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催化剂

2015-01-12 07:47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陈建业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2期
关键词:平行线形象思维表象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 陈建业

动手操作
——学生数学思维转化的催化剂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 陈建业

学生的认知都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需要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思维意识,实现思维转化。以小学数学为载体,重点阐述“动手操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与创新。

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 思维转化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表象进行感知,它是直观的、形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切勿操之过急,应通过“表象感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者之间的转化与升华,最终让学生获取数学新知。

一、动手操作,直观教具,表象刺激

实物给了学生一定的表象感知,而“动手操作”却能够使学生深层次体会事物的形成。学生在利用材料“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的过程中,会进行目的性的观察,无形中在脑海里建立了丰富、正确的表象,实现表象感知向形象思维的转化。

比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已经学过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就可以此为起点,让学生“动手搭建”,利用“拼一拼”的方式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解法。

1.制作六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然后利用这六个正方形拼摆成一个长方形。

2.制作与上题拼接的长方形一模一样的模型。

学生在制作正方形的时候,对正方形的形状、特点、面积求法进行了回顾,因此,他们在做第2题时,不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完整的制作,并主动对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行了思考,明白了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逐步地由外在的感知变为了形象的整理,顺利向形象思维过渡。

二、数学建模,方法思想,灵活转换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对其中的相同点进行类比,对其中的关联点进行转化,对其中的数字、符号进行统计……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与思想,学会运用方法与思想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动手操作”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教学“平行线”时,首先让学生对火车轨道、双杠等生活素材进行观察,并利用各种具体的事物来提取“平行线”的模型,再让学生利用铅笔来动手制作两条平行线,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操作与观察。

动手操作:1.做两条平行线。2.在两条平行线中做五条垂线。3.量一量这些垂线之间的长度,你有什么感想?4.修建火车轨道的师傅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保持火车轨道的平行?

学生利用直尺与三角板来给平行线做垂线,在测量中发现了平行线中的任意垂线都是相等的,思考得出了火车轨道保持平行的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逐步过渡到半抽象、抽象,从而领悟了其中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实现了思维之间的灵活转换。

三、图示分析,整体概括,形象表达

“动手操作”中的感知唤醒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意识,形象思维的融入使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分析,从数学表象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积极加以分类、归纳和整理,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猜想,表达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从而顺利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

对于应用题,学生往往不能从文字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更加难以得到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利用线段图将应用题“画”出来,建立相应的图示,能使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明了。

比如,甲乙两个数的差是140.4,其中乙数中的小数点向右挪一位就变为了甲数,试求甲、乙两数分别为多少?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利用线段表示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

有了线段图,学生马上理解了140.4与甲、乙两数的关系,特别是140.4与乙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乙数=140.4÷(10-1)=15.6,甲数= 140.4+15.6=156。通过画图分析,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浅显的模仿做题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抽象的问题进行了形象的展示,直观、具体地获取了其中的数学信息,不仅实现了思维之间的转换,还培养了解题的技巧。

总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数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动手操作”能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观察、分析、猜想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灵动而不僵化。让“动手操作”变为学生踏进数学殿堂的起点,成为学生思维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催化剂吧!

(责编 童 夏)

G623.5

A

1007-9068(2015)29-091

猜你喜欢
平行线形象思维表象
平行线
表与里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