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企业化出版市场的图书采访工作

2015-01-20 12:31于菲菲
图书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企业化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出版社改企转制的逐步完成,企业化的出版市场对图书采访工作带来的影响愈加明显。该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企业化出版市场的新现状和图书采访工作的几大难题,初步提出在新环境下图书采访工作的对策,以期开创图书采访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企业化;图书采访;书目信息共享

1我国出版社企业化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社企业化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200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4家出版社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他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

出版社改企以后,经济效益更加依赖于市场,出版业市场的竞争会更加充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会得到挖掘,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龑指出:随着出版社改制的成功,极大地解放生产力,逐步提升市场化程度,我国出版业将会有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出现“井喷”现象。[2]笔者近期走访了上海的十几家出版社进行实地考察,虽然“井喷”现象还没有完全出现,但大有提升之势,中央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渐促进出版社走向市场。各个出版社由于自身情况不同,改企的政策对于它们的冲击力也是轻重不一,而这样的改制现实对于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企业化出版市场之新现状

2.1 出版发行单位日益增多

随着各大出版社从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集团化趋势明显,出版发行单位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出版社进行更换社名和社号,新增出版社也日益增多,比如上海百家出版社于2011年正式更名为“中西书局”,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等都是近几年新增的出版社。很多原名为某某出版社都改名为某某出版集团或某某出版有限公司,图书采访人员面对更新得如此之快的出版社名称,必须时刻关注出版单位的动态,一旦新增的出版社被忽略,缺藏现象就会出现。

2.2 图书出版量大幅增加

出版业受企业化市场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出版社逐利倾向渐重使图书出版量大幅增加。根据《中国新闻出统计资料汇编》对于2008—2012年出版行业变化的统计数据显示[3],每年的出版量都在成比例增长,且增速较快(见图1)。

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重复出版,缺乏精品,甚至有些图书竞相迎合市场,反复抄袭。而质量高、创意新颖、专业性强的图书却少之又少,新增学科的专业图书更是匮乏,出现了学术著作冷寂的强烈反差,出版社企业化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2.3 合作出版、包销书比例激增

企业化市场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图书品种和结构的合理性,自负盈亏的压力使绝大多数的出版发行单位选择与图书公司合作出版图书和作者包销出版图书。有资料分析,当今各大出版社广泛开展了自办发行业务,包销本社图书平均比例为44.48%[4],这样就使大部分的图书货源都掌握在合作出版的图书公司或者作者自己手中,出版社发行部门甚至连信息都无法掌握。而很多合作出版的图书和包销书大多都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或者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有媒体称,在国内各种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民营策划的图书高达80%[5],许多畅销书,甚至一些有学术价值和有影响的图书都是由民营图书公司完成的,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富爸爸穷爸爸》《求医不如求己》等 ,如果这部分图书缺藏将给图书馆馆藏建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4 各种书目信息充斥市场

获取书目信息是图书采访工作的源头,出版社企业化的变化使各种书目信息充斥市场,却尚无一种囊括所有出版社全部或某一门类新书的书目信息。首先,出版社的书目信息是真实可信的,但出版行业的范围日益扩大,想将大量书目整合起来十分烦琐;其次,书商的书目相对实用且便捷,但由于折扣问题和主发出版社范围的局限,想将新书、好书采访到位实属不易;再者,还有一大部分的书目信息是出版社和书商都无法掌握的,书目出现“断层”,大量民营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书目信息会有些参考价值,但获取上千家民营图书公司的书目谈何容易。

2.5 图书出版周期日益不稳定

由于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现在都采取政府采购招标书商的方式进行采购图书,因此考核书商就成为图书采访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笔者在利用《全国新书目》对中标书商进行考核时了解到,很多出版社申报了CIP却推迟出版。随着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市面上的新书很多,但在具体运营中,相当部分的图书因征订数未达目标而推迟或取消出版,或者书商向出版社发出的订单总量达不到出版社发货要求也可能出现到货率低的现象。图书出版周期的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笔者针对2013年部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进行粗略统计,从图书漏采数量中抽取出由于延期出版而未到馆的数量,发现延期出版的现象占漏采总量约70%(见表1)。

