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钦定词谱》中的韵脚错误
——兼为各调重拟原谱

2014-11-17 05:23西溪逋客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韵脚

西溪逋客∗

(浙江外海商旅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2)

词谱是对一个词调所进行的规范,而其所要规范的内容无非有三:韵脚、句式、字数。其中韵脚的规范尤其重要。因为在长短句这种特别的韵文中,韵脚对于一首词具有比诗更重要的意义,它除了韵法上本身的功能外,还起到一种句法上标点句读的附加作用,尤其是在它失去音乐性,仅仅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存在的时候。但是,由于现存的词谱并非是先行的法则,而是在对现存作品归纳之后产生的一种总结,故所有的归纳必定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这样,差错就在所难免,即便是《钦定词谱》这样一部作为有清以来最为权威、最为详尽的词谱,也依然会存在各种韵脚规范上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几种典型的错误作一穷尽性的列举分析,指出其各种标识错误,以俟重修词谱者参考。

一 句读错误导致脱韵例

由于古人的作品均未标点,所以对作品的句读解读便时有差异,这种差异由于语境的影响,常常是可以忽略的。但是,由于韵脚并不融于语句所表达的词意之中,所以在不同的解读中有时候韵脚就会被忽略。此时虽不影响达意,但对一个词调的韵律却会造成一种严重的偏差。所以,寻找其最本原的面貌,无疑是词谱很重要的使命。

我们来看《钦定词谱》[1]中的几个实例。

双韵子

张 先

鸣鞘电过,晓闱静敛,龙旗风定。凤楼远出霏烟,闻笑语、中天迥。 清光近。欢声竞。鸳鹭集、仙花斗影。更闻度曲瑶山,升瑞日、春宫永。

按:双调词之前后段一般都是有所关联对应的,本调前段前十二字与后段前十三字无疑存在这种关系,只是如此句读便失了本源的演变,无法对应。如果改变句读,前段标点为“鸣鞘电过晓闱静。敛龙旗风定。”那么,所有关联便豁然开朗:一,前段七字句减一字后变化为两个三字句,这是词调创作中十分常见的手法之一;二,一字逗领四字句对应三字逗领四字句,本质上也是增减字而已,也是创调惯技。如此,可见《钦定词谱》落一韵无疑。正谱当为:

【第一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鸣鞘电过晓闱静。敛龙旗风定。凤楼远出霏

○○●●●○▲ ●○○○▲ ●○●●○

烟,闻笑语、中天迥。 清光近。欢声竞。鸳鹭

○○●●○○▲ ○○▲ ○○▲ ○●

集、仙花斗影。更闻度曲瑶山,升瑞日、春宫永。

●○○●▲ ●○●●○○○●●○○▲

西河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按:《钦定词谱》以本词作为正体,但是第三段“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十六个字,若标点为“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那么如此句读显然有校对不严格不细致之嫌,因此与相应的格律颇有抵牾。我们研究后人步美成韵的词,可看出一些端倪:王奕的同调和词作“但长干、铁塔岿然相对。檐铃嘈囋熏风里”、方千里的和词为“好相将、载酒寻歌玄对。酬答年华莺花里”、杨泽民的和词为“袖青蛇、屡入都无人对。唯有枯松城南里”。可见《钦定词谱》虽将本词奉为正体,却句读失度,更落一韵,大误。其正谱当作:

【第一体】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

○◎▲ ⊙○◎●○▲ ⊙○◎●●○○◎

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

○◎▲ ◎○◎●●○○⊙○⊙●○▲ ◎

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繋。空余旧迹郁苍苍,雾

⊙◎⊙◎▲ ◎○◎●○▲ ⊙○◎●●○○●

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

○●▲ ●○◎●●○○⊙○⊙●○▲ ●

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

○●●●●▲ ◎○⊙○◎○▲ ◎●◎○○

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 ●○○●●○○⊙▲ ⊙●○○○○▲

薄媚摘遍

赵以夫

桂香消,梧影瘦,黄菊迷深院。倚西风,看落日,长江东去如练。先生底事,有赋飘然,刚道为田园。独醒何为,持杯自劝未能免。 休把茱萸吟玩。但管年年健。千古事,几凭阑,吾生九十强半。欢娱终日,富贵何时,一笑醉乡宽。倒载归来,回廊月又满。

【原注】此词仄韵中入平韵,亦是本部三声叶,与大曲《薄媚》入破第一词大同小异,惟《虚斋乐府》有之,其平仄无别首宋词可校。

按:本词前段结句《钦定词谱》原谱为“持杯自劝未能免”七字一句,而《钦定词谱》对大曲“入破第一”之前后段结句的标点则为“虽令效死。奉严旨”、“俄挥粉泪。靓妆洗”。均为四字一句、三字一句,并俱入韵。这虽属编辑之间观点之差异,但据此,却可看出本词前段以“劝”字入韵无疑,而非凑巧。而本词后段结句参大曲入破,亦当如此。本词前后段后五句本平仄井然,可知本词篇末“回廊月又满”一句恐有舛误,一则句非律句,拗中有异,二则“又”字下得突兀,失了铺垫。细玩文意,按照词谱分析,此处恐有错简夺字,据大曲入破补,疑原貌当为“回廊月满。又□□”。

据此,《薄媚摘遍》之正谱或当为:

【第一体】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韵、一叶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一叶韵

桂香消,梧影瘦,黄菊迷深院。倚西风,看落日,

●○○○●●○●○○▲ ●○○○●●

长江东去如练。先生底事,有赋飘然,刚道为田园。

○○○●○▲ ○○●●●●○○○●●○△

独醒何为,持杯自劝。未能免。 休把茱萸吟玩。

●●○○○○●▲ ●○▲ ○●○○○▲

但管年年健。千古事,几凭阑,吾生九十强半。欢娱

●●○○▲ ○●●●○○○○●●○▲ ○○

终日,富贵何时,一笑醉乡宽。倒载归来,回廊月满。

○●●●○○●●●○△ ●●○○○○●▲

又□□。

●○▲

惜分飞

毛 滂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按:本调韵法极似前述《薄媚摘遍》,都涉及一个尾句的句中短韵问题。对于句中短韵,一般往往关注首句,尤其是过片首句,而对尾句则每每忽略,本词及前《薄媚摘遍》则正是典型例子。为证实《钦定词谱》失落了“更无言语”、“断魂分付”两韵,而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我们可以引录汪元量的“燕子留君”词来作为书证:

