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温莎的风流妇人》写作特色

2015-01-31 13:04张娅丹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福德温莎莎翁

张娅丹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温莎的风流妇人》写作特色

张娅丹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温莎的风流妇人》是莎士比亚喜剧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助巴赫金的诗学理论,对《温莎的风流妇人》进行了深刻分析;从莎士比亚的风俗喜剧特点以及作品的语言角度进行了阐释,认为其喜剧特点主要表现在世俗性以及真实性;在语言特点方面,具有性格化、生活化以及雅俗共赏性。

女性主义;生活化;性格化;《温莎的风流妇人》

《温莎的风流妇人》是莎士比亚在1600年左右的作品,它以乡村生活为背景,是唯一描写那个时期有关英国社会生活的喜剧。该剧同时也是莎士比亚众多喜剧中堪称最能反映阶级观念的代表作,具有浓厚的莎士比亚式幽默气味。运用插科打诨和语言笑料是该剧很突出的语言特色,很好地营造了剧中的诙谐以及喜剧格调。

一、莎士比亚的风俗喜剧特点

(一)世俗性

世俗性表现在莎翁的语言手法上,通俗的语言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不像当今很多文学作品,作者故意卖弄自己的写作水平,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仅得不到读者的支持,反而遭到了鄙视。好的文学作品是没门槛的,每个人都能理解都能读懂的作品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当然每个人的生活遭遇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

据统计,莎士比亚作品的用词高达两万个以上,生活化的特点也表现在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比如民谣、俚语等,剧中不仅有大量的词汇,还运用了比喻、隐喻、双关语等多种写法。比如两位太太在对福斯塔夫调侃的话中说道:“你可以找到二十头贪淫的乌龟,却不容易找到一个规规矩矩的男人。”他在利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特色的同时,也能用朴素自然的词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____________

(二)真实性

莎士比亚的风俗喜剧有两大特点,即世俗性和真实性。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运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他的喜剧大多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注入自己对于喜剧的新的理解,为旧题材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深刻、新颖。他能够突破悲喜剧本身的界限,更好地反映生活的真实面目,从而描绘出不同风格的社会生活图景,塑造出了能够反映不同命运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其作品世俗性和真实性的显现。在如何对应福斯塔时,福德太太说:“要是我的男人见了这封信,那还了得!他那股醋劲儿才大呢!”培琪太太说道:“我不给他吃醋的理由,他就绝不吃醋,但愿他永远不吃醋。”由此可以看出两位太太是热爱家庭的,这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福斯塔夫是一个道德败坏之徒,却能随口胡诌出个中道理来为自己的丑恶行为辩解,以锋利的言辞对世态进行讽刺。他是一个出生在封建社会却即将走向没落的阶级,蔑视封建的荣誉观念,身上沾满了不良习气,却有时候流露出一个平民阶级的乐观。不得不说,这个人物丰富的形象存在,是历史过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真实生活反映。也正是这样的福斯塔夫式背景,使得不同材料和任务构建了起来,并且联络在一起,成为动人的剧本情节故事。

二、《温莎的风流妇人》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的性格化

《温莎的风流妇人》主要以突出温莎这群女性为主,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可谓是剧本的灵魂,分别为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这也是和福斯塔夫展开戏剧冲突的主要人物。流浪的封建骑士福斯塔夫抛弃了自己的骑士荣誉,邀请绅士的妻子福德太太和培琪太太,渴望以此来骗取钱财。在此中,莎翁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表现培琪夫人收到情书时候的神态。比如通过培琪夫人的自我调侃以及与福德夫人之间的幽默对话,从而表现出快活风趣的人物性格。随后两人了解福斯塔夫的奸计后开始一系列的复仇计划,整部戏剧进而展开,出乎意料的写法让人不禁在暗暗佩服两位夫人聪明机智的同时,也更迫切地想要知道后面的情节发展。莎翁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比如嫉妒心极重的福德、想入非非的酒色之徒福斯塔夫,使得剧本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在人物塑造方面,福斯塔夫是莎翁戏剧中最受欢迎的喜剧丑角。在舞台上备受奚落的他,却能和哈姆雷特成为莎翁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两个角色,其中“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和“福斯塔夫的背景”两个词汇因此而产生。莎翁在情节安排中将《亨利四世》中的一个角色放入了市民阶级,那个角色在《亨利四世》中扮演着贵妇鲜花甚至生命的封建骑士,却在这里没落为一个肥胖的色徒。落入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的圈套里,第一次先是被装入洗衣筐,随后伴随着脏衣服一起被倒入烂泥沟;第二次被化装成算命的老婆子,后在福德先生的棍棒下仓皇逃跑;第三次被骗入森林,又一次狼狈不堪地求饶。这样的描述,很好地表现出了女性的机智,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光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莎士比亚对于女性的解放表示支持,鼓励女性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

作为一个没落的骑士贵族,一个贪图享受的骗子,莎翁将福斯塔夫贪财缺德利欲熏心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这样一个角色的塑造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对于骑士观念的日日渐下,很好地映现了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生活状况。

当然性格分明的男角色不止福斯塔夫一人,疑心重重,总是怀疑夫人不忠的福德,风趣幽默善于骗人却总是吃亏的店主,不顾世俗阻碍渴望爱情并且执着追求的范顿,都是该剧中鲜明的角色。只不过相比于女性角色的描写,男性角色或多或少都有着性格上的不足,这使得该剧很好地表现出女性角色的魅力。除了福德太太和培琪太太之外,快嘴桂嫂、培琪小姐等人也在反映女性魅力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她们并不如书面上所讲的如何风流,相比之下她们热爱生活,忠于爱情。培琪小姐爱上了家境贫穷的范顿,同时地方法官夏禄看中了绅士培琪的财产,并且唆使外甥向培琪小姐求婚,但培琪小姐不屈从家里的安排,不顾父母反对,与范顿私下出走,最后打动了父母,得到了体谅,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读者愿意看到的结局,这样的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根据当时的背景,这样的思想算是先进了,也充分表现出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文主义的贡献。