3图书采访工作的几大难题

面对企业化出版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也面临着几大前所未有的难题。

3.1 图书采全难

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出版社图书出版量过大、质量参差不齐、包销书、合作出版、延期出版图书的现象日益明显,出版信息搜集不全、不准确、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接踵而来。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中文出版物求全是长期以来的馆藏规定,图书出版量过大使得这项任务变得愈加艰巨,以现今的采访现状来讲,多家书商分区域进行购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家书商采全难的问题,但是由于近一半的合作出版和包销书的货源都没有掌握在出版社手中,联系到所合作出版的图书公司也会大大降低新书到馆的速度,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获知购书渠道,图书采访人员完全依靠书商解决不了图书采全难的难题。

3.2 搜集整合书目难

出版社改企后,图书发行渠道较之以前会相应的拓宽,出版发行单位的日益增多和各种书目信息的杂糅,使图书馆采访人员获取整合书目的工作变得复杂。通过出版社获取的书目只是全部书目的一部分,因此书目并不齐全,通过书商获取的书目大多为折扣合理的书目,通过网络获取的书目大多为旧书,新书更新较慢,而CIP数据却不是很准确,推迟或取消出版的图书很多。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书目各有利弊,把它们获取齐全并将其整合在一起就更加困难了。

3.3 及时获取出版发行信息难

图书馆现行的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书商为主体,出版社与图书馆缺少沟通,经销商和出版社热衷于推销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图书信息,但图书馆采访人员想知道读者真正需要的书目出版信息却很难。目前大部分图书馆仅通过读者书面荐书的形式获悉,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书目信息之后,再给书商进行发订,却因错过了最佳采购时间而无法采到。因此及时从各种渠道获取出版信息书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延期出版图书比例较高,如果按照出版日期进行发订书单,图书很可能不能够按时到馆,这部分图书就需要及时跟踪采购,加大了采访人员及时获取发行信息的难度。

4新环境下图书采访工作对策

由于各个出版社改企的步伐不一,有的已完全转变,有的正处于转变之中,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的影响也将不断地持续和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及时应对各种影响,了解掌握出版发行过程中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更新图书馆采访工作理念与手段,达到提高图书采访质量的目的。针对上文提到的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出版社改企后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的冲击。

4.1 拓宽图书采访渠道,建立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

面对出版社改企的大趋势,出版社集团化使图书市场不断扩大,出版社的重组也在不断变化,这都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增强图书信息意识,从多种途径获得图书出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出版社的集团化也使图书出版发行多元化,集团与各个出版社之间的书目信息也错综复杂。传统上的图书出版发行机制决定了出版社是出版信息的控制者,书商处在出版社和图书馆信息沟通的交点,因此,图书馆处在出版信息获取的不利位置,面对图书采全难和搜集整合书目难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拓宽图书采访渠道,建立一套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同各渠道有信誉的图书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充分吸收出版社、书商、读者推荐、网上书店,尤其是图书公司、包销作者的图书信息,整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书目信息资源,利用多种服务手段,在一定的安全性框架内,允许采访人员、读者、书商、出版社四者间的信息共建共享,采访人员和读者可以把需要的书目添加在这个系统中,而书商、出版社、图书公司也按照时间将书目信息上传到此系统,允许采访人员共享书目,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换。

同时,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互动平台,通过读者网络荐书系统,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快速获取图书出版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图书出版目录。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采访的网络优势,可以从各大出版社、出版集团、供应商的网站上了解出版发行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势整合,利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采购库,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

4.2 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采取横向纵向同时补藏的采购模式

面对企业化图书市场出版的图书良莠不齐的局面,也为了力争做到图书采全的目标,图书采访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采购更多的读者需要的专业书和畅销书,评估现有馆藏,按学科调查了解馆藏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各类藏书的流通使用情况,掌握馆藏的缺漏程度和薄弱环节,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使藏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除了新书的采购,图书馆的补藏工作可以采取横向、纵向同时补藏的采购模式,在大量查重补藏缺藏文献的同时,通过搜集固定学科专类书目进行纵向补藏,采购更多的专藏文献以满足读者需求。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特有的年鉴、地方志、图书馆学、法律、敦煌吐鲁番学、经典图书等都是专藏文献的代表,采访人员可以考虑开辟更多的读者需要的专藏文献区域,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图书信息,加大力度做好专藏文献的采购。这样形成一个补藏“网”,将图书收集渠道最大化且具有针对性。

