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

2014-11-03 06:41唐晓纯王志刚张星联
软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唐晓纯+ 王志刚 张星联 等

摘要:通过全国8省市602份农户的调查统计发现:有7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表示关注食品安全信息,对婴幼儿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标签信息最为关注,对市场准入、禁用剧毒农药等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不到3成。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途径、传递内容和服务诉求方面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回归显示,对农户食品安全信息服务诉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标签信息关注度呈负相关性;6项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关注度、标签营养成分的关注度为正相关性。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6;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032-07

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愿不断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来,一些学者在信息服务方面做了相关研究,例如郑风田、许竹青以手机载体为例,进行了信息沟通技术对渔民收入、社会角色的研究等[1~3];吴元元研究了以信息为基础的公共治理[4];王可山探讨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经济学属性[5];张莉侠、刘刚发现上海市民最信任政府信息[6];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等研究表明消费者安全意识程度和电视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显著影响[7];周应恒、霍丽、彭晓佳认为信息强化对消费行为具有影响等[8]。然而,随着近年来非法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向边远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转移,使原本食品安全监管就很薄弱的农村地区,更易发生重大问题[9],而现有文献鲜有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关注我国农村居民利用信息技术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状况,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的需求,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的现实问题之一,为此,本文拟以实证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4总结与思考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三点结论。第一,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在增强,对食品标签信息中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营养成份表最为关注,并重视观察婴幼儿食品、食用油和乳制品的标签信息,但是对致敏成分、转基因产品的标签等关注度较低。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能够了解禽流感疫情、禁用剧毒农药等安全监管政策,对下架、准入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较低。第二,农户期望的信息途径首选电视传媒,表明信息传播工具的普及性和传递内容的呈现形式影响较大。同时,对信息传播主体的信任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例如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和专家学者。农户迫切需要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内容有食品营养知识、质量认证知识和投诉渠道。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第一诉求是有效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三,农户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女性比例、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食用油标签信息和标签营养成分信息。

由此,针对现阶段农户的信息需求来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是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和新的风险变化,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及时为农民提供规范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农民识别和规避不安全食品的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进一步利用农民信任的信息传播主体和媒介如专家学者、电视广播等,尤其是政府的信息服务渠道以及村委会的作用。鉴于农户对政府及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信任程度,国家在加大公共信息监管的基础上,增强乡镇农村的信息化网络覆盖能力,利用手机、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拓展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使农民在伴随着数字化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法制认知以及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在信息中引入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食品下架等新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并加入致敏物质、转基因产品、非法添加等风险因素,以及手机、互联网、公共移动媒介、政府官网微博等新媒体载体,是对已有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认知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研究的新拓展,研究结论和政策含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讨论样本区域的差异影响,以及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适当增加食品安全标准、风险预警信息等要素。

参考文献:

[1]郑风田,许竹青,罗丹等.农民信息供需态势及其功能拓展:634个样本[J].重庆社会科学,2012(3):5-14.

[2]许竹青.信息沟通技术对我国农民的影响研究:销售价格、市场参与及农民的社会网络[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3]许竹青,陈洁.手机使用对我国养鱼户收入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和安徽两地的300份调研数据[J].兰州学刊,2012(1):89-94.

[4]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10):115-133.

[5]王可山.食品安全信息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8):92-96.

[6]张莉侠,刘刚.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搜寻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鲜食品消费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2): 97-103.

[7]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消费者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关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农村技术经济,2007(6): 4-11.

[8]周应恒,霍丽明,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53-59.

[9]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12(7):397-400.

[10]曾寅初,夏薇,黄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与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7,23(1):38-42.

[11]王志刚.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定∶关于天津市个体消费者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4):41-48.

[12]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41-52.

[1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简报:禽流感[EB/OL]. http://www.who.int/influenza/human_animal_interface/avian_influenza/archive/zh/index.html,2013-02-01.

[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合考察组通报稿[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78/201304/0dbdfef752d541739e149b6af121c4de. shtml,2013-04-24.

[15]陈琦,赵敏娟. 收入分配视角下的农村居民消费研究[J].软科学,2012,26(12):26-31.

[16]王君萍,王玉龙.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投资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贡献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25(10):69-83.

