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仙居:传统文化情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

2014-10-21 10:31陈红雷潘锋郑李赞
关键词: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陈红雷+潘锋+郑李赞

[摘 要]慈孝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浙江省仙居县倡导“以慈孝治郡县”,进行慈孝仙居创建,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慈孝文化。通过实施“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践行”“制度督孝”四大模式,提炼和凝聚了“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仙居人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脉相承、有机联系的,理论逻辑一致,道德标准同一,价值理念相同,法治精神相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和乡土化的有益探索和成功样本。

[关键词]慈孝仙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3-0027-07

Piety culture of Xianju: the popular rout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CHEN Hong-lei, PAN Feng, ZHENG Li-zan

(Xianju County Party Committee of CPC, Xianju 317300, China)

Abstract:Piety is the cultural gene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which is enduring popularity and carrying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e guidance”, “typical inspiration”, “national practice” and “system supervision”, Xianju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refines and condenses the core valve of piety as “kindness, piety, kindhearted and trustworthiness”, which comes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 that is “abundance and mighty, democracy, civilization, harmony”,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rule of law”, “loving ones country, devotion to work, being integrated and friendly”. So this study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successful sample on the iss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rural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Key words:piety culture of Xianju;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traditional culture; popularization

当前,在进步的道德主流外,社会也呈现出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文化混乱、信仰缺失等复杂图景。重塑社会价值共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普遍追寻的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如何重塑社会价值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融入社会生活,从而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是目前学术界和基层政府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看,周公制礼,确定了最基本的人伦,其后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学大师将“仁爱孝悌”“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加之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宣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传统文化情结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也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仙居县以打造中国慈孝之乡为目标,大力实施慈孝仙居工程,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慈孝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文化挖掘、理念传播、行为践行和机制保障,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重点地给以提升,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的实践进程,提炼形成具有当代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仙居人共同价值观,摸索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的仙居样本。

一、慈孝仙居创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创建背景

1.仙居慈孝文化底蕴深厚

仙居历史悠久,慈孝的种子在仙乡大地有厚实的文化土壤。史载“仙居山川清淑,代产伟人”“孝子自爱其亲,悌弟自友其兄”“孝烈之风,求之宇内,未可多得”。王温乐善好施、羽化成仙的故事,演绎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奇;“逢人说项”的千古美谈,折射了仙居人向善的内在精神;还有朱熹遣子上学、应大猷仁爱孝悌、陈襄劝学劝俗等这些慈孝典故历代相传,广为传颂。以《光绪仙居县志》为例,共载有“孝友”人物21人、“贤孝”人物11人、“节烈”人物470余人,加之散布于其他章节的诸多孝子,古代仙居慈孝人物可谓是灿若繁星、照耀千古,如吴沆纯孝、张文道宽厚、朱煦孝勇、吴荣璧叔侄孝养、徐张氏婆媳节烈、徐继室贤惠、朱小三球笃孝、朱李氏持家等。他们的孝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当时社会伦理的模范。

2.当代道德典型不断涌现

近年来,仙居不断完善最美人物的发现和评选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仙乡新风”十佳新人新事、中国好人榜、台州好人榜等评选活动,培树了一大批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人格魅力的道德模范和时代楷模,尤其是在孝老爱亲方面的典型人物层出不穷。2009年以来,培树了1名省道德模范、6名市道德模范,12人进入中国好人榜,14人进入台州好人榜。如浙江省道德模范、收养140多名弃婴的“最美母亲”严雪花,台州市首届十大孝贤、长达20年悉心照料久病卧床父母的孝子尹祖礼,台州市道德模范、将自己65%的肝脏捐献给弟弟的“最美兄弟”吴春勇等等。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文化大革命”,旧的道德体系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成,出现了信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带来社会主流价值多元化。在广大农村,因为缺少主流文化的引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滑坡,很多人思想困惑、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冲突。不赡养父母、婆媳不和、家庭不和睦、邻里吵架时有发生,钱字当头、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比比皆是,封建迷信活动大行其道,黄赌毒丑恶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在“除旧迎新”的路上越走越远,歪风邪气、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反而越来越有市场,并逐渐侵蚀和危害着人们的价值观。

