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存训先生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

2015-04-10 06:23邱嘉怡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芝加哥大学汉学远东

邱嘉怡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钱存训先生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

邱嘉怡

(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75)

美国汉学开始于19世纪中期,相对于欧洲传统汉学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初仍处于“荒村”阶段,但二战后发展迅速,到20世纪50、60年代已成为汉学研究重镇,发展到今天更是世界汉学引领者。究其原因,移居美国的中国学者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钱存训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主要通过建立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编纂汉学书目、参与汉学教研等三种方式促进美国汉学研究的发展。

钱存训 美国汉学 历史贡献

1 引言

从广义上来说,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工艺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美国汉学最早开始于19世纪中期,相对于欧洲传统汉学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初仍处于“荒村”阶段,但二战后发展迅速,到20世纪50、60年代已成为汉学研究重镇,今天更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究其原因,移居美国的中国学者为美国汉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在这些中国学者当中有不少中国现代图书馆学人,钱存训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

钱存训(1910—2015),192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主修历史,辅修图书馆学。1932年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国立交通大学图书馆(现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南京工程参考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分馆)和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1947年赴美,受邀担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现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和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明学系(现东亚语言文明学系)教职。他在留美的数十年间为推动美国汉学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本文将从建立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编纂汉学书目、参与汉学教研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钱存训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

2 建立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雄厚的文献基础

钱存训1947年起任职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1949年升任馆长,1978年退休。在执掌远东馆的30多年间,他将远东馆发展成为美国中西部规模最大、藏书最多、设备最全的东亚研究中心,为美国的汉学研究提供了雄厚的文献基础。前芝加哥大学副校长哈里斯(Chauncy D.Harris)对于钱存训对远东馆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能与你共事多年,不胜荣幸,同时谨代表学校对于你建设芝大远东图书馆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深表谢意。你将原有规模很小的中文藏书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国家一级的远东图书馆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对中国文化作深入研究,必须要有充实的图书资料作为基础,钱存训致力于发展汉学藏书资源建设,为美国汉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1 整理与分编中文藏书

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建馆初期,馆藏近10万册图书由于无专人进行编目以致难以管理和利用。1947年秋钱存训受该馆创办人顾立雅先生之邀,到馆整理和分编这批图书。整理时,他考虑到传统的四库不能容纳新出版的社会科学和科技书刊,而西方的图书分类法又无法纳入中国的传统古籍,因此采用了裘开明先生编制的《汉和图书分类法》进行整编,[2]并为每种图书制作了5张目录卡片,形成多种检索途径,方便读者借阅。[3]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他终将这批图书整编完毕,促进了该馆中文藏书的系统有序,为美国的汉学研究者在文献查阅、获取与利用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为该馆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

2.2 购置或征集中文图书

全部原藏整编完后,钱存训集中精力,致力于发展远东馆的馆藏资源建设。1958年起借美国联邦政府国防教育法案之东风,开始多渠道、多方面购置或征集中文图书。远东馆最初的藏书以古籍为主,缺乏近、现代社会科学和文艺作品一类的图书。钱存训认为,图书馆的收藏主要以当时研究的需要为原则,凡可供研究的资料都尽可能搜集全备。[4]因此,在发展中文藏书时,他重点加强了有关近、现代中国文献资料的搜集,特别是系统搜购全套期刊、政府公报、地方文献和中国战乱时期的出版物。为加强现代中国文献的收藏,除通过香港、日本和欧洲的书商和私人采购外,还发展与北京图书馆的交换关系,收集1949年以来大陆出版的各种期刊,共两千多种。当美国因麦卡锡主义盛行而对华实行禁运时,他仍能克服各种困难,收集到许多重要的书刊,如美国其他图书馆没收藏的全套的《新华月报》。[5]在坚持发展有关近、现代中国藏书的同时,他继续搜集古籍善本和与教研相关的特藏,陆续购进明版和抄稿本善本书近200册,日本内阁大库所藏善本方志、文集的书影约500册,北平图书馆所藏善本胶卷和其他善本复印本,以及与中国图书史、印刷史研究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如汉代封泥、敦煌写经、五代刻经、雕版工具、早期纸币和复制的汉简、活字以及早期印刷品的珍贵样品,成为芝大远东馆独具特色的珍藏。此外,他还将自己在国内收集的一些抗战时期的纪念品和日军侵华史料的复本赠予芝大远东馆收藏。[6]

在钱存训悉心的经营和管理下,芝大远东馆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馆藏体系,馆藏量迅速增长跃居美国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前列。在他1978年退休时,远东馆已发展成为全美第一流的东亚图书馆之一,藏书总数达33多万册,其中中文藏书达22万册,占全部藏书的三分之二,在美国各大学中位居第三位,以古代经典、哲学、考古、文学、历史、艺术史和地方志收藏丰富而著称,有很多资料为其他馆所未藏。[7][8]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有力地支持了美国汉学研究,尤其是芝加哥大学的汉学研究,使芝大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除哈佛大学外的另一个汉学研究重镇。

