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译研究调查*

2014-11-26 07:25刘九茹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英译中医药

刘九茹

(河南中医学院 外语学院,郑州450008)

自18 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开始中医英译以来,中医英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0 多年的历程。如果从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的出版算起的话,中国的中医英译事业已走过了74年。2001年,徐象才[1]1914对18 世纪末到20 世纪末我国中医英译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2000年“最新中医英译研究浪潮到来,……中医英译研究的成果不仅单单用在表达中医、促进中医的对外交流上;还要形成教材,走进教室,用在培养成千上万的中医外向型人才上。中医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立不但是中医英译学术研究发展的结果,也是把这个研究推向进一步深入的新浪潮的序曲”。现在,十年已经过去,中医英译研究到底有了哪些进展? 取得了哪些成绩? 还存在哪些问题? 为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质量,本课题组以中国知网(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依托,对2001~2010年间国内发表的中医英译研究论文进行了数据调查和分析。

1 调查方法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课题组以“全文”为检索项,以“中医”、“英译”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搜索。课题组成员对检索结果逐篇阅读,排除与中医英译无关的论文后,以年度为单位,分别统计“论文数量、论文来源和研究内容”等数据,然后由课题组成员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2001~20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英译研究论文数量调查结果 见表1。

2.2 论文来源 调查发现,中医英译研究论文以期刊论文为主,其中国内中医药院校学报为主要发表阵地。我国国内23 所中医药本科院校2001~2010年发表的中医英译类论文数量为92 篇。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最多,共计14 篇,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为13 篇和9 篇,调查还发现,2001~2010年间以中医英译为研究对象的硕博士论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3 研究内容 2001~2010年发表的论文围绕中医英译标准、中医英译的译者素养、中医英译的方法和原则、中医药术语英译、中医经典英译、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英译人才培养、中医英译词典编纂与教材建设等全面展开,涉及了中医英译研究的方方面面。

表1 2001~20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英译研究期刊论文统计表

3 讨论

3.1 中医英译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2001~20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英译研究期刊论文从2001年的43 篇增长到了2010年的154 篇,虽然中间有过反弹,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正如徐象才所预言的那样,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见证了国内最新中医英译研究浪潮( 的) 到来。以中医英译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自2003年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说明有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一重要事件。笔者依然记得2003年向导师提出要研究中医英译时导师的疑惑和踌躇,最终由于从无先例而不得不放弃,而今看着学弟学妹们写的以中医英译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不由得想起2001年徐象才在《简论中医英译是学术》一文中的呼吁,“中医英语至少是汉语、英语、中医三种学术科学结晶的一种新的专门解决中医用英文表达的独立学术。这种新学术的结晶过程也即中医英译史,已长达200 多年”。“把一本中医书翻译成英文至少需要汉语、英语、西医、中医英语四种学术作基础。合格的英译至少是这四种学术在优秀的翻译人员大脑中科学地相互作用的产物”[1]1914。中医英译研究的欣欣向荣宣告了一个新形势下诞生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发展。

3.2 中医英译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深入 2001~2010年这十年间,研究人员对中医英译研究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探索与讨论,并逐步达成了共识。首先是译者的素养问题。2001年,徐象才撰文提出中医英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擅长汉语,专英语,英语熟练且具有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914。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个人素养往往对原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贴切与准确,以及信息的重新组织都有极大的影响。……所谓的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应具备的知识结构”[2]。牛喘月提出中医英译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放的整体视野。所谓开放的整体视野,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对中医英语翻译在国内外的长期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客观分析,对中医英语翻译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多层次的探索和多学科的比较。

其次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一门学科的理论是建立在有关的概念体系之上的。名词术语则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中医学理论由中医学概念体系构成,而概念则通过名词术语来概括、表达和传递[3]。中医文献翻译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准确性[4]35。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我国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存在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和交流活动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有专家认为,对国内公开出版物种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的统计分析,让人们看到了中医名词术语翻译在国内的混乱局面。肖平也指出: 目前中医名词术语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乱”。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字典或文献,就有多少种表述方法,从用词到句式都不一样,令读者无所适从[4]36-37。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纷纷撰文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的问题,呼吁中医术语英译统一。( 徐象才,2001,袁洪仁,2001,林岩et al,2001,梁忠宝,2001)因而,2005年以前探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的论文比较多,(2001年7 篇,2002年7 篇,2003年4 篇,2004年4 篇,2005年12 篇)。2007年12月,全球首部《中医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标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组织6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 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覆盖包括中医理论、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灸、临床各科等词条6 526个。其中中药、方剂、针灸穴名等3 类1 500 多个词条采用拼音、英文、代码、拉丁名等四种翻译标准。该标准的出台为各国中医药从业人员、在校师生、医政管理者提供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统一标准,促进了中医药国际交流的标准,同时也结束了我国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混乱局面。

第三是中医英语教学与中医英译人才培养。2001-2010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涵盖了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三个类型和层次,对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对中医药英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中医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程教学问题,而是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问题”[5]。关于教学方法,陈保蓉[6]认为中医专业英语应在让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英语术语及正确表达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掌握部分西医词汇使学生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变化,以培养21 世纪需要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欧阳勤认为中医英语与其他专门用途英语不同,中医英语教学离不开中医翻译。“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根本就没有外部资料和信息能让大家借鉴和学习,中医学习英语,就是把中医药的独特的医术通过英语作为桥梁介绍到外部世界造福全人类,这主要的是依赖中医英译”[7]。对于当前正在大力开展的双语教学问题,黄月中[8]明确提出中医药学专业课程不适宜实施双语教学。因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中医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的源教材就是中文,教师应该从中文的原版教材来学,用母语来学,学“原汁原味”的中医,不应该本末倒置地把这些教材翻译成外文再来学。另外,兰凤丽[9]等还就中医英语教材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4 结论

2001~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尤其是英语专业硕士论文,数量逐年递增,研究人员队伍越来越大,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范围越来越宽。中医英译界的泰斗牛喘月也在2003年撰文从中医药本身的发展、中医药对外交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建立中医英语翻译学学科等四个角度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译的问题,强调了中医英译研究的重要性。倪传斌[10]运用国际通用的学科界定标准对于中医英语进行分析后提出,“中医英语已基本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从理论方面来看,中医英语应属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范畴[11]”。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笔者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医英译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分支且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新的学科—中医英语学科正在形成。

[1]徐象才. 简论中医英译是学术[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9):1 914.

[2]牛喘月.谈谈中医英语翻译研究者的基本素养[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4):314-317.

[3]王永炎,朱建平.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J].科技术语研究,2002,4(3):3-6.

[4]肖 平.简洁也是艺术——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浅谈[J]. 浙江中医杂志,2002,47(1):35-37.

[5]熊宁宁,罗 玫,卜擎燕. 持续性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1,20(3):34-35.

[6]陈保蓉.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中医教育,2001,20(5):50-51.

[7]欧阳勤.中医英语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64-65.

[8]黄月中. 思考中医药院校双语教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40-243.

[9]兰凤丽.关于中医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J]. 中医教育,2006,25(5):64-65.

[10]倪传斌.谈谈中医英语的学科界定问题[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106-108.

[11]王永炎,朱建平.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J]. 科技术语研究,2002,4(3):3-6.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英译中医药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