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2015-04-11 05:22李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李波

(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此方面存在着流于形式、重视不够、认识不深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是增强教育成效的必然要求。高校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以情景、挫折及职业实践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模式相结合,将此作为有机整体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3-23

[作者简介]李波(1978-),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5.029

[中图分类号]G641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一代中的重要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最活跃、个性最彰显,价值观的影响力最深远。因此,把流动性相对稳定的青年群体——在校大学生作为高校深入开展价值观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的思想内核,对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影响。目前,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工作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有四个阶段: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阶段、情感认同阶段、坚强意志形成和实践阶段。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论等知识。然而书本的理论只是刚刚具备了顺利施教的可能性。如果要真正做好政治教育,我们应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前提下,客观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特点以及心理特征,认真理解政治理论教材并梳理主要框架,思考关于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切合度,寻找解决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之间矛盾的教学方法,初步设计并熟悉教学流程和内容。基于这些,我们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过程——教学环节。整个过程是以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为根本的,教师需要和学生有良性的沟通渠道,要更为关注教学流程当中学生的反应并作出及时的反馈,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做出恰当的调整,使得学生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具体的教学载体或教学形式要符合当代社会对学生品行和素质提出的要求,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和谐社会核心元素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教学活动本身与社会、学生以及学生家庭之间产生着和发展着关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同时又涉及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融合现代通信科技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主体之间有着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故以学生生活的现实为依据的政治理论就增添了几分生动,也易于理解,这使学生初步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大多数政治理论教育在这一环节结束以后就停止了,很少关注之后的学生思想政治修养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的情感情怀和以此为根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风尚的培育。

实际上,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理论的完整教学并没有完成,还得帮助大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其个人修养,使之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一方面发挥学生进行自我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主观见之于客观、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和改造其自身固有的个人与国家、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错误观点集合,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形成客观而正确的认识,在感悟中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于化解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的困境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在日常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外围的价值观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和个别的指导,高校方面形成合力在大学生陷入道德困境和价值观选择难题时提供情感沟通的支持和分析困境并提供方法上的帮助。与此同时,也可以针对性地预先设置问题情景和场景强化正确价值观。而不论坚持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皆应全程进行干预、控制和管理。

以上所述正是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完整路径。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就是教育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达成。所需达成的目标是非常具体的,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我们应该把目标细化,它有一个总目标和对应的层级目标体系,分级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分级目标在精髓上反映和体现总目标;总的目标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总目标的达成需要各类高校依据办学层次和教学管理能级细分为相对应的分级目标。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个人、高校以及社会都希望实现的。我们一直朝着校园和谐、人人和谐和内心和谐的理想校园状态迈进,已经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使用着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把高校自身所具备的人力资源流、管理流、物资设备流和有效信息流都一齐导入到培育良好校园环境、铸造校园风气的过程中去。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形式是政治理论课程,它是国家给高校规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是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在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学生通过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并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性的系统学习,形成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正确、概括和生动的认识,在内心初步认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念。从效果上分析,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考试,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较为简单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时,学生仍未经历过价值观的判断与取舍,头脑中更未形成任何经验。必须看到的是:各种以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错误思潮——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易动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引起他们的认知障碍。学生往往在正确和错误,在主流和非主流意识之间徘徊,表现出强烈的犹豫不定,他们在观望、等待一种近乎完美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指导。

作为政治理论课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围绕学生之专业成长和在校生活的以学生参与和以学校管理和指导的多种多样的高校课余文化活动生动地开展着。举办者依据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主动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各类型活动,在课余时间形成了主要以学生主观努力和参与为特点的多种特长和技能。但问题也存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流于形式,没有显著成效。学生专业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时间有限,整体上参与不足;即使参与,有些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是“为了参与而参与”。第二,学校重视不够,得过且过。就活动的组织者而言,由于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繁多且任务量较大,真正放在学生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也不能针对性地满足政治教育的需要,出现“想管又管不过来、想管好却又没时间没精力”的现象。第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识不深,认知止于表面。长期存在着学生自治组织成员的“身份二重性”——既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又是活动本身的参与者,既有普通学生的压力又有管理学生的压力,为了留校或是更便利地为将来的工作增添一些必要的资源,出现了对于活动本身认识偏向于“肤浅化”“功利性”和“走形式”的现象。第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对新的教育方式不适应,而旧的教育方式不起作用,处于矛盾状态。不同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政治教育方法,来源于而又回归于现实的新的路径对于破解困境是关键的。突破传统、打破常规要求客观地分析待解决问题的根源。多年来所熟悉的政治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但却未能把握住为当代社会提供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的使命。专业水平普遍较高的大学生未能充分发掘自己潜能,整体上存在对于社会的不适应性。

