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管产业政策期待更明晰
——访中远集团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江平

2015-01-06 15:51
中国船检 2015年6期
关键词:管业江平国际航运

本刊记者 殷 毅

规模和体量尚小

记 者: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船舶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秦江平:船管业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欧洲,发展到今天已十分成熟。在新加坡、香港等地,船管企业众多,信息管理交互非常方便,船员管理、船舶进出口和关税也都非常便利。我国船舶管理业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的如中海、中远等的船管公司都成立于那个时期。遗憾的是,我国的船管业发展到今天仍处在初级阶段,规模和体量都很小,尚属新兴产业。

记 者:这个行业本身有哪些特点?

秦江平:船管企业主要从事船舶的技术支撑、安全运营和船员管理等三方面工作。船管行业所涉及的技术含量较高,它是航运业的延伸,是为航运业服务的。所以,专业化是一大特点。现在已经出现了只负责工资支付,或者只负责船员管理的船管企业。其次,船管行业人力资源丰富。目前我国的船管业伴随全球船管行业的东移,已集聚了丰富的船管人才。中国因素在世界船舶管理业的发展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 者: 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船舶管理行业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秦江平:航运不仅仅是指货运。船舶管理是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为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高端服务,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如果这个产业缺失,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船管业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船舶管理和船员劳务,就如同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修造船、保险、融资租赁等一样。船管业同样能带来大量的航运金融、保险等衍生业务。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记 者:那么,我国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与船管业的发展是否同步?

秦江平:目前来看,我国的船舶管理业的发展滞后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从时间上看,前者至少比后者落后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多年以来,我国航运业实行开放政策,世界前十大航运公司目前都已在中国设立经营中心。如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等。一方面它们挂靠中国港口,一方面却把船舶供应和船员供应、船员管理放在了香港和新加坡,很少使用中国船员。

期待国家政策支持

记 者:是不是可以说我国船舶管理行业的发展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脱节的?

秦江平:可以这样理解。从规模上看,我国船管业与一些船管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国外一家大型船管公司一般管理五六百艘船,而我们最大的船管公司管理的船也不过是他们的十分之一,还包括管理我们自己船队的船。其次,我国船舶管理专业化水平低。船管业本是为航运业提供一种高端的技术服务,但我们在市场上靠的不是高端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服务,更多的是靠低成本低价格与国外竞争。所以,我们始终无法服务于国际十大航运企业,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响亮品牌。

记 者:那么,造成今天这种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

秦江平:主要是我们的船管政策有局限性。我们的船管产业政策可以说是支离破碎,与船管业发展很不配套,比如签证制度、劳动用工和税收政策等。拿审批签证来说,国外船东在国外有需要,我们的船员不能随时出境,不能及时赴现场解决问题。再比如,目前船管企业门槛较高。注册一家船管公司除需要大量资金,还要求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交一定的保证金,同时对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资质都有严格要求。虽然说这些政策利于管理,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目前上海自贸区有了一些新政,如降低船管业的门槛,重视后期监管,这个方向是对的。

记 者: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一定要发展船管业。可是,船管业政策如何与之配套?

秦江平:首先,我们要理清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船舶管理与航运管理是什么关系?船舶管理到底应由哪个部门来管?我们是不是把船舶管理当作一个国家的产业去发展?船舶管理专业化强,无论由谁管,都必须懂专业。另外,需要相关部门诸如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商务部等相互配合。

我建议要把船舶管理经营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待,否则相关的产业政策就会缺失。不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船舶管理公司的经营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成规模和达到专业化。只有解决了政策方面的问题,船管业的发展才能水到渠成。况且现在我们现在已具备了足够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相关配套设施也较完善。如果把服务质量搞上去,再借助价格优势,中国船管业的发展强大指日可待。

行业发展要“三化”

记 者:目前整个船管业的开放情况如何?

秦江平:我国的船管行业对外开放始终不到位,没有正式开放。还有很多法律问题没有理清,比如中国船员的劳动保护问题、船员追责问题等。现在实行自贸区试点政策后,已有一些国外著名的船船管理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点,但实际上大多是中资的,且都规模不大;也有的设了点但没有开展业务,处在观望中。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说明现在我们的船管产业政策还不明晰,或者说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没有跟上去。

记 者:“在稳步推进对外开放风险可控前提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稳妥开展外商设立独资船舶管理企业等试点。”这一举措对国内船管市场有无影响?意义在哪里?

秦江平:中国航运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船管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吸引国际上的优秀企业,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增强中国企业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在自贸区内,相关政策的效应不断放大,带动的是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如产品备件、相关产品制造、船舶供应、人力资源等,尤其是人员就业。如果上海成为全球船管中心和国际船员基地,就可吸纳全球航运高端人才齐聚上海,上海才有可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船管市场不开放,保护的是只能是那些没有活力和竞争力的船管企业;开放才能使行业走向市场,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航运业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世界十大航运公司都在中国设总部,中国整个航运业水平在竞争中得到了提升。

记 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船舶管理业与之配套?

秦江平:这方面香港和新加坡可作为榜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一定要集聚大量的船舶管理业方面的人才。中国的船舶管理业刚刚起步,人才潜力有待挖掘。如果世界上著名的船管公司都把中心放在上海,融资、保险、物料配件等配套齐全,我们就有了可以影响国际规则的话语权。

记 者:我国船管行业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秦江平: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我们要立足于专业人才的管理,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要开放,也要走出去,在优胜劣汰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开创一个“万人创业万人创新”的新局面,这样市场才活跃。所以,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改善船舶管理经营环境。近几年,已有了“船舶管理协会”和“研究理事会”这样的部门成立,对船舶管理业进行行业指导。如果突破了劳保、签证、税费等一些政策瓶颈,中国船舶管理业的发展机遇是很大的。

猜你喜欢
管业江平国际航运
宁夏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撒娇”老师更好命
宁夏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教你做一个“福尔摩斯”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十二五”成绩单
寻找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