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01-28 22:12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队颌面灾害

编者按

Editor’s Comment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能面临这样一个事实: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害会在瞬间,让成千上万的民众陷入贫困和疾病交织的劫难当中。灾难过后,当需要救治的伤员远远超过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时,特别是对于一个卫生系统本来就很脆弱的国家,会更加依赖于国际社会提供的医疗援助。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投身灾后的应急医疗响应,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救援程序不规范、专业技术不高、医疗服务不标准等。为此,WHO于2011年在其下属的全球卫生组织集群(Global Health Cluster, GHC)中增设了外国医疗队(foreign medical team, FMT)工作组,负责提高灾后国际救援的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救援效率。本期环球救援资讯栏目将就WHO框架下的FMT进行介绍,包括FMT建队背景、宗旨、指导原则、核心标准、注册流程、分级标准等内容。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盟国及协约国都有人员被压埋的情况,搜索与营救成为一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因此,专门从事搜救的队伍应运而生。这便是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INSARAG)产生的历史原因,其使命是在全球推动城市搜救队(urban search and rescue, USAR)的建队标准,提高搜救效率。本期专家论坛由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彭碧波与郑静晨院士结合多年国际医学救援的实践经历,述评联合国框架下USAR队伍中的医疗救援与WHO框架下FMT队伍的差异,并对我国未来两种类型队伍的建设进行展望。

本期内容精彩纷呈,论著栏目中,张剑锋课题组对多发伤患者不同病程并发感染时主要病原菌差异进行探讨,为多发伤合并感染时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参考。公斌等人对军队地震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旨在筛选评估该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儿科及颌面外科技术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的不容忽视力量。实践经验栏目,王军、王津惠等人分别对国际灾害医学救援儿童检伤分类的应用、灾害救援中颌面创伤的现场急救与康复治疗进行了探讨。学者赵中辛、刘中民在读者来信栏目中对2014年福州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着重强调要继续发挥公立综合医院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本期还有关于INSARAG的介绍及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的报道。本刊立足于学术性、专业性,不断指向灾害救援医学的实用技术和理论,这将是本刊的一个办刊方向。

猜你喜欢
建队颌面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春华秋实写功勋 继往开来续辉煌
——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建队70周年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加强初中少先队 做好建队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七)
与基层官兵座谈偶得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