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课教学的思考和分析

2015-04-02 03:14孙建蕊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历史学历史课堂教学

孙建蕊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保定071051)

历史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但是随着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人们的认知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中对于历史课程的安排越来越处于次要地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历史学的教学课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并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个阶段的历史无用论,历史学科在数学、语文和英语等主要课程的控制下,其定位越来越模糊,从高考后学生报考历史专业的人数逐年下降就可以看得出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逃课现象频繁,这些都是严重阻碍我国历史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2][3]。现实已经向这门学科提出了挑战,同时素质教育的推广也给予了很大的机遇,如果想要充分利用历史教学的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必须改变对历史学专业的偏见,改变历史学专业无人问津的尴尬地位,从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来改革和创新历史学科教育工作。

一、我国高校中的历史教学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课程中随处可见,教学内容宽泛,课堂气氛比较死板,并且在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中心地位很重,教师把教授过分看重,仅仅满足于向学生教授历史学的系统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地位和工具,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助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教学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大。最后的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繁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高校的历史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十分广泛,期望让学生获得最丰富的知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例如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按正常情况,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需要四年才能够完成,现阶段许多高校的学制才4年,最后一年是学生的找工作时间,实际上的学习时间只有2~3年,还包括其他如专门史、国别史等等,其结果是学生基本功薄弱,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差。教师教授内容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读,知识来源不丰富,观点陈旧,范围狭窄;相比于中学和高中的历史学课程,无非是将所教知识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补充、增加和扩展,总体上变化非常小。

(三)课堂教学方式简单

相比于新时代的中学生历史教学课程,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基本上用满堂灌和注入式来形容,教师一味满足于把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系统地加到学生身上,教师上课过程中总是一味地讲,一味地灌,学生大多是被动听课,记笔记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课堂上除了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很少有师生间的讨论环节,课外老师基本不会布置思考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途径处于一种十分封闭和单一的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自学和思考及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和对未知世界充满幻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机械、呆板和乏味。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学资源的限制,但是也与高校不重视历史学科有很重要的关系。

(四)教学考核评价简单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和学习评价方式均以试卷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一张试卷成绩和考试就决定了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好坏程度。这一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同样在历史学教学中有所普及。过度强调书本知识的考试,试题内容大都是以教学课堂内容为考点,学生为了获取较好的学习成绩,经常陷入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误区,不会主动思考知识的来源、过程和结果。平时逃课较多的学生,会在考试前突击学习或者考试过程中作弊,可能会考到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毫无用处。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局限在书本范围内,这一做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人发展。

二、对高校历史教学课程问题的认识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历史课程教育理念

现代教学观点认为,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路人,应该根据系统的学科知识,结合科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知识的系统认识。高等学校的自主教学,更应该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发展,每个高校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设置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融会贯通后培养创造性。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前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着和权威者,现在要转变为推荐者、引导者和探讨者。把传播知识的过程改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过程,才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教学建设的重点就是优化和发展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方面的兴趣。首先,要实施研究性的学习课程,改变历史教材过于繁杂和宽泛的现状,教学内容务必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做合理的取舍和增加。鼓励学生和老师多交流和探讨历史学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问题,从中总结和提炼新的理论和知识。还可以创办学术性的期刊,让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重要研究成果加以发表,向全校的学生发行,学生通过阅读学术性论文拓展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思维的碰撞由此产生。

(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原有的历史课程考核体系注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为基础,新的考核体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一张试卷或一场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一错误标准,应该从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例如,在考查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参与情况,如读书报告、课程设计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期末的考试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化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的比重,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推进和完善素质教育,国家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对于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严峻考验。仅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而缺乏文化修养和熏陶,这样的大学生会显得过于死板和缺乏创造性。因此,高校的历史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我国的高校历史教学课程存在过多的问题,新时代的发展也给历史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们应该认识到,解决高校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弊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1]李储林.当前高校历史教学现状与改良途径探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6:13-15.

[2]王云,高臻.高校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社科纵横,2010,11:151-153+159.

[3]路学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170-172.

猜你喜欢
历史学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