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西安饮食文化的翻译

2015-03-31 12:11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贾立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锅盔臊子泡馍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贾立平 潘 雪

一、引言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横联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中以西安饮食文化最为著名。西安小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与民风民俗密切关联,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饮食文化的翻译。但这些研究过于强调菜肴的实用性却不能体现出饮食文化特色。因此,本文拟以西安饮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西安饮食文化与翻译问题。

二、文化翻译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见证了一种新型的翻译理论的发展——文化翻译观。苏珊·巴斯奈特是支持这一翻译理念的众多学者中最杰出的一位。她在《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指出,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主要思想具体表现为:第一,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第二,翻译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上,而应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上的等值。第四,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翻译就是为了满足文化的需要和特定文化中不同群体的需要的。文化翻译观提倡的是在词汇、语篇的翻译中应注重其文化内涵,才能实现信、达、雅的翻译目标。

三、西安饮食文化的翻译

西安的饮食品种繁多,精细讲究,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借鉴民俗学中的分类方法,将西安饮食文化分为家庭生活饮食文化、宴会筵席饮食文化、地方风味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四个既有联系又各成体系的类型,分别进行西安饮食文化翻译的实例分析。

1.家庭生活饮食文化的翻译

家庭生活饮食文化是指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陕西八大怪之一的裤带面,俗称 “biáng biáng (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如形容的一样,宽的像西安人系在腰间的裤带。“裤带面”制作时需把面擀厚、切宽,如同裤带一样。由于该面的做法反映出了关中人的性格气质,即性格豪爽、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的爽快精神,在翻译时要形象突出面条如裤带宽的特点,译为 Belt-Shaped Noodles.

石子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食品,因为石子馍是将饼坯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在翻译“石子馍”时可以将“馍”直译为Pancake 。因为直译能使目的语与源语用基本相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获取基本相等的效果。在西方,人们从来不用烹饪工具来命名食物。但是,有些面食名称与烹饪工具密切相关,因此在翻译这些食物的名称时,烹饪工具需要加在最后。所以,“石子馍”可翻译为Pancake Baked with Pebbles.

秦川烩麻食是陕西西安人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在翻译小吃时应以简洁为宜。由于人的短期记忆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保持时间相当有限。在未经复述的条件下,大部分信息在短期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如果信息超出容量,很快就会被遗忘。对于那些与西方菜肴在组成元素或烹制方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小吃,可以用西方人熟悉的菜名或主食名来翻译部分中餐菜名和主食。“秦川烩麻食”可以省去它的制作方法直接译成Shaanxi Pasta。此译名言简意赅,琅琅上口,便于食客记忆及口耳相传。

2.宴会筵席饮食文化的翻译

宴会筵席是指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聚集活动。

臊子面在西安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臊子面。其中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虽然该面条的名称里没有“汤面”的字样,但是“岐山臊子面”其最重要的是面汤,所以,在翻译时也需译为汤面,即noodle soup,同时臊子的主料为切成碎片的猪肉,如果直接将其音译为 Saozi 会使外国读者感到困惑,虽保留了中国语言的文化特色,但并未传达出中国饮食文化中所包含的具体信息,所以可将臊子译为 Saozi (minced pork),在最后加上in Qinshan Style 从而突出岐山地区的经典做法,故将岐山臊子面译为Noodle Soup with Saozi (minced pork) in Qishan Style。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是陕西省西安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过去,西安农村烙制锅盔、面饼、煮饭、煮面都用大铁锅。用它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而且中心部分略微有些凹,看上去很像古代士兵戴的头盔,因此得名为“锅盔”。因为西方国家没有锅盔,在翻译时无法寻找出现成的对等词汇,加上此小吃特有的文化底蕴,其文化内涵难以一言道尽。笔者认为“锅盔”可直译为Crispy Pastry,这样能给出一个概括信息,实现基本的信息告知功能;同时保留原文的异质文化气息。

关中煎饼,是一款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食品,西安农村夏天待客,特别是丈母娘招待女婿和远方来的贵客,煎饼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煎饼”一直被翻译为Pancake,而这样翻译是错误的,因为Pancake 在西方指的是一种在烤盘中或是烤架上用油或黄油煎面糊饼烹饪出的糕饼。中国的煎饼则是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笔者认为像煎饼此类具有传统特色且外国受众相对熟悉的食品可以直接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法,译为Jianbing。故“关中煎饼”可以翻译为Jianbing in Guanzhong Style。

