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海陆旅游资源打造江海旅游休闲品牌

2015-04-10 05:18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江海陆海南通市

刘 颂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2013年12月,《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南通市抢抓机遇,将发展海洋旅游作为加快构建统筹陆海产业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统筹海陆旅游资源,大胆创新,协调发展,打造江海旅游休闲品牌,是南通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南通旅游形象的演变过程

(一)历史遗存的“一山一水一人一城”

20世纪80年代,南通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紧紧围绕南通城区“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优美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先开发了狼山风景区和濠河风景区。由张謇先生独立经营、规划构建的“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南通城,留下了许多反映近现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历史建筑,确立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品牌。

(二)独特区位的“追江赶海到南通”

21世纪初,南通旅游规划工作全面启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沿江沿海旅游带纳入了南通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以“一核两带”为骨架,四大重点景区为龙头,五大旅游工程为依托,三大合作区域为延伸的空间布局①。南通的独特江海区位优势所形成的“追江赶海到南通”旅游形象深入人心[1]19-21。

(三)独具特色的“近代历史名城、江海休闲港湾”

近几年,南通把发展现代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将“近代中国第一城”和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建设以张謇规划的一城三镇“近代第一城”市区为核心、以沿江沿海两条特色旅游风光带为纽带、以沿江沿海5个特色城镇组团为节点,整体联动,串珠成线,打造集长寿养生体验、自然生态度假、江海河三鲜美食等特色于一体的“休闲港湾”②。

二、南通沿江沿海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南通沿江沿海旅游资源概况

1.交通网络发达

南通位于长江口北岸,与苏南隔江相望,靠近上海。随着沿海高速通车、南通机场二期扩建、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南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更加完备,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通沪铁路、崇海大桥等过江通道的建设,使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从而为沿江沿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江海旅游资源众多

南通拥有海岸线206公里,长江岸线218公里,江海风光优美、历史文化丰富。苏通大桥旅游区、老洪港旅游区、长青沙-开沙岛旅游度假区组成了沿江生态休闲旅游走廊。启东的圆陀角风景带、海门的蛎蚜山岛礁景观、如东滩涂踩文蛤、放风筝等沿海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沿海亚洲最大的风电场、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化港口、渔港、具有独特风味的南通海鲜等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3.滩涂资源丰富

南通沿海有三百多万亩的滩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的良好基地,更是发展现代旅游业难得的宝地。

4.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南通市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旅游业被确立为支柱产业,并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而经济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丰富的客源,为南通沿江沿海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13年南通市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60.6亿元,同比增长15.8%;国内旅游收入348.2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 737.3万人次,同比增长12.6%③。

(二)沿江沿海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不健全。沿江沿海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省、市、县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有利争着上,出了问题无人管,往往会造成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

第二,总体规划滞后。近几年,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旅游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规划滞后,出现了一些同类旅游景点的近距离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效益不佳,各景区之间呈点状分布,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挖掘不够深。沿江沿海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吃海、看海”等项目上,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个性鲜明,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特别是体验型、参与型的项目更是缺乏。

第四,环境污染严重。沿江沿海地区建有多个化工园区,有化工、造纸等主要污染企业数百家,每年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数亿吨,并且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增长,给滩涂及近海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恶化,导致滩涂旅游资源质量下降。

第五,宣传力度不够。沿江沿海旅游宣传的力度不够,总体形象不够明确,宣传手段不多,缺乏经常性、长期性,与外地协作的方式不够灵活,对外影响不大,知名度不高,造成沿江沿海旅游“无形象”的局面。

三、统筹海陆旅游资源打造江海旅游休闲品牌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管理体制

首先,在南通具有部分立法权之后,要加强旅游政策法规建设,赋予旅游投资者更多自主经营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资金参与到南通旅游建设中来。其次,在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陆海旅游的总体规划、协调和管理。要理清沿海滩涂的所有权归属,建立省级指导、市级规划、县级具体实施的沿海滩涂统一开发、利用、管理的机制。最后,由政府主导,对旅游产业在税收和贷款上给予更多倾斜,帮助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南通旅游业转型发展。

(二)统筹陆海旅游规划

将南通陆、江、海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处理好沿江沿海旅游开发与陆域旅游开发的关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加强陆海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重新对全市陆海旅游资源进行摸底、整合,制定南通陆海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县(市)区旅游业的方向和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形成资源互补,避免景区(点)的重复建设,提升陆海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区域规划。在空间范围上,从以陆域为主向海陆并进转变;在区域布局上,从以城区“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为主向“一核两带”转变;在规划内容上,各区域在连点成块的基础上,既要强化各自特色,又要共同打造统一品牌。三是完善专项功能规划。对照江海休闲旅游基本要素,综合考虑旅游服务配套系统规划。要加快编制旅游交通、环境、通讯等专项规划,开发吃、购、游、玩、看等系列产品,让游客感觉“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买头”,将路过经济变成过夜经济。