燕子留君君欲去。征马频嘶不住。握手空相觑。泪珠成缕。眉峰聚。 恨入金徽孤凤语。愁得文君更苦。今夜西窗雨。断肠能赋。江南句。

而陈著词中的后段尾句,作“惟归来是。归来是”,这种句式对本句韵法的诠释,应该是更加清晰明了。所以,本谱的标准格式应该是:

【第一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

◎●⊙○○◎▲ ⊙●⊙○◎▲ ◎●○○

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注]短雨,此从彊村丛书本《东堂词》,《钦定词谱》作“断雨”,因后文已有“断魂”,不从。。

▲ ●○⊙▲ ○○▲ ◎◎⊙⊙○◎▲

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

◎●⊙○◎▲ ⊙●○○▲ ●○⊙▲ ○○

去。[2]((P305))

二 过片句中短韵缺失例

我们在前一节第四例中曾提到,过片设置句中短韵,是不少词调的常用技巧,这种手法尤其在长调中运用最多。《钦定词谱》对这一艺术手段一般都能予以解读,但是由于这种短韵毕竟藏于句中,所以也时有被编者所忽略、遗漏的。这种遗漏一旦形成,尽管长短句已经不再是歌咏的艺术,但是在吟诵甚至朗读中,都会因为缺漏该韵脚而韵味顿失,我们比较周邦彦《满庭芳》中的“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和“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就可以一目了然。因此,挖掘本有的句中短韵,对完善词谱、还原韵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看《钦定词谱》中的几个实例。

金盏子

《高丽史·乐志》无名氏

丽日舒长,正葱葱瑞气,遍满神京。九重天上,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横。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 广庭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蓬莱宫殿神仙景,浩荡春光,逦迤玉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清。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

按:本调后段首句“广庭罗绮纷盈”,实有一个句中短韵,《钦定词谱》在制谱时未能予以描绘。现存的《金盏子》中有三分之一存在句中短韵的现象,这应该是本调正格之一。实际上,《钦定词谱》所收第一体就已经做了描绘:“篱角。梦依约。人一笑,惺忪翠袖薄。”其它的例子又如晁端礼的“屈指。重算归期,知他是、何时见去里”等等都是。所不同者,韵脚一平一仄而已。另又,后段尾拍,句读也以作“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为是,庶几与前段尾均相合。

综上所叙,本词记谱当如下:

【第五体】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一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六平韵

丽日舒长,正葱葱瑞气,遍满神京。九重天上,

●●○○●○○●●●●○△ ●○○●

五云开处,丹楼碧阁峥嵘。盛宴初开,锦帐绣幕交

●○○●○○●●○△ ●●○○●●●●○

横。应上元佳节,君臣际会,共乐升平。 广庭、

△ ●●○○●○○●●●●○△ ●△

罗绮纷盈。动一部笙歌,尽新声。蓬莱宫殿神仙

○●○△ ●●●○○●○△ ○○○●○○

景。浩荡春光,逦迤玉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

● ●●○○●○●△ ○○●●○●●●○

清。又千寻火树,灯山参差,带月鲜明。

△ ●○○●●○○○○●●○△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

星河明澹。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西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按:本词的过片中也隐藏了一个句内短韵,《钦定词谱》失察未注。实际上,《钦定词谱》用来互校的张元干词之过片,也同样有一句内小韵,正与本词相同,可作佐证。张词之换头为“长记。宫中五夜,春风鼓吹”,显然编者也没有读出。而本词不仅没有读出该短韵,该均的句读也很值得商榷。另又,前段第三句本谱作二字逗,于词意也更恰、更畅。

据此,我们拟定该谱正格应该是:

【第一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六句五仄韵,后段六句五仄韵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

⊙○○▲ ○○○▲ ○○●●○○▲ ●

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

○⊙●◎⊙○◎▲ ●●⊙○●▲ ○▲○

山光动,凤楼两观[注]《钦定词谱》作“西观”,不从。另,本平仄谱中有若干可平可仄据其余宋词校,不一一说明。。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

○⊙●◎○◎▲ ○⊙●○○●▲ ●◎●

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 ◎●○○◎▲

喜迁莺

《梅苑》无名氏

腊残春未。正候馆梅开,墙阴雪里。冷艳凝寒,孤根回暖,昨夜一枝春至。素苞暗香浮动,别有风流标致。谢池月,最相宜,疏影横斜临水。 谁为传驿陇上,故人不见今千里。寄与东君,从教知人,别后岁寒清意。乱山万迭何在,但有飞云天际。故园好,早归来,休恋繁花浓李。

【原注】此词换头作六字一句、七字一句,与各家异。

按:《喜迁莺》慢词的后段首句,都是以短韵为主要特点的,反而是没有短韵的属于偶然现象,但是,《钦定词谱》对本词特为注明后段的换头,不知其依据为何?研究宋人本调作品,也没有再见如此填法。更重要的是,既落一短韵,整个词意也颇觉不通。我们注意到《全宋词》[3](P3613)句读为“谁为。传驿骑。陇上故人,不见今千里”,同样也不知所本。其实,细玩文意,二者恐怕都是拘泥于将“传”字作了平读,而忽略了“传”本身就有“驿”的意思,当读如去声。通观宋人本调,后段第三字虽然大都平读,但也有用仄声相填的实例,比如《钦定词谱》第五体史达祖的“踪迹。谩记忆”便是一例。检四库全书本《梅苑》卷三[4](卷三),原刻作“谁为传驿叹陇上故人不见今千里”,则基本可以确定该句应该是准确的,可以据而为谱:

【第十六体】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腊残春未。正候馆梅开,墙阴雪里。冷艳凝寒,

●○○▲ ●●●○○○○●▲ ●●○○

孤根回暖,昨夜一枝春至。素苞暗香浮动,别有风流

○○○●●●●○○▲ ●○●○○●●●○○

标致。谢池月,最相宜,疏影横斜临水。 谁为、

○▲ ●○●●○○○●○○○▲ ○▲

传驿叹,陇上故人,不见今千里。寄与东君,徒教知

●●●●●●○●●○○▲ ●●○○○●○

人,别后岁寒清意。乱山万迭何在,但有飞云天际。

○●●●○○▲ ●○●●○●●●○○○▲

故园好,早归来,休恋繁桃秾李。

●○●●○○○●○○○▲

湘春夜月

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共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江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按:本词宋人作品目前仅见这一首,其后段的首句也有一个句中短韵,《钦定词谱》未予标识。由于过片首句藏句中短韵是制调中的一种基本规则,是呈常态性的一种表达方法,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只要是换头第一个音步为韵字,则即可断定它就是句中短韵,句中短韵只涉及韵律问题,而不涉及文意的表达。也就是说,它不属于语义范畴的“标点”,而只是声律范畴的一个标识。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有很多句中短韵其实是不应该标为句号的,更准确的标点,似以顿号更恰。