3 编纂汉学书目: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参考工具

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曾明确指出:“治‘中国学’须有三方面的预备:①目录学与藏书,②实物的收集,③与中国学者的接近。”[9]他高度强调目录学对于汉学研究者的重要意义,将其与藏书并列为汉学研究者所必做的第一种准备。基于目录对治学研究的重要性,钱存训利用芝大远东馆藏书之便从事西文有关中国研究的编集,曾编纂《中国书目解题汇编》(China: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ibliographies) 一书,于1978年出版发行。

该书的编成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与其它英文汉学书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收录范围广泛。该书是一部书目总录,共著录了2600多种1977年底前出版的(含部分1978年出版的)有关中国研究的书目文献,包括存世和失轶的书籍,其中包含英文、中文、日文、法文、德文、俄文和其他欧洲语言的书目资源,涵盖中国古典和现代学术的各个方面。1979年吴文津在《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上评论该书“是最新和全面的书目汇编,涵盖了汉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是今后几年内汉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之一”。[10]其次,体例完善。钱存训将2600多种书目文献分为“综合性书目及特种书目”(General And Special Bibliographies)和“专科书目”(Subject Bibliographies)两部分加以著录介绍。每个部分各分为十个大类,每个大类下根据语言、材料的类型或主题进一步细分,最后按收集或出版日期的时间顺序编排。他还专门撰写一篇简介(Introduction)向读者介绍他编纂这本书目总录的来龙去脉,另外还在正文后附编有题名、著者和主题三种索引,提高读者检索利用的效率。再次,解题简明扼要。该书所有著录的书目文献除已失佚的和自身的书名或译名已具说明性外均附有解题,简明扼要地介绍所收录书目文献的种数,性质,内容,编排和索引,部分解题还对其实用性作出了评论,有的还附有内容简介,加深读者对著录的书目文献的内容和学术价值的了解。

除《中国书目解题汇编》外,钱存训还编有多部与汉学有关的书目,如《汉学研究参考资料指南》(A Guide To Reference And Source Materials For Chinese Studies)[11]和《中国图书馆资源》(Chinese Library Resources)[12]。此外,他还在整编和发展芝大远东馆馆藏时不定期地编印书目供读者参考利用,如新书目录《近期中日文文献采购资源精选目录》[13]《中文地方志目录》《远东期刊目录》《远东书展目录》[14]。这些书目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献信息和线索,是美国汉学研究者便利的参考工具,是美国汉学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

4 参与汉学教研:提升了美国汉学研究水平

林德贝克(John.M.H.Lindbeck)曾就1940年代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如是评价,“作为既接受过中国和西方学术训练,同时又具有在东西方两个世界从事研究和教学经历的这一代华人学者,他们不仅在美国的中文教学和传统中国研究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他们在将美国的中国研究提升到专业学术水平方面亦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15]正如其所言,钱存训凭借着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天然优势,以及在图书馆供职、文献获取渠道顺畅的良好条件,留美后自觉参与汉学教学和研究,在美国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了美国汉学研究水平,推动了美国汉学的发展。

4.1 任教芝加哥大学:培养汉学人才

钱存训1949年起任教芝加哥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62年升为远东语言文明学系兼图书馆学研究院正教授,1979年退休。期间主要讲授“中国目录学”和“中国史学方法”。这两门课程都是汉学研究的入门,因此他采用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目录学和史学的内容编写讲义,每门课程分为十个专题进行讲授。由于课程内容充实而实用,融概念、历史、工具书、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于一炉,深受研究生的欢迎,所编的讲义成为了当时讲授汉学研究方法的部分教材。[16]授课之余,1969年6月23日至8月1日他还主持开设了为期六周的“远东图书馆学暑期讲习班”。[17]1959年应邀担任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暑期讲习班”访问教授,并在开学时作了一次题为《美国早期的亚洲研究》的公开演讲。[18]

从教30多年,钱存训为美国的东亚图书馆和有关方面的行政、教学和研究输送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今天已成为美国东亚图书馆的中坚力量和学术界的菁英,如,郑炯文(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周原(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许倬云(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等,他们出色的工作和研究,全面推动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发展。

4.2 钻研中国图书史:弘扬中华文化

钱存训从事图书馆工作和授课之余,一生致力于中国图书史的研究,著述丰富。作为一名侨居美国的中国学者,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中华文化,他60多年来的书海耕耘源于一个信念“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国应当更多地为世界所认识和器重”[19]。他通过研究著述,不断向世人广为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阐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增进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地位得到肯定和提高。在他众多著述中,最有分量和影响力的著作是两部关于中国图书史、造纸和印刷术的英文专著——《书于竹帛》(Writtten on Bamboo and Silk: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Books and Inscriptions)和《纸和印刷》(Paper And Printing.ED: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Vol.V,Part I)。这两部专著发表后,在国际汉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们多次再版重印,在全球各地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图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汉学研究的杰出学术成就。

