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2015-01-22 13:30王红枫宋键
种子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药害喷药农作物

王红枫,宋键

内乡县种子管理站,四川 内江 641100

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王红枫,宋键

内乡县种子管理站,四川 内江 641100

本文分析了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农药;农作物;危害;应对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着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中,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作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药害,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及常见药害的应对措施。

1 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

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1 与药剂性质有关

任何一种农药对农作物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农药对农作物的反应不同。无机农药和水浴性、渗透性大的农药,易引起作物药害。硫黄粉、石硫合剂、硫酸铜等溶解的药量往往超过农作物能忍受的剂量,同时,农作物对无机物的最高忍受剂量又很接近于药物的最低有效防治剂量。因此,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药害。抗生素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等则不容易引起药害。应注意不同农药的药害区别。

1.2 与作物的品种、生育期的抗药力有关

十字花科、茄科、禾木科等作物的抗药力较强,豆科作物的抗药力则较弱。瓜类叶片多皱纹,叶面气孔较大,角质层薄,易聚集农药,抗药力最弱。白菜对含铜杀菌剂较敏感,幼嫩植物、植物幼嫩部分以及开花期植物抗药力弱,易产生药害。

1.3 与农药质量有关

使用质量不好的农药或贮存条件差、贮存时间过长的农药,会引起药剂变质,从而引发药害。此外,在加工和销售中,管理不严、剂量不准,误将不同药剂混淆,也会造成大面积药害。

1.4 与施用时的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有关

高温、强光、高湿等环境条件,会使某些农药对某些作物产生药害。例如在干旱高温条件下,虎威氟磺胺草醚对黄豆田除草,黄豆叶片易产生药害。禾耐斯在高湿条件下使用,易产生药害。

1.5 与施用农药不当、药量控制不严、混用不当有关

例如小麦播种时,使用骠马与盖草能混用防除麦田杂草,会使小麦发生严重药害。

2 农药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类型

农药对农作物的危害类型主要有急性药害、慢性药害、二次药害三种。

2.1 急性药害

一般是指在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的药害,主要表现为种子的发芽率低;根部短粗肥大,表皮变厚不向土壤内延伸;茎部出现变形扭曲,变粗变脆,表皮破裂;叶部出现叶斑、穿孔、焦灼枯萎、黄化失绿或褪绿变色、卷叶、畸形、厚叶、落叶等。

2.2 慢性药害

慢性型危害对作物的影响是最大的,一般很难挽救。通常表现为植物矮化、畸形、生长缓慢;花芽形成、花期、结果期、果实成熟期推迟;风味、色泽、品质等恶化;结籽植物的千粒重小,产量低,甚至不开花结果等症状。

2.3 二次药害

农药使用后对当茬作物不产生药害,而残留在植株体内的药剂可转化成对植物有毒的化合物,当秸杆还田或用植物作为堆肥或沤制有机肥而施用于农田,可能会使后茬作物发生药害。

3 药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农药的施用需充分了解药剂性质,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浓度,选择正确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农药敏感的作物应禁用或慎用农药,在作物敏感期应慎用或降低浓度,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上下茬作物、邻近作物使用农药引起危害。对未使用过的农药一定要先试用一下。农作物发生危害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3.1 稀释药剂法

叶面喷洒药剂后产生药害,且发现早,可迅速用大量清水洒2~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洗涮掉。由于大量用清水淋洗,使作物吸收较多水,增加了作物细胞中的水分,对体内的药剂浓度能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

3.2 叶面喷肥法

叶面喷肥并迅速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增加养分,加强水肥管理以增强农作物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加速作物恢复能力,这对受害比较轻的幼芽、幼苗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喷施叶面肥主要用0.15%~0.2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4%~0.32%尿素溶液。

3.3 去除存害部位

去除药害较严重的部位。这种措施在果树上常用。如在果树上采用灌注、注射、包扎等施药方法,使用内吸性较强的药剂,若因施药浓度过高而发生药害,对受害较重的树枝应迅速去除,以免药剂继续向下传导和渗透,并迅速灌水,以防药害继续扩大。

4 农药的正确使用

4.1 防治对象明确

要掌握病虫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否则不但防效不佳,还有可能产生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例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死病,很容易误认为红蜘蛛的危害,叶脉变绿、叶肉紫红,呈猪肝色,叶片向下反卷,最终焦枯脱落;又如大豆菟丝子的危害,农户很容易当成根结线虫来防治。

4.2 掌握适宜的浓度和防治时期

在选定防治药剂后,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

4.3 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拌种法、土壤处理法、药枝诱杀、喷洒喷淋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等。

4.4 应注意喷药时的天气情况

喷药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露水未干和雨后作物叶片上留有水珠时喷施易造成危害,大雾、大风和下雨天在田间喷施农药会造成农药流失和漂移,造成人员伤害。

4.5 及时清洗使用过的喷药器械

只有对使用过的喷药器械及时清洗,才能用来盛装其他农药或喷施其他作物,否则,很容易造成危害。特别是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一定要用热碱水和肥皂水冲洗,再用清水清洗,之后再使用农药对其他作物进行喷施。

1005-2690(2015)03-0051-03

S482

B

2014-01-05

猜你喜欢
药害喷药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