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实战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2015-03-19 15:02杰,孙
关键词:训练营口译专业学位

赵 杰,孙 壮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13002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实战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赵 杰,孙 壮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13002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口译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课堂上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更是强调学生课余时间通过实习、实践等多渠道的实战训练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本土很多MTI学生都面临缺少实习机会的尴尬。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口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口译训练营作为切实可行的实战能力培训方法作为对实习缺少的弥补,为口译能力培训拓宽渠道,开发路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实战;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诸多院校开始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意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就是随其孕育而生的专业。自从2007年MTI确定招生以来,历经数年时间,已先后培养出诸多口译人才,他们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翻译方向研究生教育,主要关注口译技能、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及翻译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MTI更专注的是学生良好的双语运用能力及转换能力、相关的专业知识、翻译流程、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熟练使用翻译工具等能力[1]。因此,在培养目标、师资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MTI都有特殊要求。

鉴于此,MTI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是一种课堂行为,更应该是一个在特定的语境下有特定的交际对象和交际主题的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及课堂活动应从技能性、真实性、实战性等全方位出发,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当下口译课堂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从业的合格程度。因此,为满足MTI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MTI特点提出的实习和实践的要求,本研究就当下口译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口译训练营活动以弥补当下诸多院校缺少实践基地的缺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译实战的能力。

一、口译的特点

口译(interpretation),是一种翻译行为,但无论是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还是联络口译都不同于口头翻译(oral translation),或者笔译(translation)。因为口译就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来源语所传递、表达的信箱,随即将其转译为目的语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2]。其目的是在当下(here and now)真实场景中帮助那些想要参与交际的人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积极投入到交际中去[3]。

因此,口译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性(immediacy)。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口译从原理上说是一种一次性完成的工作。因为在时间紧迫的压力下,译者要将源语言的听、理解和产出融为一个有机的加工过程,一气呵成;他们不能求助外部资源,而是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整个翻译过程,其间没有重听的机会和修改的可能。其次,口译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又大大增加了口译的难度。口译是一个涉及讲话人、听众、时间及空间的活动。即使译前有充分的准备也难免会有诸多不可预测发生。因此说,口译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活动,它要求译者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二、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口译行业的特殊性对译者有全方位的要求。有人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水平、主题知识、性格健康[3]。换言之,除了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和灵活机动地应用翻译技能和技巧的能力,译者还要有丰富的百科全书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可以这样说,他们可以不会做心脏移植手术,但是他们要掌握足够的术语把这台手术过程准确、无误地口头描述出来。同样重要的是,他们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以应对翻译任务的压力和翻译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当然,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他们应时刻牢记在心的。

译者非常渴望的是具有“分心”,“分身”的能力。因为在他们全神贯注地捕捉讲话人传达的信息的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把注意力分配给自己的理解和转译。在这个“被建构”和“建构”的双重过程,译者一方面要被动地受制于讲话人的话语和抓捕他传达的信息,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建构所捕捉的信息,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出去。其中的巨大压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因此,欧洲一些世界著名翻译学院对录取学员的要求是“to have a razor-sharp mind,split-second reaction,the temperament of a cow and the stamina of a bull,for the two-four-year course covers the whole range of subjects,from art to zoology”。

对译员的要求再次表明译员的素质绝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能力,更多是真实场景中对真实案例的操作、应对和应变的能力。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译员的素质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实战训练。但是,当下的一些实际口译教学状况不能充分满足该行业的特殊要求,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口译教学中现存问题

MTI历经数年的发展和改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培养了诸多口译人才。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据有关调查发现,许多MTI毕业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职场需要,多则甚至达到三到四年之久[4]。我们对自己培养的一些MTI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反馈,他们对自己在后来职场中的实际表现并不十分满意。他们认为主要是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习、实践的真实训练。究其深层原因,应该说是我们对自身口译课程的界定出现了偏差。

口译课程被定位成“教学翻译”而不是“专业翻译”[5]。前者只是一种辅助外语教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双语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自身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明确,即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专业译员[6]。也就是说,一些院校将口译课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口语课以迎合一些双语能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的需求。他们刚刚开始MTI学习时,不仅在转译表达方面远不能令人满意,而且在听力理解方面有障碍,在表述中有过多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因此,较多的时间和经历便投入到听力理解和表达中来,忽视了专业口译的全过程训练,特别是针对职场需求的专业演练,以至迷失了设置专业口译的初衷。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不言自明。

