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2015-01-31 12:53王川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教师

王川芳

(芜湖市第七中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如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学会与他人合作,使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让历史课程更加灵动、更加鲜活?我们认为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历史教师既要从终极目标上考虑,又要关注合作学习中各个环节,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的学科能力与素养

历史教师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是合作学习充满活力的根本前提,中学生合作学习绝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而且教师的指导体现在“从教到学”的转化:既需要宏观总体布局,又需要微观的具体事实的补充论证;既要充分给予每位学生发展机会,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既要有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潜质,又要有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最终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又要乘势而为适度抓住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欠缺的教育技能,狭窄的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学生历史合作学习中的绊脚石。

前不久,笔者在芜湖市执教了全市历史学科第一节翻转课堂的公开课,课题是《罗斯福新政》,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信息化环境下主题合作学习的尝试。这一节课,无论从微课视频制作、课前学生任务单的设计、课上教学任务推进、活动资料的推荐与选定、对学生活动序列与活动形式的安排,还是评价量规、应急候选方案的考虑,都给笔者以很深刻的感受:学生合作活动品质取决于教师的观念、经历、阅历、学识以及教学策略、教学格局、对学情分析和专业顶层设计等能力。这项主题合作学习,立足“问题框架”,打造“学本课堂”;兼顾教学实质内容的突破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再以小组为单位,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查资料,积极思考、探究,在各组讨论发表意见后,教师再针对性地向学生追加提问以开拓视野,提升认识,并提供认识、评价新政的多元化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全面辩证地分析“新”的内涵,习得一种“历史的眼光”。同时借鉴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高效。正如上海市建平中学历史老师所说:“作为历史教师,我相信如果能根据现有条件认真思考现代技术和学科教学处理方面的改进,学生会从历史课堂的‘翻转’教学中收获更多。”[1]

近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证明:历史教师拓展、更新专业知识,自我完善与发展,阅读史学前沿成果,用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与时代性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多媒体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推动中学生合作学习,无疑是时代对中学历史教师发出的热切召唤。

二、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历史学科集广博性、人文性、现实性为一体,历史教学不可避免地彰显着开放性,需要重视进程性学习。不断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领略历史的风采,在长期开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这样一些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的模式:从时空上看,围绕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课内合作;为拓展历史教学领域,借用网络开展的课外实践合作。从风格上看,以阅读思考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师生座谈式的主题对话交流;以历史素材为主页的制作类展示。从方式上看,导学合作,让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引导,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研讨合作,教学合一;注重合作过程融合,注重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不论哪种层面的合作模式,都以主体性、开放性、层次性、生成性为原则,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成立的合作小组一般以5—8人为宜,设立组长1名,分工明确,适当考虑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搭配;确定合作探究主题,利用网络途径收集与选题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对所收集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或以文字稿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人格培养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接纳、质疑、批判和交流,形成多方面的合作能力。

各种层面的中学历史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会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力水平和对历史认知等方面的影响。能否有效开展合作,发挥学生各自优势,挖掘学生各自的潜力,从而做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还有赖于历史教师适时引导,精心设计,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中学生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很大,还需要教师大力督促、指导:动手能力强的让其多参加制作类活动,如历史文物模型制作、历史手抄报编写、班级“历史一角展”;善于表达的学生,鼓励其多参加演讲类活动,如历史故事演讲、历史人物辩论、读史心得漫谈;爱交际的学生激励其办历史主题展,建立班级交流群,传输历史小百科,供群友分享;勤于观察思考的学生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进行地方风土人情调查;喜欢看历史影片的学生驱动其写历史赏析;等等。

寒假期间,我们在初中阶段开展的“芜湖历史大家谈”活动,学生们利用网络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结合实地走访,自编自导,大胆创意,满怀豪情地述说着芜湖家乡的变迁:从近代四大米市到今天皖江巨埠、从傻子瓜子到奇瑞汽车、从鸠兹广场到王稼祥纪念馆、从近代芜湖铁画到芜湖博物馆建立……学生们思维活跃,现实感强;在高中阶段举办的“近代中国百年民生漫谈”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对一个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思考感悟着历史的复杂性和历史的魅力所在。