其中《书于竹帛》的底稿是钱存训195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原题名为《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及文字记录》(The Pre-printing Records of China: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Inscriptions and Books)。该书196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系统全面介绍了印刷发明前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材料,记载与编排方式,以及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形成,时间上溯殷商,即现知中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时代,下迄初唐,即中国印刷术的萌芽时期,是第一部向西方学者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与继承的专著。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先后约有30多篇书评在世界各国的学术刊物发表。其中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1964年在《亚洲研究学报》(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上高度评价了该书“钱著是卡特(T.F.Carter)的经典之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一书的姊妹篇,可与卡特的名著媲美而并驾齐驱”。[20]西方汉学家认为该书是对中国文化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一部入门专著,许多大学将其列为指定参考书目。并有中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先后在香港、东京、首尔、北京、台北及上海增订出版。

钱存训在中国图书史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接受了李约瑟博士的邀请,参加了其主持的“东亚科技史研究计划”,并担任其中对造纸、制墨和印刷史的写作任务。他花了15年的时间,用英文写成了一部近30万字、2000条参考书目和200幅插图的著作,定名为《纸和印刷》,作为李氏大系《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1册,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正式出版。在已出版的十几本分册中,这是唯一由华人独立写作的分册,也是迄今各册中最畅销的一本。诸多评论赋予该书很高的学术地位,认为它是该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和标准的参考书。如:1987年潘吉星在《技术与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发表评论,“《纸和印刷》解答了前人所未涉及到的问题,……在研究印刷术向世界(除西方外)的传播方面,钱氏填补了研究空白,并且在技术和工具等方面详尽加以介绍,是在此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之一”。[21]《纸和印刷》的出版,奠定了钱存训在中国图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

正如钱存训在《书于竹帛》首页引用的墨子名句所言“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22]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因他的著述得以流传广远,发扬光大。

5 结语

虽然钱存训先生因机缘际遇后半生长居美国,但他一直保持着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眷念和热爱,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他通过建立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编纂汉学书目、参与汉学教研等方式把中国的文史知识和历史文献引入美国汉学界,为美国汉学发展创建基础,并使美国人更为深刻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对美国汉学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贡献和推进作用。

〔1〕郑炯文.记录钱存训先生的生平与事业[G].//《庆祝钱存训教授九五华诞学术论文集》编辑委员会.南山论学集——钱存训先生九五生日纪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35

〔2〕钱存训.序言[G].//程焕文.裘开明图书馆学论文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3〕周原.钱存训先生与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08(2):75-77

〔4〕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M].合肥:黄山书社,2008:71

〔5〕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M].合肥:黄山书社,2008:63-65

〔6〕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M].合肥:黄山书社,2008:60-62

〔7〕David T.Thackery.The Far Eastern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36-1978[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83:79

〔8〕周原.书海耕耘乐不疲——钱存训教授小传[G].//《庆祝钱存训教授九五华诞学术论文集》编辑委员会.南山论学集——钱存训先生九五生日纪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42

〔9〕胡适.胡适全集:第30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396

〔10〕Eugene W.Wu.[Untitled](Book Review)[J].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79,39(1):159-160

〔11〕11 Tsuen-Hsuin Tsien,James K.M.Cheng.China: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of Bibliographies[M].Boston:G.K.Hall&Co.,1978:1

〔12〕Tsuen-Hsuin Tsien,James K.M.Cheng.China: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of Bibliographies[M].Boston:G.K.Hall&Co.,1978: 10

〔13〕程焕文.裘开明年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7

〔14〕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M].合肥:黄山书社,2008:70

〔15〕Lindbeck,John.M.H.Understanding China:An Assessment of American Scholarly Resources[M].New York:praeger,1971: 48-79

〔16〕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M].合肥:黄山书社,2008:76

〔17〕钱存训.中美书缘[M].台北:文华图书馆管理资讯有限公司,1998:165-166

〔18〕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M].合肥:黄山书社,2008:77-79

〔19〕刘镭.书海求索勤耕不辍——记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教授[J].文史知识,1996(8):3-8

〔20〕Joseph Needham.[Untitled](Book Review)[J].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64,23(4):604-605

〔21〕Jixing Pan.[Untitled](Book Review)[J].Technology and Culture,1987,28(2):345-346

〔22〕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1

The Contributions of Mr.Tsuen-HsuinTsien to American Sinology

Qiu Jiayi

American sinolog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middle+European sinology.But after World War II, it developed rapidly.At present,America becomes the sinological center of the world.Chinese scholars who had immigrated to America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Sinology.Mr.Tsuen-HsuinTsien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He contributed much to American sinology by three means:developing one of the country’s greatest East Asian libraries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compiling sinology bibliographies, and participating in sinolog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suen-HsuinTsien;American sinology;Historic contribution

G256:K207.8

A

邱嘉怡(1980~),女,汉族,广州人,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和文献保护等。

猜你喜欢
芝加哥大学汉学远东
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增刊征稿启事
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态及其启示
追求卓越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科竞争力分析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