另又,后段尾均的句读,亦应该读作“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更为流畅一些。这样,我们可以拟谱为:

【第一体】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

●○○●○○●○△ ●●●●○○○●●

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

○△ ●●●○○●●●○○●●●○△ ●●

乡旅宿,柔情别绪,谁共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

○●●○○●●○●○△ ○△●●○○

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江湘水,摇荡

●●○●○△ ●●○○○●●●○○●○●

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

○△ ○○●●●●○○●○△ ●●●●○

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

一萼红

《乐府雅词》无名氏

断云漏日,青阳布,渐入融和天气。糁缀夭桃,金妆垂柳,妆点亭台佳致。晓露染、风裁雨晕,是绝艳、偏称化工美。向此际会,未教一萼,红开鲜蕊。 迤逦渐成春意。放妖容秀色,天真难比。香上蜂须,粉沾蝶翅,忍把芳心萦碎。争似便、移归深院,将绿盖青帏护风里。恁时节,占断与、偎红倚翠。

按:本词的换头也存在一个句中短韵,从语义上看,该短韵应该是非常明显,因为这一个音步语义上的独立性十分了然,六字一句其实反而欠谐。该谱重拟如下:

【第四体】双调一百八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

断云漏日,青阳布,渐入融和天气。糁缀夭桃,

●○●●○○●●●○○○▲ ●●○○

金妆垂柳,妆点亭台佳致。晓露染、风裁雨晕,是绝

○○○●○●○○○▲ ●●●○○●●●●

艳、偏称化工美。向此际会。未教一萼,红开鲜蕊。

●○●●○▲ ●●●▲ ●○●●○○○▲

迤逦。渐成春意。放妖容秀色,天真难比。香

○▲ ●○○▲ ●○○●●○○○▲ ○

上蜂须,粉沾蝶翅,忍把芳心萦碎。争似便、移归深

●○○●○●●●●○○○▲ ○●●○○○

院,将绿盖青帏护风里。恁时节,占断与、偎红倚翠。

●○●●○○●○▲ ●○●●●●○○●▲

徵招

赵以夫

玉壶冻裂琅玕折,骎骎逼人衣袂。暖絮涨空飞,失前山横翠。欲低还又起。似妆点、满园春意。记忆当时,剡中情味,一溪云水。 天际绝人行,高吟处、依稀灞桥邻里。更翦翦梅花,落云阶月砌。化工真解事。强勾引、老来诗思。楚天暮、驿使不来,怅曲阑频倚。

按:本词《钦定词谱》在过片中也未能标示出其中的句中短韵,这种缺失,不仅仅只是对一首词,它缺失的是对该词调完整的面貌反映,从而导致后人对本调产生一种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实际上,宋人《徵招》一调如此填的还有姜夔的“迤逦。剡中山,重相见、依依故人情味”、张辑的“尺素。欲传将,故人远、天涯屡惊回顾”、张炎的“客里。可消忧,人间世、寥寥几年无此”等等。就目前所见的宋人作品而言,这一体甚至是本调填写最多的一个体式,所以,如果一个词谱能予以记录、反映,才能算是完备的。

本调该体词谱摹写如下:

【第一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六仄韵

玉壶冻裂琅玕折,骎骎逼人衣袂。暖絮涨空飞,

●○◎●○○●○○●○○▲ ◎●●○○

失前山横翠。欲低还又起。似妆点、满园春意。记

●⊙○○▲ ◎○○●▲ ●○●◎○○▲ ●

忆当时,剡中情味,一溪云水。 天际、绝人行,

●○○●○○●●○○▲ ⊙▲●○○

高吟处、依稀灞桥邻里。更翦翦梅花,落云阶月砌。

○○●○○●○○▲ ●●●○○●○○◎▲

化工真解事。强勾引、老来诗思。楚天暮、驿使不

◎○○●▲ ◎⊙●●○○▲ ◎○●●●◎

来,怅曲阑频倚。

○●●○○▲

三 句首换韵缺失例

词调的变化,在结构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那就是首句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字词的增减、有音节的参差、有韵脚的变化,其中韵脚的变化又有增韵、减韵、换韵、叶韵、重韵等等多种形式。这其中,叶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由于叶韵跟白脚在形式上完全一致,很容易就会被忽略,被当做非韵处理。这种情况在《钦定词谱》中也时有出现。而厘清、明确这种叶韵,对整个作品的声韵美的把握、理解,以及对词调原本的面貌的认知,都将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我们来看《钦定词谱》中的几个实例。

采桑子

和 凝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竞学摴蒲赌荔枝。 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采桑子

朱淑真

王孙去后无芳草。绿遍香阶。尘满妆台。粉面羞搽泪满腮。教我甚情怀。 去时梅蕊全然少。等到花开。花已成梅。梅子青青又带黄,兀自未归来。

按:就《钦定词谱》未能描写出前后段句首自成一韵,从而导致词调换韵缺失的情况,《采桑子》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该词调《钦定词谱》收入三体,每一体都有同样的错误,都漏注了前后段首句的韵脚。其中第二体和第三体均为换韵关系,和凝词则更是一个三声叶韵的结构。

那么,这三个词例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偶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我们考察全部目前存世的宋代《采桑子》词作,175首中有24首符合句首换韵规则,亦即几率已达约14%,这样的百分比,足以支撑另作一格的条件。当然,作为一个词谱,无疑还应该补足句首不入韵的其它几种体式。

需要顺便一提的是,本词调的换韵,除《钦定词谱》所给出的换韵、叶韵两种模式外,还有一种前后段重韵的模式,《钦定词谱》亦没有予以给出,该模式如吕本中、辛弃疾均有如此填法,试举辛词为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综上所述,本调的词谱当摹写如下:

【第一体】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仄韵。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竞学

○○●●○○▲ ●●○△ ○●○△ ●●

摴蒲赌荔枝。 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无

○○●●△ ○○○●○○▲ ○●○△ ○

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 ○●○○●●△

【第二体】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仄韵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

○○○●○○▲ ○●○△ ○●○◇ ●●

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

○○○●●○△ ○○●●○○▲ ●●○

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 ●●○◇ ○●○○●●●○△

【第三体】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一仄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一仄韵。

