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留下的精神财富

2015-02-13 11:54陈湘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庆历滕子京岳阳楼记

陈湘源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湖南岳阳 414000)

滕子京留下的精神财富

陈湘源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湖南岳阳 414000)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仅重修岳阳楼,而且表现出愈挫愈坚,百折不挠;传承文化,突出精神;百年树人,教育为本;热心实干,利民利国;义薄云天,敢于担当;清廉自律,肝胆照人等多方面优秀品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滕子京;岳阳楼;精神财富

滕子京是我国古代中级官员中一位品质高尚、人格真纯的州府官员。从他墓前矗立的“宋名臣天章阁待制滕子京墓”墓碑,可知世人对他的推崇与敬仰。

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宋代洛阳人,幼年丧父,由母亲刁氏夫人抚育他与弟妹成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初任潍、连、泰州从事。天圣中(约1025),任泰州军事推官,被时任兴化县令的范仲淹推荐给泰州知州的张纶当助手,修筑捍海堰,即表现出惊人的魄力和才干。天圣四年(1026)至天圣九年(1031),召试学院,后任大理寺丞,知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县。明道元年(1032)调京城任殿中丞。景佑元年(1034)正月任左正言。三年之间升三级。八月迁左司谏,因直言谏君,被降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景佑二年(1035),因“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一年之内却降了四级。宝元元年(1038)初,调江宁府(今南京市)通判,不久迁知湖州,创立湖州州学。康定元年(1040),西夏元昊反,迁泾州知州。由于治边有方,战功卓著,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范仲淹荐以自代”,“徙知泾州滕宗谅为环庆路都部署兼知庆州”,成为统领五万人马的边塞主帅。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伊始,御史梁坚、郑戬即劾奏滕子京“前在泾州枉费公使钱”,故“徙滕宗谅权知凤翔府”。庆历四年正月,又“降知虢州”。时中丞王拱辰又奏:言其“盗用公使钱,只削一官,所坐太轻,故再谪”。二月,“徙知虢州滕宗谅知岳州”。半年之内连遭三次贬谪。庆历七年(1047)春,升任苏州知府“未逾月,人歌其能政,俄感疾薨于郡之黄堂(办公室)。”归葬于池州青阳县城南金龟(鸡)塬。①

1044年早春二月,滕子京身披着与西夏王元昊战斗的烽烟,从庆州、凤翔府、虢州,几经辗转来到巴陵郡。人们大多知道他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岳阳楼记》,使千古名楼华丽转身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圣殿;却很少有人知道滕子京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与弘扬。而这些优秀品质在岳州又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是愈挫愈坚,百折不挠。滕子京幼年丧父,由母亲抚育成人,在磨难中长大,可谓“历尽艰难好做人”。1025年,他任泰州军事推官,范仲淹任兴化县令,两人一起协助知州张纶修捍海堰。一日,狂风骤起,暴雨倾盆,潮水猛涨,修海堰的兵民皆欲奔离,新修海堤即将功亏一篑。滕子京立即挺身而出,阻止欲奔离海堰的兵民,晓与利害,并率先赴险,终使海堤得保,范仲淹对此深为感佩。②1026年,朝廷赏赐修海堰的功臣,召他试学士院,任大理寺丞。后升任左司谏。因直言谏君,触怒皇上,连遭贬黜。③先贬江西上饶,接着仅因“与范讽相友善”而受株连,再贬安徽池州青阳,当了个专收酒税的九品官“榷酤”。④连升三级时,他不因宠幸而忘国忧。一年之内降四级,他也不以个人得失为怀,仍然踏踏实实的工作。

