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能力满意度调查

2015-01-01 02:13汪佳远王胜军陆梅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职称医患

王 鹿,汪佳远,王胜军,陆梅华*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0127;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上海200127)

19世纪中期,德国柏林大学Langenbeck教授率先提出建立住院医师制度的思想[1],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我国于2010年在上海市率先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必要阶段,对于造就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师队伍,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重要意义[2-3]。本文以上海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例,通过对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医师满意度情况的调查,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以随机选择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60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职业能力满意度的情况。

1.2 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后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工作类别、职称等,以及调查对象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及工作态度、住院医师对病患态度及医患沟通能力、住院医师完成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应变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对不同职称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进行方差分析。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3份,有效回收率为88.8%。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18.0实现。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工作类别 在533位调查对象中,护士311人、医师 207人、其他人员 15人,分别占58.3% 、38.8% 、2.8% 。

2.2 调查对象职称 在有效调查人群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 138人、初级职称344人,分别占11.5% 、25.9% 、62.7% 。

2.3 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满意度 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医师在服务患者过程中的各项表现作出满意度评分,满意度从高到低赋分值分别为5、4、3、2、1分,进行评分。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学习及工作态度”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以认为职称越高满意度越低(表1);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对病患态度及沟通能力”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可以认为职称越高满意度越低(表2);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完成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以认为职称越高满意度越低(表3);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应变能力”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以认为职称越高满意度越低(表4)。

表1 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学习及工作态度”满意度情况

表2 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对病患态度及医患沟通能力”满意度

表3 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完成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满意度

表4 医务人员对“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应变能力”满意度

调查结果还显示,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学习及工作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对住院医师服务病患态度及医患沟通能力的满意度其次,对住院医师完成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满意度再次,对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及应变能力的满意度最低(图1)。

图1 调查对象整体满意度

3 讨论

3.1 高年资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整体满意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高年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普遍较低。这可能是因为高年资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对本专业和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对临床技能与诊疗水平有较高要求,而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容易出现“低级”错误,与高年资医师的预期有一定差距。

3.2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较弱 临床思维是衡量医师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医师临床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和敏捷性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应变能力满意度最低。这主要是由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接触临床时间较短,且此前在医学院校的学习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临床实践锻炼,因此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轮转过程中的临床思维及应变能力相对薄弱。

3.3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得到关注 医院缺乏培养及考核目标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病患态度及医患沟通能力比较满意。这与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有一定联系。从培养目标来看,一位优秀的医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位优秀的交流者,要有良好处理医患关系和诊疗活动过程前中后的动态变化的能力。在美国,“人际沟通能力”(interpersonal&communiealion skills)是住院医师培训的6项核心职业能力之一[4]。然而,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着重临床诊疗能力的培养,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尚无详细要求,对培养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住院医师有一定局限性。

4 建议

4.1 探索高年资医师专职化临床教学负责人模式为加强高年资医师对教学工作的参与度,有效发挥其“引路人”的作用,促进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可借鉴美国临床教学经验,尝试专职化临床教学负责人模式,在确保与临床同职称医师收入水平接近的前提下,要求高年资医师在一定时期内专职负责教学工作,并考虑将其作为职称晋升条件。如此可以确保临床教学负责人有时间和精力承担培训计划的具体实施和日常培训管理工作,对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业务成长和医疗安全负责。

4.2 强化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要促进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可尝试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5]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带教老师给出典型案例并围绕典型案例提出问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最后带教老师总结,将理论教学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临床问题情景中,通过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自主探索研究及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激发规培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养成正规的诊疗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也能对医疗安全建立起基本的保障。

4.3 引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及考核 住院医师需要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以便与患者、患者家属、同事有效地交流信息与合作,如培训医院在带教过程中也重视培养对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生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将来行医过程中减少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创造条件。建议相关部门和培训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目标中,设置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开设相关培训课程,以确保医疗安全为导向,以尊重患者为基础,以有效沟通为目标,建立与患者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医患氛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关系到医院人才培养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医疗安全。只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和培养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吴 涛,毕晓莹.从Johns Hopkins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看美国医学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121-122.

[2] 张秀巧.我国住院医师人才规范化培训改革探讨[J].中国人才,2010(22):267-268.

[3] 王 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认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141.

[4] 戴汉军,蔡小军.美国以能力为基础的住院医师培训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635 -637.

[5] 熊晶晶,钟庆华,魏 来.PBL和CBL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2014,8(上):170-171.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职称医患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