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称舜佚文两篇

2014-10-26 08:36吴庆晏

吴庆晏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上海201203)

孟称舜佚文两篇

吴庆晏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上海201203)

孟称舜作品集有朱颖辉辑校《孟称舜集》和王汉民、周晓兰辑校《孟称舜戏曲集》两种。二集对孟称舜作品收集甚丰,但仍有部分作品漏收。《合刻〈柏楼吟〉〈兰雪集〉序》《寓山解》《〈寓山后评〉评》三文均为《孟称舜集》和《孟称舜戏曲集》两书所未收,属孟称舜佚文。《尺木堂学易志序》和《丁夫人传》也是孟称舜作品。

孟称舜;佚文;《尺木堂学易志序》;《丁夫人传》

孟称舜(1594—1684),字子塞、子若、子适,号卧云子、花屿仙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末清初具有代表意义的戏曲作家、理论家和刊刻家。目前,孟称舜作品集有朱颖辉辑校《孟称舜集》和王汉民、周晓兰辑校《孟称舜戏曲集》两种。二集对孟称舜作品收集甚丰,但仍有部分作品漏收。徐永明《女诗人孟蕴和戏曲作家孟称舜》一文介绍了《柏楼吟》浙图藏本中孟称舜所作的序文一篇[1],顾寅刚《孟称舜集外文二则》一文说明了孟称舜作品《寓山解》《〈寓山后评〉评》二文[2]。以上三文均为《孟称舜集》和《孟称舜戏曲集》两书所未收,属孟称舜佚文。笔者在查阅资料期间发现尚有序文一篇和传记一篇归于孟称舜名下,未为学界所论及。

一、《尺木堂学易志序》

孟称舜所写序包括:《古今词统序》《古今名剧合选序》《尺木堂学易志序》和《合刻〈柏楼吟〉〈兰雪集〉序》四篇。《尺木堂学易志序》一文出自孟称舜同乡友人马权奇所作《尺木堂学易志》一书,原文如下:

诸经皆以事辞显,《易》独以象著。象者像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然则言《易》者,舍象而专言理,可乎?《易》自汉疏而后,至程朱二子而其义大明。程多言理而朱多言象,故其言较诸位更胜。至我朝固《易》于制举之业,并其理不能尽解。有能即象以诠理者抑亦鲜矣。往余与马巽倩同砚席,听其谈《易》,真能说心研虑而成天下之斖斖者。其为文也,清微悬奥,独窥象外之意。今时文家之能观理于象者,其法盖自巽倩昉。嘉定汪无际每推其文,谓将轶归诸公而上之。于戏,其可为知言哉!巽倩既成进士而好《易》滋甚。归坐读书台上朝暮一编,为吾辈习举子业者所不逮。丛编绝之余,偶举笔之于书,遂成《谈易志》一卷,于昔圣人设卦观象、立象尽意之旨邈乎其相接也。巽倩于诸经皆有志,而《易》尤其专家,故能脱训诂之陋而自成一书,□昔箍桶卖浆者言庶有当矣,岂夫一切笺注者所得而仿之也哉?崇祯辛巳孟夏会稽友弟孟称舜书。

这则写于崇祯辛巳(1641)年的序既体现出孟称舜对《易经》的理解,也反映出孟称舜与马权奇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交往。

马权奇,字巽倩,会稽人,《康熙会稽县志》称其“幼负奇气”,“受《易》董中峰玘曾孙懋策门下”。从所引传记可见,马权奇与孟称舜有着相类似的性格特征,都具有廉正不阿、耿介正直的特点,因此二人不但有同乡之交、同学之交,更有性情之交和文学之交。

在孟称舜的友人中,马权奇是与孟称舜最早交往且交游颇深的同乡故友。作为同乡,马权奇年长于孟称舜,二人同处读书,相互研辩,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马权奇在孟称舜传奇作品《娇红记》题词中记有与孟称舜“同研席”“辩问往复”的经历:“孟子塞,方行纡视之士也。与余同研席,时余壮而子塞弱冠耳,然其心则苍然,好读《离骚》、《九歌》,讽咏若金石。余时治韩婴《诗传》,与之辩问往复,未尝不叹谓三益也。”而孟称舜也在为马权奇《尺木堂学易志》所作的序中谈及与马权奇的同学经历:“往余与马巽倩同砚席,听其谈《易》,真能说心研虑而成天下之斖斖者。”正是因为二人间有这种深入的交往,才使得二人无论是在为对方的文学创作、学术作品作序或评点,都能够切中肯綮,领悟独特,发他人所未发。