4.3 通过固定的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它是全国的出版社缴送样书的基地之一,一部分包销书和书商因折扣问题而漏采的图书出版社会缴送样书,因此图书采购可以利用独有的缴送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此缴送平台后,出版社可以定期将电子版缴送清单上传到此平台,并且将新增、更名的出版社及时纳入或更新到平台中,而图书采访人员定期将此缴送清单进行整理优化,及时了解新增出版动态,对于缺藏文献和包销书果断通过出版社或其他渠道进行采购,以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时,为了更快更好地获取出版社的书目信息,可以与各出版社的发行或馆配部门建立固定的交流平台,如利用建立QQ群的方式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员全部纳入交流平台,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上传书目,而图书馆采访人员定期反馈相应采访目录,便于及时发现缺藏图书、延期出版图书、畅销书等相关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采访工作。

4.4 与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有过“全国图书协调方案”,80年代开展过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活动。这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联盟的雏形,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以继续,但是为后来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CALIS、NSTL等项目的成功成为图书馆联盟最佳的实践模型。因此与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的合作共享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可以将出版信息进行互补,互通有无,既补充了馆藏信息,又能解决基于企业化出版市场带来的图书采全难和搜集书目难等的负面影响。

4.5 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

重视数字化补藏是有效缓解采全难问题的措施之一。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将我们认为采购较难的图书进行数字化补藏,虽然数字化补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购买原书更具保存价值,但可进行快速利用,使读者能够利用到急需的馆藏资源。另外,随着数字出版形态的迅速发展,随书光盘数字出版和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的出版量大大提高,因此印刷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协调采购也应提上日程,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也是协调采购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5结语

企业化的出版市场已成为整个图书市场的大背景,这给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现过的影响和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图书采访人员必须改变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建立一套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利用固定的交流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积极提高自己获取出版信息的能力,为图书馆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采访环境,使馆藏建设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课题组.转企改制:阵痛与希望——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改制调查[J].出版参考,2007(18):9—10.

[2] 和龑.关于中央级出版单位转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报道,2009(7):28—29.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9[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

[4] 刘瑞.浅谈制约图书采访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S1):190—192.

[5] 郝振省.2007中国民营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11.

[6] 时冬梅.基于馆配市场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0—8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于菲菲(1984—),女,馆员,硕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主要从事图书采访研究。

3.3 及时获取出版发行信息难

图书馆现行的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书商为主体,出版社与图书馆缺少沟通,经销商和出版社热衷于推销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图书信息,但图书馆采访人员想知道读者真正需要的书目出版信息却很难。目前大部分图书馆仅通过读者书面荐书的形式获悉,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书目信息之后,再给书商进行发订,却因错过了最佳采购时间而无法采到。因此及时从各种渠道获取出版信息书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延期出版图书比例较高,如果按照出版日期进行发订书单,图书很可能不能够按时到馆,这部分图书就需要及时跟踪采购,加大了采访人员及时获取发行信息的难度。

4新环境下图书采访工作对策

由于各个出版社改企的步伐不一,有的已完全转变,有的正处于转变之中,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的影响也将不断地持续和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及时应对各种影响,了解掌握出版发行过程中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更新图书馆采访工作理念与手段,达到提高图书采访质量的目的。针对上文提到的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出版社改企后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的冲击。

4.1 拓宽图书采访渠道,建立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

面对出版社改企的大趋势,出版社集团化使图书市场不断扩大,出版社的重组也在不断变化,这都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增强图书信息意识,从多种途径获得图书出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出版社的集团化也使图书出版发行多元化,集团与各个出版社之间的书目信息也错综复杂。传统上的图书出版发行机制决定了出版社是出版信息的控制者,书商处在出版社和图书馆信息沟通的交点,因此,图书馆处在出版信息获取的不利位置,面对图书采全难和搜集整合书目难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拓宽图书采访渠道,建立一套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同各渠道有信誉的图书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充分吸收出版社、书商、读者推荐、网上书店,尤其是图书公司、包销作者的图书信息,整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书目信息资源,利用多种服务手段,在一定的安全性框架内,允许采访人员、读者、书商、出版社四者间的信息共建共享,采访人员和读者可以把需要的书目添加在这个系统中,而书商、出版社、图书公司也按照时间将书目信息上传到此系统,允许采访人员共享书目,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换。

同时,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互动平台,通过读者网络荐书系统,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快速获取图书出版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图书出版目录。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采访的网络优势,可以从各大出版社、出版集团、供应商的网站上了解出版发行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势整合,利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采购库,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