王孙去后无芳草。绿遍香阶。尘满妆台。粉面

○○●●○○▲ ●●○△ ○●○△ ●●

羞搽泪满腮。教我甚情怀。 去时梅蕊全然少。

○○●●△ ○●●○△ ●○○●○○▲

等到花开。花已成梅。梅子青青又带黄,兀自未归

●●○△ ○●○△ ○●○○●●○●●●○

来。

朝中措

李之仪

翰林豪放绝勾栏。风月感雕残。一旦荆溪仙子,笔头唤聚时间。 锦袍如在。云山顿改。宛似当年。应笑溧阳衰尉,鲶鱼依旧悬竿。

按:添韵法,是本调最大的特色之一。常见的是在后段的第一、二拍中添入一对仄声韵,或换或迭,这种变法屡被宋人采用,如李之仪别首“古人一去,高名万古”、刘克庄的迭韵“都门饯底,洛中画底”、周必大“边亭卧鼓,余粮栖亩”、陈允平“轻衫短帽,扁舟小棹”等都是,是本调第一大变式。《钦定词谱》忽略了这种变式,未能另作一体,是一失误。据此,可拟另一体为:

【第五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二仄韵、二平韵

翰林豪放绝勾栏。风月感雕残。一旦荆溪仙

○○⊙●●○△ ⊙●●○△ ◎●⊙○⊙

子,笔头唤聚时间。 锦袍如在。云山顿改。宛

●◎○◎●○△ ◎○⊙▲ ⊙○◎▲ ◎

似当年。应笑溧阳衰尉,鲶鱼依旧悬竿。

●○△ ⊙●◎○⊙●⊙○⊙●○△

恨春迟

张 先

好梦才成成又断,因晚起、云朵梳鬟。秀脸拂轻红,滴入娇眉眼,薄衣减春寒。 红柱溪桥波平岸,画阁外、落日西山。不忿闲花并蒂,秋藕连根,何时重得双莲。

按:本调和《采桑子》是一个模式,前后段的首句其实都是韵句,“断”字、“岸”字都是所谓的“三声叶韵”。而《钦定词谱》认为“此体只此一词,无别首宋、元词可校”云云,本属察之不细,因为现存另有欧阳修(一说为张先)的同调一首可以互校。正是因为这个疏忽,词谱编辑者未能清晰地描绘出本词调完整准确的韵律全貌来。我们校之别首欧词,更能证明这个叶韵的格律性:

欲借江梅荐饮。望陇驿、音息沉沉。住在柳州东,彼此相思梦,回云去难寻。 归燕来时花期浸。淡月坠、将晓还阴。争奈多情易感,风信无凭,如何消遣初心。

欧词中的“饮”、“浸”,与张词同体,都是主韵“十二侵”的三声叶。

另又,本词首句当以六字为正,检《醉翁琴趣外篇》[5](卷四)及《张子野词》[2](P119),别首《恨春迟》俱作“欲借红梅荐饮”六字一句,可谓旁证,而“好梦才成成又断”一句,以创作论,后一“成”字纯属废字,些无必要,当为衍词无疑。据此,准确的本谱格律当为:

【第一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一叶韵

好梦才成又断。因晚起、云亸梳鬟。秀脸拂新

●●○○●▲ ○●●○●○△ ●●●○

红,酒入娇眉眼,薄衣减春寒。 红柱溪桥波平

○●●○○●●○●○△ ○●○○○○

岸。画阁外、落日西山。不分闲花并蒂,秋藕连根,

▲ ●●●●●○△ ●○○○●●○●○○

何时重得双眠。

○○○●○△

解佩令

晏几道

玉阶秋感,年华暗去。掩深宫、团扇无绪。记得当时,自翦下、机中轻素。点丹青、画成秦女。 凉襟犹在,朱弦未改,忍霜纨、飘零何处。自古悲凉,是情事、轻如云雨。倚幺弦、恨长难诉。

按:通观有宋《解佩令》一调的变化,全在前后段一二句韵脚之变化,或押韵、或迭韵、或换韵,形式多样。而本词后段的起句与次句应该依律换韵,《钦定词谱》却未能标示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失误。与小晏同样填法的,我们还可以举仇远词“浅莎深苑”一首为佐证。仇词韵押第四部之“度、处、露、蠹”,而后段第一二句为“歌台香散。离宫烛暗”,正与本词同律,后段首均换韵,这是一个很好的证例。而别的《解佩令》,虽然没有同样换韵的例子,但是,过片首句可以押韵、后段第二句都入韵,这些,显然都可以说明这两句句子都是一个韵句,亦可旁证。

兹描摹本调该体词谱如下:

【第一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六句四仄韵,后段六句五仄韵

玉阶秋感,年华暗去。掩深宫、团扇无绪。记得

◎○⊙●⊙⊙◎▲ ◎⊙⊙○◎⊙▲ ◎●

当时,自翦下、机中轻素。点丹青、画成秦女。

○○◎◎◎⊙○○▲ ◎○⊙◎○⊙▲

凉襟犹在。朱弦未改。忍霜纨、飘零何处。自古悲

○○⊙▼ ⊙○◎▼ ●○○⊙⊙⊙▲ ◎●○

凉,是情事、轻如云雨。倚幺弦、恨长难诉。

○●⊙◎○○⊙▲ ●○○●⊙⊙▲

昼锦堂

孙惟信

薄袖禁寒,轻妆媚晚,落梅庭院春妍。映户盈盈,回倩笑、整花钿。柳裁云剪腰支小,凤蟠鸦耸髻鬟偏。东风里,香步翠摇,蓝桥那日因缘。 婵娟。留慧盻,浑当了,匆匆密爱深怜。梦过阑干,犹认冷月秋千。杏梢空闹相思眼,燕翎难系断肠笺。银屏下,争信有人,真个病也天天。

按:本词前段的首句明显入韵,《钦定词谱》亦失记。词调的首句,无论是前段或是后段,都是一个潜在的韵句,随时可以入韵,这是词调创作中的一个基本规则,有很多词调可以作为佐证。

本调仅改首句入韵,故不摹谱。

四 均中小韵缺失例

均,这个概念是宋人张炎提出来的,所谓“破近六均慢八均”,相当于是现代概念中的“乐句”。现在很多人错误地将这一概念用“拍”表示,实际上是不认识词调的本来面目而形成的错误。当词的音乐属性消失之后,均的概念依然有效,是分析词调时十分有用的一个结构单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词调的一个均,由几个拍组成,其中的尾拍必定入韵,而前几拍入韵与否,现在已经没有了原始依据,我们只能从现存的作品中寻摸规律,进行判定。例如,综合全宋长短句,可以看出,如同每段的首拍往往可以入韵一样,每均的首拍入韵的概率也远远大于其它拍,所以可以视为一种基本的形态。本节所论,正是通过这样的排摸来认定是否有韵的缺失。

