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

2014-11-05 23:37程国平刘丁平
财经问题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

程国平 刘丁平

摘要: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个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合理中介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分析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9005404

一、引言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一直以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中介目标,但是随着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快速壮大和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直接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随之大量增加[1]。在此背景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不断下降,仅仅以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2]。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用社会融资规模来代替传统的信贷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包括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它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和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内容[3]。由此可见,社会融资总量不仅包含了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同时也包含了保险、信托和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仅考虑到传统的银行信贷市场,同时也考虑到股票市场、信托市场和保险市场等中间业务市场[4]。因此,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社会融资规模较人民币贷款更加符合我国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5]。

四、结论

本文从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采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分析表明,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符合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央行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有积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社会融资规模涉及多种金融机构,包含表内和表外业务,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第二,有助于更好地检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实体经济指标关系更为紧密,反映的政策信号更为高效,能够更好地体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第三,有助于更好地调控全社会流动性总量。社会融资规模包含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金融工具,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流动性状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预防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红娟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贷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夏斌, 廖强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 经济研究, 2001, (8): 33-43

[3]陈涤非 关于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的几个问题[J] 金融纵横, 2011, (3): 8-11

[4]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J] 中国金融, 2011, (8): 41-43

[5]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J] 资本市场, 2011 ,(4): 38-40(责任编辑:孟耀)

摘要: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个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合理中介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分析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9005404

一、引言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一直以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中介目标,但是随着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快速壮大和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直接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随之大量增加[1]。在此背景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不断下降,仅仅以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2]。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用社会融资规模来代替传统的信贷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包括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它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和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内容[3]。由此可见,社会融资总量不仅包含了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同时也包含了保险、信托和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仅考虑到传统的银行信贷市场,同时也考虑到股票市场、信托市场和保险市场等中间业务市场[4]。因此,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社会融资规模较人民币贷款更加符合我国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5]。

四、结论

本文从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采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分析表明,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符合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央行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有积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社会融资规模涉及多种金融机构,包含表内和表外业务,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第二,有助于更好地检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实体经济指标关系更为紧密,反映的政策信号更为高效,能够更好地体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第三,有助于更好地调控全社会流动性总量。社会融资规模包含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金融工具,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流动性状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预防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红娟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贷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夏斌, 廖强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 经济研究, 2001, (8): 33-43

[3]陈涤非 关于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的几个问题[J] 金融纵横, 2011, (3): 8-11

[4]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J] 中国金融, 2011, (8): 41-43

[5]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J] 资本市场, 2011 ,(4): 38-40(责任编辑:孟耀)

摘要: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个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合理中介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分析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9005404

一、引言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一直以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中介目标,但是随着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快速壮大和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直接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随之大量增加[1]。在此背景下,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不断下降,仅仅以 M2 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2]。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用社会融资规模来代替传统的信贷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包括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它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和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等内容[3]。由此可见,社会融资总量不仅包含了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同时也包含了保险、信托和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仅考虑到传统的银行信贷市场,同时也考虑到股票市场、信托市场和保险市场等中间业务市场[4]。因此,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社会融资规模较人民币贷款更加符合我国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5]。

四、结论

本文从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采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分析表明,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新增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中介目标符合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央行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有积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社会融资规模涉及多种金融机构,包含表内和表外业务,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第二,有助于更好地检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实体经济指标关系更为紧密,反映的政策信号更为高效,能够更好地体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第三,有助于更好地调控全社会流动性总量。社会融资规模包含了更多的融资渠道、金融工具,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流动性状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预防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红娟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贷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2]夏斌, 廖强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 经济研究, 2001, (8): 33-43

[3]陈涤非 关于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的几个问题[J] 金融纵横, 2011, (3): 8-11

[4]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J] 中国金融, 2011, (8): 41-43

[5]盛松成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J] 资本市场, 2011 ,(4): 38-40(责任编辑:孟耀)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宏观审慎框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中国货币政策转型的四个维度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外汇储备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