而快嘴桂嫂是一个满嘴油腔滑调的人,在为自身利益的时候,哄骗追求培琪小姐的人,在这场复仇大计中,她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游说福斯塔夫,使得这个狡猾的骗子一次又一次地落入圈套。可以说快嘴桂嫂作为一个游移于各个角色中的人物,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也增添了整部剧作的喜剧效果。由此可见,描述人物的时候尤其应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使其清晰化,从而才能被读者牢牢记住。

(二)语言的生活化

从总体来看,《温莎的风流妇人》与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不同,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也更好地体现了莎翁作品世俗性的特点。它描写了市民阶级的家庭生活,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也正是这样的背景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贴近生活的作品更能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因为语言通俗易懂,更多的是因为能让读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寻找剧中的角色,从而对号入座。换句话来说,读者在看书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生活紧紧地联系了起来,这也是生活化世俗化语言特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该剧现实意味强,甚至有评论说莎士比亚是“重女轻男”,因为该剧中极大地渲染了女性的光彩,表现出了莎翁对于女性追求幸福的支持,并且在莎翁的笔下,女性大多是积极乐观的形象。在当时,人们把妇女看成罪恶的渊源,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不得不服从父母或者丈夫的意愿,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没有发言权。而莎士比亚以全新的手法描写了女性的新形象,在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后期,传递出了铲除丑恶风气,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

其中男女主角能够通过多重波折,万难之后成功在一起,并且得到爱情而幸福的生活,也寓意着新兴阶级能够自由和幸福,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以歌颂美好的理想国度。例如,在收到福斯塔夫的情书时,福德太太和培琪太太两个人的表现几乎一致。培琪夫人一收到情书就调侃道:“我在年轻貌美的时候,都不曾收到过什么情书,现在倒有人写起情书给我了吗?”之后她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什么行为举动引起了福斯塔夫的误会。就这样平白的描述不仅语言上带有一丝幽默,也趋向于生活化。无论是语言还是心理活动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反映,没有做作不自然的感觉。又比如后文里为了银钥匙,两个男子汉在那儿钩心斗角,全力以赴,却不知道被福德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是常人生活里时常可能发生的事情,借莎翁的笔,会让有相同遭遇感的人产生共鸣。

(三)语言的雅俗共赏

莎士比亚的戏剧广为流传,这与他戏剧的一个重要特点有关,那就是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可以从表面上理解为好的坏的都可以去欣赏,也就是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无论在雅或者俗方面都独具特色。他创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以及词汇,其作品在近四百年里名气不减。更深一步理解,可以这么解释莎士比亚的作品兼具雅美与俗美:不同知识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懂莎翁的戏剧,并且产生各自的感悟。

《温莎的风流妇人》不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主流作品,甚至可谓是快速诞生的作品,因为它只花费了莎翁14天的时间来完成。与其他戏剧不同,它可谓是一部闹剧,一部恶作剧,整蛊别人而产生的闹剧,没有曲折式的发展,却笑料百出,在风趣的同时又包含了讽刺的意味,使得许多观众对于这部剧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从而体现出该剧语言的雅俗共赏性。

以一个社会家的角度来看,该剧通过福斯塔夫式背景反映了封建关系崩溃时期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研究17世纪初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定的材料。小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所以时代的产物往往能更好地反映这个时代。

一个成功的作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现实生活和社会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凭空捏造,以空洞的概念来诠释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该剧切合社会生活真实性,使得常人理解这部剧本时并不会显得吃力。

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温莎的风流妇人》,都不难发现这里面的可取之处,尤其是对于文学家而言,充分理解该剧的写作技巧之后,对于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许多编剧和作家都会选择《温莎的风流妇人》作为范本进行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该剧,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挖掘出生活的真实面目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塑造许多典型人物比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起了关键作用。剧中的人物通常不是以单一的形象出现,这从《温莎的风流妇人》的快嘴桂嫂可以感受出来,即使是描述福斯塔夫这个角色时也是如此:一方面描述他是一个没落的骑士贵族,怂恿手下去行骗偷窃;另一方面将他描述成一个花言巧语的色徒,并且将他接连落入圈套仍不知悔改的愚蠢表现得淋漓尽致。

巴尔扎克、普希金等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榜样。普希金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一种与人民接近的伟大品质,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包含着现在、过去以及未来。其实这与他作品的真实性和世俗性是密不可分的。莎翁是一个语言天才,他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活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也就是环境塑造人物。他能够突出复杂的社会关系下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戏剧显示出特殊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舞台因为人物而洋溢生气和活力。

[1]张佑周.风流娘儿们极尽风流:六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J].龙岩师专学报,2001(1):30-33.

[2]斯坦利·韦尔斯,小丹.莎翁别具一格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J].理论探索,1986(3):65.

[3]程英.从顺应论视角赏析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151.

[4]萧莎.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J].外国文学评论, 2005(1):150-151.

[5]李伟民.福斯塔夫在消解英雄中所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J].四川戏剧,2006(5):39-41.

I561.074

:A

:1671-9476(2015)03-0052-03

10.13450/j.cnkij.zknu.2015.03.012

2014-10-23;

:2014-11-21

张娅丹(1985-),女,河南新乡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福德温莎莎翁
煎饼赛跑
莎翁故居梦游记
拉什福德:梦想本来的模样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目击
45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恋母情结的研究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温莎小镇的自省碑
泰斯福德防爆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