在孟称舜所作的三部传奇中,马权奇为其中的两部即《娇红记》和《二胥记》作序,并为《二胥记》写了评点,是孟称舜文学交游友人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崇祯戊寅(1638)年春,孟称舜完成传奇《娇红记》,请教于马权奇,得到马权奇的击赏,并在同年五月为之作序一篇。在序中马权奇深刻阐述了《娇红记》中所体现出的“情”,对孟称舜以传奇之体写情之至给予了高度赞扬:“已阅之,而果然春雨萧疏,书台迥寂。读至《私怅》、《诘祟》以后,未始不泪浪浪也。深于情者,世有之矣,能道深情委折微奥一一若身涉之,顾安得再一子塞乎!”

《二胥记题词》是马权奇为孟称舜传奇所作的又一篇序言,落款为崇祯癸未(1643)年季夏六月。这是一篇分析《娇红记》与《二胥记》异同的比较之作。首先,马权奇再次指出孟称舜既是一个“深于情”的人,也是一个“深于言情”的人,即其本身的性格特征具有一往深情的一面,同时其创作才能中又具有道深情“委曲至深”的一面。其次,马权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比较了两剧的人物构成异同:“申生感王娇之死而以身殉;包胥欲自践其复楚之一言至痛哭秦庭,水浆不入口者七日,而甘以身殉。虽事之大小不同,后之成否各异,而要其之死靡他之心,则非特《二胥》等也,即前后二申,岂有异乎?余谓此记以‘二胥’名,合云子两词,而以‘二申集’名之可也。”尽管申纯和申包胥的行为各异,一是为儿女之情,一是为国家兴亡之事,但二人都是以身殉“情”行为,因此二申的人物形象具有同等意义。再则,马权奇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比较二剧的言情特征和艺术特色。马权奇指出,孟称舜早期的《桃花人面》《花前一笑》因写“闺房宛娈之情”而受到老生夙儒的非议,孟称舜因此创作《残唐再创》杂剧以解其嘲,其后来的传奇在言情特征和艺术风格方面则表现为《娇红记》与前期的《桃花人面》和《花前一笑》相类似,而《二胥记》与前期的《残唐再创》相类似:“今之《娇红》犹昔之《桃》、《花》,而今之《二胥》犹昔之《再创》也。”而《桃花人面》《花前一笑》和《娇红记》代表了婉丽的风格,《残唐再创》和《二胥记》代表了雄爽的风格,因此《娇红记》和《二胥记》二剧的艺术效果是不一样的:读《娇红记》的艺术感受是“春雨萧疏,书台迥寂,辄涕琅琅不能止”,而读《二胥记》的感受是“壮气岳立,须髯戟张,觉吴市之浚,秦庭之哭,两人英魂浩魄,至今犹为不死”。但《娇红》《二胥》二剧“赋情之至”的艺术本质则是一致的:“则(《二胥记》)笃挚慷慨,其言与《鸳鸯冢》词异也。顾其所认于赋情之至者则均也。”

马权奇为《二胥记》写有总评一则,署名“巽倩龙友氏”,评云:“昔称马东篱之词如凤鸣朝阳,乔梦符之词如神鳖鼓浪,此曲可为兼之。曩见其《鸳鸯冢》词,酸楚幽艳,风流蕴藉,为传情家第一手,此又何苍凉雄壮也。乃知情至之人,可以为义夫节妇,即可为忠臣孝子。”评论一方面着眼于《娇红记》《二胥记》的曲风特征,即《娇红记》酸楚幽艳、风流蕴藉,《二胥记》苍凉雄壮,另一方面着眼于二剧中至情的人物形象,即义夫节妇和忠臣孝子,这种观点与《二胥记题词》一脉相承。

