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在培养幼师声乐演唱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5-04-10 12:51杨晓晴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幼师儿歌歌唱

杨晓晴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湖北·十堰442000)

浅谈高校在培养幼师声乐演唱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杨晓晴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湖北·十堰442000)

幼儿园唱歌课程是幼儿园艺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声乐演唱素质应是幼师主要职业素质之一,目前不少幼师声乐演唱素质薄弱,导致幼儿园唱歌课程出现“教师唱得艰难,幼儿听得无味”,唱歌课程基本达不到培养学前儿童相应能力的目标。究其原因,是高校在培养幼师声乐演唱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幼师声乐素质低下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高校如何培养幼师的声乐演唱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前教育 幼师 演唱素质

音乐是美的艺术,歌唱是人类的天性。幼儿歌唱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儿童身心、智力、性格及整体实力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体态律动的创始人达尔克罗兹坚信:“所有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出来。”每个幼儿都是热爱音乐的,幼儿园唱歌课程本应是幼儿喜爱并积极参与的课程,但是目前在幼儿园里并不是每个幼儿都喜欢唱歌课,对唱歌活动有兴趣。

一、幼儿园唱歌课程现状

(一)幼儿园歌唱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人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20家不同办学性质及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唱歌课堂进行调研,对190名幼师进行问卷调查,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参加国家培训计划的幼师进行访谈,发现幼儿园唱歌课出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幼师演唱技术有限,基本上用“白声”演唱儿歌者居多。当音高在a1-c2时唱不上去,为了完成演唱出现“喊唱”、明显换“假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大班唱歌课上时有发生。

2.歌曲表演设计上,过于简单缺乏情趣。

3.在弹唱时,重弹轻唱。

4.部分幼师在课堂上要求幼儿大声的歌唱,导致部分儿童在课后出现“嗓子疼,声音哑”的现象。

5.幼师在课堂上重视音准、节奏等歌唱技术教学,忽视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6.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单一,不能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让儿童产生联觉,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儿童综合能力。

(二)幼师声乐演唱素质存在的问题

通过和幼师们的探讨,大多数幼师一致认为,声乐演唱素质的低下是出现以上现象的源头。在教学中,由于幼师声乐演唱能力的制约,歌曲的速度,力度、强弱、音色、情绪没有办法表现,“想得到,做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教师唱得困难,儿童听得无趣。”由于观念落后,能力不及,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把儿歌教唱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关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涉及很少。很多幼师因为不科学的发声出现“用嗓过度、声音嘶哑、喉咙干痒”的现象,更有甚者出现“失声、声带小结”的症状,严重干扰了幼师的工作与生活,影响幼师的身心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高校在培养幼师声乐演唱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高校在培养幼师声乐演唱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培养儿童用适中的速度、适当的音域、合适的音量进行演唱,首先需要的是幼师儿歌演唱必备的声乐演唱素质。通过诸多文献和问卷抽样调查,笔者发现幼师声乐演唱素质低下是很多地区幼师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本人通过对师资培养方——部分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师范学院的声乐课堂调研和一些文献参考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素质培养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理念落后

学前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幼师为目的,非常具有职业特点的教育。高校在制定幼师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遵循职业需求,以职业教育的要求来实施具体的人才培养。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定义:“职业教育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理念有鲜明的定位,以职业需要为出发点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职业标准为最终目的。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幼师职业素质方面还沿袭着落后的高等教育理念,没有以职业需要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甚至更加注重学科设置的经济效益,导致幼师人才培养目标不准,培养出来的幼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无法适应实际职业的需求。

要解决因教育定位不明导致的诸多问题,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方教育理念的转变,由高等教育理念转为职业教育理念,尽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幼师声乐演唱素质培养教学方案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明。由于担任师资培养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大多数教师,为音乐学院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学生。由于他们对幼儿园唱歌课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很多教师几乎没有学习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重要的理论,对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诸多政策、规范不明,导致在教学定位上依旧按照专业音乐院校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脱离了幼师声乐演唱和审美能力培养的实际目标。

2.教学安排不合理。本科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师大专班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在音乐方面大多水平低、底子薄,已经错过学习音乐技能的最佳时期,因此他们在学习钢琴、视唱练耳、舞蹈等课程时困难较大,这样对声乐、儿歌弹唱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要达到幼师专业素质所需的声乐演唱能力,他们则需要更多的课时进行训练。由于师资和学生数量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取大班制教学的形式,课时为一学年,每周2节,这样很难达到幼师声乐素质培养目标,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声乐审美训练。

3.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由于课程定位不明,很多教师以音乐院校声乐发声训练标准进行传统的美声或民族唱法训练,追求明亮高音,强大共鸣,忽视了中声区的训练,造成中低音“声虚”,音色不统一。在学生实习演唱儿歌时,声音虚,音量小,吐字咬字方式做作,换声不自然,导致儿童不接受,教学效果不好;很多学生能够演唱美声唱法中等难度作品,却唱不了大班儿歌。部分学生甚至发现,放弃已经学习的美声唱法,用“白声”演唱儿歌,儿童竟然乐意接受。这种学用脱节,让学生自尊心备受打击,对学校声乐课教学产生疑问,对声乐学习信心渺茫。

