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 锤炼党性修养

2015-02-05 02:27文丨袁
当代贵州 2015年46期
关键词:三严三实严三实底线

文丨袁 华

“官德”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决定事业的成败。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党员领导干部砥砺品行锤炼党性的重中之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从严治党、践行“三严三实”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有关要求部署,我认为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三重三看”,以此不断锤炼党性,砥砺品质。

严以修身重“三修”

信仰之修。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总开关,是党性之修的第一课。有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三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牛奶桶里。第一只青蛙在跳跃一段时间后,绝望了,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于是放弃了自救,被淹死了。第二只青蛙虽然还在继续挣扎,但在筋疲力尽时,也放弃了,相信自己是跳不出牛奶桶的,也被淹死了。第三只青蛙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它相信没有人能救它,只有靠自己才能获救。它不停地跳,由于不停地拌动,把牛奶搅拌成了奶油。在它感到脚底的接触面很结实时,奋力一跃,跳出了牛奶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你心中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处理了一批领导干部,打了一批老虎,他们的忏悔录,最终都有一条,理想信念缺失。

道德之修。孔子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政者的道德作风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作风好比是草,风往哪边吹,草一定会往哪边倒。“官德”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决定事业的成败。领导干部如果“官德”缺失,就会把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搞得一团糟,就会出一系列问题。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德才兼备,以德感人,以德树威,带好队伍,才会展现更多的人生亮点,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奏出人生最美好的乐章。

境界之修。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必须修好高境界。核心就是价值观、世界观、理念。老话讲,愿由心生,首先要管住心。这是看开看透的核心。社会上流传一句话:“领导干部是高危行业,容易犯错误、出问题。”我觉得如果把境界之修修好了,看透了,至高点拿下,控制全局,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是高危行业呢。所以认识要上去。鲁国宰相吃鱼,他说我的工资保证我天天吃鱼吃到老,你给我送鱼,这是贿赂,我丢了官,吃不上鱼了。人的一生,我们所有的能够用的钱、享受的待遇,都是身外之物、都是使用权。这些问题要在境界之修,要认识上去,要修高境界。

作者(左)在基层调研( 普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严以用权重“三规”

规矩守纪。纪律是一个党员干部高于普通人、重于普通人,必须遵守的原则守则。我们加入党组织,就要放弃我们作为普通人的一些权力。纪律是铁,法律是钢,它们在权力之上,不管权力多大,官位多么显赫,也不能越过法。

规矩用权。权是组织的信任、人民的赋予,权力之主不是我们,我们作为用权者,用权者为佣,是人民雇佣我们,我们就是领佣金。权力是一把“双仞剑”,用好了,造福于民,滥用乱用,祸国殃民。廉而用权是本义,不是高要求。

规矩做事。权力既然是公器,我们用它,就不能任性胡为,必须讲程序、守规矩、遵制度。周总理有一次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严以律己重“三守”

坚守法律底线。法网之下没有我字、没有特字、没有情字。在党中央大力反腐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把当官看成发财之路,搞权力寻租的官员,可以说是“入错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告诫青年学生“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党员干部必须清楚,什么是不该做也不能做的,即使不为理想和信仰,为了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和睦,也应当在工作岗位上自觉坚守心中的“法律底线”。

坚守道德底线。为官有为官的“道德底线”。如果不守规矩,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那就是为官的“道德底线”不保,由此下去,成为腐败分子的并不鲜见。守住“道德底线”是一个党员干部思想修养、法纪观念、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一个党员干部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守住了“道德底线”,将成为推动自身进步的原始动力;守不住“道德底线”,则可能走向堕落或毁灭。

坚守人性底线。尊师敬教、尊老爱幼、知恩图报,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心是柔软的、温暖的、善良的、仁慈的,而由此引申,人的品质是高贵的、道德是高尚的、风范是卓越的、胸怀是宽广的。

“三严三实”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党员领导干部砥砺品行锤炼党性的重中之重。

彰显本色重“三看”

谋事要实看“担当”。担当就是敢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事;担当就是敢向困难开战,敢向矛盾“亮剑”;担当就是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于作为、敢于承担。不敢担当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缺乏创新精神的干部是做不出突出成绩的干部。“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领导干部遇事、遇难要不怕、不推、不辨、不怨,开展工作要敢于担当、敢于创新。三国时的诸葛亮五出祁山,体现了恢复汉室的担当;挥泪斩马谡,体现了公平、公开的担当;对政务“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体现了对刘备临终托孤的担当;两上出师表,体现了对刘禅负责的担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勇于担当更是不可或缺的责任意识和政治品格。

创业要实看“精神”。我们干的共产主义事业,大家只是这个大事业的一个程序一个阶段、一个方面而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挫折,不灰心;面对失败,不消沉。干事创业要有蜜蜂酿蜜、燕子垒窝、滴水穿石的精神。华佗学医每天记5个以上病例,还要查对医书,看用药有无差错,三五更时,用心学习研究医学书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华佗勤奋学习,毫不松懈。一年下来,病例记了1500多个。行医时,遵循两条:一是多熟读医书,多临症;二是对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后来行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做人要实看“忠诚”。忠是百德之首,人之忠如鱼有渊。我们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而且要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忠诚?我觉得,关键在“五心不变”,即:忠于组织的感恩心,一生不变;忠于父母的孝心,一生不变;忠于家庭的责任心,一生不变;忠于同志的诚心,一生不变;忠于人民的爱心,一生不变。革命先烈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临刑赋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吉鸿昌临刑壮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叶挺在狱中自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先烈们这种忠贞不渝、高尚气节,就是大忠,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猜你喜欢
三严三实严三实底线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女人啊,美是底线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我们转作风
对照检查当好表率 践行“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人生指南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做合格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