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河治理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探析

2015-04-05 21:32卫学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洪橡胶坝内河

卫学文

(山西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

城市内河治理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探析

卫学文

(山西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

城市内河就像血管,关乎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其环境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环境生态治理能有效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沿河居民的生活品质。邕河为天然河道,属城市内河,邕河河道的整体规划设计,以河道为主体布置景观,采用新建引水渠、橡胶坝、闸等多种建筑物组合,实现河道防洪、污染治理和景观生态的有机结合。

城市内河;防洪;治污;景观;设计

城市内河是城市的血管[1],具有城市景观、泄洪排涝、城市水源的多重功能。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2],从河道的自然形态和历史发展出发,结合城市规划、河道治理、园林景观、生态湿地等综合整治手段,还原河道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全方位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沿河居民的生活品质。邕河为天然河道,属城市内河。邕河综合整治工程以防洪为重点,同时把生态和景观结合在工程建设中[3],形成既能满足城市防洪的需要,又能满足河道生态景观需要的体系,为城市滨河地带规划、开发与建设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邕河位于城市东郊,发源于紫山东南部,属白河右岸支流,河道全长约18.5km。邕河现状河道断面狭窄,通过洪水的能力较差。农运会场馆和白河零号橡胶坝已竣工,通过梯级橡胶坝的建设及白河、邕河的整治,提高河道防洪功能与生态景观效益。

邕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防洪为重点[4,5],通过对河床的清淤、疏浚和整平,对堤防高度和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地段加高和加固,以满足河道行洪要求,利用生态景观的建设,实现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使资源的利用价值得到较大提升,达到与河道综合整治的“双赢”,实现城市与河道可持续地和谐发展。邕河防洪框架主要由邕河河道和新建的分洪渠以及橡胶坝、闸等组成。邕河防洪设计为20年一遇,当其遭遇标准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通过分洪渠将超过河道过流能力的水流分流,使其流入白河。在枯水期时,通过邕河河道、引水渠、分洪渠和各类挡水建筑物,将白河水引入邕河河道,为生态景观工程提供水源,使生态景观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2 内河治理工程规划

2.1 总体规划

邕河河道及分洪渠均设计堤防,并在堤防的迎水一侧设置观光用平台[6],其上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型式。平台则为先铺设带孔的透水彩砖,后在孔内植草的型式。平台以下采用直立的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型式。邕河河道糙率大、流速小、淤积程度较大,为了保证河道的过流能力需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和整平。

堤身加高和培厚按设计断面进行。对于河道漫滩较宽且堤内房屋较多的堤段,加高和培厚堤外侧;对于河槽逼近岸边或漫滩宽度不足的堤段加高和培厚堤内侧;对于堤防断面尺寸基本达标、不达标和填筑质量不合格的堤段进行加培和加固处理。在堤防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节约工程量和保持堤线平顺过渡。

2.2 建筑物规划

2.2.1 橡胶坝规划

根据工程景观设计的需要,在邕河河道规划设计了4座橡胶坝[7],坝高在1.5~2.0m不等,4座橡胶坝回水总长度约6km,形成4段层层跌水、水深不同的“湖景”,正常蓄水水深0.5~1.5m,总“湖”面面积约14.4hm2。其中第4级橡胶坝建成后,可使上游邕河河道内形成长约2820m、宽约30m、深约2m和约4hm2水面的人工湖,兼具调节下游河道内水量和阻止白河水回灌进入邕河的功能。

2.2.2 各类水闸规划

拦河闸在邕河11+285桩号处,在其上游桩号10+595处设计分洪渠1条,当洪水超过20年一遇的标准时,拦河闸落下,使洪水沿分洪渠泄入白河。分洪渠桩号0+070处设计分洪闸一座,桩号1+628处设计防洪闸一座,桩号1+460处设计分水闸一座。

