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燕:激流中的失去与永生

2015-02-05 02:27邓万里
当代贵州 2015年46期
关键词:江面村民女儿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邓万里

刘发燕说,他会让自己变得乐观自信,并努力工作,让家人过得更好。(受访者供图)

刘发燕独自坐在空空的新房里,呆呆地望着外面的阳光。记者听说自那件事故发生后,他总是这样给人以孤独的感觉。

两年前的那场翻船事故,他奋勇救起6名村民,却没来得及救自己的妻子、儿子和女儿。今年10月13日,他被授予第五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

对于那段往事,刘发燕如今已不愿再提,他觉得自己很平凡,“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孝敬父母,过去的让时光去冲淡。”

救援

10月22日,记者来到天柱县瓮洞镇巨潭村,这里是刘发燕的家乡。在清水江边停车,再坐十几分钟的渡船,才能到村里。走访几户村民,他们大多能完整讲述刘发燕的故事。

那是2013年2月11日,春节后第二天,家家户户都在欢天喜地闹新年,刚打工回家过春节的刘发燕一家人更是欢欢喜喜。

当天早上,爸爸陪着儿子放鞭炮,妈妈跟着女儿打羽毛球。午饭后,多年没回家带孩子出去玩的夫妻俩,打算带孩子们到湖南怀化去走亲戚。

下午1时许,一家人高高兴兴来到清水江边的巨潭小码头渡口,登上一艘铁制渔船。满载着12人的渔船顺流而下,船舱里回荡着村民们的说笑声。

几分钟后,不幸发生了。船过险滩,突然侧翻,船上的人被船帐篷裹着下沉。危急时刻,刘发燕凭借良好的水性,踹开帆布,钻了出来,并迅速在岸边找到一艘小船快速向出事江面划去。

江面上一片混乱,刘发燕见人就救,一名、两名、三名……这时,他想到在救第一个人后面的那个小孩:“那是我的儿子!”往江面看,不远处那件孰悉的灰色羽绒服在漂浮。

来不及跳上小船,他直接游过去,拼命把儿子抱上岸,孩子脸色苍白,身体冰冷,无论提起来吐水,还是压心脏、做人工呼吸,儿子再也没有醒来。

悲痛万分的刘发燕数了一下岸上的人,发现老婆、女儿和另外两名妇女都没在。于是他又强忍着泪水,轻轻地放下怀里冰冷的儿子,再次登上船划向江中。

他不停地呼喊着妻子凤英和女儿萍萍的名字,可是波涛滚滚的江面全无半点踪影和回音。两小时后,在离出事地点五十米远的江滩边找到了他的爱人凤英,可她已没有生命体征。另外两名妇女和女儿萍萍怎么找也找不到,三天后才被打捞起来。

在这次突发事故中,全船12个人,有7人生还,刘发燕的妻子、女儿、儿子和另外两位妇女不幸遇难。

突然失去3个亲人,让这位坚强勇敢的男人悲痛不已。村民们都说,如果刘发燕专心救他的家人,凭他的水性、体力,他的亲人也许不会离他而去。

“在那种惊险时刻,的确没有想到要先去找谁、先救谁,完全是凭着本能去做了那一切。我不能假设,如果我当时只管去救我的家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只知道,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与痛,将会伴我一生。”刘发燕说。

疗伤

今年10月13日,刘发燕在北京接过第五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奖章,并获得中央、省、州等有关领导的接见及表扬。

15日下午,载誉而归的刘发燕回到村里,刚踏过村边的田坎,村里便响起了阵阵鞭炮声,村干部和村民们在为他接风庆祝。

可刘发燕只是在屋里停留了一小会儿,便径直往山坡上走去。十来分钟后,他来到几个坟头前,轻扫上面的杂草,里面是他永远忘不掉的妻子和一对儿女。“那年,女儿7岁,儿子5岁,他们长得白白胖胖,很乖巧漂亮……他们的离去,是我心里永远的痛。”刘发燕谈起妻儿时,依然很悲伤。

生活还得继续。刘发燕的父母都已60多岁,因为孙儿孙女的离去,老人一直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刘发燕觉得自己不能倒下。

最近两年,刘发燕靠在工地打工,以及领到的一些奖金,给父母在瓮洞镇新街上盖起了新房子。等一楼的门面装修好后,他准备给父母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

“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他对未来的日子并不悲观。

生于1983年的刘发燕是一名退伍军人,2002年在青海某部队入伍,2006年退伍。部队里严格的训练培育了他不屈的意志,锤炼了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思想品格。当兵期间,刘发燕就参加过多次抗洪抢险,还多次获得连嘉奖、营嘉奖。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青海某个边远乡镇冰雪封路,我们奋战了几天几夜,才把道路疏通,最后当地群众留我们在家里吃饭,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帮助人后的乐趣与感动。”刘发燕回忆道。

成长于江边,练就了他的好水性。虽然身在陆军,刘发燕却是一名“深山水兵”。

村民介绍,刘发燕小时候就很勇敢,有一次村里一位小伙伴不慎落到河中,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刘发燕刚好经过,二话没说跳进江里把落水者救了出来,没等人家说声谢谢就悄悄走了。

村里的孤寡老人,年迈无力,他常帮着挑柴进家;村里的空巢老人,无人帮忙打稻谷,他也帮着收割;村里有人生急病,需要及时过江医治,哪怕半夜深更,他也常划船送病人过江……

当兵那几年,因常年在高寒地带行走,刘发燕曾患上严重的老寒腿和关节炎,但性格里面的坚强和人格里面的不屈,让他勇于面对重重困难。

“希望我的妻子和孩子看到我的坚强,我会好好生活下去,做我每天应该做的事情。”刘发燕说。

永生

巨潭村在清水江边,因为下游水库开始蓄水,很多村民都已搬到街上。如今走在村里,人烟稀少,树木茂密。

走访的几户村民,提起刘发燕,他们都能和记者聊半天。“他是好人,憨厚老实,好人一定会有好报!”村民刘兆成谈起刘发燕,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翻船后,如果没有刘发燕及时撕开帆布,全船的人都完了。”

刘兆成在那次翻船事故中劫后余生。从他家出门,走过几块水田,再往前直走300米,穿过一片河滩,便到了江边。他以前靠一条5米长的小木船捕鱼为生。

自从事故发生后,刘兆成把刘发燕当做亲人,刘发燕不在家的时候,他就去照顾刘发燕的父母,帮忙干农活。

刘发燕的故事,也感染着当地群众。连日来,天柱县积极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刘发燕道德模范精神。

一位县城市民在听了他的故事后,在网上写到:他不愧是天柱人民的骄傲,是当代最美的80后退伍军人。

猜你喜欢
江面村民女儿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可爱的红嘴鸥
夕阳的江面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大三的女儿
一天中的盱江
海的女儿
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