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培育路径

2014-10-26 08:36计东亚江爱情
关键词:新创企业家阶段

计东亚 江爱情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培育路径

计东亚 江爱情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该文将新创企业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创建阶段、立足阶段与拓展阶段,分析了不同成长阶段企业能力的培育特征。该文认为新创企业的成长能力,本质上是企业特有的知识、资源和融入企业内部的组织惯例,企业成长能力以生存能力为基础,以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为主体,组织学习过程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能力的培养源泉。

新创企业;企业能力;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

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通过组织学习不断更新企业知识,通过知识的更新,不断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企业内外部资源,并逐步形成与动态环境相适应的各种隐性组织惯例的过程。这种与环境相匹配的隐性组织惯例的集合,构成了新创企业动态成长能力的主体。新创企业的成长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家精神,因为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在创建初期,其成长轨迹更依赖于企业家这一因素。新创企业组织惯例的形成路径、对知识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业企业家的影响。

一、新创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能力形成

本文将新创企业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创建阶段、立足阶段和拓展阶段。在企业创建阶段,必须完成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创业者们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是企业构想和论证。其次,是企业的创立工作,完成组织的法律地位确认。再次,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创建工作,也是创业者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其实质内容就是构建企业最初的工作团队。构建的新企业组织机构和经营理念是否适合新形成的企业,是新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完成企业创建阶段的工作之后,新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市场立足。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新创企业的生存问题,其二是新创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确认问题。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工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测试工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量产工作、企业销售系统完善工作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善工作。

一个新创企业,实现了市场立足之后,即进入第三个阶段:拓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企业突破成长限制的能力。经过立足阶段之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获得了较大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由于产品销量的扩大,企业员工人数迅速膨胀。另外,产量与销售额的持续上升,迫使企业内部部门不断增加,市场覆盖面和销售地域网络越来越分散,企业内耗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了这个阶段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在企业创建阶段,企业从无到有,其组织行为还没有经过现实的组合,更多反映的是创业企业家和初始团队的行为准则,表现出风格的差异性、混乱性等特征。对于外部环境变迁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还未基本形成,即使是对于资源的组织能力、市场的开拓能力等这些常规运营能力,也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行为是个体经验或特征的表现,企业本身并没有任何惯例性准则去引导组织的运营,因此,我们认为,在企业创建阶段,企业生存能力的形成过程,是极度依赖企业家以往的经验和基础。

在这个阶段,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观察也不是企业工作的重点,有很多更为重要和迫切的工作需要企业去做。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创建阶段不观察外部环境,只是对外部环境观察结果的处理上,是依赖创业企业家个性经验的随机选择。而且,企业家的行为特征,还影响着企业未来对于知识和情景变迁的态度,企业家是新创企业成长能力形成过程的引导者。

进入到立足阶段之后,企业开始关注市场的动态性特征,并依赖早期的知识积累过程,逐渐对环境变迁有了清晰的界定,并学会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环境变迁的需要。最为关键的是,组织学习过程的固化过程,使得企业逐渐拥有了各种习得惯例。这种隐性的知识集合,是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主体,它既指导着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下的行为方式,也形成了企业跟随外部环境变迁调整组织习得惯例的能力。

当企业具备这种根据外部环境调整组织习得惯例能力的时候,我们认为企业进入到拓展阶段。成长上限的形成过程,无非是来自于环境变迁所导致的竞争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核心刚性所形成的能力束缚。如果企业面对这两个方面的约束时,具备了调整组织惯例的能力,以适应新的竞争情境和管理情境,其突破能力也随之形成了。

二、生存能力、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的形成特征

在新创企业成长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生存能力、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又具有自身的形成特征。

生存能力形成的自发性特征。新创企业生存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过程,是新创企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非正式习惯、惯例,面对各种事件的处理方法等,构成了新创企业生存能力的主体部分。生存能力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各种威胁生存的事件或状态,促使着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中,慢慢培育起来的。很少会有企业专门针对生存能力这一问题,形成专门的文件或规章制度,但这一系列面对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惯例,能发挥保障新创企业生存的作用,而且随着事件数量和种类的增多,这种能力会持续上升。

占位能力形成的战略性特征。与生存能力的形成过程相比,占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战略性特征。一个没有战略高度的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其成长空间必然是十分有限的。即使在其成长过程中,随着企业资源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调整战略,其过程也是十分困难的。现实中存在着一些这样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战略,甚至不断更换目标市场,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比如说美的电器,创业初期,是以生产电表为主业,而现在已完全不生产电表,但这个过程,更接近于企业的二次创业过程,并非一个持续的创业过程。占位能力的形成以企业家精神为起点,在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企业面对什么样的市场,这个市场总体的增长性,是依托于创业企业家做出的选择,当然,也是离不开资源基础的,因为在资源限定的条件下,再优秀的企业家也会做出不得不妥协的选择。而新创企业的市场占位能力、技术占位能力等因素,则是一个在动态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过程,一个新创企业,多长时间内在本行业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多长时间内形成相对领先的技术优势,多长时间内完成基础的合作网络,都是这个动态过程的组成部分。

