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4-09-27 07:26王清兵滨州市中心医院山东滨州251700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麻丙泊酚芬太尼

王清兵,路 超 (滨州市中心医院,山东滨州 251700)

产科剖宫产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是以保证产妇安全、不抑制宫缩、对新生儿无影响为原则。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改善,实施全麻成为了硬膜外麻醉失败或禁忌证患者的有效选择。因全麻对胎儿呼吸、循环系统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母体自身的因素,故全麻过程中麻醉药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全麻中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麻醉诱导十分平稳,较硬膜外麻醉效果效果更佳,对孕妇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影响更小[1]。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的麻醉方式及效果进行比较,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00例,年龄20~34岁,平均(28.4 ±3.3)岁,产妇体质量 53~85 kg,平均(71.4±5.3)kg,孕周37~41周。根据产妇剖宫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即对照组)和全麻组(即观察组)。均为足月产妇且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以及家属均事先知情并同意接受研究。2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2组产妇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对照组产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右侧卧位,L2~L3间隙用硬外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待回抽流出脑脊液后,选取2.4 mL的0.5%布比卡因经脑脊液稀释成3 mL后再注射入蛛网膜下腔,最后再经硬外针向头侧方向置入3 cm左右的硬外导管。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并向左侧倾斜10°,并连接麻醉机面罩进行吸氧,氧流量为3 L/min。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前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对术野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并铺无菌巾,依次静脉推注1.0 μg/kg的瑞芬太尼及2 mg/kg的丙泊酚,麻醉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同时开始手术。

1.3 观察指标

分娩后1 min、5 min分别记录下2组胎儿的Apgar评分[2]情况及胎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如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胎儿娩出1 min、5 min后Apgar评分较为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胎儿 PaO2、PaCO2、PH等血气指标较为相近,脐动脉血气分析情况无差异(P>0.05)。2组产妇分娩后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CO2、PH较一致,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MAP、HR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MAP以及产妇切皮时的HR明显较基础值有所降低,且低于观察组产妇,观察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孕妇分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n=50)

表1 2组孕妇分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n=50)

*:与基础值比较,P <0.05;#:与观察组比较,P <0.05

3 讨论

一般临床上选择椎管内麻醉,在无法实施椎管麻醉时才采用全麻。产妇剖宫产术中行全麻时应严格选择麻醉药物及其剂量的控制,既要求麻醉药剂量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同时还应避免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在国内外,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剖宫术全麻中,不仅麻醉效果好,而且减少了对母婴的影响[3-4]。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亲脂性强效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静脉推注后起效迅速、代谢快,镇痛效果显著。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一样,瑞芬太尼由于亲脂性强使其极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瑞芬太尼在体内的代谢不经过肝脏,主要是由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5],分解极为迅速,并经肾脏排出,因此长期输注及多次注射瑞芬太尼后胎儿体内蓄积或残留的浓度极少,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呼吸抑制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

选用瑞芬太尼进行全麻时,要合理选用麻醉浓度,因为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静脉推注可避免对胎儿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麻醉师采取瑞芬太尼进行全麻时应考虑到此点。与瑞芬太尼一样,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代谢快、副反应少等优点,丙泊酚也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但由于肝的首关消除作用使其进入血液中的浓度较低,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多数关于丙泊酚全麻效果的文献显示[6-8],该药全麻过程中对新生儿的影响极少,很少发生呼吸抑制的现象。

本组资料显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剖宫产全麻组胎儿娩出1min、5min的Apgar评分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脐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也较一致,说明瑞芬太尼、丙泊酚对胎儿的影响较小,不抑制新生儿呼吸,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较小,安全性好。从母体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可看出,两组产妇分娩后血气分析结果较一致,但血流动力学则明显不同,观察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时的MAP、HR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产妇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MAP以及产妇切皮时的HR明显较基础值有所降低,且低于观察组产妇,观察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该结果表明,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相比,产妇的血压和心率更为平稳,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9-13]。综上所述,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安全的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中,对于母体血流动力学的维持具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对新生儿及产妇均安全有效。

[1]鲍瑞军,张佩军,王建波,等.Guardian喉罩联合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全麻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40):62-64.

[2]张京硕,钱金洪.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0):3107 -3109.

[3]屈 军,刘 晖,刘 锦.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2):182 -184.

[4]苏志源,陈郡兴,陈裕中,等.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218 -220.

[5]曹 蓉,欧英余,伍孟军.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术母婴血糖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4):103 -104.

[6]周仕彬.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0,31(7):948-949.

[7]马保新,郑辉利.Supreme喉罩联合七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在剖宫产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0,31(6):492 -494.

[8]段薇娜,夏中元,孟庆涛.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87 -89.

[9]程 斌,黄 婧.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2,33(10):1739 -1740.

[10]Karaman S,Akercan F.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effects of the volatile anaesthetic agents desflurane and sevoflurane in caesarean section: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J Int Med Res,2006,34(2):183-192.

[11]曾 葵,杨莹莹,黄 瀚,等.剖宫产全麻诱导使用瑞芬太尼对新生儿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4):755 -757.

[12]刘 琳,严海雅.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对母婴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6):668 -669.

[13]Mouren S,De Winter G,cuemr0 SP,et a1.The continuousrecording of blood pressure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otid surgery underremifentanil versns sulfentanil analgesia[J].Anesth Analg,2001,93(6):1402 -1409.

猜你喜欢
全麻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