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2015-04-05 21:32孙庆磊王荣磊张庆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防洪宅基地洪水

孙庆磊,王荣磊,张庆华

(1.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省龙口市迟家沟水库管理所,山东龙口265700;3.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孙庆磊1,王荣磊2,张庆华3

(1.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18;2.山东省龙口市迟家沟水库管理所,山东龙口265700;3.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目前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没有经过专门的防洪评价,洪水灾害频发。通过对宅基地洪水灾害的调查、分析、评价计算,划定洪水灾害的威胁区域,评估宅基地的防洪影响和洪水灾害破坏程度,构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可以增强山区宅基地的防洪减灾能力,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洪水灾害的威胁。

报告编制;防洪评价;农村宅基地;山区

1 概述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洪水灾害的易发多发地区。目前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没有经过专门的防洪评价,常见有村庄在病险水库下游洪水淹没区建房,或在河道内沟谷中建房,或在山脚下地势低洼处建房,或在山坡下切坡建房,埋下了洪水灾害隐患,一旦山洪爆发,这类房屋会阻碍行洪,壅高洪水位,甚至改变洪水流向,影响堤岸安全,人为增强了洪水的破坏能力[1],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村内亦没有足够的防洪排水措施,以致房毁人亡,因此在宅基地选址阶段进行防洪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山区村庄被改造,农村居民点被合并重组,基于防洪减灾的宅基地规划对于保障选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宅基地选址阶段进行防洪评价,可以使宅基地尽量避开洪水灾害区,避免在以后发生洪水灾害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抗洪救灾,当无法躲避洪水威胁时,也可以提前采取截洪、分洪、护岸、防冲和清障疏浚等工程措施对洪水进行有效防御,同时还可以借助洪水监测及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提前预见洪水灾害的发生,做好人员转移。

山区宅基地防洪评价涉及水利、国土、地质、建设、环保、气象等多个专业领域,知识面较广。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现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覆盖面太广,概括性强,条文比较简化,以致编制人员很难把握评价的重点和深度[3]。笔者总结近年来的防洪评价经验,应用多学科技术,提出通过对宅基地洪水灾害的调查、分析、评价计算,划定洪水灾害威胁区域,评估宅基地对防洪的影响和洪水灾害破坏程度,构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可以增强山区宅基地的防洪减灾能力,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洪水灾害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免经济损失,减轻人们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创伤,维护社会稳定。

宅基地选址工作主要包括宅基地的选址位置、面积、建设规模、总体布置,宅基地与周边山体、河流水系的关系,宅基地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水利工程设施情况,宅基地施工方案等。

2 现场调查分析

(1)流域概况。调查流域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情况;重点测算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河道长度、比降等流域特征值。

(2)水文气象。收集宅基地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包括暴雨洪水特性、气温变化、风力条件、冰冻等;重点收集流域最新的暴雨图集、水文手册;收集本流域及相邻流域水文监测站的实测降雨量、洪水历时、洪峰流量、洪水位、时段洪量等洪水特征值;收集现有水利工程设计采用的洪水成果;如有可能应通过现场查勘、问讯、洪痕调查和专业分析等,综合确定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区域范围。

(3)地形地质。调查收集流域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必要时对靠近宅基地的河道进行纵横断面测量,调查项目区地质构造,进行必要的勘探和试验,分析宅基地涉河位置的地层岩性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4)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拟建宅基地村庄(居民区)的户数、人口、资产、企事业单位、房屋数、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经济来源、人均收入等。

(5)历史洪水灾害。调查统计历史洪水灾害,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洪水灾害。调查洪水发生的次数、时间、地点和范围,调查分析过程降雨量、洪水情况、灾害损失情况(伤亡人口、受灾人口、受灾面积、损毁房屋情况等),以及宅基地附近河道、水利工程历次洪水险情及加固措施。

(6)涉水工程。重点调查影响宅基地安全的上游水库、塘坝、蓄水池等储蓄水设施,拦河坝(堰)、涵闸、桥梁、泵站和护岸等沿河涉水工程,包括工程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7)水利规划及实施情况。简述宅基地附近河道所在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地质灾害治理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要求以及实施安排。