4.教材编写有待改进。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分为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发声训练和歌曲训练三个部分。理论知识和发声训练部分和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使用书籍大致相同,只是在歌曲部分除了音乐学院选用的艺术歌曲外,加入儿歌和通俗唱法歌曲,在歌曲演唱形式上分独唱和合唱歌曲。这样的教材内容繁杂,与教学实际需要不符,对声乐素质培养中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编者几乎没有涉及,科学性、逻辑性欠佳。

三、加强高校幼师声乐演唱素质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基础理论的培养

1.转变幼师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

幼师的培养是非常彰显职业教育特点的,以职业需求为基点,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制定相应的专业知识、相关能力,职业素质目标。根据此种理念,幼儿教师的演唱素质必须以幼师职业实际需要为标准。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要求:5-6岁儿童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准确的唱出歌曲的节奏和曲调。【1】这就要求幼师应该教会儿童用速度适中、音域合适、音量适中演唱。学前儿童歌唱音域为c1-c2,幼儿园的儿歌音域也在这个区间,那么幼师声乐演唱所需的发声及歌唱训练内容就是低声区和中声区发声及歌曲演唱训练,训练音域大致在女高音c1-f2,女中音a-be2,男高音c-f1(男高音比实际音高高一个八度记谱),男中音A-be1。对于低声区和中声区的发声训练,现有的声乐发声训练方法大致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目前,由于担任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受过美声唱法训练,部分教师还受过民族唱法的训练,在教学上基本运用这两种方法,从毕业生反馈情况得知声乐教学并没有达到职业要求。

2.加强幼师科学发声理念的培养

科学发声不仅是幼儿音乐教学的职业要求,更是保护幼师身心健康,保证幼师能够继续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歌唱是人体各个发声器官共同协作运动的结果。歌唱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声源器官(声带、喉头)、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腔等)、共鸣器官(头腔、口咽腔、胸腔)和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喉、牙关等)组成。由于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在歌唱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学前儿童各个器官都处于发育中,与成人相较鼻子相对短小,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狭窄,肺部弹力组织柔弱,肺泡数量较少。由于幼儿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身体需要的氧气量较多,由于自身的呼吸能力较弱,只能用较快的呼吸频率来获得丰富的氧气,满足身体需要。因为歌唱中需要的氧气量比日常说话要多,所以幼儿在歌唱时出现气短、歌唱速度缓慢、换气频繁,是非常正常的。另外,幼儿的声带容易疲劳,所以幼儿的歌唱时间不宜过长。再者,歌唱还是一门听觉艺术。幼儿在5岁前外耳道比较娇嫩,尚未骨化和愈合,12岁时听觉器官才能发育完善。【2】幼儿耳蜗对声音的感知度比成人强,对噪音非常敏感。当声频较高、音量较大时,幼儿会出现害怕、恐惧的心理。

幼儿的歌唱先是从歌词开始的,接着是节奏、后是音准。从开始的歌词模糊,节奏、音准欠缺到准确唱出歌曲,进行创编。幼儿的音高到大班时可以达到c2,可以完成一些节奏较复杂,音域相对较宽的歌曲,并且有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对音乐审美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让儿童用适中的速度、适当的音域、合适的音量演唱,进行审美培养才是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儿歌歌唱教学的重要标准。

(二)深入推进幼师声乐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

1.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彻底转变思想。其次,加强国家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及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尤为重要。对国内外前沿的幼教理论要定期学习紧跟形势,积极探索适合幼师培养的有效模式。

2.加强教学设计和教材选编

针对学前教育声乐课上,出现教学内容、教材编写不切实际,这是当下学前教育学生在声乐演唱素质培养上急需解决的声乐专业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能又好又快培养学前教育学生声乐演唱素质?这个问题应该从幼师的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幼儿欣赏角度出发,以中声区训练为主,以儿童歌曲演唱为主,以训练真声成分较多的真假混合声为目标,让学生对儿歌的风格有明确的概念。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幼儿园是幼师最好的实训基地,高校应该大力建设和发展实训基地,加强校方和幼儿园的教师双向交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委派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建立校方和幼儿园教师互相听课的制度,让校方教师实地为幼儿上课,切身体验幼儿课堂的实际情况,让教师在教学时,做到贴近实际,不再隔靴搔痒。让更多的教师可以接触幼儿园,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学课程改革。

[1]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 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2-09.

[2]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

G642.0

A

1009-8534(2015)02-0086-03

2015-2-5

本文为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编号:2014030)研究成果

杨晓晴(1981.-)女,湖北省十堰市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科,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幼师儿歌歌唱
男幼师荒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睡觉儿歌
歌唱十月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