通过观察,认识到当代社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是社会存在道德问题,出现了明显可见的“对错不分、好坏不分和美丑不分”的怪现象,甚至突破道德底线,这时需要有新的正面能量的注入。我们寄希望于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而他们多是“自我”的一代和富有“个性”的一代。二是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个人必须承受身心的巨大考验,并且需要花费很大的经历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他们没有适应高强度、高负荷生存成本的心理状态和体能状态,因而出现了种种不适,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啃老族”。实际上,矛盾不止这些,只是问题较为突出、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更为迫切而必须面对的是这些矛盾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所造成的心理上的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与人的交往、未来的专业发展、职业定向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走向的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预,不及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的疏导,各种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就会乘虚而入,在思想上干扰大学生的言行。因而,必然产生是非、对错和荣辱等价值判断的问题,他们必须作出选择。而这样和那样的“心理选择”过程是盲目的和痛苦的,内心非常矛盾,时而感到自己没有可能摆脱困境。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亟需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三、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面对上述问题,大学生也希望能够获得价值判断上的帮助和指导。对此,我们需要努力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应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心理现状和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对于他们的要求,并结合价值观习得进行现实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实用价值以及价值观内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基于“知、情、意、行”德育发展各个阶段的相对应的习得模式、过程、分类和评价等等,在认知的改进上形成共识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不断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自身的个人修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道德修养问题的能力。这是能动地改变环境和改造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以下三种模式相结合,并作为有机的整体去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一,加强以情景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该类型的教育是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融入生活中的教育形式。传统的教育形式主要关注于知识和概念的学习,学习的方式方法比较集中也比较单一。如果想达到意志坚定和立刻付之于行动的效果,必须结合以情景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设计围绕大学生生活的各类情景,并设置出针对性较强的处理其困境的各种选择,学生通过较为先进的科技通信平台进入到预先设定好的情景,按照所习得的价值观标准进行判断和选择,虚拟判定系统给予学生的选择以评价并当场给以反馈。这一训练过程应该重复多次,并且计入学生的思想政治考核当中。

第二,加强以挫折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该类型的教育是情景教育的强化形式,它是培养大学生在逆境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品质的价值观教育。传统的教育形式主要关注的是知识和概念本身,教学案例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在当代社会中非常典型的案例,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学生在逆境或是困境当中同样地、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想要化解这一困境,我们必须通过以挫折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加强大学生逆境中的抗受能力。具体而言,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可供学生参与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这些活动中需要包含各种困境或是逆境。为了保证其真实性,可以在可控制的、法律和道德习俗的范围内,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和帮助,模拟真实的情景(一定要真实,避免“走过场”)。接下来,对于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问题,要集中解决。之后必须重新返回到以情景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中去强化,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之后,返回到以挫折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中加以检验。

以上两种教育形式是互相配合的也是互为补充的,是交替使用并不断延续下去的循环的两个过程,而其缺陷是只能在高校专业教育的时间区间内加以实现。那么如何保证大学生毕业后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是在高年级开展以职业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

第三,加强以职业实践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该类型的教育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定型的教育形式。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前两种模式中教育对象已经树立起比较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模式下,教育者应该淡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他们的自我道德修养为主。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能够自食其力,都能够在校外进行各种各样的职业实践。高校教育者需要和社会中与学生准就业相关的行业实体部门合作,认真听取意见和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准毕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评价,并将这些评价作为职业推荐的一项重要指标。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通过总结经验和系统分析,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集科学性、开放性和继承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体系。在这里,科学性是指这个教育体系所依据的理论是科学的,是能够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是能够自我发展并指导实践的。开放性是指它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一切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功经验,并能够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把这些成功经验和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不断努力提高传播的有效性。继承性是指它不是孤立存在于我国高校的,而是德育教育历史当中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继承前人而又有所创新,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 顾钰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3(4):74-79.

[2] 宁晓菊.青年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证研究——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理论探索,2014(5):56-61.

[3] 李波.正确理解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6):6-8.

On Reinforcing the Colleg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i Bo

(TaiyuanCollege,Taiyuan030032,China)

Abstract[] At their young age,college students are developing the views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so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values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higher political education.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obvious problems-working on the surface, lacking the attention and poor understanding etc. In all,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est education to actively probe the best ways, that is, combining political courses with the value educational modes of situations, setbacks and vacations. It is the unseperated way about researching the sol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4年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J20141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