3 防洪影响评价

3.1 河势演变分析

根据有关实测资料进行河道演变分析,定性分析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2]。

3.2 防洪评价计算

农村宅基地选址涉及的河道一般都是小型河流,流域面积小,实测暴雨、洪水资料短缺,设计洪水计算可采用当地的《水文手册》或《暴雨洪水图集》,应用洪峰流量公式法、洪峰流量模数法、瞬时单位线法等进行推求,计算河道现状或规划防洪排涝标准以及宅基地自身的防洪排涝标准等不同频率、不同时段的暴雨量、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然后利用实测的河道纵横断面,采用水力学公式计算不同断面不同频率的洪水位(对占用河道断面的,应考虑其壅水影响),结合调查资料,编制洪水风险图,划定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洪水淹没范围,统计淹没范围内的住户、人口和房屋数量。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洪水灾害危险等级、致灾临界雨量水位和洪水量级等预警指标。

依据定量分析,结合规划宅基地的位置、面积、高程及周边地形地貌,评价宅基地对防洪排涝的影响,评估选址的可行性,分析宅基地的防洪现状,确定防治工作重点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治补救措施。

3.3 宅基地对防洪的影响评价

评价宅基地选址是否符合有关水利规划的总体要求与整治目标,是否对规划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评价宅基地选址是否符合所在流域的防洪标准及有关技术要求,是否符合水利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评估宅基地选址及工程施工对行洪区行洪安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分析宅基地建成后行洪区水流流速、流向、流态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对总体河势和局部河势稳定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评价宅基地选址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堤防、护岸等各类防洪排涝设施的安全和运行所带来的影响;评价宅基地选址是否影响防汛抢险,评价宅基地选址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2]。

3.4 洪水对宅基地的影响评价

评价宅基地选址方案是否受洪水灾害的影响,若有影响则评估洪水灾害对规划宅基地的影响程度;评价宅基地自身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是否满足国标防洪标准的规定,是否与现有水利规划相协调;评价宅基地自身采取的防洪排涝措施是否适当。

4 影响防洪安全的补救措施

对影响防洪安全的宅基地选址方案首先应实施改址避让,然而理想而完美的选址方案是极少的,如果无法避让则应对其总体布置、方案、建设规模、有关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补救措施使山洪出路保持畅通,或者采取相应的非工程措施,争取紧急避险转移的时间。防治补救措施应做到“平灾结合”,将防洪设施与村庄日常生产生活设施相结合。

4.1 宅基地防洪工程措施

宅基地防洪治理以点为主,妥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避免将防洪风险转移;治理过程中尽量维护河道自然形态,尽量体现河道断面形态的多样性,尽量维持原有浅滩、深槽和植物群落,注重与宅基地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农村宅基地一般采用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对灾害损失大、影响严重的关键河段可提高到二十年一遇[4],并提高防护工程等级。治理措施主要采取加固上游水库、塘坝,进行护岸、防冲、疏浚、筑堤、截洪、排洪和分洪等综合治理。应充分发挥现有防洪设施的作用,重视已有设施的除险加固和维护。防治措施不允许侵占河床压缩河道行洪断面,不得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卡口段或者堤距不满足行洪要求的河段可适当拓宽或者退建堤防。

(1)堤防、护岸加固工程。护岸及堤防应沿现状岸线或堤线布置。护岸型式原则上应采取平顺护岸,采用生态友好型护岸材料与结构,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到安全实用,便于维护,不得对河道进行全断面衬砌。护岸坡脚埋设深度应根据冲刷计算成果,结合现状调查合理确定。堤防工程以除险加固为主,但堤距不满足防洪要求的应退建,新建堤防不能建在近岸河滩地上,避免缩窄河道行洪断面。对处于2河交口处的宅基地选址,可将2河的交点改在宅基地的下游。

