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选课现状与效果的质性研究

2015-02-02 04:25黄娟赖辉家杨玉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黄娟 赖辉家 杨玉英

内容摘要:大学公选课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研究旨在通过切块拼接法探索改进大学公选课教学效果的方法。本研究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参与《网络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全校公选课程的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学期中、学期末对其学习的态度、行为和收获等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被访大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学习态度和学习收获等,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学生对公选课学习效果不满意;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参与体验式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公选课学习效果。

关键词:大学公选课 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层次,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文理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公选课的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

首先,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的内容和广度并不令学生满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年1号文件),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以此为目标的课程还比较少。

其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公选课也好像低人一等。长期以来,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均安排在周一至周五7-8节或晚自习。这些时间均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外,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张海龙、肖月、周子明)。

再次,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不积极。大学生在选择公选课时,“学起来要轻松,考试要顺利通过”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时的标准(杨梨)。

深圳大学的公选课每学期开课300多门,占我校所有课程的40%以上。按研究组目前所参与公选课开课的情况来看,公选课的申报和审批相对简单,教师授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教学检查和监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那么我校的公选课从管理、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来说,情况到底如何呢?本研究旨在采用Jigsaw协作学习方式对改进大学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做相关研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研究组以访谈方法获取研究资料,对参与学习公选课程的学生对公选课的谈话数据进行分析。此研究中将教学效果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学习参与度、学习时间投入、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我校公选课的现状和学习效果,研究问题又划分:1.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公选课是否满意?从学校、教师、学生几方面分析,其分别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是什么?2.受到学生认可的公选课程的特征是什么?其教学效果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的?3.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否会促进公选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研究设计及资料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针对研究组在深圳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所开设的《网络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公选课进行研究(后面简称《网络协作》)。在选课的18名学生中,根据文理科、性别和年级不同选择了6名学生进行了学期中、学期末的2次访谈研究(访谈对象信息见表1)。

访谈设计由3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参与,访谈过程由2名研究者一起参与,1名作为主要访谈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提问和追问,另一名作为辅助研究者,参与了部分访谈。访谈分为2次,每次访谈进行了15分钟左右。访谈结束后,访谈者又对资料就进行了转录,转换成文本,之后进行了编码和分析整理。

访谈中我们尽量尊重受访者的权利,努力建立信任关系,确保获取受访者对学习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在访谈前得到了被访者的同意,所有访谈过程被允许进行录音。虽然该研究是研究组本人授课并利用访谈数据开展研究的,但访问者尽量站在大学生对所有公选课评价的角度、尽量公正地提出问题,因此学生能够坦诚回答问题。这使得研究的信度得以保证。(因版面限制,具体访谈结果在此不便展开)

三,研究结论及分析

在分析数据时,频频出现的词汇如“学分”、“好混”、“听听而已”、“不听都可以”、“copy一下PPT”“兴趣不高”、“收获不大”被纳为本土概念。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公选课程给人的感觉是消极的,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效果不认同。

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公选课程给人的感觉是消极的,学生用了很多负面词汇来描述目前的公共选修课。具体来看,影响公选课学习效果的因素可以从学校管理、课程、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来分析:

1.学校对公选课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不足

1)公选课被安排在晚上上课。而学生在晚上常常会有社团活动或私人事情,这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第一个因素;研究组的课堂上,时常有学生因为学生会会议或社团活动,可以拿到学院相关机构审批过的请假条,这是非常影响协作学习的课堂效果的。

2)对公选课的管理和支持不到位。

1c:“这学期选了一个软件的课程,因为学校机房不够,竟然没有机房让我们去学。我们得回家自学,然后在教室看老师演示。这让我们觉得很不可理喻。”

3)选课制度导致的一些问题。

选课平台上,很多课程的基本介绍都没有,学生们只是凭课程名称或其他人的推荐来选课。缺乏合理引导,导致了一些比较大众化的课程僧多粥少,学生先初始选课,然后学习再抽签来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选中热门课程的几率很小。

4Z:“很多理科学分的课程,就像什么营养,或者是中医药,那些课程很难选中。……为了确保我选的课被选中,我就选一些比较偏冷门的”据此学生的判断,研究组开设的这门课程《网络协作》属于“理科学分”的“冷门课程”,直接就选中了。