2.2.3 桥梁规划

河道上桥梁多为险桥,桥梁结构受损,两侧护栏大多已损坏甚至部分缺失,路面坑洼不平,局部有塌陷,急需拆除重建的有达士营桥、白塔桥等7座交通桥。新建的有分洪渠上3座交通桥,本次按公路—Ⅱ级汽车荷载、桥面净宽7m设计。

3 景观规划

3.1 景观设计思路

根据近期城市规划,邕河已成为近期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邕河作为城市内河,其景观设计应以城市建设和自然协调发展[8],为城市提供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娱乐观光、休闲游憩的城市滨河公园的思路设计。通过对河道及两岸现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将堤防等建筑物与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满足河道防洪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保护河道原来存在生物种类和食物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序健康的生态景观系统。

3.2 临水安全性

在河道临水景观设计中,安全是引起有关各方足够重视的重点内容。在河道较宽的地段,可以设计水深约0.5m,宽3~5m浅滩。这样既能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也避免了临水隐患。对于河道较窄部位,可以采取设置护栏、设置温馨提示或警告等各类标示牌,并结合绿篱、荆棘等植物的种植,形成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隔离屏障,避免临水隐患。

3.3 水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河道临岸浅水区和引入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底栖动物等手段,建立水生态系统。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具有水质净化作用的菌类等共同作用,能有效的改善水质,有益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4 滨水景观交通体系

河道的景观交通体系主要由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临岸步行道、景观桥和与城市辅道、堤顶连接的支路等构成。临岸步行道和景观桥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置,缩短了城市居民与河道的距离,极大增强了河道两岸地带的亲水性,增加了河道的亲和力,为城市居民沿河休闲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加了河道景观带来的社会效益。

3.5 植物培植

在保护原有树木的基础之上,以创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为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采用耐荫耐水耐潮湿环境的植被,增加种植的树木品种,增加沿河的绿化覆盖率;根据城市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等规律,选择以本土树种、耐水树种、落叶树、常绿树、乔木和灌木等合适的树种,形成错落有致、四季有不同变化的特色景观。在水位以上的堤坡,宜种植高大的乔木、灌木,水位以上的堤坡,则适宜种植低矮灌木和铺设草坪,临岸浅水区适宜种植湿生和水生植物。

3.6 景观区的照明及水源

根据景观设计中各种区域的需要,为居民晚间休闲的滨河景观带和园林绿化带的夜景、堤顶道路、临岸步行道、雕塑、喷泉、亲水平台提供照明,照明应结合景观设计,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滨河景观区域的消防用水、绿地用水等水源直接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

4 结语

城市内河治理方案应以规划为先导,通过对邕河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分析,对如何将河道防洪、污染治理、景观设计以及生态恢复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既能满足城市防洪的需要,又能满足河道生态景观需要的体系,为城市滨河地带规划、开发与建设提供借鉴。

[1]徐明,刘广兵,胡伟.淮安市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2(05).

[2]白友波,严昭昭.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思考[J].四川水力发电,2013(05).

[3]孙剑.西坪河治理中水体景观规划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1).

[4]薛晨亮,孙淑侠,郑云云.阎良区石川河综合治理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0).

[5]吴登树.浅谈城市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结合[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03).

[6]刘向阳,徐爱霞,王赟.城市河道硬质边坡的景观设计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01).

[7]石桂萍.城市河道治理设计中几种拦河建筑物型式的分析比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6).

[8]张敏秋,杨文明,张君伟,等.龙湾河流域景观河道设计新思路[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05).

TU983

B

1672-2469(2015)12-0006-02

10.3969/j.issn.1672-2469.2015.12.003

卫学文(1975年—),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分洪橡胶坝内河
韩江分洪方案研究
水工模型试验对湄潭县城分洪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寇河橡胶坝群蓄满保证率分析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大名滞洪区分洪口门位置的确定
北关分洪枢纽液压启闭系统控制维护保养浅谈
临沂滨河景区橡胶坝群的调度运行管理探讨
基于WINCC的多级橡胶坝联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探讨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