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立场探究

2015-04-11 05:22戴文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色笔记平等女性主义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立场探究*

戴文娟

(太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独特的社会背景,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内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表现的女性主义和女性立场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代女性首先要追求经济独立,在与男性相处中要建立“平等—友谊—竞争”、合作共赢的关系。

[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性主义;女性立场;平等

[收稿日期]2015-03-16

[作者简介]戴文娟(1984-),女,山西岢岚人,太原理工大学教师,硕士。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5.010

[中图分类号]C913.68

《金色笔记》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作品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尝试与改革,还在于超越了现实主义的局限,内容涵盖了当时与未来的“殖民战争、生态破坏、女性意识、性别歧视、两性战争、人类生存困境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金色笔记》也奠定了她“作为有着明确女性意识的作家之地位”。

小说通过描写安娜的痛苦和迷茫、摩莉与儿子的创伤、马莉恩“保姆式”的艰难抉择,将黑、红、黄、蓝四色笔记切割成碎片,用精心安排的、“支离破碎”的结构来表现一个四分五裂的时代。

一、作品概述

《金色笔记》放弃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意识流,采用独特的叙述手法。全书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五本彩色笔记构成,兼具感性与理性。作者通过把五本笔记穿插进《金色笔记》中,借主人公安娜之眼,描写了20世纪中期整个英国社会的风貌。其中黑色笔记描写安娜作为作家在非洲一个左翼小团体中,经历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带来的激情和失望;红色笔记写安娜的政治道路,记录了她在政治道路上思想的转变,尤其是对斯大林主义由期待到绝望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题目为《第三者的影子》,是多丽丝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所创作的一个关于爱拉的爱情纠葛和她的写作生涯;蓝色笔记则记录了主人公思想精神的变化过程。前面四本笔记看似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但都展现了20世纪中期表面平静、实质上却混乱多变的社会中,一个迷茫的灵魂对人生和社会的探索与思考。最后的金色笔记,多丽丝没有讲述故事,而是把之前四本笔记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这也是她对人生、对世界的一次完整的哲理性总结。

小说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时间叙述的写作手法,而是别出心裁地从不同的角度、多个侧面对主人公进行刻画和描写,使得人物的塑造生动立体,整部作品有着万花筒似的独特排列, 是“一次突破形式的尝试,一次突破某些意识观念并试图超越的尝试”。读者可以按照作者的思维阅读,也可以随意打乱顺序,自由组合或者仅仅阅读片段。这种写作方法有利于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层次、更多方位、更多元化的理解。

《金色笔记》不仅探讨了20世纪西方男女之间的关系,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而且深入研究了人类种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女性主义和女性立场渗透其中,体现了对女性的关爱和保护。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得到女性维权者的大力支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对女性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社会学家提出应该重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男权社会提出恢复女性的平等权利,主张女性主义。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不断涌现出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塑造了一个个思想独立、自强不息、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鲜活角色。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角简·奥斯汀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女性主义的启蒙者和代表者,是走在时代前面的自由女性。她在作品中提出的男女平等的思想也在当时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探讨。

《金色笔记》充分继承了这种女性主义的思想,多丽丝笔下的安娜保持着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品质,追求自由和平等、重视精神和思想的自由。在混乱多变的社会里,坚定自己的信仰,敢于突破传统思想,表达自己对于人类、社会、内心真实的感受,无视世俗异样的目光,保持自己超然的个性品质。这不仅体现了以安娜为代表的女性对所谓“命运”的抗争,而且体现了她们在对社会和世界的不断探索中找到自我救赎的道路。

《金色笔记》超越了以往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论,跳出了相对狭隘的女性视角,把女权运动和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女性对人类整个历史产生影响。作品中的安娜不仅有着超前的女性意识,而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世界观念,把人类的解放视为己任,把人类解放和女性的解放相融合,在追求女性平等权益的同时也追求人类的平等。多丽丝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极具远见性,这也是《金色笔记》到今天仍有探究价值的原因。

三、深刻的女性主义

(一)安娜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一般泛指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要求平等权利和平等身份的思潮,20世纪左右出现在法国,随后在众多西方国家中盛行,引发了一系列女性维权活动。《金色笔记》中的安娜就是女性主义的代表。她是一位作家,具有很强烈的独立意识,因为追求自由而对婚姻不满并毅然离婚,独自一人生活工作并一人抚养孩子。对于安娜来说,保持完整而有个性的人格、追求人生的自由,远比一段以男性为主导的婚姻更为重要。

安娜在和迈克尔交往时发现,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必须承受世俗异样的目光和传统思想的冲击,想要得到女性真正的权利和被平等地对待,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迈克尔同样不喜欢经济独立、思想开放的安娜,对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行为持反对甚至嘲讽的态度。这使安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不愿放弃自己的理念,甘心做贤妻良母;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女性心底渴望被保护的依赖之情。安娜不得不在这段感情中苦苦挣扎,她心里虽然抱怨迈克尔不理解自己的思想,但她明白这是整个社会背景所致——女性在男女关系中一直处于弱势。她只能把不满深深地埋在心里,从来不当面指责迈克尔。安娜认为女性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在表面上反抗男性。她的这种想法是当时所有女性的通病,一味地屈从于男性的主导地位,把不满和愤怒压抑在心底,这使得男性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女性则越来越卑微。

