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科大学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5-01-01 02:13钱梦星徐正梅孙亚林程传苗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科技成果咨询

钱梦星,徐正梅,孙亚林,孙 嫕,程传苗*

(1.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科研部,上海 200433)

以科技为主的竞争日益激烈,以产出高等级科技成果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承担我国大部分科研项目,产出大量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评价是我国科技成果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判断、选择、预测、导向等功能使其成为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1]。我国开展的科技成果评估均为事后评价,即在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对其产出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2]。事后评价能全面地评估科技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科技成果的全程控制。为了增加科研成果管理的主动性、提高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本研究在国家科技部提出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思想指导下,从科技成果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小型专家会议和专家咨询法,建立针对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兼顾专家组成员知识结构合理性和专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从3所军医大学和3所研究型大学附属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中遴选出经验丰富的科研管理者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共49人,作为研究咨询对象进行两轮函询。

1.2 研究方法

1.2.1 构建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座谈会进行论证,召开小型专家交流讨论会,从科技成果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实用性强的指标,初步构建由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3个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21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应用技术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基本框架。

1.2.2 专家函询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Delphi法)进行专家函询。专家咨询法是一种以匿名方式征询相关权威专家对某一研究问题意见,汇总统计分析专家判断意见及建议,最终以专家趋于达成一致的意见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3]。本研究采取半开放式调查问卷构建研究型医科大学分类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请专家判断是否认可所列指标和三级指标观测点是否设置合理,并按各级重要程度对每项指标赋权重。权重值以百分数表示,各级指标权重值之和均为100%。本研究共发放两轮专家咨询问卷表,第一轮发放49份,有效收回43份,有效回收率为87.8%。整理统计专家反馈意见和修改意见形成第二轮咨询问卷,第二轮发放问卷43份,有效收回41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1.2.3 统计学分析 收集专家咨询反馈意见建议,整理并经两人核对录入,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权重、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以确定是继续进入下一轮还是结束专家咨询。一般来说,同一指标的专家认同率>90%,则认为该指标不需进行修改。各指标权重的波动程度用变异系数来表示,通常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对各种的意见较为统一,协调程度较高。若专家组成员对各指标的认同率均>90%且权重变异系数均<0.10,则表示专家意见较为一致,咨询过程结束[4]。

2 结果

2.1 专家咨询结果 第一轮函询结果为增设一级指标“应用阶段”;增设二级指标“抽检评估结果”,并下设“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经费执行情况”2项三级指标;增设二级指标“专利”,下设“专利类型”“已授权发明量”和“已授权实用新型量”3项三级指标;删除二级指标“人才输出”;将三级指标“成果转化”调整为“二级指标”;将三级指标“先进性”和“创新性”合并为“创新水平”;删除三级指标“实用性”“技术推广”和“技术应用”;增设三级指标“研究领域”。本轮权重分布相对集中,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离散分布。

在第二轮函询中,专家对4项一级指标的认同率均为100%,未做修改。8项二级指标中有6项指标的专家认同率为100%,其中2项指标的专家认同率分别为95.3%和90.7%,因此未对8项二级指标做修改。16项三级指标的专家认同率均>90%,不做任何修改。本轮权重咨询结果理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1,权重分布较为集中,离散程度较低,提示专家意见分歧小。

2.2 确定应用技术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两轮专家函审,最终确定了由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和应用阶段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研究型医科大学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表1)。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研究经前期专家充分论证后展开,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研究型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预测技术,其方法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5]。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专家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专家讨论后拟定的成果评价指标基本框架,在两轮专家咨询重要性评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在结合实际工作和专家讨论的指导下修改指标,使得研究结果科学、客观和实用。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 本研究在国家科技部的颁发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中强调的“分类成果评价”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技术应用研究成果构建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从《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要求可知,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重点是新技术、新产品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及社会经济效益,通常以应用技术成果的核心技术、投入产出情况和潜在市场经济价值为重点评价指标,但考虑到技术及其潜在市场经济的评估较为困难,故本研究以新的医疗技术、新医疗器械、药品的推广应用情况和直接经济效益作为重要参考指标[6]。因此,本研究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 本研究建立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值提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需要明确的侧重点。应用技术类研究成果在立项阶段,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者应重点关注研究领域,即跨学科研究和项目的创新水平。在实施阶段,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重视检查,并做好备查的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研究项目,在保证进度的同时,注重研究质量。在验收阶段,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重视发表论文质量的同时,更应重视专利的申报工作,特别是体现核心技术新颖性、创造性及水平的发明专利和体现技术实用性和实用价值的实用新型专利。在应用阶段,鼓励专家教授进行成果转化,立足于市场需求选题,以“产、学、研”的研究模式的基础,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此,该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航标灯式的导向作用,能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表1 研究型医科大学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本研究利用专家咨询针对于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从成果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构建由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和应用阶段4个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6项三级指标构成的研究型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能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遴选出高水平医学科技成果,为成果管理者选送科技奖励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对高校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提高研究型高校核心科技竞争力有促进作用。

[1] 马鲁豫,岳林明.关于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的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7(4):6 -8.

[2] 陈 宁.美国的科技评价与科研事后评价概况[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12):25-31.

[3] Reid N.The Delphi technique: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J].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caring professions,1988(9):230 -262.

[4] 曾 光,李 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5] 袁勤俭,宗乾进,沈洪洲.德尔菲法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研究——南京大学知识图谱研究组系列论文[J].现代情报,2011,31(5):3 -7.

[6]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J].科技和产业,2004(3):61 -62.

猜你喜欢
研究型科技成果咨询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