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分析

2015-04-10 05:18李莉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农户土地

李莉莉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分析

李莉莉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一直以来,制度在社会中都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也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一个非常根本的因素。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关注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也是十八大的重点研究事项。本文力图将各界学者关于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归纳,分析如何推进各地区的土地流转,进而带来农业绩效的提高。这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土地流转;市场化;规模经济

2004年,国务院关于土地流转就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规定“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家重点研究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加强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对此,我国部分地区和城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各界学者开始纷纷研究各省市、各地区的土地流转进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以及特定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及措施。本文针对主要我国土地流转的研究现状以及分析进行归纳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流转是以不改变农村土地用途为前提的、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土地承包户保留承包权,而只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的经营权依靠转包、转让、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转让,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1]18-27。

在国外,很多国家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土地的私有化,也就是说,土地可以直接自由交易,可以通过土地买卖或者土地租赁的形式,所以,在国外,很少有用到土地流转的概念,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土地的集中,当然这也是实行土地的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在当今社会反而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土地流转在之前都是禁止的,这与我国土地制度是分不开的,国内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调查走访,发现在2000年我国土地转出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只有9%,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约12%;很多学者大都以某个省为典型地区专门研究当地的土地流转问题,以及流转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为国家相关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2]18-25。

还有部分学者也重点了研究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于土地流转带来的绩效,尤其在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探讨的较多。而学者也大都集中研究了关于农村所有权交易的过程中对土地绩效的影响,更多地涉及产权制度因素对土地流转影响,以及宏观环境因素和交易费用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对于与绩效的相关性,很多学者都研究土地流转后带来的土地的集中现象,可以导致土地的规模经营,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土地的流转绩效,通过模型设计,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也说明了土地流转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37-41。

二、我国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及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国家对于土地慢慢探索并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流转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在,我国经济又站在十字路口,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内需不足等问题,而土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活跃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生态高效农业,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促使了我国农村土地的闲置,进而导致现在出让土地经营权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全国的形势来看,土地流转仍然任重道远,涉及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利益会不会受损,社会保障体系能否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都会给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三、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方面农民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农户不愿流转土地。在国家现行的土地政策下,农民一方面可以直接生产经营,而且还可以享受到一些土地的补贴,使得很多的农民不愿意土地流转,农民害怕土地流转出去之后,失去了土地的承包权,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宁可粗放经营或让亲戚代耕也不愿意流转土地,使得土地流转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在初步建立,与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差甚远,很多农民担心土地流转之后生活无着落,而且存在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也希冀在以后回乡依靠土地养老,导致很多农村的土地出现撂荒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在促进土地流转方面的重视性不够。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而没有在相关的政策上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得土地流转的进程减缓。

(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程缓慢

目前,缺乏土地流转的交易平台,很多地方的价格由农户间自行商议或者由政府直接决定,同时又由于交易平台的缺乏,导致有些农户信息不通畅,使得土地流转不出去,而有些想承包土地的农民却不知道去哪里承包土地。另外,在价格方面信息也不完善,导致一般土地价格都偏低,尤其是在农户之间自发的流转过程中,土地的价格普遍较低,很多是农户之间自行商定,像安徽合肥一些地区甚至一亩地只象征性的收取100元左右,土地的市场化进程缓慢。

(三)地块分散,限制规模经营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问题主要在于,土地零散分割,地块小,农户经营的规模小,不便于大户耕作和管理,降低了大户扩大土地耕作规模的热情,导致土地规模经济不能得到实现[4]151-157。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村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才能实现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大提高。当然,进行规模化经营,也需要一些真正懂经营并且有带动作用的带头人。但是目前由于信息的不通畅,使得真正参与其中的带头人少,还有一些承包人受到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约束,不能够有效地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土地集中生产过程中,从而导致土地的规模经济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一些地方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采取了一些强制手段,强迫农民将承包地流转出去;有的地方还存在没有一个规范的土地流转手续,很多农民进行的土地流转甚至都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有的仅是口头协议,彼此口头的约定,这对彼此双方的利益都不能很好地保证,这些情况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增加,而且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使农地流转不能有效地增加。

(五)土地流转制度的缺失

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的不规范行为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相关土地流转的制度不够完备,甚至是缺失的,因为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解决纠纷的法律约束也没有,使得土地流转缺乏科学的管理。包括在相关的流转程序、流转方式以及流转收益的最终分配问题,都没有相应的完善,导致土地流转不能很快发展[5]17-21。

