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研究

2015-03-24 22:12陈珍香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牙槽骨种植体美容

陈珍香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研究

陈珍香

目的 探析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5例患者(缺牙40颗)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牙槽骨缺损部分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所有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美容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骨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2例患者种植体骨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14%。结论 对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患者实施种植技术及引导骨再生技术,可提升修复成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引导骨再生技术;美容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发显著,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患者的修复和美容工作也与日俱增。传统的固定和修复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追求[1],本文选取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5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35例患者为研究资料,35例患者的缺牙共40颗。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6.45±2.11)岁;缺牙时间1~5周,平均缺牙时间(2.13±1.11)周;导致患者缺牙的原因如下:由外伤导致缺牙的患者12例,由患牙病拔除的患者15例,先天性缺牙患者4例,龋病患者4例;患者的牙位情况如下:中切牙16颗,侧切牙14颗,尖牙5颗。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及麻药过敏史,在术前均经过常规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同时对唇侧牙槽骨缺损部分给予引导骨再生技术,具体如下:本次研究采用某公司生产的β-磷酸三钙人工骨种植体及口腔修复膜修复系统工具进行手术修复。

1.2.1 术前 采用X线对患者口腔内的断层全景进行观察和拍摄,同时,借助相关工具对缺牙部分的近径、远径、中径进行测量,确定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缺损范围、缺损大小以及颊舌向的宽度。使用全景机内内置的种植软件对种植体的宽度和长度进行选择,根据选择的种植体长度和宽度制定适宜的研究模型。同时,了解患者口腔内的缺损牙的凹陷情况,根据患者的牙齿凹陷情况选择适宜的置入方向。若患者的口腔情况较差,则可以在术前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的清洁和病灶部位处理。此外,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给予患者抗生素口服。

1.2.2 术中 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商品名:必兰,进口药品法国PRODUITS DENTAIRES PIERRE ROLLAND,H20110264,1.7mL:盐酸阿替卡因68mg与酒石酸肾上腺素17μg)对患者进行消毒巾口腔浸润麻醉。完成口腔麻醉后,在患者口腔黏膜内形成切口,将唇侧骨面充分暴露出来,同时,借助手术用品将净肉芽组织完全刮除,借助手术器械在牙槽后取恰当的位置进行定位、钻位,将种植体种植在患者的牙槽部位。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缺损牙齿的表面进行钻孔,待患者的骨表面出现渗血症状后,向患者的缺损部位中置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以及血液塑成骨粉。同时,使用口腔修复膜对种植部位进行覆盖,完成上述步骤后,进行无张力缝合术。

1.2.3 术后 对种植部位的全景和种植体的适应情况进行观察,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服药时间为4d。手术后半个月回院复诊,并在术后12周后,回院进行种植上部修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种植体是否出现松动症状、是否有明显的向骨吸收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投射影像情况等。此外,观察患者的种植区的骨区丰满、色泽及形态,以及牙龈乳头恢复情况及龈缘高度等问题。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本次参与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修复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医院内部环境及修复使用工具的安全性、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修复效果、修复质量等。满分为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0~59分表示不满意。

2 结果

2.1 患者伴唇侧牙槽骨缺损修复效果情况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后随访,35例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骨吸收情况及投射影像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32例患者的种植体骨区丰满,且色泽及形态均正常,其余3例患者中,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

2.2 患者对伴唇侧牙槽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度调查情况伴唇侧牙槽骨缺损修复完成后,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对患者进行修复满意度调查,通过对牙齿功能、形貌和修复过程等内容对患者进行评分调查,经统计,患者满意情况如下:非常满意28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患者满意度为97.14%。

3 讨论

牙槽骨属于语言器官、咀嚼器官和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颜面部分重要的支撑结构。因此,如果牙槽骨出现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呼吸功能和咀嚼功能,同时对患者的颜面也存在较大影响[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自我口腔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对于口腔牙齿的保护。牙槽骨缺损修复成为现在改善患者牙功能及面部形态的重要方式,收到广大群众欢迎。