孟称舜与马权奇之间的文学交往,不但体现为马权奇为孟称舜文学创作进行题词和评点,同时孟称舜也为马权奇的创作进行作序。《尺木堂学易志》(三卷)是马权奇在归里期间诠释《易经》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称该书“其说皆诠释大旨,不规规于训诂。闲引《庄子》、《文中子》诸说,旁及经史稗乘以证之。盖忧患之余,借抒愤懑,盖不以说经论也”,可见该书同孟称舜的史书《史发》一样,皆有“述不得志而立言之意”,是认识孟、马二人性情之交的重要史料。这则写于崇祯辛巳(1641)年的序不但体现出孟称舜对《易经》的理解,更指出了马权奇《学易志》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独到见解,即“能脱训诂之陋而自成一书”,“不规规于训诂”,因此区别于一般的“笺注”类作品。

二、《丁夫人传》

清山阴人王端淑《名媛诗纬初编》中收有孟称舜撰写的《丁夫人传》传记一篇,传主即为王端淑。王端淑,字玉映,号映然子,又号青芜子,清初著名女诗人,王季重次女,有《玉映堂集》《吟红集》问世。王端淑嫁与钱塘贡生丁睿为妻,故孟称舜称之丁夫人。《丁夫人传》原文如下:

卧云子曰:古有才父亦有才女,孟昭、蔡文姬是也,然孟昭才誉与兄固同著,□□□□□□□。季重先生有言:吾其为蔡中郎乎。盖明以其坟典託之玉映氏矣。玉映之才微特诸子所不逮,将无抟扶摇而上之,其风斯在下耶!在抗、逊、机、云之没,灵秀之气不种(钟)于男子而种(钟)之妇人,吾于玉映氏亦云。

这则传记记述了才女王端淑传奇的一生。作为同乡友人,孟称舜对王端淑的家世、身世甚为熟悉,因此其传记中所记载的关于王端淑出生之前的传说和儿时的故事生动传神,增强了传记作品的趣味性。而这则传记重点所写的则是传主之才,特别是女性之才气。这种才气描写既通过介绍王端淑丰富的文学创作来反映,又以同样“失志于时”的徐文长和陈洪绶二人来映衬,更借安妃后身的传说来衬托,从而使王端淑的才女形象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鼎革之际王端淑有“志悲”之作《吟红集》,寓居青藤书屋期间则有《留箧集》问世,此后她又从事文选编集工作,辑选名诗文而成《文纬》《诗纬》,可谓才气不凡,卓有成就。正是青藤书屋把王端淑和徐渭、陈洪绶两位大家联系在一起。王端淑的命运也算是“失志于时”“才人不偶”,与徐、陈二人“正略相似”,而王端淑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可与徐渭相伯仲,在绘画方面与陈洪绶相比又自成一家,从女性的“妩媚”画风角度而言则胜过陈洪绶,因此而更具才气。安妃后身之说则又为王端淑的才女形象增添了“神仙中人”的色彩,因而更具传奇性。

总之,孟称舜通过曼妙之笔,把一代才女王端淑的形象描画得形神兼备,不愧为负有盛名的一代名家。

[1]徐永明.女诗人孟蕴和戏曲作家孟称舜[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5):161-168.

[2]顾寅刚.孟称舜集外文二则[J].文献,2010(3):187-188.

Two Uncollected Works by Meng Chengshun

Wu Qingyan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gaz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Meng Chengshun’s works coverAnthologyofMengChengshuncompiled by Zhu Yinghui andOperaSetsofMengChengshunco-compiled by Wang Hanmin and Zhou Xiaolan. There are abundant works collected in the foregoing two sets of Meng Chengshun, but some works remain uncollected such asPreludetoChimuStudyandBiographyofMrs.Ding.

Meng Chengshun; uncollected works;PreludetoChimuStudy;BiographyofMrs.Ding

2014-10-13

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A1-20140393)

吴庆晏(1973-),男,江苏睢宁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杂志社编辑,博士。

I206.2

A

1008-293X(2014)06-0021-04

(责任编辑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