4.一老和一小两大难题亟待破解

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数迅速扩大,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13.3%,按照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到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仙居是位于浙江东南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农村人口占比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很高。60岁以上老人达7.2万,占总人口数14.5%,农村外出劳动力达15万,农村空巢老人近1万多人,留守儿童达6000多人,如何实现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的安居乐业与家庭和谐,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二)理论依据

1.传统慈孝文化释义和积极作用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孝通过儒家的阐述以及国家制度的提倡,逐渐成为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价值。孝的含义有:一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二是生养死葬。当父母健在的时候,以礼事之,当父母辞世的时候,以礼葬之。三是忠君事君。把家庭的父子关系推到了社会、国家的伦理,认为在家庭中能够尽孝者,在国家中必定能够尽忠。四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关爱自己的父母,而且也应该关爱别人的父母,甚至天下的老人。五是“慎终追远”。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社会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

慈是父母对于子女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父母对子女表示亲爱和关怀。《管子》曰:慈者,父母之高行也,慈是长者应该具有的操行。传统家庭伦理讲求孝道,讲求父慈子孝。

传统慈孝文化是一种美德,其积极作用有:一是修身养性。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以孝养德,使人懂得尊重,懂得爱。二是融合家庭。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从家庭上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三是报国敬业。统治阶级宣扬以孝治天下,蕴藏其中的爱国敬业思想至今仍具积极意义。四是凝聚社会。孝道思想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五是塑造文化。传统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很大的灵活性,它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虽然传统慈孝文化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人民性、客观性和进步性,要给予充分肯定,但由于它植根于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又同中国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封建性和愚昧性,我们应辩证分析,认真审视,批判地继承。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精神,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儒家历来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文明的基础,是核心价值观的立足之地,唯有认真汲取华夏文明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3.慈孝仙居创建的核心价值内涵

慈孝仙居创建是以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和全国道德文明高地为目标,积极倡导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慈孝精神,凝聚道德正能量,努力造就一个大孝大爱的人间仙居。通过长期努力,不断提炼和凝聚“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核心价值内涵,塑造仙居独特的人文精神。

“慈爱”就是仁慈爱人、凝聚关爱。倡导在家庭做到长辈对晚辈的精心照顾和抚养,使之健康成长;在单位做到领导率先垂范,使单位风清气正;在社会做到人人有爱心,形成仁爱有序的氛围。“孝敬”就是孝顺父母、尊敬亲长。倡导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慈孝文化,在家庭做到尊敬和孝顺长辈;在单位做到竭忠尽智,努力干事;在社会做到友爱互助,从个体的孝扩展到对桑梓和社会的爱。“为善”就是人心向善、从善如流。倡导要激励起人们心中向善的热情,使人们在处理各种关系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使人们在积极的社会参与中感知应有的公民责任,使个人的道德良知升华为集体的人文关怀。“有信”就是要尊重规则、信守承诺。倡导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体系”建设,使遵规守法、信誉至上、一诺千金等意识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规则。

4.仙居人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联系

慈孝仙居所倡导的“慈爱、孝敬、为善、有信”其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大众化和乡土化。

一是理论逻辑一致。慈孝精神从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延伸到社会与国家,从小孝扩展到了大孝,从小爱扩展到了大爱,从个体行孝到集体行孝,从个体和善到家庭和睦到单位和气再到整个社会和谐,从点滴家庭小爱升华成社会大爱,从爱亲人延伸到爱他人、爱单位、爱家乡、爱祖国,实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逻辑关系一致。

二是道德标准同一。道德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范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当代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是其直观的道德要求和外部表现,而其本质就是善,是对善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慈孝精神最核心、最根本的也就是为善,崇德向善、多行善事、造福乡里,通过传承和扩展人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亲情,努力唤醒人性向善的一面。