4.2 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采取横向纵向同时补藏的采购模式

面对企业化图书市场出版的图书良莠不齐的局面,也为了力争做到图书采全的目标,图书采访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采购更多的读者需要的专业书和畅销书,评估现有馆藏,按学科调查了解馆藏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各类藏书的流通使用情况,掌握馆藏的缺漏程度和薄弱环节,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使藏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除了新书的采购,图书馆的补藏工作可以采取横向、纵向同时补藏的采购模式,在大量查重补藏缺藏文献的同时,通过搜集固定学科专类书目进行纵向补藏,采购更多的专藏文献以满足读者需求。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特有的年鉴、地方志、图书馆学、法律、敦煌吐鲁番学、经典图书等都是专藏文献的代表,采访人员可以考虑开辟更多的读者需要的专藏文献区域,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图书信息,加大力度做好专藏文献的采购。这样形成一个补藏“网”,将图书收集渠道最大化且具有针对性。

4.3 通过固定的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它是全国的出版社缴送样书的基地之一,一部分包销书和书商因折扣问题而漏采的图书出版社会缴送样书,因此图书采购可以利用独有的缴送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此缴送平台后,出版社可以定期将电子版缴送清单上传到此平台,并且将新增、更名的出版社及时纳入或更新到平台中,而图书采访人员定期将此缴送清单进行整理优化,及时了解新增出版动态,对于缺藏文献和包销书果断通过出版社或其他渠道进行采购,以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时,为了更快更好地获取出版社的书目信息,可以与各出版社的发行或馆配部门建立固定的交流平台,如利用建立QQ群的方式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员全部纳入交流平台,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上传书目,而图书馆采访人员定期反馈相应采访目录,便于及时发现缺藏图书、延期出版图书、畅销书等相关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采访工作。

4.4 与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有过“全国图书协调方案”,80年代开展过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活动。这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联盟的雏形,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以继续,但是为后来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CALIS、NSTL等项目的成功成为图书馆联盟最佳的实践模型。因此与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的合作共享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可以将出版信息进行互补,互通有无,既补充了馆藏信息,又能解决基于企业化出版市场带来的图书采全难和搜集书目难等的负面影响。

4.5 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

重视数字化补藏是有效缓解采全难问题的措施之一。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将我们认为采购较难的图书进行数字化补藏,虽然数字化补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购买原书更具保存价值,但可进行快速利用,使读者能够利用到急需的馆藏资源。另外,随着数字出版形态的迅速发展,随书光盘数字出版和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的出版量大大提高,因此印刷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协调采购也应提上日程,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也是协调采购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5结语

企业化的出版市场已成为整个图书市场的大背景,这给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现过的影响和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图书采访人员必须改变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建立一套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利用固定的交流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积极提高自己获取出版信息的能力,为图书馆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采访环境,使馆藏建设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课题组.转企改制:阵痛与希望——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改制调查[J].出版参考,2007(18):9—10.

[2] 和龑.关于中央级出版单位转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报道,2009(7):28—29.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9[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

[4] 刘瑞.浅谈制约图书采访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S1):190—192.

[5] 郝振省.2007中国民营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11.

[6] 时冬梅.基于馆配市场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0—8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于菲菲(1984—),女,馆员,硕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主要从事图书采访研究。

3.3 及时获取出版发行信息难

图书馆现行的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以书商为主体,出版社与图书馆缺少沟通,经销商和出版社热衷于推销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图书信息,但图书馆采访人员想知道读者真正需要的书目出版信息却很难。目前大部分图书馆仅通过读者书面荐书的形式获悉,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书目信息之后,再给书商进行发订,却因错过了最佳采购时间而无法采到。因此及时从各种渠道获取出版信息书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延期出版图书比例较高,如果按照出版日期进行发订书单,图书很可能不能够按时到馆,这部分图书就需要及时跟踪采购,加大了采访人员及时获取发行信息的难度。

4新环境下图书采访工作对策

由于各个出版社改企的步伐不一,有的已完全转变,有的正处于转变之中,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的影响也将不断地持续和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及时应对各种影响,了解掌握出版发行过程中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更新图书馆采访工作理念与手段,达到提高图书采访质量的目的。针对上文提到的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出版社改企后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的冲击。