对他打击最大的一次,是庆历三年九月至庆历四年二月。庆历三年八月,宋仁宗开天章阁召范仲淹、富弼等议政,范仲淹“手书十事”,获准推行,即史称“庆历新政”。因其中的“明黜陟、抑侥幸”、“覃恩信、均公田”,⑤对卖官买官者、对已经或即将恩荫袭爵的官二代、对占有大量公田的官僚,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范仲淹还呈报了“百官图”,对各路贪腐和不称职的官员一笔勾去。当时枢密副使富弼说:“你一笔勾去容易,岂不知他一家都要哭啊!”范仲淹却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表现出严惩贪官庸吏的坚定决心。因此严重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为了抵制新政,守旧派立即拿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开刀,诬陷他贪污库银16万两!这可是个大案,宋王立即下旨将滕子京拘押“勘鞫”。虽经钦差燕度查核,16万两中有15万7千两是诸军的月饷,另外3000两属公使钱,是范仲淹庆历二年“荐以自代”,即推荐滕子京接替范任环庆路都部署兼知庆州时,为加强边疆民族团结,鼓励将士杀敌,赏赐或赠予羌族首领、部属和来往官员的开销。⑥审查结论是“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⑦“公使钱”是宋朝的一种特有官给,中央和地方官员都有,可以用来修建、接待、馈赠、犒赏,小部分可以“入己”。既然燕度查核的结论是“所用钱数分明”,此案应该就了结了。可是守旧派还要借题发挥,硬说滕子京“使用过当”。范仲淹是当事者,对此了然于胸,故两上奏折为之辩诬,并在金殿与皇上据理力争,却仍将滕贬知凤翔府;庆历四年正月,又贬虢州。守旧派仍不罢休,御史王拱辰竟以辞官来威胁宋仁宗。仁宗虽然批评王拱辰此举“有估名”之嫌,但为稳定计,还是屈从了守旧派,以“滕宗谅前在回中日馈遗往来逾制”,于同年二月再贬岳州。⑧半年之内,既遭拘押审查,又连续遭受三次贬谪,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可他来到当时仅有12万多人口的岳州,不仅毫不气馁,不以个人的进退为怀,不因莫须有的罪名愤懑消沉,而是愈挫愈坚,百折不挠,一心扑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用铁的事实来证明自身的清白与人品。

二是传承文化,突出精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不只是为了恢复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并给古迹注入精神,使之永垂不朽。岳阳文化自古以来就蕰涵着优秀的民本精神,从屈原、周瑜到孟浩然、杜甫,已有深厚积淀。所以他一到岳阳,就“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逮诸大人集中,摘出登临寄咏,或古或律,歌咏并赋共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书夏公之众作,榜于(岳阳楼)梁栋间”。在重修的岳阳楼上加强文化传承的内容。如此,他还觉得不够。他认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而刻于夹楼的“古今诸公于篇吟,率无文字称记。所谓岳阳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负,轩然而竦,伛然而顾,曾不若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宁堪乎久焉?”⑨岳阳楼像一个身材魁梧的巨人,但是没有精神和灵魂。因此撰写了上述内容的信,派人送与范仲淹求记,明确地请他为名楼注入精神。滕子京为何请范仲淹作记?首先他俩是挚交也是诤友——同年及第相识,泰州修堤相知,朝堂直谏相敬,边疆御敌相亲。当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时,他即推荐滕子京以自代,担任抵御西夏的主帅。工作上互相信任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帮助,书来信往,直至终老。范仲淹在《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中写道:我俩一生“忠孝相勖,悔吝相惩。”⑩就是因为他俩交谊太深,所以保守派在“庆历新政”刚推行,便针对范仲淹掀起了一场“倒滕运动”——交谊甚厚,知之甚深。其次是对范仲淹人品十分推崇。再次,范乃名儒巨卿,文思高远。《岳阳楼记》成因的关键是特殊的历史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政治盟友皆遭贬黜,一些人出现了“阴愤阳惨,事弛官废”,“慎微虑微,修旧保常”(11)的情况,范仲淹自己也产生了“附廊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且安闲”(12)的消沉心态。但范仲淹毕竟是青年时就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大志的名臣硕儒,经过短暂的思想波动之后,面对严峻的现实,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自然是“不待扬鞭自奋蹄”。岳阳楼是享誉千古的名胜,而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和“先忧后乐”的精神与作为,又为范提供了典型素材,正好以此撰记激励政治同仁——成就了这篇文思高远、珠辉璧焕的《岳阳楼记》。为了打造文化精品,滕子京又作出精心安排,在得到《岳阳楼记》后,他即请当世行草名宿苏子美书丹,享有“篆高四海”之誉的邵竦“篆额”——书写《岳阳楼记》的题目。故而元丰二年(1079)郑民瞻撰《重修岳阳楼记》时称:“时人以范记、苏书、邵篆与兹楼号为‘天下四绝’。”(13)自此岳阳楼“天下四绝”碑名传海内。苏子美书写的《岳阳楼记》石碑黄庭坚见过,誉之“清瘦劲健”。可惜此碑只存在33年却毁于元丰大火!滕子京的这项创意对后世影响很大。为继承和弘扬“天下四绝”,岳阳楼内历代不乏名家书法传世,今日所见雕屏,即为康熙誉为“羲之后一人”的清代大书法家张照书丹。