专业口译课程定位不妥是具有普遍性的。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下MTI课程设置在一些MTI发展比较成熟的院校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主要是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分不明显,没有突出其自身特色,以及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现象[7]。这些问题,由于诸多原因,在后期加入MTI队伍的新院校中更是明显。MTI明确的目的对学生的课程设置提出具体要求。不仅要求课程多样化而且要求数量化。现在,大多数开设MTI课程的学校都是围绕如下几门专业课程:基础口译、视译、交传、同传、专题口译、高级听说等。每门课程通常是2学时,16周,一个学期。实践告诉我们,培养一个合格的译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寻。译员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他们在真实的场合作为真正的译者为真实的客户服务。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所处的地理区域各类国际会议、商务洽谈、观光旅游、经济合作等涉及外语参与的活动不如发达地区频繁。因此,MTI学生难得有机会亲临现场实战练习。这种状况也成为当下一些院校MTI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针对这种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期对专业口译教学有参考作用。

四、建议与对策

如前所述,MTI专业固有的专业特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双语运用及转化功底、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口译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要有临场发挥的能力、实战能力,或者行话所说的“plug and play”,即:上场就顶用。很显然,这种实战能力是需要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单靠课堂练习是达不到的。尽管课程设置是MTI培养中第一环节,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第一途径。然而,很多研究已经证实最为理想的实战能力培养方法是实战或模拟实

战[8]。最为理想的方式是建设实习基地,为MTI学生搭建一个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直接面向社会、接受客户检验的机会。首批MTI试点院校都因各自雄厚的师资力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特别是与实习基地的相互结合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保持了首发优势,为社会和市场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专业素质的译员。然而,对于后期加入MTI队伍的新成员来说,硬件设施还没有完全达到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因此,为弥补没有实习基地的不足,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组建口译训练营。尽管训练营活动不能跟实习基地相提并论,但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组建训练营活动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且训练营活动也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不受太多因素的限制,操作起来比较灵活、方便。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的翻译理论及技巧并简单练习以后,大量操练可以在随后的训练营中进行,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以及外教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及时在一种真实的氛围中模拟实践。通过训练营活动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训练机会:不仅有较强的双语基本功水平、广博的知识面、熟练的口译技巧、出众的记忆力、快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营活动中学生可以加大口译训练的长度和难度,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目的。从而达到口译训练的技能化、实战性、专业化,还有通识教育的融通化。总而言之,训练营活动一方面可以弥补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原因所带来的实习机会的匮乏,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活动由于时间紧而不能惠及全体的不足。

优化MTI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课程的开设和课堂的操作。因为,课程是根据本学科的教育的目的及要达到的目标而设置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科学决定学生产出的质量。因此,可以说,课程设置是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形式。为了更好地配合MTI的专业性,还应优化课程设置,特别是选修课程,增加学生选课的余地,特别是那些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课程,增加案例教学类课程的比重,以满足MTI教育的实用性。MTI课程的优化无疑对MTI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和自我提升,以保证专业水准能与时俱进,满足MTI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MTI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不断发展、完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不断反省,修正其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硬件不能达到要求时,我们要积极探索,开发多种途径来弥补各种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争取为社会和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需要的人才。

[1] 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1(4):77-82.

[2] 梅德明.上海市口译资格证书考试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 Pochhacker Franz.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 Routledge,Taylor&Francis Group,London and New York,2004.

[4] 李军.如何更好地进行口译训练[J].中国科技翻译,2010(1):20-23

[5] 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s for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Benjamins,1997.

[6]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 曹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30-34.

[8] 辛红娟,王昱.MTI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和思考:以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MTI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翻译论坛,2014(1):53-57.

A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interpreting the actual combat ability of M aster of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ZHAO Jie,et 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

Interpre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due to its specific features,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nslating in that it not only requires the i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ertain interpreting techniques,butmore importantly it stresses the intensive training of the learners in different contexts.In view of that this paper offer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actual training after discussing the special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for interpreters.This paper hopes to be of implication to other interpreting classes.

Master of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interpreting competence;means exploring

H059-4

A

1009-8976(2015)03-0112-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30

2015-06-08

吉林大学高水平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Z15)

赵杰(1962—),女(汉),吉林长春,教授主要研究口、笔译。

猜你喜欢
训练营口译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