另一方面,由于选课平台上的课程介绍缺乏或不详细,学生选课前对课程的期待和实际情况不符,也会造成未满足学生期待的现象。

2.课程枯燥,学校设置的课程基本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很少。学生的收获非常之少。

1C:“像《网络协作》这样的课程很少,传播学院还好些,但也只有20%。”

4Z:“我觉得大部分公选课都比较浅啊,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大部分就是混过去了。”

4Z:这些课只是对知识有用……其实你不听都可以,最后的话,把那老师的课件拷一下。

3L:“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知识获取。”

5Z、6G:“主要注重的是知识传递。”

3.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多以“讲授”为主要方式,只管教的任务完成,不管学的效果如何。学生认为枯燥乏味,无法耐心听课,大部分学生都做自己的事情。

我国现行的大学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教学体,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学生充当听众。所谓知识也好、信息也好,都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过程。这是我国最典型、影响面最大的大学教学方法。

1C:“多数老师就讲PPT”。

2H:“多数教师就是‘单独讲课,没有其他形式”。“这样的课,很多混学分的人就喜欢,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学到的东西比较少。因为由老师硬性的灌输知识,你听不听?枯燥得很,却也没有办法。”

3L:自己和同学都喜欢分组学习,老师讲课有时实在有点闷。

4Z:“我现在上的一门课叫《基督教哲学》,都是老师在讲,大多数学生在讲台下面都是干别的。”“因为了解这东西的人不是很多,他讲的术语比较多,大家不是很了解就开始走神啦。”

5z:“基本上就一言讲堂,整节课都在讲,老师讲,我们自己干自己的事。基本上都是,有时候要你交个paper啊之类的。”

6G:“公选课的人很多,一个大教室(满是人)。真正想学到东西的话,光听老师讲也学不了多少。就是听一下而已。”“老师备课、讲课,上课讲他的PPT,这就是最多的情况,大多数老师都是如此。”

可见,被访学生所选的公选课程,除了技术类、语言类课程,大部分是以“单独讲授”的形式开展,个别学生提到“分组学习”“上课的时候一半是放电影”。在“讲授”形式的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听得很无聊无趣,却也无可奈何。公选课班级人数多,学生被动的听,难以学到什么实际的东西。

4.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访谈对象们一致认为,很多学生抱着完成任务“得到学分”,学习则是“混”的方式。

大学生选择公选课一般基于兴趣和学长的推荐,目的主要是获取学分。对公选课普遍抱消极的、混的态度;鉴于他们处于选课被动、无法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等原因,很多人就处于“混”的状态。

1C:“比较多的学生选课是冲着这个课比较容易过啊,不会挂科的那种类型去选。”

6G:“有一种是专门找那些比较好混的课。喜欢那老师不大点名的课。”

在我们访谈的学生中,有一位女生5z就是抱着明显的“混”的态度。

5z:“喜欢老师一言讲堂,这不用用心。”“其他人应该也跟我一样吧?都喜欢老师在讲我们在玩。而且作业不要太多。”

当然,也有一种学生比较理性。追求学习质量,他们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课”或“与我专业有关系的课”,这样的课程,收获相对较大。

1C:“部分同学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和兴趣有点关系的课程。”

4Z:“因为我选的都是跟我比较有关系的,所以感觉很有收获。”

(二)学生喜欢有一定的压力、任务,学生参与度高的课程。学生期待教师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应该达到4:6,甚至1:3。

1.被访学生也针对谈到自己所选的一些有较好印象的课程,如《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Flash》、《Maya》等。这些课程的特征主要是分组学习、任务驱动、亲自参与。 《Flash》、《Maya》是计算机技术课,教师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技能,学生感觉有收获。学生这样表达:

1C:“上学期选了一个学玛雅软件的课,因为自己本身学广告的,学了这个软件之后就增加了一个技能,自己会使用这个软件,觉得这课不错。”

4Z:“他会给压力,让你做很多作业。每一周也是两堂课的时间,但真的掌握了很多东西,如果我自己没有上这堂课的话,我觉得我没有耐心学到那个程度。”

2.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被访学生认真地谈到,他们期待的课程授课方式是“教师主要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