(2)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对宅基地附近河道上下游影响范围内淤积的“夹心滩”、泥砂、漂卵石、树木、垃圾和人为卡口进行清理,维护好现有行洪通道和山洪滞蓄场所,恢复原有蓄泄洪能力。清理的砂石、弃渣等应堆放在河道两岸有一定距离的低洼地带,严禁人为设置行洪障碍。

(3)水库、塘坝加固工程。对位于宅基地上游的小型病险水库、塘坝应按照国家防洪标准对其进行安全鉴定,查找存在的险情和安全隐患;加固措施以消除水库险情和隐患为目标,重点对直接关系工程安全运行的大坝、溢洪道、放水洞、基础及两岸坝肩进行加固处理。宜采取增设或加高防浪墙方案解决坝顶超高不足问题;在地形地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改扩建原泄洪设施,提高泄洪能力,有条件时加设非常泄洪设施;对存在接触渗漏的放水洞,应采取截渗措施,更换老化报废的闸门和启闭机;对已丧失主要功能的水库、塘坝应按照有关规定报废。

4.2 宅基地自身防洪避灾措施

(1)截洪、排洪及分洪措施。为保护住宅安全,需要在宅基地范围内构建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对依山而建、依坡而建的宅基地采取修建截洪沟、排洪渠等防治措施,将坡面径流引入上下游河道。当现有河道排洪能力严重不足时,设置分洪道将洪水分流至宅基地下游。

(2)住宅防洪措施。在洪水多发地段,尽量将宅基地选在河床稳定的凸岸河段;房屋基础的高度应设在洪水淹没线以上,并且进行防渗处理,避免发生浸泡破坏;房屋应以多层为主,采用砌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强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并且可利用高层避水,通过在楼与楼之间架设天桥、在各层开设太平门以备汛期交通和逃生之用[5]。

(3)避难点建设。结合宅基地防灾规划设计集会舞台、高台等作为暂时避难点,此类设施在规划时应避开泄洪口,避免设置于宅基地低洼地,顶部高程应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能够容纳所有转移人员,且应该开阔,可观察险情发展。

4.3 宅基地防洪非工程措施

按照防洪标准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沿河宅基地并不是高枕无忧了,而且防洪标准也不能定的无限高,因此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就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1)建立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小型水库、塘坝及河道上游设置简易水尺桩、雨量观测器组建监测系统,通过确定预警指标,配置无线预警广播,必要的手摇警报器、锣、鼓、号、高频口哨、手持扩音器等人工预警设备组建简易自动预警系统,有效指导灾害预警转移工作。

(2)制定防洪减灾预案。通过制定村庄和企事业单位的防洪抢险预案,组建防洪抢险指挥机构,明确人员的责任分工,购置应急救援装备(主要包括应急发电机、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衣、强光电筒、手提式探照灯、安全帽、防寒雨衣、雨鞋、救援抛绳器等),绘制洪水风险图,依据预警指标确定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需进行预警和转移的人员,约定预警信号,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安置地点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洪水,做到有备无患。

(3)采取生物减灾措施。在流域上游采取生物减灾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生物减灾措施包括农业措施和林业措施。农业措施主要包括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坡改梯。林业措施主要包括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流调节林、固堤护岸防冲林,种植薪炭林和经济林,并防止新的植被破坏。

(4)加大防洪宣传、培训及避灾演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传媒手段宣传洪水灾害防御知识,采用会议、培训班、发放明白卡、避灾演练等方式,做到进村、入户、到人,提高村民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提高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黄树友,张锦光,任玉珊,等.吉林东部地区村镇住宅洪水灾后研究与防洪措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02):56-59.

[2]水利部办公厅.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S].

[3]孙庆磊.穿河管线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方法[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2):57-60.

[4]GB50201-94.防洪标准[S].

[5]吴庆洲.小城镇建设应注意防洪减灾[J].小城镇建设,2001(11):92-93.

TV877

文章编号:1672-2469(2015)12-0070-03

10.3969/j.issn.1672-2469.2015.12.025

山东省重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2012)

孙庆磊(1982年—),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防洪宅基地洪水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又见洪水(外二首)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