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对解决农户贷款问题的优势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

2014-10-26 08:36周雨淑
关键词:交易成本价值链贷款

周雨淑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233030)

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对解决农户贷款问题的优势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

周雨淑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233030)

农村融资困难,农民缺乏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一直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善农民的融资困境是农民创业、增收的一大难题。而近年来农业价值链的发展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果。文章对交易成本和农业价值链融资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交易成本视角说明了农民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融通的困难与不足以及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的成本优势,指出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是改善农民融资困境的有效方法。

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交易成本;正规金融

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我国农村养殖多是小农经济,规模小、产出少、利润低,一方面农民缺少养殖的启动资金,同时在农产品销售市场上单个农户也处于弱势,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农村融资难、农民增收慢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农村融资困境,我国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效果甚微。就目前而言,银行为农村提供的融资不足除了缺乏足够的担保外,高交易成本也是重要原因。而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在交易成本上的优势恰好为农村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途径。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农业价值链融资的概念

农业价值链融资近年来在解决农户融资难以及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农业价值链融资指的是基于农户、农资供应商、收购商、加工商、销售商等参与者在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真实贸易合作关系而进行的资金融通[1]。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价值链内部融资与价值链外部融资。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是指在价值链上的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例如生产资料销售商向农户赊销生产资料、农产品收购商提前支付货款等;农业价值链外部融资指位于价值链外部的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对价值链上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员提供贷款,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与一般融资不同的是,农业价值链融资对抵押担保的要求通常不高,并且价值链融资是建立在价值链上各个节点组织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考虑的不是单个企业或农户的信用度、还款能力,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经营能力、竞争力以及各节点组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2]。

(二)交易成本概念

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是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其后威廉姆森又对交易成本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完善了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指的是一笔交易达成的成本,也指一笔买卖的成功达成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手的成本、互相交换信息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进行交易决策的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3]。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这里所说的融资交易成本,则是指在授信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贷出者应获得的必要收益、风险补偿,以及信息搜集、处理、谈判、签约、资金发放、监督、收回等各个环节所花费的人力、物力[4]。交易成本衡量了融资的效率与可行性,农民融资受低额度与低利润的约束,只有较低的交易成本才使得融资具有可行性。

二、正规金融对农户贷款的不足

正规金融是指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正式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的资金融通。正规金融对农民的供给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民贷款所花费的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不够齐全[5]。

银行机构结构复杂,一笔贷款的审批与发放需要经过层层手续。银行通过以往积累的贷款人的信贷记录来了解其信用度,减少授信所需的信息搜集成本。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大银行更愿意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由于大型企业抵押物充足,可以提供足够的担保,并且信息相对健全、透明,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健全,银行很容易了解企业的信用、还款能力、贷款的使用方向,并且每笔贷款办理的手续类似。大企业的融资金额较大,那么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就更低,对于银行和企业都更为有利[6]。

然而农民从银行获取贷款却要困难很多。对于比较普遍的抵押贷款,需要提供抵押物和担保,在如中行、工行、建行、交行等几大商业银行的融资政策下,农民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与担保,无法迈过大银行融资的高门槛。尽管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开放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逐步推进宅基地产权的抵押、担保,但是大银行的贷款政策的变化需要经过层层审批、逐渐落实,真正实现将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纳入抵押品,实现担保功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于信用贷款,农民由于自身生产、生活的特点,缺乏能够证明自身信誉及还款能力的规范信息以及信用记录[7],农民和银行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贷款也不可得。而且农户贷款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农民,工作繁琐、复杂,银行为了防范道德风险还需要花费一定的监督成本,但是银行与农民的来往并不密切,风险难控,不易于监督,银行走访农村,实地调查的工作量太大,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成本过高[8]。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农产品种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农户贷款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然而对于银行来说,贷款必须有息、有偿、有利可图,高风险以及高交易成本使得农民贷款的综合成本很高,这必然导致了较高的利息[9]。即使农作物种植产出稳定,但利润较低,扣除利息支出后农民所得的收入所剩无几,这样贷款进行生产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实质的增收。因此,单依靠正规金融机构很难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三、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在交易成本上的优势

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是建立在合作关系上的“业缘”融资,农产品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参与者基于多次合作在彼此信任、利益相关的基础上相互借贷。可以是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利用自有资金为农户提供资金融通,并通过合作社,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融资模式,也可以是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选择龙头企业为切入点,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更多的资金,再以企业为核心,辐射向广大农户,形成银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融资模式[1]。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的组织,起到企业与广大农户间的桥梁作用,负责组织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协助企业进行贷款的发放,利用信息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此外农户也可以将自己闲置的资金借贷给农业企业进行产品收购、加工,这样农业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与销售状况与农户息息相关,促使农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原料保障企业顺利发展,以便获得高于银行的利息收入。与正规金融的高成本不同,价值链内部融资信息相对透明,融资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一)信息搜集的成本低

由农业行业的特点,农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彼此之间相互熟悉,合作密切,交易、融资发生在“熟人社会”,企业对每户农民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农产品的质量相对了解,或者可以通过农村合作社了解农户的相关信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判断农户是否具备还款能力,以及农户一贯以来的信誉程度,不用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搜集信息。

(二)签约成本低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有限,文化水平低,大银行的高门槛让普通农民望而却步,在与银行打交道时,农户难以完成银行要求的复杂的贷款流程,单是提交完善的资料可能就需要奔波多次,费时费力[10]。然而价值链内部融资,可以由农村合作社负责组织,让农民和农民打交道,通常农户只需要和企业签订农产品的收购合同,不需要提供太多资料,对于农户来说,更加方便可行。

