吸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排便方式及环境改变,多数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致使排便反射受抑制;患者早期禁食及恶心、呕吐导致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肠腔内容物减少,不能有效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6];为控制脑水肿,一方面限制液体入量,另一方面早期大量应用脱水剂甘露醇,从而导致肠腔内大便干结引起便秘。

3.2 耳穴压豆治疗便秘的机理及优点 中医学认为,耳与全身各脏腑器官有着紧密联系。《内经》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耳穴是耳廓表皮与人体经络、脏腑、组织器官等相互沟通的部位。现代全息理论也认为身体各个部位在耳上均有相应的投影,刺激耳相应部位能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机体机能[7]。耳穴压豆对大脑皮质功能及胃肠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促使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及胃肠节律紊乱得到改善[8]。便秘系大肠传导失常,也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耳穴中肺穴有清泄腑实、利湿导滞之功;胃穴有和胃消食导滞之效;大肠穴主传导糟粕,有清热通便之效;小肠穴主消化吸收,有清热利湿、通便之功;乙状结肠穴有清热通便之功;三焦有理气健脾、补肾利水之效。配穴中,脾穴有清热利湿、补气通便之功;肾穴壮阳气、利水道,为对症穴;内分泌穴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神门穴有清利湿热之效。耳穴压豆后,可刺激穴下神经,提高自主神经反射与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强肠蠕动和便意刺激,并建立正常的生理调节机制。因此耳穴压豆对于便秘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简便,无创伤。表1显示观察组50例tSAH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治疗便秘有效率达96%,明显优于对照组。

3.3 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 用探棒取穴时动作宜轻柔,以免刺破鼓膜;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血压不稳、意识障碍加重立即停止取穴,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压豆后注意防水,洗脸时勿沾湿胶布,以防脱落;患者自行按摩时,告知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若对胶布过敏,则不能长时间贴压。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12例的临床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8):78-79.

[2] 刘秋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539-540.

[3] 伍素菊.相关护理干预改善中重度脑外伤患者便秘症状评分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74-75.

[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1.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

[6] 钱爱萍.耳穴压豆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便秘患者4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5):470.

[7] 严丽,赵军超,周金凤.耳穴贴压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2):185-186.

[8] 王丽芹,祝海波,佟颖.耳穴压豆对改善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30.

猜你喜欢
压豆蛛网膜下腔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