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用途》:文化研究史上的开山之作

2015-04-11 05:22乔瑞金,薛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查德

薛妍(1981-),女,山西石楼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的用途》:文化研究史上的开山之作*

乔瑞金,薛妍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提到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人物就是理查德·霍加特。他视角独特地选取了英国战后的工人阶级作为研究对象,确立了工人阶级的政治与文化身份;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把文化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加以考察;立足于问题意识,使文化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相联系;立足于文化平等观,表达对现实的关怀及理想社会的诉求,体现了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于种种原因,该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被大多数学者忽略了,但它无论是在文化研究的内容还是在范式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研究历史上的开山之作。

[关键词]理查德·霍加特;《文化的用途》;文化研究史

[收稿日期]2015-02-23

[作者简介]乔瑞金(1957-),男,山西石楼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5.033

[中图分类号]I106

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文化研究历史上,霍加特无疑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当然,作为20世纪以来英国比较重要的文化批评家,霍加特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他对工人阶级文化的理论分析上,同时还体现在对文化研究的范式以及研究指向等方面的引领性作用上。因此,霍加特通常也被看作是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是伯明翰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文化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是霍加特的代表作,这本书创建了文化研究的雏形,奠定了霍加特在英国文化研究中的先驱者地位,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之文化唯物主义的奠基性作品。本文尝试对在《文化的用途》中所体现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做一个初步的讨论。

一、 立足于战后时代背景,力图确立工人阶级的政治与文化身份

《文化的用途》是一部以作者亲身体验写就的一本书,全书结构鲜明地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霍加特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社区的生活,充分调动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和印象,重点描绘了工人阶级的家庭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邻里关系、社区氛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工人阶级文化生活的和谐景象。这些属于记忆中的被霍加特毫不吝啬赞扬的工人阶级公共文化与第二部分霍加特所描绘的战后受美国式流行文化影响的工人阶级的文化与生活迥然有别,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第二部分,则重点讲述了战后随着美国式的流行文化的不断涌入,对身处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阶级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尽管霍加特本人对这种快餐式的流行文化深恶痛绝,但却并未对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工人阶级丧失信心。他相信对于形式众多的文化产品,工人阶级完全有能力作出自主的选择,并且工人阶级也能够创造出符合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大众文化。

霍加特之所以要撰写这样一部著作,与二战后工人阶级自身所发生的变化有关。首先,在战后各种福利政策下,工人有了收入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工人阶级日益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其成员的教育培训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次,战后英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的工业工人的数量不断减少,“工人”一词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面对工人阶级的诸多变化与诉求,包括霍加特在内的很多文化研究者开始思考:新形势下工人阶级是否还存在,抑或成为中产阶级的一部分而存在?二战前不同阶级与阶级之间泾渭分明的社会是否在战后转变成为一个在文化和民族上更加多元、基本无阶级差别的社会?对此,自由主义者以及旧左派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前者给出答案主张工人阶级正在逐渐中产阶级化,而后者则坚持认为工人阶级的内涵与组成仍是僵化的、不变的。霍加特并不站在这二者中的任何一方,他的主张跟当时新左派的理论有直接的关系,认为工人阶级的生活既有连续性又有变化性,既有承接性又有递增性。新左派这一时期力图在新的历史文化条件下重新确认工人阶级的政治和文化身份,《文化的用途》既可以算作是受此影响的一个产物,也可以看作是霍加特本人对工人阶级身份认同所做的一部分努力。

二、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把文化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加以考察

如果说二战后的社会时代背景为霍加特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契机,那么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成为霍加特文化研究的立足点和支撑。战后英国国内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使得英国左派的文化理论家们开始思考,工人阶级是否已经晋升为中产阶级,而不再作为工人阶级存在;工人阶级是否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文化形式,是否能够创造出反映工人阶级社区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工人阶级是否能够胜任推动社会前进的发展动力,传统的斗争是否已经被新的斗争形式取代。这里,对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英国文化研究有深入探讨的丹尼斯·德沃金认为,文化成为了反映两种阶级不同生活方式的场所,即文化成为了“一整套斗争方式”,文化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霍加特在进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创设了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意识到工人阶级在经济水平提高之后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意识到工人阶级文化是其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并且也应当反映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虽然在对这种文化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霍加特倾向性十足地把对理想文化的追求投射到早期的工人阶级文化中,显示出一种妥协与逃避,以及其经验主义的立场,但这依然无法抹杀霍加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并将文化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独到之处及开拓性意义。

