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三个完善”

2015-03-27 18:59刘珊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刘珊

(贺州学院 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三个完善”

刘珊

(贺州学院 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提升学科馆员服务水平,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具体措施要有“三个完善”,包括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制度的完善、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的完善和学科馆员管理制度的完善。

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队伍建设制度;服务制度;管理制度

学科馆员是指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工作能力,能为一个或多个学科的师生提供专门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学科馆员制度是在图书馆与学科之间架起的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我国学科馆员制度最初由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建立,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1]97。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交流、利用和图书馆服务创新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急需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但其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究其主要原因有:不重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图书管理员极少,学科馆员工作职责不清,管理不科学等等。要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水平,必须根据地方高校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借鉴重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一、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制度的完善

学科馆员是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学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科信息服务主体。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制度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最重要的环节,要组建一支素质好、效率高、有奉献精神的学科馆员队伍,这决定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成败。

(一)学科馆员岗位设置

地方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学科馆员数量少、岗位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有些高校有10多个院系,30多个专业,但学科馆员只有2-3名,学科的数量远远多于学科馆员数量。通常一名学科馆员要服务多个学科,人员少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学科专业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学科服务只能停留在与院系联系和新生入馆培训等表面的简单服务上,学科服务处在初级阶段,学科专业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

如何解决地方高校学科专业数量与学科馆员数量不对称的矛盾,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在省级重点学科专业设置专职学科馆员,人数大约3-5人;在校级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兼职学科馆员,人数大约5-8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图书馆人员数量及其学科专业背景,逐渐将学科馆员制度向其他学科专业推广。专职学科馆员可以设置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兼职学科馆员可以设置在图书馆流通部、阅览部等,这样就可以把学科馆员岗位与图书馆原有工作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科馆员组成结构

学科馆员要想为学科专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必须要有坚实的图书情报知识、娴熟的专业服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学科馆员必须是学者型人才,能为相关学科师生提供深层次专门的服务[2]108。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缺少这种高素质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缺乏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图书情报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相关学科师生的需要。

针对上述现状,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相关学科师生需求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科专业知识,分类组建学科馆员队伍,完善学科馆员组成结构。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置院系联络学科馆员、宣传培训学科馆员、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和信息导航学科馆员四种学科馆员类型。院系联络学科馆员,可由具有本科学历的馆员担任,负责与院系联系,熟悉院系师生基本情况,收集师生的信息需求,掌握对口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动态。宣传培训学科馆员,可由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的馆员担任,主要任务是新生入馆培训教育,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举办专业讲座。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可由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副高职称的馆员担任,主要任务是平台搭建、文献资源建设和电子资源建设。信息导航学科馆员,需要由具有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熟悉各种学科资源和各种软件工具的馆员担任,主要任务是分类整理网上虚拟馆藏资源,提供专业导航资源的链接。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队伍,更好地为学科服务。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建立适应高层次信息服务需要的高素质学科馆员队伍,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关键[3]65。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几所一流大学图书馆馆员素质较高,绝大多数普通大学图书馆人才缺乏,这给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带来诸多难题[4]18。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缺乏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引进机制,首先要领导重视。要改变图书馆是引进教授、博士的家属的“收容站”的观念,把图书馆的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需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图书馆引进人才规划,主动出击引进学科馆员建设急需的人才。其次要留住人才。图书馆引进的人才要享受与学科建设引进的人才同等的待遇,参与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评选,融进相关学科建设,让引进的人才受重视、有事干,这样才能有效地留住人才。

与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相比,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引进的指标是有限的。与重点大学和老牌地方高校的良好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相比,尽管地方高校引进人才待遇诱人,但引进人才的难度还是较大的。因此,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一套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是从现有的图书馆员中选择思想上进、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具备学科服务潜力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方式有专家定期报告、交换馆员、学习进修、馆内每周业务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学、信息资源建设、各种软件使用、文献信息检索及相关学科知识。二是学科馆员与学科专业骨干结成对子,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全面了解学科专业研究进展和师生需求,不断提高为学科专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三是为学科馆员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业务发展规划,使他们的学历、职称都迅速得到提高。

二、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

学科馆员服务制度主要包括学科馆员工作职责、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普遍存在工作职责不明、学科服务流于形式、服务模式单一的现象,有待不断完善。

(一)工作职责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有非常具体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沟通与交流、揭示资源导航与调研资源需求、指导与合作、服务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咨询与评价、大型课题文献综述及建议、长期跟踪服务等[5]68。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的变革要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与用户联系、为用户提供馆藏资源上,而应该学习参考国外学科馆员工作职责,从学科联系人向学科建设参与者转变。学科馆员要完全参与到学校学科专业资源建设中,从以资源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科专业用户需求为核心,全面深入做好学科知识服务的各项工作。

(二)服务方式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避免学科服务流于形式,必须把“以学科专业用户需求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科服务落到实处。作为学科信息服务的主体,学科馆员要从被动等待用户来馆服务转变为向用户主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学科馆员要完善服务方式,把直接面对面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建立网络服务群,利用学科服务博客、个人网页、电子邮箱、QQ、微信等。与学科专业用户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便快捷地为学科专业用户提供学科前沿信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打造一个满足学科专业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