三是价值理念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爱国、敬业”的社会价值理念是建立在爱国精神的基础上。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家乡、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这种意识和情感不会凭空产生,它植根在熟人社会的乡土情结里,流淌在延续千年的民族血脉里,构建在温馨和睦的家庭细胞里。慈孝精神从爱小家到爱大家,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就在于爱国,因而它是一种道德力量,催生出个人奉献社会、尽忠尽职、爱岗敬业,从而为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价值追求。

四是法治精神相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法治精神其实是建立在西方社会平等的契约精神之上。西方也讲自由、平等、公正,但与我们的公平公正理念有本质区别。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它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个人既能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能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其乐融融。慈孝仙居的创建秉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既“温暖夕阳”,又“关爱朝阳”,解决人处于比较弱势阶段的权益和发展问题,体现根本的社会公平公正精神。

三、慈孝仙居创建的实施模式和主要做法

(一)实施“以文化人”模式,使慈孝理念内化于心

一是发挥理念的引领作用。批判地继承慈孝文化,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精神。举办慈孝文化建设研讨会、慈孝仙居理论征文比赛、孝行浙江走进仙居、慈孝创建骨干培训班等活动,高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总结和提炼慈孝仙居创建的核心价值和制度安排。邀请国内慈孝方面研究专家、学者开设慈孝大讲堂,并成立由土专家组成的慈孝讲师团在全县机关、企业、学校、农村进行巡回宣讲。

二是发挥文化的塑造作用。注重挖掘、整合本地传统慈孝文化,形成恒久性、有形化的文化成果。搜集整理仙居古代慈孝典型、慈孝文化遗迹遗存、文献资料、民俗习惯等,并汇编成书。创作慈孝主题歌,编写《孝满人间》《大孝无声》等文学作品集和《林氏家训》等族谱家训。把慈孝新人新事创编成三句半、道情、莲花等文艺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戏下乡。建设周敦颐后裔故居、朱熹遣子上学的桐江书院等10个慈孝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批慈孝主题公园、慈孝文化街、慈孝文化墙、慈孝文化长廊等。

三是发挥氛围的感染作用。在县城各个主入口、县城主要街道、20个乡镇街道、418个村(居)都精心布置了有关慈孝的公益广告。在仙居电视台、仙居报开设“仙乡新风·慈孝在行动”“寻找身边的感动”“寻找百岁老人”等专题专栏,确保慈孝创建日日有动态、天天有声音。大力应用新媒体,开通慈孝仙居专题网站,开设仙居手机报、微博、微信平台,宣传慈孝文化和行为。制作慈孝宣传环保袋、广告扇、餐巾纸等免费发放给市民,发送慈孝宣传手机短信50万条次,确保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实施“典型感召”模式,使慈孝人物汇聚成林

注重挖掘、培育、宣传“可亲、可敬、可学”的慈孝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最美盆景”逐渐发展为“最美森林”。

一是注重典型的代表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寻找最美仙居人·首届慈孝之星、十佳慈孝家庭、十大孝村、校园十佳小孝星等多个层面的慈孝典型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群众推荐、专家评审、投票公示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评选出了“最美奶奶”金冬梅、“最美妈妈”王雪娟、“最美母亲”严雪花、“最美媳妇”季一婷、“最美女生”朱耀婷、“最美男生”曹贵林、“最美集体”溪港乡中心校四(1)班等各有特色、各具代表的先进人物和群体,共同组成了仙居“新二十四慈孝”人物。

二是注重典型的导向性。在典型的选树过程中,注重发挥典型的荣誉感和先进性,不仅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各种奖励和表彰,还在政治待遇和日常生活中给予优待和特殊照顾,形成好人有好报、人人争做好人、好人频出的生动局面。近年来,有1名典型当选为市人大代表,3名典型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每年两会、党代会邀请慈孝典型作为市民代表参加旁听,县内大型文艺晚会也请慈孝典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每年还组织慈孝典型赴台州市立医院免费体检,优先安排慈善援助和民政救助家庭比较困难的慈孝典型。