研究伯明翰学派早期文化研究的代表作,我们很容易发现研究者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影响,并进而投射到以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视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进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霍加特也深刻认识到文化研究理应要面向大众,植根于社会日常生活,要立足于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大众平民从而全面而广泛地把握文化研究。他自觉不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自己的文化研究,敏锐地发现文化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文化研究从高高在上的、精英主义的框架中拯救出来,而置之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置于广阔的大众实践中。这样的研究视角在当时缺乏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的学术背景下,对比当时高高在上的、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精英文化传统,是具有开创性及历史性意义的。

三、 立足于问题意识,使文化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相联系

霍加特提出,文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学者们应当通过分析大众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去挖掘隐藏在文化背后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霍加特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重要支撑,是人的整体意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文化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时所具有的识字的能力,它是基础性的、同时也是被动接受型的文化;第二是指人们在社会体系中处理各种问题、事情的能力,它是带有评判性、功能性的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各种问题和事情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很显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第二种层面的文化,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评析。霍加特正是基于通过对大众文化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在纷繁的社会问题中找到让工人阶级提升文化意识,并且对各种问题现象进行分析与评判的方法,找到使工人阶级在社会中得以立足的思想支撑点,即符合自身的、反映日常社会生活的传统工人阶级文化,而这样一种思想或价值取向是贯穿于霍加特的整个文化研究乃至整个学术领域的。

霍加特立足于问题,打破学科界限的拘囿,为文化研究的多重理论以及研究方法视域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一点上,文化研究更多地表述为一种文化经验,体现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现实的反映。在《文化的用途》中,霍加特充分再现了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会角色、邻里关系等等。这些日常生活是他表达的重点,更是他进行工人阶级文化探讨的基石。它们反映了工人阶级普遍的文化倾向和价值观,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以及共同的理想诉求。在霍加特看来,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一种特定群体的生活实践不能摆脱由政治伦理、贫富差异、文化教育、家庭关系等各种社会要素所组成的大的网络,研究文化问题需要建立在文化与社会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联系中来考察。

四、 立足于实践批评精神,探讨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斯图亚特·霍尔曾指出,《文化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试图以实践批判的精神去阅读工人阶级文化”,以探明、寻求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霍加特之前,精英主义者的观点是社会文化只能由精英阶层领导,并且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播。而霍加特则旗帜鲜明地认为,文化应该植根于最普通的人民大众,坚持文化是普遍的、平等的,特别是作为社会最广泛存在的阶层之一的工人阶级也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文化。霍加特让更多人了解到工人阶级这个群体,在这一过程中,他意识到工人阶级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被引导,而是一群拥有自己独立见解和思想的人。所以霍加特在文化研究中始终强调工人阶级的自主能动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霍加特坚持工人阶级文化的合法性,认为工人阶级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并且也应当创造出反映自身日常生活的文化,这种认识是他与其他精英主义者分离的标志。《文化的用途》以其鲜明的实践批判精神,“将工人阶级作为拥有自身文化的群体而不是中产阶级阅读的对象放置到了文化的地图上”。尽管霍加特对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被商业化了的大众文化充满了排斥,但他相信,工人阶级在创造自己的文化的同时,也会对大众文化产品作出自主的选择,而非仅仅只是被动地接受。霍加特在书中还将文化实践作为分析的重点,“以强烈的实践批评精神,尝试去阅读工人阶级文化,以寻求显现在其模式和结构中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真正彻底的开端”。霍加特反对将文化还原为精英主义者所把持的理想化的经典著作,也反对将其还原为简单的历史和经济的过程,而是主张把文化视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实践,将文化置于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加以研究和探索。

五、 立足于文化平等观,表达对现实的关怀以及理想社会的诉求

负载社会评判的学术研究开始是在社会学领域进行的。大概从19世纪晚期开始,美国、法国和德国先后确立了在社会学领域范围内进行社会批判,试图对社会运行的方式有所警示;而当时的英国学术界固步自封,无视社会变化,面对社会现象的层出不穷,无暇顾及也无力解释社会的变化。霍加特希望所有教育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指出文化研究者理应把对现实的关照放在首位,理应将文化研究同现实世界相联系,理应保持批判性的力量与自信,“试图尽力反抗一个不真实的、冷酷的和泯灭个性的社会”。