患者出现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原因包括多方面,例如外伤、牙周疾病拔牙以及先天性缺牙等多种因素,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是牙科临床医学上较为关注的问题。传统的修复和固定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追求,尤其是牙列中前牙对患者外观的影响较大,牙缺失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及人际关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此,对上前牙进行修复不仅要满足患者的生理功能及饮食需求,同时也要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相关研究[4]中,以某院口腔领面外科在2012年9月~2013年11月就诊治疗的伴唇侧牙槽骨缺损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诱导活性材料对患处进行修复,建立植骨床,采取环纵形切开两侧的粘骨膜,将粘骨膜瓣进行分离,暴露整体缺损区域,拔除滞留的多生牙和乳牙,并以颗粒状的骨诱导OAM活性材料置入骨床,行适当超填,无张力下缝合唇侧裂缝。经治疗修复,33例患者患牙均完美修复,色泽光线,功能健全。与术前比较,患者充填牙槽突缺损的植骨材料间隙无明显移位,修复效果较好。伤口愈合良好,其未发生排异反应,临床修复效果较好,适合推广应用。

通过对相关报道和文献[5]的研究发现,对缺损部位进行种植修复和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增强缓和的牙槽骨丰满程度,使牙齿的色泽与形态与正常牙齿相差度低。经过大量牙齿修复经验总结,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口腔修复膜可对缺损牙齿部位的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此种抑制作用可促进缺损区的牙骨增长,同时使新生长的牙骨与生物膜贴合度增加,从而有效实现自体骨与新生骨的完美结合。β-磷酸三钙人工骨是临床上应用较广且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的骨缺填充材料,其作用在于稳定血凝块,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从而强化骨小梁的生成,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6]。

某患者为牙病拔除缺失修复,选择陶瓷牙进行修复。采用填充法修复牙齿缺洞和应组织缺损。修复后既保证了牙齿的美观,同时牙齿未出现松动情况,色泽饱满,功能健全,修复成功[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症状,且无明显的垂直向骨吸收情况,修复成功率高达100%;其中,32例患者种植体骨区丰满、色泽及形态均正常,1例牙龈乳头恢复较差,2例龈缘高度不足;患者满意度为97.14%。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8],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及缺损部分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修复和美容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修复成功率较高,可增强临床美容效果,满足患者对美观的需求,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患者实施伴唇侧牙槽骨种植技术及缺损部分引导骨再生技术,可提升修复成功率,增强美容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王培志,许小会,夏露,等.IPS.maPress全瓷贴面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6):641-643,647.

[2] 王雷,余德涛.引导性骨再生膜管治疗骨缺损,怎样更好的走向临床[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2):7449-7454.

[3] 陈琼,吴丽娟.海奥口腔修复膜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0):637-638.

[4] 刘延峰,刘建,施存山,等.22例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冠折的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8):948-949.

[5] 叶国勤,郑霖,瞿恩宪,等.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上前牙缺失美容修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4):339-341.

[6] 沈晴.伴唇侧牙槽骨缺损的临床修复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 8(3):216.

[7] 杨勃,郑俊发,李少萍,等.GBR技术用于上前牙唇侧骨缺损延期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387-388.

[8] 张宁,姚希,杜文华,等.上前牙区延期即刻种植后的骨量变化及美学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8(29):4672-4676.

Objective Of the labial alveolar bone defect with came up missing teeth cosmetic restoration effect. Methods Labial alveolar bone defect in 35 patients missing front teeth (edentulous 40) of research data,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bial alveolar bone growing techniques, while the labial alveolar bone defect site to giv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loose teeth all patients, the cosmetic resul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follow-up found that all patients with implants were loose symptoms, and no significant vertical bone resorption, repair success rate of 100%; wherein 32 patients implant bone area fullness, color and shape are normal, one case of gingival papilla recovery is poor, highly insufficient gingival two cases;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97.14%. Conclusion Labial alveolar bone defect with front teeth missing for patients planting techniques and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pair,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Labial alveolar bone defect with front teeth missing;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technique; Cosmetic result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27

江西 337055 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陈珍香)

猜你喜欢
牙槽骨种植体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美容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