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担保链风险亟需警惕
——2014年二季度浙江省1000家重点工业企业问卷调查

2014-09-07 13:30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浙江经济 2014年14期
关键词:订单预期出口

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二季度工业运行指数为56.9,环比回升4.9个点,持续7个季度处于景气区间。但主要预期指数环比普遍下降,凸显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动力不足

2014年6月18-26日,省发改委、省经济信息中心对浙江省11个设区市和20个扩权县(市、区)的1000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工业运行指数为56.9,环比回升4.9个点,持续7个季度处于景气区间。其中,发展环境指数为61.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54.0,环比回升8.1个点,分项指数“六升二降”,企业生产短期有所改善,但主要预期指数环比普遍下降,凸显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动力不足。下阶段,应高度警惕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风险,关注投资增长后劲,跟踪出口回升的持续性,在加快转型升级、化解金融风险、提升投资意愿和稳定出口增速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总体形势

工业运行指数为56.9,工业经济出现了回升的积极势头。分规模看,中小企业运行指数为56.0,环比提高3.7个点,回升幅度稍低于全省面上情况。分类型看,出口企业运行指数为57.6,高于全省面上0.7个点。

生产经营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54.0,环比大幅回升8.1个点。分项指数“六升二降”,产品订货、产品生产量、产品销售、盈利状况、从业人数、新增工业投资指数环比分别回升10.9、17.8、16.8、15.7、5.1和2.4个点,生产成本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同比略有下降。

2011年以来浙江工业运行指数及各类指数值

发展环境判断保持稳定。企业对发展环境判断保持稳定,企业发展环境指数为61.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其中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指数较环比回落1.6个点,国外宏观经济环境、本行业发展指数小幅回升。

专题调查

(一)融资问题:企业互保引起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风险突出,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后期压力不可低估

受经济下行压力、资金面偏紧等因素影响,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仍在持续累积,有38.7%的企业存在互保行为,其中22.7%的企业与多家企业存在互保关系。

中小企业资金链风险压力较高。从规模看,75.3%的中小企业反映融资存在压力,28.0%的企业反映融资缺口大于10%,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和2.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融资缺口相对较小,资金链风险分别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特征。

部分区域担保链风险较为突出。受各地区经济形态、产业结构差异以及市场敏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全省担保链风险地区分化较为突出。互保最为普遍的是绍兴、温州和金华,三地分别有64.2%、61.5%和59.0%的企业反映该地区普遍存在企业担保,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1、13.4和10.9个百分点。风险预期最为谨慎的是杭州、绍兴和金华,三地分别有93.9%、93.6%和88%的企业预期下季度该区域担保风险不会减小,其中杭州萧山地区有97.4%的企业预期该地区担保风险不会减小。

部分行业担保链风险不容忽视。从前期调研看,化纤、纺织、服装制造等行业普遍存在担保行为比例为50.3%,金属制品业、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遍存在担保行为的比例为44.4%,分别高于全省行业平均水平11.7和5.8个百分点。上述行业中超过九成的企业认为下季度本行业担保风险不会减小。

部分银行抽贷、延贷、压贷加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由于前期媒体的热炒,部分银行率先进行抽贷或者诉讼保全行为。46.8%的企业反映遭遇银行抽贷、变相抽贷或变相提高利率,使得本已脆弱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二)出口问题: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但企业预期较为谨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

当前发达经济体均出现了复苏向好的变化,带动了浙江外需的增长,但出口回升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市场需求有所回升。38.0%的企业反映出口订单有所增长,其中19.0%的企业出口订单增长10%以上,环比分别提高了5.1和1.4个百分点。

企业预期较为谨慎。从企业预期看,25.9%的企业预计今年出口市场需求好与去年,环比回落3.0个百分点;17.4%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市场更为严峻。“生产成本上涨较快”(56.8%)、“出口订单不足”(47.2%)等是影响企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订单转移趋势化。自去年以来订单转移呈常态化,23.3%的企业遭遇订单转移。其中30.7%的企业遭遇转移订单占比超过10%。转移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51.6%)、中西部省份(15.7%)以及欧美地区(13.7%)等。

(三)转型升级:“两换”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亟待关注

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意愿强烈,41.3%的企业表示近期有转型升级意愿。

企业创新意愿较强。有83.9%、65.2%、55.4%的企业选择通过加强“新产品开发”、“产学研合作”、“品牌、管理创新”等手段进行转型。

“电商换市”扎实推进。有28.3%的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30.3%的企业网上订单比重超过10%,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缺乏网络营销、店铺包装、网站维护技术人才”(55.4%)、“缺乏健全的物流网络支持”(36.7%)是当前企业从事网上营销面临的主要困难。

“机器换人”成效初显。有41.0%的企业已经推行或计划推行“机器换人”,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58.6%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减员10%以上;16.5%的企业减员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更新的先进设备30.6%购置于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35.2%购置于省外,购置省内设备、委托省内机构开发或企业自主研发的比例仅为32.7%,浙江机器人产业还未形成优势。

(四)政策评价:政策满意度较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型升级“组合拳”成效显著

上半年,国家出台了简政放权、定向降准等一系列措施,有55.3%的企业认为这些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从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看,“税费减免”(55.5%)、“简政放权”(46.4%)和“金融政策”(37.7%)效果最佳。

行政审批改革满意度较高。从受益面看,有68.9%的企业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有效改善了企业发展环境,57.9%的企业对政府审批服务效能表示“满意”。从政策效果看,有24.8%的企业表示在申报项目时平均审批时间大约缩短了20%以上。

转型升级一揽子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去年以来,实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政策,64.4%的企业表示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78.2%)、“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意愿”(56.9%)、“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影响”(28.9%)等方面。

企业预期与建议

(一)下阶段预期判断

当前浙江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但宏观经济减速将成为新常态。

一是企业预期较为谨慎。从发展环境判断看,分别有22.1%、26.0%、29.5%的企业预期下季度国际环境、国内环境、本行业发展状况变好,环比分别下降了4.5、3.8和5.3个百分点。从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看,预期下季度订货、盈利、生产指标增长的占比环比分别下降19.7、23.3和23.5个百分点,企业预期呈现回落迹象。

二是企业投资意愿持续减弱。从投资预期看,有63.8%的企业表示未来3个月内无投资计划,较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上升了4.5和5.5个百分点。从已开工项目建设情况看,有28.6%的企业延迟或停止了年初计划投资项目。“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和“企业资金紧张”是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原因。

(二)政策诉求

成本上涨过快(55.9%)、税费负担重(42.6%)、订单不足(34.6%)、融资难(22%)等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需要政府进一步扶持。主要表现为:

投资方面:希望政府减轻税费负担(79.5%),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43.8%),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30.1%),出台项目管理负面清单(22.6%)。

融资方面:希望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52.2%),加强信用建设,夯实审查基础(47.8%),加强金融产品创新(33.6%),扩大贷款贴息规模(33.0%)。

出口方面:期望保持汇率稳定,加强规避汇率风险的辅导(71.5%),组织企业开拓新市场(48.6%),深化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42.9%)。

猜你喜欢
订单预期出口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分析师一致预期
给情绪找个出口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