4.1 拓宽图书采访渠道,建立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

面对出版社改企的大趋势,出版社集团化使图书市场不断扩大,出版社的重组也在不断变化,这都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增强图书信息意识,从多种途径获得图书出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出版社的集团化也使图书出版发行多元化,集团与各个出版社之间的书目信息也错综复杂。传统上的图书出版发行机制决定了出版社是出版信息的控制者,书商处在出版社和图书馆信息沟通的交点,因此,图书馆处在出版信息获取的不利位置,面对图书采全难和搜集整合书目难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拓宽图书采访渠道,建立一套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同各渠道有信誉的图书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充分吸收出版社、书商、读者推荐、网上书店,尤其是图书公司、包销作者的图书信息,整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书目信息资源,利用多种服务手段,在一定的安全性框架内,允许采访人员、读者、书商、出版社四者间的信息共建共享,采访人员和读者可以把需要的书目添加在这个系统中,而书商、出版社、图书公司也按照时间将书目信息上传到此系统,允许采访人员共享书目,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换。

同时,在网络上建立一个互动平台,通过读者网络荐书系统,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快速获取图书出版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图书出版目录。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采访的网络优势,可以从各大出版社、出版集团、供应商的网站上了解出版发行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势整合,利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采购库,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

4.2 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采取横向纵向同时补藏的采购模式

面对企业化图书市场出版的图书良莠不齐的局面,也为了力争做到图书采全的目标,图书采访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采购更多的读者需要的专业书和畅销书,评估现有馆藏,按学科调查了解馆藏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各类藏书的流通使用情况,掌握馆藏的缺漏程度和薄弱环节,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使藏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除了新书的采购,图书馆的补藏工作可以采取横向、纵向同时补藏的采购模式,在大量查重补藏缺藏文献的同时,通过搜集固定学科专类书目进行纵向补藏,采购更多的专藏文献以满足读者需求。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特有的年鉴、地方志、图书馆学、法律、敦煌吐鲁番学、经典图书等都是专藏文献的代表,采访人员可以考虑开辟更多的读者需要的专藏文献区域,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图书信息,加大力度做好专藏文献的采购。这样形成一个补藏“网”,将图书收集渠道最大化且具有针对性。

4.3 通过固定的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它是全国的出版社缴送样书的基地之一,一部分包销书和书商因折扣问题而漏采的图书出版社会缴送样书,因此图书采购可以利用独有的缴送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此缴送平台后,出版社可以定期将电子版缴送清单上传到此平台,并且将新增、更名的出版社及时纳入或更新到平台中,而图书采访人员定期将此缴送清单进行整理优化,及时了解新增出版动态,对于缺藏文献和包销书果断通过出版社或其他渠道进行采购,以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时,为了更快更好地获取出版社的书目信息,可以与各出版社的发行或馆配部门建立固定的交流平台,如利用建立QQ群的方式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员全部纳入交流平台,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上传书目,而图书馆采访人员定期反馈相应采访目录,便于及时发现缺藏图书、延期出版图书、畅销书等相关信息,有的放矢地做好采访工作。

4.4 与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有过“全国图书协调方案”,80年代开展过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活动。这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联盟的雏形,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以继续,但是为后来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CALIS、NSTL等项目的成功成为图书馆联盟最佳的实践模型。因此与其他公共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的合作共享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可以将出版信息进行互补,互通有无,既补充了馆藏信息,又能解决基于企业化出版市场带来的图书采全难和搜集书目难等的负面影响。

4.5 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

重视数字化补藏是有效缓解采全难问题的措施之一。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将我们认为采购较难的图书进行数字化补藏,虽然数字化补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购买原书更具保存价值,但可进行快速利用,使读者能够利用到急需的馆藏资源。另外,随着数字出版形态的迅速发展,随书光盘数字出版和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的出版量大大提高,因此印刷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协调采购也应提上日程,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也是协调采购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5结语

企业化的出版市场已成为整个图书市场的大背景,这给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现过的影响和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图书采访人员必须改变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建立一套完备的开放性图书信息供需系统,有针对性地搜集书目信息,利用固定的交流平台与出版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出版信息合作共享,加大数字化补藏力度,积极提高自己获取出版信息的能力,为图书馆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采访环境,使馆藏建设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课题组.转企改制:阵痛与希望——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改制调查[J].出版参考,2007(18):9—10.

[2] 和龑.关于中央级出版单位转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报道,2009(7):28—29.

[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9[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

[4] 刘瑞.浅谈制约图书采访工作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S1):190—192.

[5] 郝振省.2007中国民营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11.

[6] 时冬梅.基于馆配市场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0—82.

[收稿日期]2014-09-22

[作者简介]于菲菲(1984—),女,馆员,硕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主要从事图书采访研究。

猜你喜欢
企业化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探析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中职纺织专业教学企业化策略探讨
浅谈在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中职学校学生专业社团企业化运营的设想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索
中职学校企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药物制剂实训工厂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