安娜在社会角色和爱情角色中不停地寻找平衡,最后不得不向社会和现实屈服,甘愿在迈克尔身边安心做地位低下的情人时,迈克尔却弃她而去。安娜陷入到一种“可怕的、黑暗的、旋涡式的混乱”之中,她“因痛苦和疲惫颤抖起来”,不堪折磨的她在酒精中麻痹自己的精神,可依旧能够在恍惚中清楚地听到自己的灵魂“哭得很伤心,极其痛苦”。迈克尔的抛弃使得安娜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经济方面的独立,在政治方面也不断探索,在思想上她的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对男权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思考和设问。

(二)爱拉爱情中体现的女性主义

由于迈克尔的离去,受到深重打击的安娜以小说的形式创作了《第三者的影子》。其主人公爱拉就是安娜的影子,这是安娜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爱情的审视,也是多丽丝女性主义在爱情中的体现。

爱拉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已婚的保罗,并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他。明明知道他已经结婚,但爱拉还是和他保持了长达五年的情人关系。爱拉深爱着保罗,为了保罗她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意志。为了不让保罗鄙视自己女性作家的身份,她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还为了他放弃了各种社会活动,可是最终保罗还是离她而去。这使得爱拉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她开始思考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她认为根本原因是两人在两性关系和婚姻的问题中持着相反的态度。保罗的想法和当时社会传统观念一致,是当时传统思想的代表,认为两性关系中男性占有绝大部分的优势,处于强势和优越的地位,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生活下去,女性要以男性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男性服务。所以,当他遇上经济独立,生活自立,而又有自己事业的爱拉时,传统思想遭到冲击,自然无法忍受爱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就无法维持两人的关系。

保罗离开之后,爱拉又尝试了几段感情,但都是无果而终。这几段感情的共同点是每个男性无一例外地对于女性抱有深深的误解,在两性关系方面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使得爱拉在理想追求和现实中苦苦挣扎,最后导致崩溃。爱拉作为安娜的投影,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安娜的另一个自我意识的呈观。爱拉对爱情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个性的坚持实际上就是安娜内心所渴望的,安娜借着爱拉的故事参照自己的经历,从中获得摆脱困境的力量。安娜通过把自己的问题外在化,使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困惑,让自己更加深刻而清晰地看透社会和世界的本质,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与此同时她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爱拉或安娜那个时代的一般女性渴望爱情,且生活大都是以男性为重心,为了爱人肯放弃自己的事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转变思想,心甘情愿为男性服务。但爱拉和安娜与其他女性不同的是,她们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想法,虽然都遭受了失败的爱情经历,但她们在一段段经历中成长、成熟,不断地探索社会问题,在混乱多变的社会中坚定自己的道路,这是她们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最为成功的地方。读者在此不难得出结论,“对女人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把她们从婚姻中解救出来,而是要提高婚姻的质量”。

多丽丝在书中提出了“两性同体”的概念,即男性和女性应该相互敞开心扉,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两性地位平等的和谐状态。这种观点开拓了女性的视野,把她们从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主动争取自己的应有权利和平等地位,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有极大的意义。

四、对现代女性之意义

多丽丝并不认为妇女解放运动会达到什么目的,在作品序言里她明确表示:“我觉得妇女解放运动不会取得多大成就,原因并不在于这个运动的目的有什么错误,而是因为我们耳闻目睹的、社会上的政治大动荡已经把世界组合成一个新的格局:等到我们取得胜利时———假如能胜利的话,妇女解放运动的目标也许会显得微乎其微、离奇古怪。”

《金色笔记》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和女性立场在现代社会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代女性应该主动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这体现为现代女性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要求自己。

1.经济独立。俗话说“谁有不如自己有”,女性解放“首先要完成女人经济地位的演变”,现代女性首先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实现经济地位独立,体现女性理性之美。

2.摆脱对爱情的依附。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女性已经全部或部分实现经济独立,但困惑的是如何通过经济独立来实现自我价值。最近有人鼓吹女性应该重新回归家庭。笔者认为,女性在婚后把心思全放在丈夫的脸蛋上,生育后把心思全放在孩子的屁股蛋上本身不错,但是完全相信、依附爱情,把经济独立争取来的自由又完全交出去,放弃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思想的差异也必然被家庭所忽视,对家庭生活带来不和谐的声音。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独立人相互承认认可的基础上。

3.求同存异。寻求独立不是说女人要变得和男人一样,由于生理的差异,女性永远不能和男人一样。女性应该在“平等中求差异”,与男性建立“平等—友谊—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关系。

多丽丝在《金色笔记》中所表现的女性主义和女性立场超越了当时社会对两性关系的传统观点,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五种颜色的笔记象征着这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男性和女性之分,有种族之分,甚至还有阶层之分,多丽丝以她独特的视角,审视这个社会,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借着作品批判了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表达了对女性、对人类的关爱。她极富远见地提倡女性应保持经济和空间的独立,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努力奋斗。作品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女性自强自立,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尊重。多丽丝凭借一本《金色笔记》,跨过了两性之间看似不可逾越鸿沟,让人们接受了两性平等、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参考文献]

[1] 马龙云.婚姻不能承受爱之轻——《金色笔记》中莱辛的婚姻伦理观解读. 外语教学,2011,32(1):78.

[2] 王宁.简·萨默斯的日记.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3] Doris Lessing,Critical Studies,ed.Pratt and L.S. Dembo.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4:20.

[4]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88.

[5] RuthWhittaker,ModernNovelistDoris Lessing,NewYork:St.Martins Press,1988,:68.

[6] 瞿世镜.当代英国小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72.

[7]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707.

猜你喜欢
金色笔记平等女性主义
试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人物的创伤原因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