我们来看具体的几个实例。

春声碎

张 先

津馆贮轻寒,脉脉离情如水。东风不管,垂杨无力,总两颦烟腻。阑干外,怕春燕掠天,疏鼓迭、春声碎。 刘郎易憔悴。况是恹恹病起。花笺漫展,便写就新词、倩谁寄。当此际。浑似梦峡啼湘,搅一寸、相思意。

按:据宋人赵闻礼的《阳春白雪》卷六[6](P162),本词作者应当是谭宣子,而不是张先。其词原有一个小序,云“南浦送别自度腔”,如此,则本词显然就是一个创调之作。而谭词的前后段第二均字数匀整,《钦定词谱》更似脱字。重要的是,前段第六句前后两段相校,也以押韵更为合理,因为这二句都是尾均中的开拍,例有押韵的习惯,《钦定词谱》对此未能进行标示,终是粗犷。

又,《阳春白雪》中的字句与《钦定词谱》所据本略有小异。谨摹谱附于后:

【第一体】双调七十七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津馆贮轻寒,脉脉离情如水。东风不管,垂杨无

○●●○○●●○○○▲ ○○●●○○○

力,总雨颦烟腻[注]《钦定词谱》原文作“两颦烟腻”,“两”字当误,从《阳春白雪》本改。。阑干外。怕春燕掠天,疏鼓迭、

●●●○○▲ ○○▲ ●○●●○○●●

春声碎。 刘郎易憔悴。况是恹恹病起。花笺

○○▲ ○○●○▲ ●●○○●▲ ○○

漫展,便写就新词,倩谁将寄[注]《钦定词谱》原作“倩谁寄”,校之前段,四字更谐,从《阳春白雪》本改。。当此际。浑似梦峡

●●●●●○○●○○▲ ○●▲ ○●●●

啼湘,搅一寸、相思意。

○○●●●○○▲

疏影

陈允平

千峰玉立,送孤云伴我,罗村清宿。拂晓凭虚,春碧生寒,夜单瘦倚筇竹。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成南北。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绿。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原注】此亦与姜词同,惟首句不押韵异。

按:如前所述,词调的创作中,前后段首均的第一拍,一般都是可以押韵的,《钦定词谱》指出本词与姜夔词同,其实就应该知道陈允平这首词是步姜夔韵而作的,既然是步韵,岂有独独首句不押韵的?其次,姜词首均中的第一句押“玉”字韵,则应该考虑到陈词该句的“玉”字一定是版本或传抄中的韵字错位,予以纠正才是,如此粗糙,实属不该。而检彊村丛书本《日湖渔唱》[2](P1204)及其它几个版本,陈词该句均作“千峰翠玉”,无疑,这才是陈词的原貌。

本词谱修正前段首句之后,实际上就是《钦定词谱》的第一体,故不摹谱。

真珠帘

周 密

宝阶斜转春宵翳。云屏敞,霞卷东风新霁。光照万星寒,曳冷云垂地。暗忆连昌游冶事,照炫转、荧煌珠翠。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犹记。梦入瑶台,正玲珑透月,琼扉十二。细缕逗浓香,接翠蓬云气。缟夜梨花生暖白,浸潋滟、一池春水。乘醉。况归时、人在明河影里。

按:本词是《钦定词谱》所列的正体,其前段第三均的两个句子其实都是韵句,但《钦定词谱》未能标识第六句。通观宋人《真珠帘》,这一均中如陈楠的“只为离无寻坎有。移却南宸回北斗”、王质的“北池之畔西墙曲。与主人、呼青吸绿”、朱孙的“院落秋千杨柳外。待天气、十分晴霁”等其它的一些作品,都是如此填法,其比例大约近40%,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填法。

另又,首句《草窗词》[7](P1009)作“宝阶斜转春宵永”,窃以为更切,宜从。而尾均则为“归时人在,明河影里”,故拟谱如下:

【第二体】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

宝阶斜转春宵永。云屏敞,霞卷东风新霁。光

◎○⊙●○○● ○○●○●○○○▲ ⊙

照万星寒,曳冷云垂地。暗忆连昌游冶事。照炫转、

●●○○●◎○○▲ ●●○○○●▲ ●◎◎

荧煌珠翠。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犹

⊙○○▲ ⊙▲ ●⊙⊙◎◎○○⊙▲ ⊙

记。梦入瑶台,正玲珑透月,琼扉十二。细缕逗浓

▲ ●●○○●○○●●⊙○●▲ ◎●●○

香,接翠蓬云气。缟夜梨花生暖白,浸潋滟、一池春

○●◎○○▲ ◎●⊙○○●●●●●◎○○

水。乘醉。归时人在,明河影里。

▲ ⊙▲ ●○○●⊙○◎▲

五 因夺字衍字缺失韵脚例

因为年代久远,传抄失误等各种原因,目前看到的词多有文字的脱落或者讹衍,这些现象或直接导致韵脚的缺失,或因为重新句读产生的语意偏差而形成韵脚漫灭,在宋词及词谱中都是存在的。其典型的例子比如《芳草渡》:

芳草渡

陈允平

芳草渡,渐迤逦分飞,鸳俦凤侣。洒一枝香泪,梨花寂寞春雨。惜别情思苦。匆匆深盟诉。翠浪远,六幅蒲帆,缥缈东去。 夕阳冉冉,恨逐潮回南浦路。漫空念、归来燕子,双栖旧庭户。市桥细柳,尚不减、少年张绪。渐瘦损,懒照秦鸾对舞。

按:本词原本是陈允平和周邦彦的词,《钦定词谱》所依据的版本中,因为换头处脱落了“还顾”两个字,导致凭空缺失了一个韵脚,不能不说是很草率的。因为已知是和词则不应该漏失一韵。该韵一旦补足,那实际上就与周邦彦词的格律一般无二了,又一体便无从说起。今据彊村丛书本添补其词调。又,检彊村丛书本周词换头作“愁睹”,则一睹一顾必有其一辗转传抄中讹误。以词意看,周词后有“谩回首”,似当作“愁顾”更切。《钦定词谱》所据本为“愁顾”,当是。

本词后段增补“还顾”二字之后,实际上就是《钦定词谱》的第一体,故不摹谱。

六 循古韵而未识例

宋人填词,自然不可能去按照《词林正韵》,很多人依然是按照古韵填词,仅就《钦定词谱》所收录的词例而言,就有相当大一个比例。所以在凡例中特意说明:“宋人填词,间遵古韵,不外礼部《韵略》所注通转之法……俱照原本采录。”如《七娘子》第三体“尽、鬓”与“杏、莹”通押、《千秋岁》第二体“少、笑”与“厚、久”通押、《六丑》第三体之“缕”和《六州歌头》第二体之“履”与“坠、水、里、绮”通押等等都是。由于身处熟谙《词林正韵》的后世,对古韵的忽略便在所难免,《钦定词谱》编者亦不例外,下例词调的舛误,即为典型:

花犯

周 密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记。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漫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静、沈烟熏翠被。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按:在《花犯》一调中,后段第三均两句都是韵句所在,前句作韵句处理,是一个主要形式,现存宋词中一半都如此填。所以,本词之“侣”字宜作韵字处理,这是因为宋人常有把词韵中的三四两部进行通押的缘故,即所谓“循古韵也”,《钦定词谱》亦多有指出。又,本词后段第五句宋人均作折腰式七字一句,独本词为六字一句,而检彊村丛书本《苹洲渔笛谱》[2](P1164),该句正是通行句法:“谁叹赏、国香风味”,可知《钦定词谱》所据本该句夺一字无疑。如此,则本词实际上就是第三体,不再摹谱。

喜迁莺

赵长卿

商飙轻透。动帘幕飞梧,乱飘庭甃。瑞气氤氲,沉檀初爇,烟喷宝台金兽。黄花美酒,天教占得,先他时候。诞元老,庆有声,此夕降生华胄。 欢笑,宜称寿。弦管鼎沸,宫商方频奏。满捧瑶卮,华堂歌舞,拍转金钗斜溜。朱颜绿鬓,殷勤深愿,镇长如旧。叹滨海,道难留,指日荣迁飞骤。

喜迁莺

《梅苑》无名氏

琼姿冰体。料莹光乍传,广寒宫里。北陆寒深,南园春早,此后万花方起。剪霞斗萼,裁云砌蕊,天与高致。太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 好是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香千里。屏写横斜,鬟插垂袅,占尽秀骨清意。醉魂易醒,吟兴信来,佳思无际。为传语,向东风,甘使无言桃李。

按:《喜迁莺》长调过片有一个句中短韵,是本调的基本形式,在现存的81首宋人长调中,没有句中短韵的只有10首。赵长卿的这首的词,过片“欢笑”二字,以古韵的角度看,也是符合押韵的,这个就如《钦定词谱》的第十二体姜夔词体,过片的“居士。闲记取。高卧未成,且种松千树”中,“士”可以与“取、树”同押一样。《钦定词谱》注意到姜词的古韵通押,而忽略赵词的古韵通押,或与所据版本有关,而非编辑意识如此。

同样的道理,《梅苑》无名氏的“琼姿冰体”以及我们在第二节提到的“腊残春未”,过片也都存在句中短韵问题,“腊残春未”一首已如前述,“琼姿冰体”一首的“好是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香千里”当为“好是。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香千里”。《钦定词谱》均未能作出标识,终是一个词谱的欠缺。

前述三体因仅添一句中短韵,不再摹谱。

七 不识迭句迭韵而脱韵例

迭句迭韵,也是属于韵法问题之范畴的,而不太涉及文法。但实际情况是,后世学人在研究词谱的时候,由于词的音乐属性渐已灭失,而只剩下了他的文字属性,所以编辑们往往会在下意识中更多地去关注词的文法特性,忽略了韵法属性。这种忽略的结果,便会遭致一个词调本有的韵脚脱落、湮灭。这种脱落不但会影响原词的阅读赏析,造成偏差,更重要的是,还对后人的摹写造成错误的技术导向。毕竟,应该迭句迭韵而缺失,对整个作品的音乐性或者说韵律的影响是很大的,相关词调原来应有的特征性的味道,也就损失不少。

我们来看具体的几个实例。

江城梅花引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忆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江城梅花引

周 密

瑶妃鸾影逗仙云。玉成痕。麝成尘。露冷鲛房,清泪霰珠零。步绕罗浮归路远,楚江晚,赋离骚、招断魂。 酒醒梦醒惹新恨。褪素妆,愁涴粉。翠禽夜舞,余香恼、何逊多情。委佩残钿,空想坠楼人。欲挽湘裙无处觅,灵飙御,赶江南、万里春。

按:本调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宋人作品,都是八十七字体的,只有蒋捷的这一首多一字,为八十八字体。分析具体词句,则可知这一字多在过片处。而我们再分析各首《江城梅花引》的过片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过片就是一个七字句,而没有换头,只不过有的作品中在该七字句里增添了两个句中短韵而已。这种短韵可以是正体程垓词的那种“断魂。断魂。不堪闻”式的迭韵模式的,也可以是丘崈的“渐看。渐远。水弥漫”式的三声叶韵模式的,甚至可以是王观“怨极。恨极。嗅香蕊”这样的换韵模式的。用这样的韵法视点来考察蒋捷的这首词,怀疑《钦定词谱》所引本后段起首的“忆”字是一个衍字就很有依据,查彊村丛书本《竹山词》[2](P1239),正是“旧游旧游今在不”,衍文坐实无疑。《钦定词谱》所谓“惟换头句添一衬字,但藏一短韵异”云云,自然谬误。

去掉这个衍文,本谱过片就成了“旧游。旧游。今在不”,与第一体程垓词全同。

至于第五体周密词,同样也是忽略了这个词调在过片时的韵法特征,正确的标识,应该是:“梦醒。梦醒。惹新恨”,如此标读,同样也就是程垓词体,因此,这两个词都不必再做拟谱。

忆汉月

柳 永

明月明月明月。何事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栏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原注】前段起句,迭用三“明月”,本系游戏笔墨,无关体例,至第四字,月字仄声,乃以入替平之法,若用上去,便不协律矣。

按:本调前段首句,现存的宋人作品都是律句,只有柳词是一个拗句,尽管《钦定词谱》给出了一个“以入作平”的说法,但是在一句之中,或变或不变,终究所述勉强。细玩文意,其实柳永的本意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首句当读成三个迭句。如此,不但韵法上豁然开朗,韵味也平添几分特色,不失为一个别有味道的体格。

又,《钦定词谱》以为柳词两结参差,所以不能作为正体,其实是因为所依据的版本文字有所脱落而已,现存的宋人各词中,前后段其实柳词最为齐整。现根据彊村丛书本《乐章集》[2](P158)补足前段尾句一字,并读作上三下四折腰句法。将本谱正确的谱式摹拟如下:

【第二体】双调五十一字,前段六句三仄韵、二迭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注]本句《钦定词谱》作“何事乍圆还缺”。。恰如年

○▲ ○◆ ○◆ ○●●○○▲ ●○○

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栏处,正

●●○○●○●○○○▲ ●○○●●●

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 ○●○○●○●●●●○○○▲

八 因文字舛误漏韵例

由于辗转传抄而导致文字上的舛误,是造成词谱韵脚错误的很直接的原因。我们试看几例:

梁州令

柳 永

梦觉纱窗晓。残灯黯然空照。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怜深定是心肠小。往往成烦恼。一生惆怅情多感,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按:本调的令词体后段,目前所见的各体都是句句入韵,只有柳词这一首的第三句不入韵。细玩本词文意,《钦定词谱》所据本的“一生惆怅情多感”一句,语义生涩,当有舛误。检彊村丛书本的《乐章集》[2](P167),本句作“一生惆怅情多少”,其词意更为畅达,韵律也和其它各首相一致,其所据,应该是一个可信的版本。因此,《钦定词谱》该体式无疑是韵脚缺失的。纠正后的正确词谱应该是:

【第三体】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梦觉纱窗晓。残灯黯然空照。因思人事苦萦

●●○○▲ ○○●○○▲ ○○○●●○

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怜深定是心肠小。

○○○●●○●○○▲ ○○●●○○▲

往往成烦恼。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

●●○○▲ ●○○●○○▲ ●●○○○●●

为老。

○▲

冉冉云

韩 淲

倚遍阑干弄花雨。卷朱帘、草迷芳树。山崦里、几许云烟来往,画不就、人家院宇。 社寒梁燕呢喃舞。小桃红、海棠初吐。谁信道、午枕醒时情绪。闲整春衫自语。

按:《涧泉诗余》[2](P799)本词前段第三句入韵,作“山崦里、几许云烟来去”,参以卢炳词,本句押韵,故当取“去”字为是。而《钦定词谱》所本作“山崦里、几许云烟来往”,取“往”字,从而据之作又一体,甚误。所以本词实际上就是卢炳词体,不作词谱摹拟。

一寸金

周邦彦

州夹苍崖,下枕江山是城郭。望海霞接日,红翻水面,晴风吹草,青摇山脚。波暖凫鹥泳,沙痕退、夜潮正落。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自叹劳生,经年何事,京华信漂泊。念渚蒲汀柳,空归闲梦,风轮雨楫,终辜前约。情景牵心眼,流连处、利名易薄。回头谢、冶叶倡条。便入渔钓乐。

按:前段第七句《钦定词谱》作“波暖凫鹥泳”,但是,据汲古阁本《片玉词》,本句为“波暖凫鹥作”[8](P190),作字入韵。另检彊村丛书本《西麓继周集》陈允平和词,本句为“水满苹风作”[2](P1227),正是步韵处,亦可旁证。前段第七句本为韵脚所在,除陈允平外,《钦定词谱》第三体李词、仇远“楼倚寒城”词也可为佐证,而吴文英词“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霜被芙蓉宿”、“秋入中山,臂隼牵卢纵长猎。见骇毛飞雪,章台献颖,臞腰束缟,汤沐疏邑。筤管刊琼牒”,正是本体填法。

九 通篇叶韵缺失例

由于习惯思维的影响,编辑只关注了前后段的最末一字为韵脚,以此确定其它韵脚,这个是最合乎一般规则的。但是,某些特殊的词调中,韵脚的变化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中隐含的特殊韵脚,就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卜算子》:

卜算子

汪 莘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寻洞。洞府天宫在眼前。春日都浮动。 我自觉来看。他在迷时梦。觉则人人总是仙。步步乘鸾凤。

按:本调的韵律是比较特异的,其特色为:除作为主旋律的双句仄韵韵脚外,在奇句处也往往有另一个自成体系的平声韵,这种平声韵可以是一韵到底的,也可以是前后段各守一韵的,比如黄童的“不忍更回头。别泪多于雨。肺腑相看四十秋。奚止朝朝暮暮。 何事值花时。又是匆匆去。过了阳关更向西。总是思兄处”就是如此。而《钦定词谱》于此失察,未能补入,漏失一体。其谱为: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寻洞。洞府天宫在眼前。

○●●○△ ●●○○▲ ●●○○●●△

春日都浮动。 我自觉来看。他在迷时梦。觉则

○●○○▲ ●●●○△ ○●○○▲ ●●

人人总是仙。步步乘鸾凤。

○○●●△ ●●○○▲

赞浦子

毛文锡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 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

按:与前一种情况相同,《钦定词谱》本词调仅标注了平韵,而本词实为平仄混押,其中单句均押同一去声韵部,当予标示。其正谱为:

【第一体】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

●●○○▲ ○○●●△ ●●○○▲ ○○

翡翠裙。 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宋玉

●●△ ●●○○●▲ ●○●●○△ ●●

高唐意。裁琼欲赠君。

○○▲ ○○●●△

十 韵脚分析错误例

由于对词调韵法的无据可依,在分析韵脚的时候,顾此失彼的情况也会有所发生。因此而造成韵脚的失落、判断的不周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一个词调最准确的“谱”的描写,从而误导填家,造成永久的错误,是一本词谱很严重的缺陷。我们试看几例:

更漏子

贺 铸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原注】此即韦词体,惟后段仄韵、平韵,即押前段原韵异。贺词凡四首,皆同。

按:“惟后段仄韵、平韵,即押前段原韵异”云云,这个说法实际上仅仅看到了一个显性的问题,而没有涉及到另一个隐性的问题。贺词本调一共有四首,另外三首的韵脚分别为“换、半、盘、难、弹、段、寒、丹”,“酒、手、愁、留、后、柳、绸、秋”,和“弄、凤、风、同、梦、动、空、中”。放在这样更宏观的词作现象中研究,便可知本调非但后段即押前段原韵,且平仄互叶,均为同一韵部,这正是本调该体的韵法要点所在,作谱者不可不说明,填词者不可不知晓。

归田乐

《乐府雅词》无名氏

水绕溪桥渌。泛苹汀、步迷花曲。衣巾散余馥。种竹更洗竹。咏竹题竹。日暮无人伴幽独。 光阴双转毂。可惜许、等闲愁万斛。世间种种,只是荣和辱。念足又愿足。意足心足。忘了眉头怎生蹙。

按:本调的前后迭韵处,《钦定词谱》均只迭了一韵,如此句读,于文意及韵律均有不合,正确的标点应该是前后段都作三迭韵处理,这样才文通句顺,韵满律谐,更接近词调的本源。本文后面一例作法同一,可以互参。又,洗竹:削去丛竹的繁枝。宋人陆佃在《埤雅·释草》有详释:“今人穿沐丛竹,芟其繁乱,不使分其势,然后枝干茂擢,俗谓之‘洗’。洗竹第如洗华例,非用水也。”

据此,拟本谱如下:

【第四体】双调七十一字,前段六句五仄韵、三迭韵,后段七句五仄韵、三迭韵

水绕溪桥渌。泛苹汀、步迷花曲。衣巾散余馥。

●●○○▲ ●○○●○○▲ ○○●○▲

种竹。更洗竹、咏竹、题竹。日暮无人伴幽独。

●▲ ●●◆●◆○◆ ●●○○●○▲

光阴双转毂。可惜许、等闲愁万斛。世间种种,只是

○○○●▲ ●●●●○○●▲ ●○●●●●

荣和辱。念足,又愿足、意足、心足。忘了眉头怎生

○○▲ ●▲●●◆●◆○◆ ○●○○●○

蹙。

归田乐

黄庭坚

暮雨蒙阶砌。漏渐移、转添寂寞,点点心如碎。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 前欢算未已。奈何如今愁无计。为伊聪俊,消得人憔悴。这里诮睡里。梦里心里。一向无言但垂泪。

按:本词实际上就是前面第四体的变异,所不同者的,惟前段第二句不押韵。所以本词于迭韵处亦同前处理。又,本调后段第二句,各本俱为“奈向如今愁无计”,于文意论,向字疑当作“何”,形近而误。

【第五体】双调七十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三迭韵,后段七句五仄韵、三迭韵

暮雨蒙阶砌。漏渐移、转添寂寞,点点心如碎。

●●○○▲ ●◎○●○○●◎◎⊙○▲

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

●▲ ●●◆●◆○◆ ●●○○●○▲

前欢算未已。奈何如今愁无计。为伊聪俊,消得人

○○◎●▲ ●○⊙○○⊙▲ ●○⊙●⊙●○

憔悴。这里。诮睡里、梦里、心里。一向无言但垂

○▲ ●▲ ●●◆●◆○◆ ●●○○●○

泪。

青玉案

苏 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按:本调格律的一大特色,是前后段第四、第五两句是否入韵及如何入韵。苏轼此词前段第四句入韵,为一种模式,《钦定词谱》未能准确标示。这四个句子之押韵,形式颇为丰富,除苏词这种体式外,又如仅前段第五句入韵:“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冯时行词);仅后段第四句入韵:“一簪华发,满襟离恨……春衫重看。酒痕犹在,忍放金杯满”(周紫芝词);仅后段第五句入韵:“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刘辰翁词);前段第五句后段第四句入韵:“绿阴红影,暖香繁蕊……欲将心事。巧凭来燕,说与人憔悴”(赵长卿词);前段第四句后段第五句入韵:“粉光生艳。宝香飘雾……旌幢满路,貂蝉宜面。归觐黄金殿”(张元干词);后段第四第五两句入韵:“酒香花韵,绮谭妍唱……风流千古。一时人物。好记尊前语”(李流谦词);四句俱入韵而惟前段迭韵:“雨晴云树。月斜烟树……万千里路。两三头绪。恨不飞将去”(向滈词);前段第四第五句换韵:“菱歌风断。袜罗尘散。……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张元干词);后段第四第五句换韵:“群仙俱上,有人殊丽……拥翘欲去。颦蛾还住。不尽徘徊意”(王千秋词);后段第四第五句换韵,且作迭韵处理:“莺如何诉。燕如何语……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此意须双悟”(陈着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钦定词谱》并未能把握和标示这些韵脚的不同变化。事实上,填者熟悉了这个变化,才可以说是已经驾驭了本词调的写作特征。

所举诸类,不再作又一体详述。

十一 不当韵而韵例

前面所举,是我们研究词谱后所总结的的十大类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是韵脚的脱落遗漏,与此相反,另一种情况就是韵脚的凭空不当增补。与遗落一样,不恰当地添补韵脚也是有违词调的本源面目的,其错误性质相同。这里试举几例:

氐州第一

陈允平

闲倚江楼,凉生半臂,天高过雁来小。紫芡波寒,青芜烟淡,南浦云帆缥缈。潮带离愁去,冉冉夕阳空照。寂寞东篱,白衣人远,渐黄花老。 见说西湖鸥鹭少。孤山路、醉魂飞绕。荻蟹初肥,莼鲈更美,尽酒怀诗抱。待南枝、春信早。巡檐对、梅花索笑。月落乌啼,渐霜天、钟残梦晓。

【原注】此和周词也。……后段第七句多押一韵异。

按:《钦定词谱》既然已经注明这是和周邦彦词,则当予以互校,作为一首和词,韵的亦步亦趋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岂有突兀添韵的道理?所以“后段第七句多押一韵异”的判断未免立之粗糙。另又,前段第七第八两句,按此读自然与正体周词不同,但是,如果读为“潮带离愁,去冉冉、夕阳空照”的话,那么就完全与周词相同了,《全宋词》的标点,正是如此[3](P3127)。

据此,本调又一体并不成立,不再拟谱。

扫地游

杨无咎

乳莺啭午,好梦正初醒,小轩清楚。水沈细缕。趁游丝落絮,缓随风舞。罥起春心,又是愁云怨雨。玉人去。遍徙倚旧时,曾并肩处。 相望知几许。纵远隔云山,不遮愁路。捧杯荐俎。记低歌丽曲,共论心素。薄恨斜阳,不道离情最苦。正凝伫。向谯楼、又催笳鼓。

【原注】此和周词也,惟前段起句多用一韵异。

按:本词和前一例相同,原注很矛盾,若是和词,则必不会多一韵,若多一韵,则必不是和词。而两词韵脚一致,所以是和词无疑。既然是和词,则首句也只是一个撞韵而已,肯定不是韵脚是很显然的。所以,本词也就是正体,而不是又一体。

又,《钦定词谱》所引例词的第二句“好梦正初醒”,是一个标准的律句,但是,校之于宋人的所有《扫地游》的第二句,都是一字逗带四字的五字句,所以,《钦定词谱》所援的版本恐有误刻,很可能竟是“正好梦初醒”之错简。

参考文献:

[1] 王奕清等编.钦定词谱[M].北京:中国书店,1983.

[2] 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M].扬州:广陵书社,2005.

[3] 唐圭璋编.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黄大舆.梅苑[M].四库全书本.

[5] 欧阳修.醉翁琴趣外篇[M].续修四库全书本.

[6] 赵闻礼编.阳春白雪[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丛书集成本.

[7] 王运鹏辑.四印斋所刻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 毛晋编.宋六十名家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9] 万树编.词律[M].北京:中华书局,1958.

猜你喜欢
韵脚
浅析中文歌曲英译中的“音美”
《雨巷》“愁”情成因探究
中英诗歌在翻译中节奏与韵脚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习诗课堂有“平仄”,事半功倍高效率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核桃
新年颂
The Road Not Taken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