(三)监督成本低

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有资金融资和实物融资两种,主要是预付账款和赊销生产资料,前者指农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提前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以便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到期后农民将收获的产品交给企业以偿还贷款;后者指企业将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交给农民,等农民将产品销售掉获得货款后再支付费用。不同于银行和农民之间由于地理障碍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农业企业和农民间相对贴近,来往密切,农村合作社也发挥着监督作用,而且农产品的生产是很容易观察到的,企业很容易知道农户的融资有没有按照合约的要求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或是牲畜的养殖。此外,价值链融资有时多是实物融资,企业根据协议为农户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农药、肥料、生产工具等,并对农民进行种植品种和技术的统一指导。生产资料的用途是有限的,农民只能按照合约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效避免将融资挪作他用,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进行监督。

(四)履约成本低,违约情况少

正如前文所说的农户由于抵押品少、农业生产风险大等原因,农户获得银行的贷款往往具有偶然性,不是经常能够得到的,不能作为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所以农户在获得融资后即使有能力还款也有可能会违约,即存在着道德风险,因为农户并不指望继续在银行获得贷款,也不在乎自己在银行的信用度。相比之下,内部融资的违约率往往会较低,因为价值链内部融资是在熟人社会进行的,农户与出资者彼此熟悉,农户往往不需要提供抵押品,将信誉当作一种财富[11],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会非常在意一个人的良好名声,逾期不还款在农村中被看作不诚信的重要表现,农民将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和来自邻里的声讨,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在熟人社会中,村民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性,并且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往往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农户和贷款者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长期的合作,一次违约必然影响下一次博弈过程,良好的信誉是在一次次博弈当中积累起来的,借款人的每一次行为,都会影响自身的名声和下一次的合作。为了维护良好的信誉,获得稳定的贷款,在重复博弈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贷款者一般都会积极履约,即使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会严格要求自己。

这里构建一个博弈模型来说明一下,如果银行或者企业对农民授信,并且农民履约还款,那么银行或企业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农户也可以增加收入;如果农民违约,融出资金者将损失本息,农民由于节省了本息将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银行或企业不授信,那么双方既没有损失也没有得益,博弈矩阵如下:

(五)机会成本小

银行贷款需要提供抵押物,而抵押物在担保期间不能变卖或另作他用,导致失去其他更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当抵押物折旧或者贬值时,不能及时处置,也会带来损失。此外,农作物种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播种时间上有着严格的要求,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复杂,需要等待的时间长,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播种时间。而价值链内部融资,方便快捷,农业企业对农作物生产比较熟悉,在给农户提供贷款时会考虑到农时,农户从申请贷款到拿到贷款的周期短,不耽误生产,等待的成本小。

四、结论与启示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目前的金融制度下,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提供抵押和担保,此外也因为农民贷款的高交易成本导致的利息较高,而农产品种植的收益本身就较低,在扣除高利息后所得的收入所剩无几,贷款种植变得无利可图。而价值链内部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低,资金融通的同时伴随着农产品的买卖交易,手续简单,风险也相对较低,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上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内部融资的低交易成本以及方便性使得农民加入价值链、融资进行生产收益更高,可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然而单纯的价值链内部融资要求价值链内部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融通,特别是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但是由于农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并且农户数量众多,所需的资金数额庞大,企业有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所以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融资模式缺乏资金时,也可以将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相结合,由核心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补充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并且由于有稳定的货源和销路,价值链中的企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可以减少银行的顾虑。再由企业为农民提供贷款,降低交易成本。基于此研究表明发展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并适当地注入外部资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户贷款难题,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方法。

[1]马九杰,张永升,佘春来.基于订单农业发展的农业价值链金融创新策略与案例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7):11-17.

[2]满明俊.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比较与金融服务创新——基于重庆调研的经验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1(7):24-29.

[3]蒋伏心,周春平.交易成本、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2):22-26.

[4]吴绍波.从交易成本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商业研究,2005(1):70-72.

[5]刘西川,程恩江.农业产业链融资:案例考查与博弈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2(3):85-100.

[6]陈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交易成本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123-125.

[7]黎日荣.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1(5):13-23.

[8]卞靖.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分析[J].中国物价,2012(5):54-57.

[9]童长凤.交易成本与融资渠道选择:中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释[J].甘肃金融,2012(5):39-41.

[10]宋雅楠.农业价值链融资特征及国外经验启示[J].中国物价,2012(11):53-56.

[11]郑明明.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交易成本视角[J].红河学院学报,2007,5(5):57-61.

Advantages of Internal Financing of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Farmers Loans from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Zhu Yushu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Rural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nd the lack of funding for crop production are two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It is difficult to bring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help farmers walk out of the financing dilemma.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s has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in driving o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bout the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financing and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explains the difficulties that farmers get financing from the formal financial channels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al financing of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s,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foregoing internal financing is an effective way which helps solve farmer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internal financing of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transaction cost; formal finance

2014-09-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用成本的农业价值链融资研究”(13BJL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我国农业融资问题研究”(11YJA79020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安徽农村信贷供给研究”(AHSK09-10D12)

周雨淑(199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2013级硕士在读。

F323.9

A

1008-293X(2014)06-0094-04

(责任编辑张玲玲)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价值链贷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