在修楼求记的同时,滕子京还编辑了《岳阳楼诗集》,并自序云:为不使“众作与梁栋同沦委”,故“遍索墙堵间,及本朝诸公歌诗古赋,纪以时代,次以岁月,不以官爵贵贱为升降,镵石置于南北二壁中,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然历世寝远,必多遗难备,直以所存者笔之。如其删繁撷英,请俟来者焉”。(14)他将当时能收集到的历代诗词和当代作品,不论爵位高低、贫富贵贱,悉数收入,传之后世。由于他的良苦用心,为岳阳保存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南京大学有位教授曾在一次全国性的培训班上说,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没有哪座城市“先忧后乐”精神的延续性,可与岳阳相比。的确,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周瑜的“先虑未然,然后康乐”、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再到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任弼时的“骆驼精神”,两千多年,一以贯之。

三是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滕子京认为:“三代何从而治哉?其教人一于学而已。”(15)教育可以育人树人、强国兴邦。《宋史》称他:“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16)范仲淹云:“君为政尚宽易,孜孜风化,在玉山、霅中、回上、岳阳四郡并建学校。”(17)可见他一贯重视教育。纵使在戍边抗抵外侮的紧张时期,仍不忘重教兴学,在边塞的霅上、回中都创办了学校。庆历四年一到岳阳,他发现官办州学,“地迫制卑,讲肄无所容”,规模太小,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是亲自勘察选址,设计绘图,积极筹集资金,将州学“度牙城之东,得形胜以迁”,迁移扩建了岳州学宫。大学士尹洙《岳州学宫记》说他“凡为郡必兴学。见诸生,以为为政先”。总是把教育放在首位。新建的学宫,规模宏大:“庙仪既成,乃建阁以聚书,辟室以授经;两序列斋,以休诸生;掌事司仪,差以等制;缮爨浣沐,悉严其所;小学宾次,皆列于外。大总作室之数,为楹八十有九……”(18)今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文庙”大成殿的主架、金柱、柱础与櫍木等,皆宋代所遗。由于他对教育的重视,大大地推动了岳阳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文庙山一带成为了岳阳的文化教肓中心。自宋以后,岳阳人才辈出,仅明代就出了八位尚书:吏部尚书夏元吉、礼部尚书黎淳、兵部尚书刘大夏、兵部尚书杨一清、刑部尚书颜颐寿、户部尚书方钝、工部尚书谢登之、户部尚书杨一鹏。其中,黎淳还是岳阳唯一的状元。黎淳在宫廷教授太子时,曾将皇上钦定的三个神童:杨一清、李东阳、杨廷培育成一代名相,为“挽救明代大厦之将倾”作出了贡献。他一生清廉,其子孙都被称为“清白吏子孙”。这些人材的涌现,应该也有滕子京兴学重教的一份功劳。

四是热心实干,利民利国。滕子京任职岳州不到三年,不仅将岳阳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而且做了四件大实事:重修岳阳楼、迁建岳阳文庙、编辑《岳阳楼诗集》、筑紫荆堤修通和桥。这些事情,即使在今天也算重大工程。当时的岳州,乃荒州小郡,巴、平、临、华四县仅12.8万人口,可以想见其人力资源和资金匮乏的程度。可是他克服重重困难,居然都出色地完成了。从重修岳阳楼资金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出他办事的能力与才干。《涑水纪闻》载:“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19)利用民间的三角债,为修楼筹集资金“近万缗”,解决了问题。四件事的前三件已经叙过,这里单说筑堤修桥。

他刚到岳州,就听说东乡的百姓进城办事渡经南湖,时常出现船翻人亡的事故。他当即刻碑湖边要道,告诫人们珍惜生命,绕道陆行。(20)继而积极筹划,筑了紫荆堤,修了通和桥。明代严首升云:“尝考《宋史》,名‘通和’,自庆历滕太守始。”(21)巴陵郡自古三面环水,是座水城,唯东门有陆路与外界联通,此堤此桥进一步便利了交通。千百年来,三眼桥虽几经修葺,最终仍未超出他规划的线路。当时,他还计划在岳阳楼下修筑偃虹堤,以方便水上交通和抵御湖水对古城的侵蚀,惜因调任苏州而未能实施。他的精心计划,在今存欧阳修所撰《偃虹堤记》中记述得十分详尽。