3.地方风味饮食文化的翻译

地方风味饮食文化,亦指一地特有之食品口味,是以风土人情作为显著标识,流传在某一区域内的饮食文化。

肉夹馍,是西安地区驰名中外的风味食品。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肉夹馍,实际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和白吉馍。笔者发现很多译者把“肉夹馍”翻译为Chinese hamburger,这样翻译虽强调其区别于西方的汉堡做法,但概念仍过于模糊且翻译过于西化。如果译为 Marinated Meat in Baked Bun 便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并且能传达出西安传统美食的精华之处。

对于有些地方风味小吃,在英文中很少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达。当我们翻译这些词的时候,我可以运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文化冲突的问题。例如“凉皮”可以翻译为Liang pi cool noodle(made from starchy by steaming it in a shallow, wide, open round container).翻译时加上必要烹饪方法和烹饪工具,这样译文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需求,并且在翻译成目标语时能使译文表达出文化等值功效果。使外国读者自然而然记住该主食的汉语拼法,同时了解食物的真正做法,达到传播西安饮食文化的目的。

金线油塔是陕西西安地区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它的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在翻译时要注意“金线油塔”的名称中虽未提现出“面条”的字样,但对其制作材料和工序进行了解后,表示的是面条这一概念。而且该小吃的烹饪方法为蒸制,因此翻译为Steamed Noodles with Tower Shape.

葫芦头泡馍是陕西西安特有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葫芦头”是指大肠的一个特殊部位,即大肠与小肠相接处一尺多长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故而得名。“葫芦头泡馍”可直接音译为“Hulu Tou” 但是这样翻译并没有传达出其文化信息,外国游客看了还是不了解葫芦头泡馍到底是什么样的食物,所以应该用音译+原材料的方式来翻译,故将“葫芦头泡馍”可翻译为Hulu Tou(chitterlings in broth)。音译体现了小吃的异国风味,易引起外国游客注意,解释则为外国游客了解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便利。食客们印象深刻,有助于提高汉语和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4.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翻译

少数民族食俗是指各有传承或祖训,特别讲究忌宜,分别流传在55 个少数民族内部的特殊食俗。而西安饮食文化中主要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是关中回族的饮食文化。

羊肉泡馍最早是西安回族人的特色饮食,现在牛羊肉泡馍已成为西安最具特色最有影响的饮食之一。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根据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牛肉泡馍”和“羊肉泡馍”时,为了不会引起歧义,译者需要译者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点,不仅要传达出中餐菜品的特点,而且使西方人了解一些中国饮食文化,所以笔者认为“牛肉泡馍”和“羊肉泡馍”可译为 Steamed Pancake Soaked in Beef or Lamb Soup。这样翻译可以使食材及做法一目了然,不易造成混淆。

肉丸糊辣汤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也是西安人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在中餐菜单菜名的英译中,直译是常用的翻译方法。 纽马克认为“如果直译可以产生功能对等,那么其他一切译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能从名称中直接看出材料和作法的菜肴,也应用直译法,直接译出原料,烹调方法及特点。所以“肉丸胡辣汤”可翻译为“Spicy Soup with Beef Ball”。 使用直译的方法,可使菜品的原材料和烹饪方法一目了然,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更符合西方饮食文化。

“贾三灌汤包子”是陕西省著名的清真饮食名师贾三先生创制的,是名声最大、字号最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它不仅仅展示西安小吃区域的特色,而且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灌汤包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包子,但里面却是有汤的。在这里“包”不应该译为bun,因为bun 指的是小圆甜饼、蛋糕,或者是圆面包。在这不如采用音译的方法。菜名的音译在翻译实践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英译汉。既然“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三明治”(sandwich) 和“沙拉”(salad) 能广泛被中国人所认同,相信中国的“jiaozi” (饺子),“mapo tofu”(麻婆豆腐)“Kung Pao Chicken”(宫保鸡丁)同样会被西方人士所接受。故“包子”可翻译为baozi。“贾三灌汤包子”则可以译成Jia San Steamed Baozi Stuffed with Juicy Meat。

四、结束语

西安饮食文化的翻译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求译者在翻译饮食名称时,不但考虑到其主料、辅料和做法等,而且还要兼顾到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西安饮食文化代表着民族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不应该只传递简单的字面翻译和语言转换,更要传递出西安饮食文化的内涵。因此,西安饮食文化的翻译应该基于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翻译出西安饮食文化的深层含义。通过翻译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西安饮食文化。

[1]Bassnett S &Lefever A.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M].London:Cassell, 1990

[2]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

[3]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

[4]陈光新.中国饮食民俗初探[J].民俗研究,1995

[5]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陈家基.中式菜肴英译方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3

[7]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

猜你喜欢
锅盔臊子泡馍
臊子面
最爱西安臊子面
穆锅盔
锅盔凉粉
锅盔助秦灭六国
岐山臊子面,酸辣味美馋死人
关中大锅盔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贾平凹吃泡馍
陇东“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