突破能力形成的主动性特征。突破能力,是企业面对成长上限时选择方法谋求持续成长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特征。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的“百年小店”。他们不谋求持续成长,而是长时间保持在一定的状态在市场中活动。他们遇到成长瓶颈时,是维持,而非突破。当然,并非所有市场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些行业中,企业遇到成长瓶颈时,不谋求突破,则面临死亡,很多行业都表现出这种不进则退的特征。突破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组织学习是“发现和改正错误的过程,是系统内结构元素中自行处理信息或调整组织行为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中通过人际关系互动学习的结果”。新创企业遇到成长瓶颈时,选择突破方法,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创建以来,企业不断从外部获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部化,进而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的过程。

三、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能力

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由来已久,也产生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奈特(1921)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不可靠的情况中,以最能动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熊彼特(1934)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首创精神,即创新精神。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认为变革是常规的。通常企业家们本身并不带来变革;但是企业家在寻求变革,对变革做出反应,并把变革作为机会予以利用。”

国内学者庄林议(2010)认为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这些优秀特征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这些特征逐渐成为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的标准。

1996年美国学者Lumpkin在广泛研究企业家精神文献和总结美国组织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的企业家精神的五大构成要素:冒险、创新、独立性、变革、竞争性进攻。

冒险这一要素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全新经营领域的需要。对于企业家而言,就是敢于面对组织内部、外部的不确定性,以期获得增加销售和利润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也是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新创企业离不开创新,表现形式大多是为目标市场提供新的产品,或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并为之提供产品,或是在市场中树立组织新的形象,等等。它是冒险行为带来的外部市场中的变化。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结构的独立性,对于新创企业而言,是新建一个完全独立的业务部门,这个业务部门,与之前的业务部门没有任何业务单元的重合。变革包括组织流程再造,组织结构重建,管理理念的更新以及组织文化的重塑。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变革就是一个全新的创建过程。竞争性进攻在这里是指组织对待竞争的态度是积极地进攻而不是消极地防御,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形成过程,严格依赖于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问题与其他管理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企业家精神在创业领域的体现,首先表现为感知市场机会,这种感知能力,源于冒险和创新的思想。其次,企业家精神还体现在创造性地将各种不同的元素组合成新的生产方式,这是独立性、变革的表现。而竞争性进攻,则是他们的活动行为准则。

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在新创企业的创建阶段,与企业家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创新与变革,冒险与竞争的主动性均在新创企业组织惯例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方向性作用。独立性也体现了创业企业家的责任感和承担意愿,对员工的行为特征也具备较强的影响力。

与新创企业的生存能力相比较,很明显,具有动态特征的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是不可能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他们的产生和提升过程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企业在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上深思熟虑的投资是动态能力产生和演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Cyert amp; March(1963),Fiod and Lyles(1985)将组织学习总结为通过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理解来改善行为过程。Lee et a1.(1992)认为组织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个人行为导致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反馈又被那些通过更新因果关系的看法而进行学习的个人所解释。Marquardt(1996)认为组织学习就是开展强有力的集体性学习,并且改变自己来更好地获取、管理和应用知识以获得成功。Gherardi,Nicolini amp; Odella(1998)将组织学习总结为一个实践性的收获过程,它的目标是运用特别的程序和诀窍去发现应该做什么、何时做和怎么做,以及对为什么能够做到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Zollo amp; Winter(2002)对组织学习的过程、规律等做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知识复制、获取范围经济等是组织知识转化为成长能力的路径。

总结起来,关于组织学习的研究至少包含了如下共同认识。(1)组织学习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2)组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3)组织学习所产生的知识积累,将被运用于企业的应用以获得企业成功。(4)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知识创新的过程,遵循一个从发现阶段——验证阶段——扩散阶段——固化阶段的周期性规律,如图1所示。持续的知识创新,是这四个阶段的反复。

首先,是发现阶段。在新创企业获得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的过程中,每一次能力的提升过程都是以一个新的知识发现为起点。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随机性因素或客观需要促使企业家、企业员工或工作团队产生了一个新的思路或想法,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解决新的环境造成的变故。当然,这些新的思路或想法并非都能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它们的有效性需要在下一个阶段去验证。