四、应对策略及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在从事土地经营的过程中,积极性明显不足,主要在于农村的青年人口大都流向城市,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严重,这使得农村的土地产出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果土地参与流转,那么带来的社会绩效、经济绩效将会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

政府为了大力促进土地流转的进程,也在不断地鼓励土地流转,各种政策也是积极出台,帮助更好的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2014年 1号文《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 年 3 月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4 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 2014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都在为我国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提供很好的条件。但是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手段,最终都是要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完善市场化进程[6]3-5。

(一)保护农民利益说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势,目前是国家面临产业机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而农业的发展在作为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主要就在于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不够深入,使得农业不能很好地发展。而土地流转能够很好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经济的出现,从来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还是要有利于保护农民的权益,但是近期很多地区出现的一些毁地的问题,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的利益,所以,大都学者首先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一些对策。

1.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土地流转不是仅仅的提高数量,而更多地考虑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要很好的激发农民的土地流转绩效。现在,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但是土地却宁愿撂荒,主要在于最终返乡之后,土地依然是他们最终的生活保障,因此,要想快速打开土地流转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2.建立有效地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制度和抗风险机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在论文中指出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农民利益,应该从各方面注重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尤其是土地流转的价格制定不够科学,没有形成能反映市场规律的流转机制,多数土地流转只是事先简单定价,存在风险折价等问题。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现实意义,从而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3.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土地流转必须签订统一格式的书面流转合同,这样,针对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的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纠纷问题,就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另外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干预农民流转的现象,要及时加以管制,不能盲目跟风,而强迫农民实行土地流转,要强调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监管意识,在出现一些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问题时,要能够有效地解决,完善仲裁机制,帮助解决一些争端,从而能够很好地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

(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绩效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土地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意义明显,但是从事实情况来看,却发现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土地流转绩效却并不是很明显,这个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国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有效调节的机制作用[7]69-70。

1.建立科学的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流转的绩效,主要应包括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生态综合绩效三个方面。衡量土地流转绩效的大小,首先我们要考虑土地流转的价格应该如何确定,而价格如何确定,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价格评估机制,使得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变得缓慢,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评估机制,再进行土地流转绩效的评价,能够帮助我国土地流转更好更快的走向市场化改革的道路。

2.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的建设工作

目前,由于受到地域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的土地流转的信息不能广泛的传播,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而如果搭建一个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平台,依靠中介组织的力量来促进耕地的流转,将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可以将一些种田能手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引过来,同时也避免了之前的外来大户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对一谈判的困难性,这导致农村中土地流转很多都是相识的农户之间进行的,不具有适度的规模。而当这些外来大户成为流转的需求主体时,村干部既是耕地流转双方的中介人,又是担保人,发挥着纽带的作用。

(三)依靠政策,引导耕地流转,同时加强土地流转宣传工作

1.制定方案,出台优惠政策

一些地区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水利设施的投入,改善土地种植条件,减少了水灾影响,从而增强其长期承包耕地的信心。有些地区也为了能更快的带来规模化经营,政府在努力争取一些农机和粮种方面的补贴,有效地降低成本。有的地区直接给土地流转规模大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种养大户给予补贴,同时对取得成效的乡镇,年底给予一定奖励,促使大家参与土地流转过程中来。

2.加强知识的宣传工作

土地流转对于促进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中,很多农民甚至一些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基本方法都不是很了解,所以,面对这些情况,各级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农民一些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大对土地流转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农户看到效果,得到实惠,从而深层次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是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做到确实的保障农民的利益,不让农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利益受损[8]496-499。

五、结论

我国目前大力进行土地改革,着力的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发展农业,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可以充分体现农村土地的价值,加速我国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另外,这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扩大内需,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激发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刘卫柏.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4] 刘卫柏.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5] 茆荣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J].农村经济,2011(02).

[7] 马玉勤.当前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及对策[J].农经管理,2011(07).

[8] 白俊琴,王锦慧,原俊平.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0).

The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ofLandCirculationResearchinOurCountry

LI Lili

(DepartmentofEconomics,WanjiangCollege,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 241003)

System has always been a fundamental role in society, also, a very basic factors in deciding the long-term economic performance. System’s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Three-agriculture” is the problem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losely and should be solved in our Country. It’s also the recent large research issue of the 18th Congress of China’s Communist Party.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cause analysis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from academic circles, then analysis how to promote regional land circulation, and last, improve performance in Agricultural. I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lso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land circulation; marketiz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2014-10-29

李莉莉(1986-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经济系教师 ,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史研究。

F321.1

A

1671-8127(2015)03-0045-04

[责任编辑乐知]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农户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我爱这土地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