五是义薄云天,敢于担当。滕子京一生重义轻利,对朋友重情义。1038年,他任湖州知州。湖州是他同科进士沈叔宽的老家,下车伊始,便去拜访。岂料沈已辞世,因家“贫未之葬”。他即“谋于僚属,卜善地拣良日”,(22)将其安葬。并赠银接济其遗孤。同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上被贬丹阳。他不顾朋党之嫌,前往探访。范仲淹写下《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诗:“长江天下险,涉者名利驱。二友访贫交,过之如坦途。”(23)就是因为他太重情义,才在范讽案中仅因朋友而遭受牵连,从五品官直降到九品。

对同事讲道义。“泾州公案”,即所谓滕子京贪污案,经查核“只用过公使钱三千缗”。这是他初任庆州时,用这些钱奖励部属,赠予羌族首领和过往官员。由于守旧派恶意纠缠,造成“囚系满狱,人人自危”(24),严重影响边防将士的斗志。他为了保护同事和羌族首领,将赠送名单付之一炬,独自承担责任。因此,焚烧票据成了诬陷他贪污的重要把柄。但《宋史》本传还了他清白:“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这样做,确实要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伟大的人格力量——在赠送名单被毁的情况下,朝廷钦差竟然通过调查,还原了事实真相。

对下属尚仁义。1032年,他任主管皇帝衣食住行及药物、车辇的殿中丞。此时献章太后执政,宫中两遭雷火,太后却严厉惩治宫人。他当即上奏,“论灾异,明非人之所能为”,“且妇人柔弱,箠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25)避免了一场屈打成招的惨祸,使下狱的宫人得免于难。1041年在泾州戍边,他将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牌位列“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其所”。(26)由于他对下属的关怀与尊重,当他离开边塞时,“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之流涕”。(27)充分体现了他与边疆民众的深厚感情。

对君主崇大义。任殿中丞时,正值太后当政,他即奏云:“国家以火德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请太后还政。”(28)力举太后将皇权交给已成年的宋仁宗,以保江山稳固。1034年,他刚升太常博士、左司谏,面对执政之初,“内宠颇盛”,沉迷酒色,身体多疾的宋仁宗,他又犯颜直谏:“陛下日居深宫,留连荒宴,临朝则多羸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29)因此触怒仁宗,将他贬到信州。滕子京身处封建社会,面对生杀予夺的一国之君,竟如此直言不讳,这需要何等的胆略和担当精神!1042年,范仲淹推荐朝廷任命他为“泾州经略安抚招讨使”,滕子京当即上表:“朝廷既授范仲淹、韩琦四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使,而诸路亦带‘招讨’称号,非所宜。”他认为这样重复命名任职,看似朝廷对各路长官的重视,但却不利于军事管理。宋仁宗采纳了他的意见,“诏罢之”。(30)他不务虚名,以国家利益为重。

六是清廉自律,肝胆照人。记述滕子京清廉的,一是欧阳修的好友刘原父在岳州留下的诗:“谁信干城千骑居,空斋图籍两三橱。”(31)谁能想象曾统帅五万大军的滕太守,家中空空如也,就摆着几柜图书。二是范仲淹《祭同年滕待制文》说:“独有令嗣,堂构可承,我今抚之,必教而称。”(32)是滕子京的清贫,才让范仲淹发出了为他扶养、抚慰幼子的承诺。三是《宋史》称:“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33)俗云“一任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试想,滕子京作为封建社会的四品官,若不是十分的清廉自律,特别的乐善好施,怎会“无余财”?遍阅青史,有几人盖棺定论能得到如此之高的历史评价?四是近年修建318国道,发掘迁葬了滕公及其妻、妹与女儿的墓葬,四座墓中除墓志铭外,仅有陪葬品的砚一方、口衔玉兔两只、瓷魂坛两只,十分俭朴。

滕子京的可贵,还在于他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首先我们从“泾州公案”中可以推知。他为了不连累别人,将赠送、奖励的花名册都烧掉了。朝廷钦差却还是得出了“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的结论。这说明他清廉自律、敢于担当的人格力量的确感染了所有的人,才使得在失去证据的情况下仍然还原了事实的真相,也表明他“慎独”的内功确实练得扎实。其次是重修岳阳楼,他将民间献出的“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34)为何不设会计出纳?是他汲取了“泾州公案”的教训,免得牵连别人。“自掌之”是他对自己“慎独”的高度自信,心底无私天地宽!“慎独”铸就了他“倜傥自任”的典型性格。