(三)深入挖掘休闲旅游文化特色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滨江临海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造就了浓郁的江海文化底蕴,将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独具江海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走旅游与文化结合之路。一是深入挖掘南通长寿文化。南通的长寿之名享誉中外,2014年5月28日,南通被命名为首个“世界长寿之都”,成为南通一张靓丽城市名片。要紧紧围绕影响南通长寿的主要因素,高起点规划发展长寿产业及养老服务业,加快长寿养身、长寿食品、体育休闲、康体保健产品开发。要加强长寿旅游资源开发,以如皋为中心,重点建设东方大寿星园和国际长寿村等项目,开发以“农家乐”式长寿生活体验为情境的康体度假旅游、以如皋古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载体的长寿历史文化渊源的探秘旅游和以长寿生活理念、培养尊老敬老风尚为情境的长寿教育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南通探寻长寿奥秘,感受南通休闲的生活方式。二是深入挖掘南通历史文化。“中国近代第一城”为南通留下了丰富近代历史遗存,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加强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唐闸1895文化创意园、南通伶工学社、西寺街区等珍贵的“中国近代第一城”遗迹进行修复、保护和利用,这些近现代建设反映民族工业兴衰的历史建筑,保留了大多数南通人的历史记忆,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2]57-58。要充分利用近代工业遗产这份独具特色的宝贵资源,重点打造唐闸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三是深入挖掘江海风情休闲文化。南通濒江临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江海风情旅游资源,在专注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休闲文化内涵,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个“吃能品味江海、住能体验江海、行能畅游江海、游能追江赶海、购能回忆江海、娱能流连江海”的休闲品牌。要加强沿江生态度假、水上休闲度假等休闲景区建设,重点建设苏通大桥旅游区、老洪港旅游区、长青沙-开沙岛旅游度假区。通过生态旅游文化、江鲜美食文化、狼山佛教文化为主要吸引要素,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形成沿江生态休闲旅游走廊。要加快沿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不规则半日潮汐现象,为南通沿海滩涂地带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3]69-71。加快沿海重大生态休闲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启东圆陀角恒大海上威尼斯项目,将其打造成集会展、健康、饮食、娱乐、商业等七大中心,融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度假人居等于一体的中国江风海韵体验基地、长江入海口生态度假基地。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如东“国际黄金理疗温泉城”、亚洲最大的风电场等特色休闲旅游带。继续做大海门蛎蚜山岛礁景观,做强如东海上迪斯科旅游品牌,加快对沿海一带历代防止海侵所修建的范公堤等海堤、港口、临海建筑保护,加强对沿海地带人们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民间文艺等活动开展利用。

(四)统筹管理陆海环境

一是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环保责任制,实施沿江沿海排污达标工程。建立海洋、环保、边防、渔业等多部门环保监控信息平台,对陆源污染物排海实行陆海联动,全面监管。二是建立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控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制定出台《南通市化工产业环保准入指导意见》,对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和淘汰制度;积极探索在部分重点行业试行企业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建立景区(点)环境保护制度。每个景区(点)都有一个环境容量,过度商业开发利用,必然造成景区(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时,一定要进行环保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五)加大营销南通休闲品牌形象

一是主动融入区域营销。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要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圈,统一编制旅游宣传资料,联合推广长三角旅游城市形象,共享旅游信息,互为客源地。对市内景区要“串点成线”,组合成精品路线,实行“联合营销、整体推介”模式。二是采取多途径多方式营销。建立专门的旅游网站,丰富景点介绍内容,开通网上3D旅游活动,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通过旅游推介会、产品展销会,举办大型旅游文化节、邀请省内外同行、记者赴实地考察等多途径多形式大力宣传。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应充分借鉴上海、苏南先进旅游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业形象,切实加强旅游行业自我管理。加强对旅游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造就一批代表南通形象的翻译、导游、宾服等休闲旅游服务业队伍。

四、结语

统筹陆海旅游资源,建设江海休闲港湾,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规划引导、创新管理,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休闲产品,提升南通旅游形象,把南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走出一条独具南通特色的休闲旅游发展路子。

注 释:

① 南通市旅游局.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② 南通市旅游局.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③ 南通市统计局.2013年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蒋建民.南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周 丹.发展南通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突出品牌特色[J].现代企业,2013(9).

[3]阚耀平,高 鹏.南通江海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江海陆海南通市
南通市 推进“四化”实施 提升本质安全
陆海之纵
Red tourism sees boom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江海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