但这些想法的产生速度、数量及有效程度,却取决于企业既有的创新决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等。这些机制反过来也是众多思想积累的结果,所以,两者的关系是相互性的。

其次,是验证阶段。新的思路和想法出现以后,首先要面临的是企业内部的评估过程,有的学者称之为内部选择。Nonaka(1994)认为,内部选择旨在评估这些新想法能否增强现有惯例的效率或者建立新惯例的潜力。因为新的思路和想法,本身是包含着对企业固有知识体系的挑战,因此,得到较客观、公正的评估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企业原有机制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是考察一个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进行这种验证,很多企业的知识创新过程,并未通过显性的程序,而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验证并推广,但其速度要慢得多。较合理的方法是通过验证阶段之后,由组织层面将新的思路和想法汇编成书面知识,并在企业内部进行推广。

第三,是扩散阶段。对于企业的成长能力而言,并非几本操作手册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正如前文论述的,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组织知识,才是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源泉。在新的思路和想法得到组织验证之后,需要一个扩散过程。Winter and Szulanski(2001)认为,扩散过程要求对新解决方案进行空间复制,以在其它情境中充分利用新发现的智慧,获取范围经济。这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在组织内部的其他空间内,情境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组织单元之间对新知识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性,在知识扩散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新的调整。这种调整过程,对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深化和具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是固化阶段。固化阶段是将在不同组织单元之中得以优化的新知识进行内嵌的阶段。当新知识在组织内部扩散使用并达到预期效果之后,知识本身将不断内嵌于组织内部员工的行为中,使得原来处于显性状态的(验证阶段完成之后)知识,逐步隐性化。当然,固化过程同时也是对原有知识的优化过程,对不适合环境变迁的固有隐性知识进行抛弃的过程。

新创企业的动态成长能力,是基于上述组织学习过程而逐步形成的,其中,对环境变迁的感知程度、组织对新思想的态度和吸收速度,反映着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动态性程度。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源泉,即企业家精神和组织学习。企业家精神决定着新创企业成长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方向,而组织学习则是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前文论述,我们认为,新创企业的综合成长能力,以生存能力为基础,以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为主要构成。生存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起点。而占位能力和突破能力,则主要来源于组织学习过程和企业家精神。

从占位能力的角度来看,占位能力以企业家为起点。创业企业家之所以创立企业,是因为发现了某个市场机会,或者是设定了一个战略目标,并通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获得持续盈利。这种发现市场机会和设定战略目标,构建新企业和新盈利模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基于知识的创新行为,是企业家能力和知识创新结合的产物。而之后的市场占位、技术占位以及社会网络占位,也都与组织学习和知识获取息息相关。只有持续的组织学习和企业家精神的引导,才能保障企业占位能力的持续有效和逐步提升。从突破能力的角度来看,则更加依赖于组织学习,无论是组织管理的优化,还是技术创新等,都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新创企业的持续突破过程,就是一个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创新过程。

我们可直接观察的新创企业成长能力,包括企业的资源、信息、格式化的知识、信息等,这些能力融入在企业日常的组织、设备、人和环境之中。由于信息、专长、能力等在本质上仍是企业内部的知识,而组织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属于组织的特有资源,所以,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成长能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资源和融入企业内部的组织惯例,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其来源则是企业家精神和新创企业的组织学习。

注释:

①Zollo M,Winter S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d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al Science,2002,13(3):339-351.

[1]庄林议.浅谈民办高效企业家精神对高效发展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2]Gherardi.Nicol ini and Odella,Toward a social understanding of how people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J].Management Learning,Sep,1998,29(3).

[3]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5(1):14-37.

[4]Winter SG,Szulanski G.Replication as strateg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6):730-743.

[5]Zollo M,Winter S 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3(3):339-351.

[6]Zollo M,Winter S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d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al Science,2002,13(3):339-351.

Cultivation Route of New Ventures’ Growth Ability

Ji Dongya Jiang Ai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mp; Manage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This paper divides the new ventures’ growth into three stages of initiation, keeping a foothold and expansion. Thereof it analyzes the respective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ntures’ abilities at different stages. Then it argues that the growth ability of new ventures essentially refers to the enterprise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al conventions embedded in the company. That ability, based on the survivability, regards the placeholder and breakthrough ability as the main body. It ultimately indicates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entrepreneurship are the origin of cultivating the new ventures’ growth ability.

new venture; venture’s ability; entrepreneurshi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2014-09-22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商精神、浙商创业模式与浙江新创企业成长能力”(14NDJC075YB)研究成果

计东亚(1979-),男,安徽望江人,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江爱情(1979-),女,湖北黄梅人,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F425

A

1008-293X(2014)06-0098-05

(责任编辑张玲玲)

猜你喜欢
新创企业家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