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4-12-01 06:36李宗泽瑞金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瑞金3425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例数

李宗泽(瑞金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瑞金 342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小粗隆水平线和股骨颈基底部间出现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医疗器械不断改进,治疗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1]。本研究分别采用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共63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两种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3例,经X线、MRI、CT检查诊断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为60~70岁,平均(62.8±7.6)岁;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3例患者纳入置换术组,30例患者纳入内固定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置换术组根据常规进行人工关节置换,采用全麻,选择后外侧的切口,关节囊切开以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去除近端骨折块,锯断并去除股骨颈和股骨头,清理股骨近端的髓腔,选择合适的假体放入,复位并缝合伤口,手术后给予抗生素。

内固定组采用外侧的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先予以复位后,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导针、螺纹钉,在股骨的外侧安装套筒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后给予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复发状况。疗效评价分3个等级[2]:痊愈:手术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可以恢复正常,与受伤前无明显功能差距;见效: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仍然受到明显限制,但是轻微的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无效:手术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效率(%)=[(痊愈例数+见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置换组33位患者中痊愈29例,见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97%,而内固定组30位患者中痊愈20例,见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均小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由于下肢突然遭到内收、外展、扭转或撞击等外界暴力导致的骨折。而内固定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着不足,多数老年人都会伴有骨质疏松,手术容易失效。临床研究发现,由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逐渐开展,技术水平提升,同时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也减少假体周围的骨折发生,术后患者可行走,与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更少,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1]周政,刘傥,沈奕,等.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15(10):193-195.

[2]张静,赖泽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2(7):45-46.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例数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更正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反肩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