(责任编辑:冉春红)

摘要:通过全国8省市602份农户的调查统计发现:有7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表示关注食品安全信息,对婴幼儿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标签信息最为关注,对市场准入、禁用剧毒农药等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不到3成。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途径、传递内容和服务诉求方面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回归显示,对农户食品安全信息服务诉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标签信息关注度呈负相关性;6项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关注度、标签营养成分的关注度为正相关性。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6;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032-07

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愿不断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来,一些学者在信息服务方面做了相关研究,例如郑风田、许竹青以手机载体为例,进行了信息沟通技术对渔民收入、社会角色的研究等[1~3];吴元元研究了以信息为基础的公共治理[4];王可山探讨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经济学属性[5];张莉侠、刘刚发现上海市民最信任政府信息[6];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等研究表明消费者安全意识程度和电视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显著影响[7];周应恒、霍丽、彭晓佳认为信息强化对消费行为具有影响等[8]。然而,随着近年来非法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向边远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转移,使原本食品安全监管就很薄弱的农村地区,更易发生重大问题[9],而现有文献鲜有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关注我国农村居民利用信息技术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状况,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的需求,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的现实问题之一,为此,本文拟以实证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4总结与思考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三点结论。第一,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在增强,对食品标签信息中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营养成份表最为关注,并重视观察婴幼儿食品、食用油和乳制品的标签信息,但是对致敏成分、转基因产品的标签等关注度较低。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能够了解禽流感疫情、禁用剧毒农药等安全监管政策,对下架、准入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较低。第二,农户期望的信息途径首选电视传媒,表明信息传播工具的普及性和传递内容的呈现形式影响较大。同时,对信息传播主体的信任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例如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和专家学者。农户迫切需要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内容有食品营养知识、质量认证知识和投诉渠道。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第一诉求是有效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三,农户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女性比例、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食用油标签信息和标签营养成分信息。

由此,针对现阶段农户的信息需求来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是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和新的风险变化,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及时为农民提供规范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农民识别和规避不安全食品的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进一步利用农民信任的信息传播主体和媒介如专家学者、电视广播等,尤其是政府的信息服务渠道以及村委会的作用。鉴于农户对政府及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信任程度,国家在加大公共信息监管的基础上,增强乡镇农村的信息化网络覆盖能力,利用手机、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拓展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使农民在伴随着数字化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法制认知以及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在信息中引入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食品下架等新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并加入致敏物质、转基因产品、非法添加等风险因素,以及手机、互联网、公共移动媒介、政府官网微博等新媒体载体,是对已有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认知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研究的新拓展,研究结论和政策含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讨论样本区域的差异影响,以及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适当增加食品安全标准、风险预警信息等要素。

参考文献:

[1]郑风田,许竹青,罗丹等.农民信息供需态势及其功能拓展:634个样本[J].重庆社会科学,2012(3):5-14.

[2]许竹青.信息沟通技术对我国农民的影响研究:销售价格、市场参与及农民的社会网络[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3]许竹青,陈洁.手机使用对我国养鱼户收入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和安徽两地的300份调研数据[J].兰州学刊,2012(1):89-94.

[4]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10):115-133.

[5]王可山.食品安全信息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8):92-96.

[6]张莉侠,刘刚.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搜寻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鲜食品消费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2): 97-103.

[7]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消费者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关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农村技术经济,2007(6): 4-11.

[8]周应恒,霍丽明,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53-59.

[9]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12(7):397-400.

[10]曾寅初,夏薇,黄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与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7,23(1):38-42.

[11]王志刚.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定∶关于天津市个体消费者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4):41-48.

[12]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41-52.

[1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简报:禽流感[EB/OL]. http://www.who.int/influenza/human_animal_interface/avian_influenza/archive/zh/index.html,2013-02-01.

[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合考察组通报稿[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78/201304/0dbdfef752d541739e149b6af121c4de. shtml,2013-04-24.

[15]陈琦,赵敏娟. 收入分配视角下的农村居民消费研究[J].软科学,2012,26(12):26-31.

[16]王君萍,王玉龙.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投资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贡献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25(10):69-83.

