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1)

2014-11-22 09:16赵一衡方进博
护理研究 2014年29期
关键词:管理学考核理论

赵一衡,方进博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科学在护理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护理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使护理人才了解当今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提高护理管理能力和实现对护理工作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1]。然而,在护理管理学这门应用型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探索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我院于2011年对护理管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及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级和2009级护理本科生共132人。将2009级65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2人,女43人;年龄(20.95±0.86)岁。将2008级6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人,女56人,年龄(21.03±0.9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因此研究为非同期对照2008级与2009级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以及接受调查时均在大学3年级,在知识储备、专业经历上均具有相似性,故认为具有一定的均衡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非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对照组为三年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按现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授课,总课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45学时,临床见习3学时。观察组为三年级学生,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整个学时数不变,但理论授课学时压缩为29学时,实践课学时提升到19学时。整个管理知识的授课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学内容,主要讲授护理管理学概述与管理原理原则;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内容,对护理管理中的5个基本职能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理论讲授;第三部分是案例提升,针对前述的5个职能,辅以PBL教学、临床真实案例教学,将前述的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护理管理实践深入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第四部分是热点前沿内容,针对护理管理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如护理信息管理、护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学习,主要以案例、讨论的形式展开。即在管理总论、管理五大职能理论课完成后均设有相应的临床管理见习内容;而激励、沟通等章节理论课完成后配以相应的案例讨论课。为取得良好的见习效果,见习分为4个组,每个组带见习的老师均是来自临床有管理经验的护士长或硕士学历以上临床教师。教学改革同时进行课程考试方式的配套改革[2],将学生期末考核中笔试成绩70%的比例降至30%,增加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平时参与、质量管理模拟等各种平时成绩等的比例至70%。

1.2.2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课程学习满意度和调和学习收获调查表进行评价,请3名专家验证调查表的表面效度,专家认为该调查表能反应要调查的内容。在两组学生护理管理学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调查,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132份问卷,回收132份,回收率100%。

1.2.2.1 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表 问卷共7个条目,分别为课程老师的知识储备、教师教学技巧、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教师的教学责任心、理论与见习比例、课程考核方式、总体满意度。每个条目的满意度由低到高依次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表示。

1.2.2.2 课程学习收获调查表 共8个条目,从课程学习对个人成长、专业发展、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条目用非常赞成、比较赞成、一般、不赞成和非常不赞成依次表示收获大小等级从高到低。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评价 7个条目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结果见表1~表4。

表1 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满意度比较 人

表2 两组学生对理论课程授课与见习比例的满意度比较 人

表3 两组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人

表4 两组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的比较 人

2.2 护理管理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收获 8个条目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条目结果见表5、表6。

表5 两组学生在护理管理知识临床应用方面的收获比较 人

表6 两组学生在护理管理学对专业发展重要性认识方面的比较 人

3 讨论

3.1 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运用满意度、授课见习比例满意度和课程总体满意度3个方面,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临床见习(方式为观摩学习),理论讲授的课时占总课时比例高达93.75%,而护理管理学理论较抽象,过多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护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临床真实案例教学和情景式临床见习四阶教学(包括观摩、访问、角色体验和讨论4个阶段)[3]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整了讲授见习比例,把见习课时比例由6.25%提高至35.42%。丰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见习课时的增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满意度的提升。

3.2 提高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 表3结果表明:学生对改革后考核方式满意度更高。传统考试方式以理论考核为主,期末成绩认定时理论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成绩只占30%,使得某些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过程仅依靠期末死记硬背也可能得高分,而护理管理学学习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的管理学理论应用的体会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学改革在考核方式和成绩认定方案上都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指授课期间通过见习报告、读书报告、小组汇报、案例讨论、情景角色扮演以及临床护理质控管理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将过程考核所得的平时成绩比例提高至70%,笔试成绩降为30%。改革后平时成绩比重的增加可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又可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将更客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牢固地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对改革后考试方式满意度的增加。

3.3 提升学生对护理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 护理管理学是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基础理论固然重要,但提高学生对护理管理学理论的临床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才是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目标所在。表5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可增强学生对护理管理理论知识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将管理理论从理性认识升华为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传统教学侧重理论教学,而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案例教学法、临床管理见习法、情景角色扮演法和临床护理质控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试改革以考查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起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培养对理论的应用能力;最后,新的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对护理管理学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这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如何将管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专业发展。

4 小结

《护理管理学》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继续完善和改进,如加强师资培训、配套教学资源和题库建设以及争取人力财力和其他多方面支持等。教师应根据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继续改进和完善护理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护理管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创新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李继平,王艳梅,贺伟,等.护理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赵一衡,方进博.《护理管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应用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59-61.

[3] 黄明君,方进博,李卡,等.情境式临床见习四阶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70-72.

猜你喜欢
管理学考核理论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内部考核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管理学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