三是注重典型的可学性。加大慈孝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对先进典型进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宣传,使典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举办中国好人榜仙居颁奖晚会、“你最美丽”首届仙居县慈孝之星颁奖晚会,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为慈孝之星颁奖,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并通过发文推广、媒体宣传、组织报告会、制作发放晚会光盘和画册等方式,持续不断地跟进推广、集聚、放大慈孝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实施“全民践行”模式,使慈孝精神身体力行

践行慈孝精神贵在身体力行,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从而使践行慈孝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一是突出农村的主战场地位。在工作计划安排、工作精力投入、工作资金保障上都把乡镇和农村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让父母住朝南屋”“为老人晒被子、洗衣服”“为老人过生日”等“慈孝日”系列活动。按照自愿原则,充分发挥地方乡贤、社会爱心人士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类渠道筹集建立慈孝基金。建立村级志愿义工服务队,通过结对帮扶,让空巢老人有人帮忙照顾,让留守儿童有人关心关爱。整合现有资源,突出慈孝主题,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按照创建基础条件,全县分示范村、重点村和实施村分批分层签订慈孝协议,将慈孝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慈孝文明户”评定,致力于创建慈孝村(居)。

二是突出单位的示范性作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开展“我为父母献孝心”活动和“我为子女树榜样”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家庭和单位都身体力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建设慈孝道德讲堂50家,开展仪式流程规范、内容形式丰富的道德巡讲活动,传播和学习身边的道德好人。举办“党群同创”慈孝仙居演讲比赛、“践行慈孝弘扬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志愿、奉献爱心。结合“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和“双百结对、共创文明”工作,统筹城乡共建资源,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目前,全县51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同51个村,所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418个村(居)结成为期5年的慈孝创建共建对子。

三是突出学校的基础性作用。学校是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慈孝教育需从孩子抓起。深入开展“慈孝育人”工程,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开展“慈孝育生心”“慈孝铸师德”“慈孝凝校魂”系列活动,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慈孝教育教学模式。举行“慈孝育人”千人签名活动,开展“慈孝心·中国梦”书法、绘画、演讲比赛和“慈孝仙乡·逐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慈孝教育氛围。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编写慈孝教育校本教材,已出版发行小学教材3册并纳入日常教学。制定具有科学性、操作性的慈孝文明守则,纳入中小学生守则,规范青少年日常行为。积极开展为父母做饭、洗脚、过生日等慈孝实践活动,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孝德操行评定,并与评先评优、学业成绩相挂钩。

(四)实施“制度督孝”模式,使慈孝行为固化于魂

长效机制是慈孝仙居创建的有力保障,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慈孝创建化虚为实,变软为硬,变短期为长期。

一是建立健全正面激励机制。县农村信用联社是慈孝仙居创建的载体银行,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将慈孝行为纳入用户信用的评定考核中,评上县级慈孝之星或慈孝家庭的信用户贷款可享受银行基准利率,乡镇一级的可比其他信用户再优惠5%,同时贷款额度可进一步放大,办理业务可享受绿色通道。推出丰收慈孝AB卡,提倡子女为长辈存孝款,长辈给子女存教育成长基金,凭丰收慈孝卡,在景区旅游、公交出行、医疗服务等日常生活服务方面都享有优待、优惠政策。

二是建立健全反面约束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年度考核中,将是否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等指标纳入个人德行的考核体系,促使领导干部更加注重官德,以身作则。在农村广泛签订慈孝协议,将慈孝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对村民行慈孝行为进行量化,若违反协议则在宅基地审批、村集体福利享受、入党和党员民主评议等方面采取惩罚性措施。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县委发文明确把不慈不孝的对象列为不宜参选人员。

三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县委专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骨干力量,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考核办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责任制考核。聘请21名离退休老干部成立慈孝督导团,不定期对乡镇部门进行督查考核。

四、慈孝仙居创建的初步成效和绩效评估

(一)慈孝仙居创建寻找到了一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新路子

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道德记忆。慈孝仙居创建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融入新时期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实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倡导和弘扬了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追求,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全县上下形成了情谊融融、孝行如潮、善曲高歌的生动局面。