(责任编辑:冉春红)

摘要:通过全国8省市602份农户的调查统计发现:有7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表示关注食品安全信息,对婴幼儿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标签信息最为关注,对市场准入、禁用剧毒农药等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不到3成。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途径、传递内容和服务诉求方面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回归显示,对农户食品安全信息服务诉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标签信息关注度呈负相关性;6项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关注度、标签营养成分的关注度为正相关性。

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6;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0-0032-07

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愿不断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来,一些学者在信息服务方面做了相关研究,例如郑风田、许竹青以手机载体为例,进行了信息沟通技术对渔民收入、社会角色的研究等[1~3];吴元元研究了以信息为基础的公共治理[4];王可山探讨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经济学属性[5];张莉侠、刘刚发现上海市民最信任政府信息[6];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等研究表明消费者安全意识程度和电视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显著影响[7];周应恒、霍丽、彭晓佳认为信息强化对消费行为具有影响等[8]。然而,随着近年来非法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向边远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转移,使原本食品安全监管就很薄弱的农村地区,更易发生重大问题[9],而现有文献鲜有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关注我国农村居民利用信息技术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状况,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的需求,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的现实问题之一,为此,本文拟以实证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4总结与思考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三点结论。第一,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在增强,对食品标签信息中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营养成份表最为关注,并重视观察婴幼儿食品、食用油和乳制品的标签信息,但是对致敏成分、转基因产品的标签等关注度较低。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能够了解禽流感疫情、禁用剧毒农药等安全监管政策,对下架、准入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较低。第二,农户期望的信息途径首选电视传媒,表明信息传播工具的普及性和传递内容的呈现形式影响较大。同时,对信息传播主体的信任度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例如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和专家学者。农户迫切需要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内容有食品营养知识、质量认证知识和投诉渠道。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第一诉求是有效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三,农户对食品安全信息服务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女性比例、监管措施认知、婴幼儿食品标签信息、食用油标签信息和标签营养成分信息。

由此,针对现阶段农户的信息需求来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一是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和新的风险变化,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及时为农民提供规范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农民识别和规避不安全食品的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进一步利用农民信任的信息传播主体和媒介如专家学者、电视广播等,尤其是政府的信息服务渠道以及村委会的作用。鉴于农户对政府及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信任程度,国家在加大公共信息监管的基础上,增强乡镇农村的信息化网络覆盖能力,利用手机、政府微博等新媒体拓展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使农民在伴随着数字化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法制认知以及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在信息中引入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食品下架等新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并加入致敏物质、转基因产品、非法添加等风险因素,以及手机、互联网、公共移动媒介、政府官网微博等新媒体载体,是对已有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认知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研究的新拓展,研究结论和政策含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讨论样本区域的差异影响,以及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适当增加食品安全标准、风险预警信息等要素。

参考文献:

[1]郑风田,许竹青,罗丹等.农民信息供需态势及其功能拓展:634个样本[J].重庆社会科学,2012(3):5-14.

[2]许竹青.信息沟通技术对我国农民的影响研究:销售价格、市场参与及农民的社会网络[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

[3]许竹青,陈洁.手机使用对我国养鱼户收入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和安徽两地的300份调研数据[J].兰州学刊,2012(1):89-94.

[4]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10):115-133.

[5]王可山.食品安全信息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8):92-96.

[6]张莉侠,刘刚.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搜寻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鲜食品消费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2): 97-103.

[7]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消费者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关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农村技术经济,2007(6): 4-11.

[8]周应恒,霍丽明,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53-59.

[9]武文涵,孙学安,唐晓纯.农村食品安全新问题及其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12(7):397-400.

[10]曾寅初,夏薇,黄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与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7,23(1):38-42.

[11]王志刚.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定∶关于天津市个体消费者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4):41-48.

[12]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4):41-52.

[1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简报:禽流感[EB/OL]. http://www.who.int/influenza/human_animal_interface/avian_influenza/archive/zh/index.html,2013-02-01.

[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合考察组通报稿[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78/201304/0dbdfef752d541739e149b6af121c4de. shtml,2013-04-24.

[15]陈琦,赵敏娟. 收入分配视角下的农村居民消费研究[J].软科学,2012,26(12):26-31.

[16]王君萍,王玉龙.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投资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贡献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1,25(10):69-83.

(责任编辑:冉春红)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