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贵者以高贵

2014-09-07 13:30杨树荫
浙江经济 2014年14期
关键词:台长大学校长布拉德

杨树荫

高贵者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精魂,是无数正在成长青年的导师,让高贵者高贵,自然是让一个民族高贵,让一个国家高贵

何谓高贵者?

高贵者,不趋炎附势,不卑躬屈膝,拥有崇高的信念,并且有尊严地将之付诸于行动的人。

给高贵者以高贵,应是对高贵者最好的回报。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位于英国伦敦市的东南郊的格林尼治小镇。1884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被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也是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可见格林尼治天文台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涉历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一代接一代地坚守专业领域,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英国女王参观格林尼治天文台,知道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莱的薪金级别很低,极为诧异,表示一定要提高他的薪金。布拉德莱甚是不安,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是天文学家了。”

布拉德莱台长深知世俗的力量,那是一种忘乎所以而又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的力量,无所不至,无坚不摧。凛然的高贵,往往经不起世俗的蚕食与销蚀,即便如英国这样讲究气度和尊严的国度,布拉德莱台长也担心,投机钻营者必然挤掉学术精英,格林尼治天文台自然一日复一日地败落。于他而言,唯一的选择,便是远离世俗,不屑于名利。

远离世俗,给高贵者以高贵,这应该是诸如格林尼治天文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英国的学术殿堂,历经百年乃至千年不朽的一个原因。

然而,远离世俗、看淡名利又谈何容易。于高贵者,该需要何等的意志和操守;于主政者,又该需要何等的眼光与境界。人世间,更多的是给高贵者以世俗,诱高贵者以名利,甚至就是将名利视作高贵,让原本高贵的人沦入沽名钓誉的污泥浊水。

中国的“两院”院士,可谓国之瑰宝,自是高贵,普通民众敬而仰之,视作科学的良心。然而,像布拉德莱台长那样的眼光,我们会有么?中国的院士不幸被世俗捧上了名利的高堂,各种荣誉、各种待遇,唯恐不及,都安到了院士头上。其中,最为显赫的是,让院士享受副省级待遇,学术傍上了官位,其用意,自然是让院士更加地荣耀。给者愿给,受者愿受,岂不知,今日之给,即明日之失,中国的院士便有衰败的气息。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是不断地听到“院士造假”、“院士拉票”一类的丑闻,不断地看到官员披上学者的外袍,钻进院士的竞争行列。当然,院士自是院士,而在民众的心目中已经开始不高贵了。

给高贵者以名利,这种行径,在当今实在太多。无比尊荣的大学校长,也正在步院士的后尘,从圣坛滑向泥沼。但凡文明国度,大学校长不仅有学养之精深,且有道德之风范,亦是社会之楷模,领衔一校之长,当是终身之荣誉。当年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胡适,一代宗师,岂是一个地方长官或一个部门首长的官位可比。然而,大学校长如今也挤入了浩繁的官员序列,政府或部门的一个官员,可以对大学校长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权力凌驾于学术,大学校长自然唯唯诺诺。校长已然如此,令人仰慕的图书馆长、博物馆长、档案馆长等,也早已褪去了职务的光环,成为安排官员的岗位,学养底蕴和学术风骨,已然被世俗驱赶。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终究需要一大批高贵者。高贵者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精魂,是无数正在成长青年的导师,让高贵者高贵,自然是让一个民族高贵,让一个国家高贵。

给高贵者以高贵,这恐怕是对中国人价值观的一个考验。

猜你喜欢
台长大学校长布拉德
官方话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为例
国内大学校长研究发展的历史分期
——以期刊文献进行的考察
从失误中寻找机会
意想不到
马克·布拉德福特:洛杉矶
油和醋一瓶装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不来的理由
走不出的遗憾和伤痛——几位同事写在北京电视台原台长王晓东辞世一个月之际
高考作文练习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