滕子京的可贵品质,在宋代就备受赞许。时称“四贤”者,有三位对他作出过评价。欧阳修说他“去宿弊,以便人兴无穷之长利,非独见哲人明达之量,不以进退为心;而窃喜远方凋瘵之民,获被恺悌之化。”(35)尹洙称:“先是公领邠、宁、环庆兵,插戎为帅。臣守岳阳乃下迁。凡由大而小,必易其治;或阴愤阳惨,事弛官废,下不胜弊者有之;或慎微虑危,修旧保常,无所设施者有之。若夫用舍一致,勇其所树立,非爱君之深,信道之笃,乌及是哉。”(36)范仲淹说他“知命乐职,庶务毕葺”,(37)“进亦忧,退亦忧”,“处江湖之远”,“乐于为善”,将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继而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盛赞:“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治最为天下第一。”(38)不是一般的好,而是“最”好!

综上所述,滕子京确实是在中国文学之父、百代辞章之祖屈原之后,贬官岳阳的佼佼者。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充分发扬“古仁人”“先忧后乐”的高尚品德,塑造了一个真纯完美的人格,是范仲淹引为知己的“微斯人”。他立朝耿介,直言敢谏;受命戍边,扬我国威;尚气崇义,乐于为善;敢于担当,勇于树立;兴学重教,举废除弊;修桥筑堤,热心实干;清廉自律,肝胆照人。因此,不仅当时深受百姓爱戴,即使在今天,也是为官者的楷模。

注释:

①陈湘源著:《解读岳阳楼》,湖南地图出版社2013年11月版,第117-129页。

②③⑥⑦⑧⑩(17)(26)(27)(37)范文正公全集·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清岁寒堂版,卷十三第20页。

④(12)(22)(23)(32)范文正公全集,清岁寒堂版,卷十二第2页、卷四第8-9页、卷十二第13页、卷三第8页、卷十第11页。

⑤(24)(28)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8月版,第1096页、第1101页、第885页。

⑨宋·滕子京撰:《与范经略求记书》,何培金编著,历代岳阳楼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195页。

(11)(15)(18)(36)宋·尹洙:《岳州学宫记,巴陵县志》,清光绪十七年版,卷十七第7-8页。

(13)宋·郑明瞻撰:《重建岳阳楼记》,何培金编著,历代岳阳楼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14)宋·滕子京撰:《岳阳楼诗集序》何培金编著,历代岳阳楼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3页。

(16)(25)(30)(33)四部备要:《宋史·滕宗谅》,中华书局1989年版,卷三○三第1129页。

(19)(29)(34)宋·司马光撰:《涑水纪闻》,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96页、第60页、第196页。

(20)宋·范致明撰:《岳阳风土记》,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89册第115页。

(21)明·严首升:《万由桥碑记》,巴陵县志清光绪十七年版卷之十一第6页。

(31)宋·刘原父:《次韵滕岳州谢王南郡酒》,巴陵县志,卷五十六,杂识六,清光绪十七年版,第5页。

(35)宋·欧阳修:《四部备要·欧阳文忠公全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卷一百四十七第798页。

(38)宋·王辟之撰:《渑水燕谈录》,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责任编校:张广宇)

On the Spiritual Legacy Left Behind by Teng Zi-jing

CHEN Xiang-yuan
(Yueyang City Heritage Management Office,Yueyang Hunan,414000)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after he was demoted and exiled to Baling County,Teng Zi-jing not only rebuilt Yueyang Tower,but also registered his unyielding perseverance in spite of reverses;Teng sprea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emphasized the spirit;he thought education is the enthusiasm and hard work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He was steadfast in his work and took great efforts to do his job for his country and people.He dared to play in an honest partnership and clean fingered self-discipline,and he was ready to fulfill his responsibility.He was whitehanded and loyal to his country.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ed by him have left to the offspring the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Teng Zi-jing;Yueyang Tower;spiritual legacy;brief discussion

G 127.64

A

1672-738X(2015)01-0059-05

2014-05-17

陈湘源(1944—),男,湖南岳阳人,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岳阳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庆历滕子京岳阳楼记
毕昇(节选)
拥有一种“超能力”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远在江湖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欺世盗名”岳阳楼
《岳阳楼记》三美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