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性情绪刺激干预对婴幼儿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5-04-03 02:55辛洪霞龚飞燕邓希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正性婴幼儿依从性

辛洪霞 龚飞燕 邓希

在儿科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由于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婴幼儿时期患者易患本病,因此在儿科病房中,婴幼儿患儿占比例较高。婴幼儿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较强,合作性差。对于小儿来说,身处病房这种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群,而且有些治疗手段又是有创的、致痛的,令他们感到恐惧、害怕,如静脉穿刺技术操作、雾化吸入疗法等,且人脑对负性刺激更敏感,从而导致儿科婴幼儿期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大大降低,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系统治疗[1]。为了干预患儿的负性情绪,本研究对1个月~3岁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通过一系列正性情绪刺激行为,采用鼓励性口头语言、拥抱式肢体语言、物质激励法、图画视觉刺激法来探讨该行为疗法对婴幼儿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从而达到缓解儿科婴幼儿期患儿的不良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2]。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正性情绪刺激干预对婴幼儿期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40例婴幼儿期患儿为观察对象,年龄1个月~3岁,平均年龄(1.6±0.3)岁,住院时间2 d~1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4.5±5.4)d。所有观察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且满足细菌学要求给予静脉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治疗。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和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20例,平均年龄(1.4±0.3)岁,平均住院时间(13.9±1.3)d,实验组 120 例,平均年龄(1.8±0.2)岁,平均住院时间(15.4±1.0)d,且2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包括药物护理、生活护理、家属健康教育在内的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正性情绪刺激干预,具体措施:第一,护患沟通。因为婴幼儿患儿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年龄较小,更加容易对周围的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保护和呵护下,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更差,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多与患儿采用鼓励性口头语言、拥抱式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和家庭情况,从而获得其信任,消除患儿恐惧感和不安全感,进而积极配合治疗。第二,家庭支持。婴幼儿期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家庭的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部分过于娇惯的患儿会出现哭闹情绪,此时部分家长会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并向医护人员寻求一种无痛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治疗知识,并指导家属使用一定的物质奖励,了解到患儿的痛苦是能够耐受的,当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时,可满足患儿的物质奖励要求。第三,情绪干预。科室建立了儿童绘画展览区,展示出儿童的绘画作品,使患儿能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应对婴幼儿患儿的心理和情绪特点进行充分分析,了解其对家属的依赖心理,鼓励患儿及其家属配合治疗。同时,患儿的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见到其他患儿勇敢接受治疗后,他们也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可用那些比较坚强、勇敢的例子鼓励患儿,使其主动模仿,积极配合治疗,在患儿之间形成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氛围,从而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本次医学研究使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临场护理后不良心理发生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不良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悲观失望、自卑抑郁、孤独无助、焦虑恐惧等几项内容;治疗依从性指标主要包括无并发症、坚持治疗、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加强休息、心里平衡、遵医嘱服药等几项内容。本次医学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100%[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实验组120例婴幼儿期患儿临床护理后,悲观失望、自卑抑郁、孤独无助、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婴幼儿期患儿临床护理后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婴幼儿期患儿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2.2 治疗依从性实验组120例婴幼儿期患者临床护理后,无并发症、坚持治疗、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加强休息、心里平衡、遵医嘱服药等依从性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婴幼儿期患儿临床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指标情况对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2组婴幼儿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分析(n)

3 讨论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决定婴幼儿期患儿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关键点,主要表现为不接受注射治疗以及不愿意服药等情绪[4]。婴幼儿期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有助于其治疗痛苦的减小,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巩固治疗效果[5-6]。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综合的护理干预,通过主动的交流,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为其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并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用好的例子鼓励患儿勇敢接受治疗[7-8]。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婴幼儿期患儿接受正性情绪刺激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其悲观失望、自卑抑郁、孤独无助、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无并发症、坚持治疗、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加强休息、心里平衡、遵医嘱服药等依从性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婴幼儿期患儿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正性情绪刺激干预,有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1] 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李静,姚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75-276.

[4] 袁加锦,李红.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感性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0-18.

[5] 李娟.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研究综述[J].晋中学院学报,2008,25(6):87-90.

[6] 郝从容.情绪干预对改善老年脑梗死病人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1(8):71-72.

[7] 赵华.赏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负面情绪及机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12):76-77.

[8] 夏丽芳,彩林,何春梅,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干预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30):12-13.

猜你喜欢
正性婴幼儿依从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