(二)慈孝仙居创建寻找到了一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基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子

慈孝仙居点亮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明灯,使积善心、行善事、做好人蔚然成风。在浓厚氛围的熏陶和感召下,全县人民的价值理念得到升华,“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慈孝仙居价值内涵不断凸显,充分激发了仙居人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有效落地,生根开花,乡风民风明显改善,爱岗敬业、团结互助、诚信经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展现。仙居2013年底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荣获第三届浙江孝贤工作特别奖和 2013年度台州市党建工作创新奖。

(三)慈孝仙居创建寻找到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物质精神双赢的新路子

慈孝仙居创建,不仅促进了家庭细胞的和谐,也用制度化手段和社会化途径切实促进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管护难题。同时乡风文明提升,有效化解了社会许多矛盾冲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道德品牌的软实力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效益。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选资成效显著,三大产业平台建设和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民生项目、文明城市建设等扎实推进,仙居县已连续5年在台州市县市区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仙居正向着“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的目标不断迈进。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的思考

群众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来源于对理论的感性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感知、所理解、所接受、所认同,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减少其政治性、理论性、空洞性,应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增强现实性、形象性、基础性。应推动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乡土化研究,使道德从抽象的概念范畴走向生动丰富的群众现实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

(一)植入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一定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12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13次集体学习时,习书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合理成分,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茁壮地孕育发展。

(二)扎根农村基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4,广大农村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中国国情,摸准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思维方式,找到先进文化在农村生存的根基和土壤。农民群众不是不愿意接受有价值的先进思想,而是不喜欢接纳言之无物、刻板生硬的说教。这就要求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将“大社会”转化为“小舞台”,把“大道理”寓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慈孝仙居倡导“对上要孝,对下要慈”,价值观念简单,理论平白无华,容易被农民所接受,因此架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双向桥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思想精华顺畅地进入农民群众的话语系统,深受群众欢迎。

(三)建立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模式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社区和家庭是社会结构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先进文化,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有效完成新任务的基层治理模式。传统守望相助、团结和睦的规则意识和宗族、乡约等民间组织在现代社会仍有一定影响,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注重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政府主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提高农村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与农民的思想意识水平,实现官民共治,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慈孝仙居创建就是抓住农村“熟人社会”特点,重塑社区内部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培育社会组织,推动村民自我管理的探索。建立村级慈孝基金和理事会,理事会汇集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以及村里的经济文化能人,按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筹集设立的慈孝基金在慈孝文化宣传、慈孝典型培树、慈孝行为践行等方面发挥了最大效益,理事会也成了村民信得过、看得起、最有凝聚力的自治群体。修订村规民约和签订慈孝协议,将慈孝理念和传统的民事民治理念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约束和激励村民行慈孝、做善事、遵道德。成立志愿者驿站和村级义工服务队,把志愿服务组织延伸到广阔的乡镇农村,开展一些贴心而实在的志愿服务,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担当公益角色。开展信用村、慈孝家庭评比,并实施信用贷款优惠政策,“用慈孝做抵押,用道德做保障”,以低息贷款激励村民行慈孝,又促进了当地老百姓发展生产、积极创业,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四)党员率先垂范

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是极为重要的导向、示范和很有说服力的教育、引导。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慈孝仙居创建一直强调党委政府全面引导,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群众广泛参与。在志愿服务方面,不仅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而且志愿服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慈孝基金捐款方面,党员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捐得多,捐得早;在践行慈孝争当慈孝典型方面,党员干部成为主体,首届慈孝之星党员干部就占40%以上。在创建过程中,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风廉政教育等工作密切结合,积极寻找工作结合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严把孝德关,把干部践行道德方面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使领导干部更加注重官德,在制度方面有效激励和约束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张春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及其构建途径[J].东南学术,2011(2):117-124.

陈翔宇.浅析孝文化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22.

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

李泽泉.以理论的通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M]//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浙江.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张桂霞]

猜你喜欢
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