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思考

2015-03-17 22:03郭嘉丽王南平刘慧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验课医学统计学

郭嘉丽,王南平,刘慧刚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思考

郭嘉丽,王南平,刘慧刚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核心内容在于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医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但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学不能致用”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科研或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体会,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以致用。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小组学习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应用学科,是医学生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工具学科[1]。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医学统计学概念多,且概念之间没有很强的联系,内容抽象、难懂,加之很多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与临床工作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对医学统计学学习较为被动,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进行思考,提出将统计方法应用于科研实践,开展小组学习等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

1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概况

1.1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心理特点

以三峡大学医学院为例,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影像专业、护理专业。据笔者观察,这些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主要有以下心理特点。

1.1.1 学习目的是为获得学分 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所占学时和学分比重较大。但是大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并非专业课程,在其未来工作中很少会用到统计学知识。此外,由于科研经历比较少,绝大多数本科生无法切实感受到统计学知识的重要性。据了解,大多数学生修这门课程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非出于对统计学知识的渴求。

1.1.2 学习目的是为学好一门课程 有部分学生学习刻苦,对所学的每门课程都会认真对待,一视同仁,兴趣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往往较小。这部分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既不排斥也不热爱,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

1.1.3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和厌烦心理 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形象化、具体化,以识记为主。医学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良好训练,而对统计学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难以理解。另外,有部分中医和护理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及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薄弱。这使学生容易对医学统计学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感到厌烦。这部分学生在医学统计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指导[2]。

1.2 医学统计学现行教学安排及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实习课主要针对理论课上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

由于医学统计学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讲解理论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学生在理论课上往往直接进入对统计学相关概念和方法的学习之中,几乎没有时间通过案例体会医学统计学知识的重要性。实验课通常采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实习指导》上的习题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再复习一遍,然后学生做习题,教师批阅并给出成绩。此部分成绩即为期末考试的实验成绩。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会接触到一些案例,但仅限于实习指导上的习题。这些习题基本上是已经整理好的资料,学生只需选用相应公式进行计算,而不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设计、分析和整理,不利于对统计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统计思维的培养。甚至有学生抄袭他人作业,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实验成绩很好但是理论考试成绩很差,或考试成绩很好但却不会实际运用现象[3,4]。

2 对策

综上所述,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最终改善教学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2.1 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穿插在实例中进行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以往实验课上针对不同理论知识做练习题的教学模式调整为利用整个实验课时完成一个简单的科研实践(如人群调查),包括课题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教师参与课题设计实施全过程,课题完成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包括统计学分析结果和结论的调查报告。

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中心,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引导作用较常规教学更为重要。为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应做到以下3点:(1)提前设计好课题,使课题涵盖传统实验课上所涉及的全部统计学知识。(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做到实验内容与学生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需要相对应。(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首先,避免理论课和实验课脱节;其次,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间,带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实践任务,避免因时间不够影响课题完成质量等。

2.2 成立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在科研实践中,如果不能有组织地开展调查和分析,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成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4]。教师则可以通过收集每个小组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情况及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成立学习小组有很多优点:(1)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每个学生知识、能力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人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在合作中增长知识,拓宽思维,培养能力。(2)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课时限制,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通常仅限于教材上典型的统计方法,而对非典型统计方法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拓宽了信息渠道,为接触更多的统计学知识提供了机会。(3)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需要展开小组分工、讨论和汇总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等,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时,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小组中有些学生热情积极,通常在小组讨论中起到主导作用,而有些学生比较腼腆,往往一言不发,甚至在遇到难题时,有的学生会将难题推给别人,坐享他人讨论的结果。(2)班级学生较多,一般有40人左右,导致实验课上小组划分和监控有一定困难。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确定学习小组组长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比如,在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定小组后,要求组内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作用;另外,通过督促小组长,使小组长督促组员,将教师对全班学生的监控转化成对小组长的监控[5]。

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开展科研实践,成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启发和协调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统计学理论知识融入科研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协作与表达能力,是值得推广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1]孙振球,徐勇勇.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杨伟品.浅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8):66-67.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11):183-184.

[4]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35-638.

[5]牟新利,朱丹.浅谈高校中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角色[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139-140.

G420

A

1671-1246(2015)01-0070-02

猜你喜欢
实验课医学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医学的进步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有趣的实验
医学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