霍加特潜心研究大众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工人阶级文化,同时积极拓展其地位,使其与传统的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分庭抗礼。这里其实表达了霍加特的理想文化诉求,即文化理应是平等的、面向大众的。促使霍加特以文化平等观为指引和导向的原因,一是在于英国的文学批评一直有针砭时弊的传统,这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霍加特的文化理论导向。面对精英主义与工人阶级文化的背离,他很自然地宣扬工人阶级文化,力图使广大平民发出自己的声音。二是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工人阶级开始有暇把目光投向精神层次的追求上,对文化的需求日益上升,这进一步促使文化研究学者提出关注大众文化诉求的现实要求。总之,霍加特使文化研究始终与社会现实和时代激变以及历史变革紧密结合,在注重平等文化的基础上,保持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文化体系的关怀。

综上所述,正如斯图亚特·霍尔所说,人们大多认为“没有霍加特就不会有伯明翰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没有《文化的用途》就不会有文化研究”。《文化的用途》立足于工人阶级所处的社区以及日常的生活行为,对大众文化的关注点随着战后政治、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而发生变化,始终将文化现象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工人阶级文化在受美式流行文化大肆影响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文化聚焦在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方面,对普通民众的文化大加赞扬,从而与传统的文化精英主义路线分庭抗礼。面对美国流行文化的汹涌侵入,霍加特求助于成人教育,认为提高工人阶级的受教育水平可以保护其自身的文化优势,不随波逐流。霍加特的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也深刻地影响了之后文化研究的整体价值取向,为20世纪中期文化的重要转向埋下了种子,为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解不平等的文化,方能实现文化共享,最终为共同文化的构筑与实现提供坚实的后盾。

今天,文化研究如火如荼,大众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但这并不意味着霍加特的工人阶级文化思想已经过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霍加特之所以被称为文化研究的创始者之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敏锐地看到了20世纪中期工人阶级文化的兴起与价值,开辟了一个与当时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理论传统完全不同的领域。我们欣喜地看到,今时今日,霍加特的工人阶级文化思想仍然是各国文化研究者在从事大众文化研究时不断吸取的理论来源。此外,它告诉我们文化理论研究必须紧扣时代发展以及现实巨变的脉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对马克思文化理论的真正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德沃金.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战后英国——历史学、新左派和文化研究的起源.李丹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6.

[2] Stuart Hall.Cultural Studies:Two Paradigms,A Cultural Studies Reader,History,Theory,Practice. Ed by Jessca Munns and Gita Rajan, London and New York.1995

[3] Richard Hoggart.The Uses of Literacy,Penguin,Harmondsworth,1990.

[4] 罗纲,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2.

[5] Hoggart,R(1973) Speaking to Each Other: About Literature V. 2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Pp.237.

[6] Stuart Hall,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Centre: Some Problems and Problematics, in S.Hall, D. Hobson, A. Lowe & P. Willis, ed., Culture, Media, Language, London: Hutchinson and Th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1980.

TheUsesofLiteracy:a Pione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Culture

Qiao Ruijin,Xue Yan

(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Abstract[] Richard Hoggart is an important figur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when it comes to the study of culture by the Birmingham school in Britain.By selecting the working class in post-war Britain as the subject for his study,in such a unique way,he established thei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tatus;besides,he explored into the study of culture by taking into the consideration the grand fields of social life on the basis of Marxism,combined the culture and average people′s daily life on the basit of issue consciousness,and expressed the appeal for the care of reality and an ideal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the idea of cnltural equality,which embodies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cultural study.Regretfully,it was neglected by most of the scholars,especially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due to various reasons.Even in this situation,it is still a pioneer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y either in terms of its contents or in terms of its form.

[Key words] Richard Hoggart;UsesofLiteracy;history of the study of culture

*太原工业学院一般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之‘无根的一代’”(2013RY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理查德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用蛋管住鸡
用蛋管住鸡
用蛋管住鸡
用蛋管住鸡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阿柚
你可曾为梦想累得筋疲力尽
用蛋管住鸡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狄肯访谈
理查德.狄肯作品