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与风险点

2015-03-26 21:49罗宁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经济

罗宁

当前我国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县域经济。相比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并已经形成明显规模效应的大城市,县域经济自有其发展优势,城镇化、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文化产业更是其未来一段时期的突破口。为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尚需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积极加强金融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地方债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从经济形态来看,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典型缩影。县乃一国之基,古训曰“郡县治,天下安”。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大部分国土和人口都在县域,但县域却不仅仅是农村,还包括县城、乡镇。县城往往具有城市发展的许多特征,而乡镇则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区域,发挥着辐射农村、连接城市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县城与农村以及乡镇之间关系的转变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演化的路径,同时也暴露出户籍关系不平等、社会保障差异大等二元分割体制下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是未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从发展优势来看,县域经济是中小企业的孵化良巢。与动辄上千万人口、GDP数千亿元的大城市比较,个体规模相对偏小的县域却具有大城市难以比拟的灵活性。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全国经济注入了一股活力,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今,在各大城市打造大型企业、“航空母舰”,积极准备参与全球化竞争之际,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却在县域经济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不同于大城市里面临着政策资源、经济资源的严酷竞争,县域往往能够通过一系列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当然,除了县域政策的大力支持之外,中小企业也能够积极发挥所在县域的自然资源、人力成本等方面优势,与城市中的大企业通过协助配套,进入产业价值链,实现更好的发展。

此外,就金融业的发展来看,县域经济更是为这一行业提供了广阔的业务蓝海。前些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重点项目,甚至有些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经济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大幅减少。随着城市金融业竞争渐趋白热化,县域再次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正是凭借在县域市场长期发展积累的客户资源,在积极参与大城市竞争的同时,实现了县域金融业务的突破式增长,净利润增速、息差水平、储蓄存款规模等多项业务在同业排名中实现飞跃。许多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改制成立的农商行,也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收获了大量的业务资源与发展红利。

二、未来一段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范围新一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发展转型减速期、大规模刺激消化期的叠加影响下,积极致力于挖掘内部增长动力与发展空间。就此而言,具有辽阔的区域空间和生态优势的县域,不仅是我国拓展内需的重要潜在市场,更是颇具活力的战略发展空间。尤其是以城镇化、产业集群、电子商务、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县域经济将成为我国新时期综合国力提升新的增长极,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城镇化。县域城镇化是以县、乡镇为单位的城镇化建设过程,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和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在当前国内大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接近饱和、产能过剩问题日渐凸出的背景下,县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基础优良的县,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政策环境对县域越来越优越。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及《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到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国家地方政策层出台了多项推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改革措施。此外,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顺利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县域城镇化凭借农业转移人口成本低、融入快为优势,有利于促进农民实现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是产业集群。相比于大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单个县域或许难以企及,但相邻县域之间通过产业链协助配套同样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甚至可能更胜一筹。从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印度班加罗尔电子软件产业集群都表明,具有空间聚合度高、要素流动自由、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等诸多优势的县域,是培育产业集群的良好土壤环境。当然,产业集群并非简单的产业堆积,而是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强化资源整合能力、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产品标准,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电子商务。2003年至今,我国县域电子商务经历了起步、小规模增长、规模化扩张3个阶段的发展,根据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县域网购消费额同比增长速度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县域电商的分布也开始从江浙“单极主导”发展为“多极增长”。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电子商务正在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农村也插上了电子商务的翅膀,截至2013年末,国内已统计的淘宝村数量达20个,涵盖网店1.5万个,带来直接就业6万人,同时为物流快递和包装等服务业带来大量间接就业。

四是文化产业。《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对于探寻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县域经济而言,文化产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东阳横店的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等都是县域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当前信息科技革命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面的成果,更是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各界参与和共享的资源空间和流通渠道,打造多层次、多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关键助力。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风险点

县域经济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需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从而把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地发挥好政府作用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倘若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就很容易好心办坏事。过度干预市场,可能导致经济活力下降,甚至出现倒退的恶果。与此同时,在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领域,政府却不可不作为。比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大肆开采矿产资源,发展高污染、粗加工等产业,就需要政府果断出手。对于萌芽、成长期的新型产业,则需要适度的政策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动力。

金融是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能够为县域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但从目前来看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尚待提升。一是信贷规模偏低、资金外流严重;二是银行贷款程序复杂、融资渠道单一;三是缺乏满足发展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四是县域融资担保制度不完善。总体上看,我国县域金融市场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广大县域地区所蕴含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值得金融机构重点关注,尤其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广阔拓展空间,对于金融机构试点综合化经营、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在“三期叠加”的困境中寻找新的商机意义重大。

需要强调的是,县域经济发展需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风险,应加大力气系统整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卖地收入占到了县级财政收入近半壁江山。但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卖地收入仅1.7万亿元,不足2013年半年的卖地收入。随着地方政府严重依赖的土地财政疲态尽显,县级财政发生恶化风险明显提升,县域经济或面临较大冲击。而部分县级城市较为低端、脆弱的产业结构和生态也将放大政府的债务风险。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强化举债机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标本”兼治,探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解决办法,逐步形成县域财政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税收促进县域财政收支平衡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县域城镇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家乡的城镇化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