(三)服务模式

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现有服务模式主要是一个学科馆员(专职或兼职)服务一个或多个学科专业,其主要职责是加强与相应学科专业的联系,宣传学科服务信息,协助院系开展科研工作和重点学科建设。但这一模式的服务深度容易受到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影响,当服务内容出现学科交叉时,就具有局限性。为了让学科专业用户及时掌握学科的前沿信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新建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可以由现在单一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转变为“学科馆员+图书馆学科顾问”的协助服务模式。即图书馆除了设立学科馆员外,还聘任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热爱图书馆事业的教师作为图书馆学科顾问。图书馆学科顾问可以利用自己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本院系学科、科研发展情况的了解,指导学科馆员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收集意见和建议,为学科专业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协助配合学科馆员开展工作。

三、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

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主要涉及管理模式、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对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效率、将学科馆员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模式

如果对学科馆员管理不善,也会使学科馆员制度流于形式。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已有十多年历史,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主要管理模式包括集中式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挂靠式管理模式等三种[6]209。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数不多、业务水平不高,不宜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模式。由于地方高校图书馆既有专职学科馆员又有兼职学科馆员,挂靠式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学科馆员的管理。挂靠式管理既保持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又避免了学科馆员之间沟通不畅、工作进度不同、工作量不饱和等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把专职学科馆员与兼职学科馆员集中挂靠在参考咨询部管理,由主管业务的副馆长直接领导。

(二)考核制度

学科馆员考核制度的完善,是避免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流于形式的保证。完善学科馆员考核制度,可以增强学科馆员的服务动力和竞争意识,使学科馆员及时发现和改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7]65。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从业务素质、服务能力、服务主动性、服务成绩等几个方面,制定目标与质量相结合的学科馆员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可以分为图书馆考核与学科专业用户评价考核两部分。图书馆考核属于目标考核,学科专业用户评价属于质量考核。

图书馆考核属于目标考核。图书馆要根据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如为学科专业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开展各种专题教育培训活动、推送电子资源等。学科馆员要有工作计划、活动申请书、图片、活动总结等,如实记录每项工作的情况,这是目标考核的基础。学科馆员量化考核标准包括对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开展培训的次数,完成文献传递的篇数,完成学科导航数据的条数等等。这些具体的标准可以较好地衡量学科馆员的工作量、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学科专业用户评价属于质量考核。图书馆可以通过发放问卷、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对学科馆员进行学科专业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所在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的名字,是否了解学科馆员服务项目,学科馆员咨询途径有哪些,曾咨询过哪位学科馆员,咨询时学科馆员的答复是否满意,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常使用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什么,对现在学科馆员总体评价等。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可以考核到每位学科馆员的服务态度、专业能力及工作业绩。

(三)激励机制

学科馆员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只发挥出20%-30%的能力,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80%-90%的能力[8]243。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学科馆员激励机制,调动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学习培训。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制定一个长期、系统的培训制度,为学科馆员提供技能学习、专业进修、职业培训机会,如参加学术研讨会、短期技能培训、馆际交流、学术讲座和外出进修学习等,给予时间和经费支持,如报销学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学习培训既提高了学科馆员的业务水平,在学科馆员得到进步的同时图书馆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这是互利双赢的激励制度。

第二,自主工作。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把学科馆员的工作时间分成固定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时间,让他们根据工作情况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地点。这种“灵活+固定”的工作制度,不但为学科馆员创造了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图书馆对他们工作的重视与尊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干劲,提高自主工作的热情。

第三,尊重认可。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谐氛围,要信任每位学科馆员,给予他们工作的自主权,让他们去决定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自由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让每一位学科馆员都能从工作中感受到尊重,从尊重中得到激励,这样学科馆员会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学科服务中。

第四,工资报酬与奖励。国外一流大学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薪酬比非专业馆员高一倍多,而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薪酬与普通馆员一样微薄,而且存在工作好坏与薪酬多少不挂钩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打破传统的平均分配制度,建立以学科馆员工作业绩为考核指标的分配制度,增加其岗位津贴和薪酬待遇,同时对工作优秀的学科馆员还应发放奖金、荣誉证书等,并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他们。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将工资报酬与奖励制度长期执行下去,这样才能为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和学科人才队伍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1]陈小勉,吴静.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0(1).

[2]青春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探讨与实践[J].情报探索,2009(1).

[3]王蘋.高校图书馆建立和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3(12).

[4]刘丽伟.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关继舜.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的多样性[J].晋图学刊,2010(3).

[6]刘小玮,靳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探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

[7]郭晓红.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7.

[8]吴亚平,谢勇.管理学原理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The Perfec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 in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LIU Shan
(Hezhou University library,Hezhou Guangxi 542899)

To improve the service of the subject libraria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 according to its own actual situation.The team construction system of subject librarian should be complete through improving the post setting,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To perfect the service system for subject librarian,the work responsibilities,service method and mode of subject librarian should be improved.Through the finished good discipline librarian management,evaluation syste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ubject librarian should be perfected.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team building system;service system;management system;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G253.1

A

1673—8861(2015)03—0120—04

[责任编辑]张琴芳

2015-08-30

刘珊(1973- ),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XTQ002)、广西高校科研项目(LX2014386)、贺州学院科研项目(2012SKKY10)。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