1c:“上课的时候老师讲授的时间,我们毕竟是学生,最好老师讲得稍微多一点。但最好是让学生参与进去,才比较好。”

5z、6G:“期待老师讲授占60%。”

3L:“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比例为:4、6开,像《网络协作》这样。”

2H:“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的比例为:1:2,老师起码讲三分之一的东西,学生探索的部分占较大比例。”

而目前90%的课程,教师讲授占课堂时间的90%以上。研究组作为实验的公选课程《网络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师生互动程度与其他课程成为鲜明对比,访谈对象认为这门课是唯一达到他们期待标准的课程。

可以看出,同学们印象较深刻的公选课,多是软件技术的学习。而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使非技术类课程变得有吸引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任务驱动等形式,使学生觉得学有所获。

3L:“《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主要是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分小组活动,有些职业规划的内容,也写一些小论文,学生感觉有收获。”

3.学生们认为,学校公选课中大部分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促使学生能力提高的课程非常之少。而《网络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能力。

1c:“类似《网络协作》的课程很少,传播学院(专业课方面)还好些,但也只有20%。”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促进课程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获取知识,提高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是研究组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试点课程。本课程采用协作学习方式进行授课,尤其是切块拼接法的应用,使学生们参与了“非常多的互动”、“互动达到70%”、完成了“很多任务、作业”,“课下付出了很多时间”,所有感觉“有收获”。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互动方式等形式比较认同,最终也得到了“学习态度”“知识获得”“能力提高”“收获友谊”等方面的收获。下面我们将研究结果简单列出来,课程的具体设计和研究效果将在另一篇论文中详细阐述。

1.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由于本课程的人数较少(18人),非常适合协作学习,小组任务分配合理,学生各司其职,任务的分配使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子任务,多种交互使其处于积极“互动”状态,参与程度达到90%以上,上课很少出现“逃课”、“走神”、“做自己的事情”的现象。

2.“参与”式学习方式使学习态度发生转变。

虽然起初是因为别人推荐或只根据课程名称选课,学生们感觉此课程与自己的最初预期不太相同,但发现对于课程“比我期待的好一点”。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因授课方式的特别,即使是起初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学生也能积极融入,态度和行为发生转变,有了不少收获(5Z)。

5Z:“同学最初对于公选课的态度是“混”:喜欢“老师一言讲堂,这不用用心。”“其他人应该也跟我一样吧?都喜欢老师在讲我们在玩。最好作业不要太多。”

但到了学期末的访谈,这位同学已经表现出认真配合老师的活动,参与学习,并发生了一些转变。

5Z:“自己学习积极性高啦,遇到不会的问题,比如说,遇到一个学科上的难点,自己会去找答案,或者发enlail给老师一多了一种沟通的思路。”

3.“付出很多时间”“很多的交流讨论”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5Z:“平时很胆小,不敢上台讲话啊。现在上去演讲,觉得没什么;之前小组协作的时候,比较喜欢去领导别人,这2次都是别人领导我,感觉挺好的。”

4.与更多人沟通交流,这是一种积极的互动,认识更多人,收获友谊。

1C:“这种学习方式存在各种小组、专家组等,真的认识很多人哦!”

4Z:“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学习环境啊,是为了学到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比过别人、打败别人才去学的。”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校公选课的教学效果不满意,主要原因来自学校管理、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学生也期待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改进学习效果。

1.学生对公选课学习效果不满意。原因如下:1)学校对公选课的重视和管理有待提高。学校对公选课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不足。2)课程枯燥,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方式有待提高。公选课程多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立足于提升学生能力的课程很少;大部分公选课,教师采用“讲授”和小论文为考核方式的形式,学生参与度少于80%,被动听课,收获甚少。3)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学生选择公选课一般基于兴趣和学长的推荐,目的主要是获取学分,对公选课普遍抱消极的、混的态度。

2.教学方式先进的课程学生满意度高,收获较大。学生感到有所收获的公选课的特征为: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度高、学生通过任务进行体验学习。

3.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促进课程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获取知识,提高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研究,研究组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要重视公选课程,从课程管理、对师生的激励制度、学习环境保障、监控检查等多方面对公选课进行管理和改善。

2.教师应尽可能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参与、主动探究,从提高知识获取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设置课程。

3.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乃至人生发展负责。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