暑期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教师上传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及相关历史资料,经过一个多月的写作指导,学生合写了几十篇小论文,诸如《对洋务运动应寄予温情的敬意》《心恋千年丝绸古路》《科技革命带来的思考》《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日关系漫谈》《朱元璋的长相疑云》等,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并在芜湖市教育局组织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评选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三、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进程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历史是复杂的,也是多元的,如何引导学生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实践证明,需要师生多元的视角、开阔的视野、独特适切的主题引领、问题情境的创设、外显化的理解活动、可视化的思维过程、全面辩证的思考、有意义的建构以及各种能力的综合作用。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信息资源,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可信与不可信的理由是什么?网上寻找的资料与图书馆查阅的资料有区别吗?什么样的资料更加可信……其实对信息资料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能力的途径。根据合作学习主题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让学生得出不同的历史认识或体验、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何尝不是一场人文精神的洗礼!

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活动,要想不断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自然需要收集历史教育素材,整合学习情感资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感、自信感,这都必须围绕“人”:人的需求、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价值等展开历史的陈述。如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信息资源整合,一方面需从评价本身,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去筛选信息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原因、内容、影响、不同派别的看法等多个角度去精选对新政认识的史实依据,从而追寻罗斯福总统与众不同的卓越人格魅力:“罗斯福在美国人民的心里是一座巍巍的丰碑……尽管几乎人人都知道罗斯福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那刀枪不入、永生不灭的气派却使人难以想象他会死亡……除了他,我们记不得别的总统了。”[2]

不同历史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深化,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观点更多是个人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要站在宏观的历史角度去总结、质疑、深思;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就某一具体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整合信息资源,例如围绕是什么导致“中英战争”爆发?洋务运动应该怎样定性?丝绸之路有何意义?或对历史图片做更深层的诠释,如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有的人只能读出它的表象——北宋城市经济的繁华,有的人则解读出北宋的危机,有的人读懂北宋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朝代……历史图片信息资源的整合有赖于诠释,而诠释又是多元的,它受制于自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视野。历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适当精选,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有效整合,懂得共享知识,同时也要学会经营信息资源,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度。

四、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与思考

1.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永远是学生“求知”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合作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列活动,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合作;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有在民主平等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倾听,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正如有的老师提出的那样:“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成为学生的听众,构建学生创新的平台,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非语言沟通;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伙伴’,或者是‘平等成员中的首席’。”[3]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适度张力”,避免对学生过度关爱,充当知识小贩或技术小工,这不利于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形成。历史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灵活的应变机智,恰到好处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自然流露的情感交流,在“真实”中走向“完美”,最值得学生依赖!

2.合作学习中,学生“吃不饱,吃不了”怎么办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这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具体指导和帮助,助推学生打开思维,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而不是大家平均发展,争取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再帮助、带动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才是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

3.关注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不断矫正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问题来学习,还需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实施合作活动前,教师要考虑学生可以做什么,做后会怎样,为此需要精心设计适切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合作什么,怎样合作,合作到什么程度,能否接纳更多元的价值观与更多视角,与选取的合作学习主题有很大关系。历史教师须以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考虑学习价值与意义,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可支配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当然,这个环境中历史教师非常需要智慧,利用历史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全方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并用设在思维增长点和矛盾冲突点上的有质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更高层次。”[4]

影响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历史合作学习能力提升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组织形式、教师素质、学生基础、师生关系以及信息资源整合等,这些因素之间联系非常复杂,需要历史教师协调和处理好合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演奏出能力提升策略的成功乐章。▲

[1]田颖城.“翻转课堂”:我的尝试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4(18):51-54.

[2]王荣纲,黄兆群.美国十大总统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323.

[3]王德民,赵玉洁.新课程历史怎么教[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4.

[4]王川芳.信息化环境下历史合作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行知研究,2014(5):12.

猜你喜欢
中学生历史教师
最美教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